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王妃-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啻蔚纳椋Ω貌换嵴庋赡芫腿缦舴蛉怂担橇锾セ蚴撬ィ圆呕崛绱思枘选
李恪大概也等急了,不顾诸多忌讳,坐在我的榻边,神情焦虑,握紧我的双手,“怎么样了?折腾了一晚也没动静!要不要请太医署的人过来!”
“命该如此,请大罗神仙也没用!”我强忍着痛楚,每处关节都在往外冒汗,“我死了,你不要把我葬在安州!”
“胡说什么!”
他的话音刚落,又是刀绞般的痛意,这种痛楚越来越密集,要不是被他按着身子,我早就滚落在下来,几名守喜婆几乎是一涌而上,同时让我用力,只觉得腹部装有一块大石向下游走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根本不用太多的力气,痛意渐渐消失之时,清清楚楚听到一阵嘹亮的哭声。
“恭喜大王、王妃,是个郡王!”乳母常氏用红绫小被裹着刚出生的婴儿抱在我们面前。
李恪兴奋之极,忙把儿子抱在怀里,“可儿,又是个儿子呢!嘴巴像我,鼻子像你!好可爱呀!”
又是个儿子!我就是生儿子的命,好歹也给我个女儿呀!老了连个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啊!痛楚又袭来,我又是一声惨叫,唬得那群人手忙脚乱,经过好一阵折腾,才听到几声微弱的哭声,果然是双胞胎,她们说的一点儿没错!
我明明听到她们说县主两字,真的是女儿吗?我有女儿了,我挣扎着想要抱她,却被李恪嘲笑了去,“就知道女儿,都不理我的儿子!”
粉色的锦缎襁褓放在我的身侧,连人参鸡汤也顾不得喝上一口,果然是个粉粉嫩嫩的女儿,软软的发丝,细腻柔白的小脸,和儿子就是不同,格外的清秀。
“如愿以偿了吧!”他把儿子放在女儿身边,来来回回的瞅着,一脸的幸福。
“取什么名字?”这种劳心又费神的事儿一般都是他做主,喝了一碗人参鸡汤,周身也有了些力气。
“儿子名璄!”他坐在榻边,浅浅一笑,“我的儿子都是以玉为名!璄又通璟,乃是玉的光彩!”
“玉的光彩!”我捉摸着这个‘璄’字,质疑道:“仁儿为什么不以玉为名?”
他微然一笑,“仁儿是父皇取的名字!是嫡长子!自然要特别些!”
“女儿呢?女儿叫什么?”好不容易有个女儿,名字当然要好听些。
他不假思索道:“女儿就名婵吧!” 
我一听就不乐意,重男轻女还真是厉害,随便一个名字就打发了,“儿子是玉的光彩!女儿就是树上的蝉,你可真会起名字!”
“傻丫头!什么叫树上的蝉!”他抿了抿我的发丝,抿嘴而笑,“以蝉非彼婵,是婵娟的婵!”
婵娟!这还差不多,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里,就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满意了!”他相视而笑,“好好休息吧!小兄妹俩儿也该交于乳母哺乳了,我这就进宫跟母妃报个喜,一听多了两个孙子、孙女,病说不定一下子就好了!”

-----------------我是可爱的分界线-----------------

世间的事总是不如人所愿,淑妃娘娘的病不但没好,反而更加严重。春天刚刚来到,她也到了弥留的地步。
淑景殿外跪着一大片人,有萧家人、有宫女、内侍,李世民一脸阴沉,唬得众人大气儿也不敢喘一下。
寝宫内则是淑妃的至亲之人,我和李恪,蜀王李愔与蜀王妃,高阳公主也经特许入宫探病,她的身后是唯唯诺诺的房遗爱,像个跟屁虫似的躲在她身后,一会儿给高阳抿头发,一会儿又端茶倒水削水果,大献殷勤,这样的男人,怪不得高阳不会喜欢。
“废物!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李世民连吼带骂的出了帷幕,太医们跪了一地,房遗爱听到天子的一声吼,把手上的水果也掉落在地,跪在那里,战战兢兢。
“你们都进去吧!你们的母妃怕是……!
李世民长叹一声,又匆匆来到淑妃的病榻前,握着她那苍白无力的双手,本来就颓靡的神态更是雪上加霜,低声寻问昏昏沉沉的淑妃,“吉儿,孩子们都来看你了!放心!朕已经请来了全天下最好的大夫!大地刚刚回春,等天气暖一点儿,你的病就能好了!”
昏暗的寝宫内,重重帷幕遮住了窗外的阳光,淑妃缓缓睁开眼睛,嘴角多了一抹惨淡的微笑,“是啊!二哥的话一定没错!”
吉儿!李世民默默念着吉儿两字,神情自是莫名的痛苦。
“二哥别忘了……别忘了答应我的……我的……!”淑妃气喘连连,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嘴巴一张一合,似是有什么话未曾交待。
“恪儿过来!”李世民好像知道她要说什么,招手叫过李恪。
“母妃……!”
“你父……父皇答应……了母妃……要……要……!”似有几缕香风掠过,淑妃缓缓闭上了眼睛,猝然长逝,静静的,不留一丝痕迹,犹如一朵花瓣被清风吹落于山崖,翩翩下坠,直到深渊。
淑景殿风外立时哭声震天,李世民依然握着淑妃的手,慢慢僵硬的手,一言不发,一滴泪珠停留在好的手背上,就停留了一刻,瞬间又滑落。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当今天子与前朝公主,如果编成小说,也是一本美丽的爱情童话,只是结局却是悲伤,王子与公主阴阳两隔。也许本来就没有完美的爱情童话,王子与公主到最后都是以这样的故事终结。
繁缛细密的葬仪程序,齐衰三年,正服。男子白布衣,被发徒跣,妇人女子青缣衣,去首饰;由鸿脑胪寺卿亲监护负责吊祭,设屏风、茵褥于灵座,百官吊丧,七七日设千僧斋以追福。
青山隐隐,水光潋滟。淑妃遗愿将灵柩至雷塘归葬父母身畔,通往江都的道岂止是漫漫,送葬的卤薄仪仗迤逦行于林间小道,最前方由执绋的五十人相引,灵车以油幰、朱丝络网、垂六旒苏装饰,后跟四引、四披、六铎、六翣。
从三月走到五月,雷塘总算遥遥再望,这里就是隋炀帝陵。武德三年,唐高祖以帝礼从吴公台葬迁于此,陵园由神道、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组成,气势宏伟、形制独特。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女贞。陵冢为平顶金字塔形,陵前有巨形石碑。
夕阳落日,照映松拍,古今多少事!只留一代帝王孤寂长眠,遥想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繁华!
一弯弦月斜照窗棱,娟娟如水,月下宫阙巍峨而静谧,不由让人望而生畏。
他的背影落于窗前,发丝颇为零乱,身上依旧是几个月不曾换过的缌麻白衣,神情落寞,人也变的沉默寡言。我知道他是什么感受,当年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哭还是哭。
“我们什么时候返回长安!”好不容易找个话题,总觉得又不合适,这里的一切事务均以结束,何况长安城还留有年幼的儿女,怎能不挂心。
他转过身子,与我对视一眼,一句话没说,就这么默默的站着,一路如此,我也习惯了。
‘咚’的一声,大门被人重重推开,白衣孝服的李愔像疯了一样闯进来,跌跌撞撞差点儿摔下地上,手中持着公文谍报,双眼通红,一脸的泪痕。“父皇七天前病逝了!在翠微宫病逝了!”他紧紧握着李恪的衣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李世民去世了!这也有点儿太突然!怎么会呢?让人想不到!半年之内,父母双亡……只见他的身子向后一歪,我赶忙上前相扶,总算他比李愔镇定,身子颤巍巍,抓紧了李愔的一只胳膊,“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哪里来的谍报?我们来的时候,父皇还好端端,怎么会突然去逝?你从哪里听来的!”
“是真的!是真的!是长安送来的急报!要我们迅速返回奔丧!”李愔一脸的泪水,“老九……老九已经在太极宫登基了!”
“父皇……!”他握着急报,无力的摊倒在地上。
“哥,怎么办呀!”李愔抹了一把泪,跪坐下来,急切道:“现在怎么办呀?老九已经坐到太极殿了!我们远在江都,父皇明明答应过……!”
“住嘴!”他瞪了李愔一眼,“返回长安奔丧!”
“哥!”李愔仍在争辩,“这不行!一定是他们暗中做了手脚!”
“你给我住嘴!”他一把抓过李愔的衣襟,好让他闭上嘴巴。


   

第九十一章 国丧祭仪

  
唐制规定,皇帝的丧礼有属纩、复、设床、奠、讣告、沐浴、含、袭、设冰、设铭、悬重、小敛、小敛奠、大敛、大敛奠、殡、筮宅、启殡朝庙、祖奠、葬仪、虞祭、袝祭、小祥变、大祥变、禅变等繁缛细密的葬仪程序,以体现天子至高无尚的地位。
我们用了十天的时间,快马赶回长安,累得筋疲力尽。整座太极宫已是白茫茫一片,白幡引、白帐幔、铺天盖地的白色,将春日的明媚完全打压了下去。
太极殿内哀声动天,天子的灵位就设在这里,文武三品以上哭于庭,四品以下哭于门外。
李愔进入太极殿,一头扎在灵位前,号啕大哭,捶胸顿足,“父皇!父皇!您怎么好端端的就走了!儿臣也没来得及见您最后一面!儿臣走的时候您还是好端端的!您怎么说走就走了!”
两侧大臣听他这么一哭,全都闭上了嘴巴,只听他一个哭天喊地。李愔哭喊中句句带着疑问,句句似在质疑李世民的死因。
李恪则依礼参拜李世民的灵位,跪在灵前一言不发,自是泪流满面。蜀王妃领我跪于殿内右侧的女眷处,内外命妇、公主、太子妃、后妃俱在,就是不见阎婉,皇子中也不见李泰,难道他们夫妇不曾回长安奔丧。
“父皇!父皇!您怎么好端端的就走了!儿臣也没来得及见您最后一面!儿臣走的时候您还是好端端的!您怎么说走就走了!”李愔来来回回哭喊着这几句,又加了一句,“母妃不在了!您也走了!儿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儿臣不如跟你们去了!”
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抽出一柄小刀,伸在脖子上就抹,唬得众文武一涌而上,总算把他给拦了下来。
侍中于志宁、吏部侍郎高季辅,一个拖着李愔一只胳膊,相劝道:“大王节哀!您这样大哭大闹岂不是有违礼法!”
李愔才不理他们那一套,挣开两人的羁绊,又是哀哭不止,惹得一干群臣也跟着哭。
两人是拿李愔没了辙,又跑到李恪面前相商,“殿下,我们是劝不动了!您劝劝蜀王殿下吧!”
李恪没理他们,独自悲伤。高阳公主不知从哪儿站了出来,格外显眼,人家穿白,她穿黄,冷冰冰的一张脸,没有任何表情,“本宫倒要问问你们!父皇殡天,六哥千里迢迢从江都赶回来!难道你们不许他哭!你们把九哥叫来,我倒要问问他!”
“公主殿下,这从何说起呀!这……这……!”这两个人一向老实巴交,被高阳问得哑口无言。
向宫门外一瞥,刚刚登上帝位没几天的雉奴也赶了过来,缌麻孝服,身后跟着长孙无忌、诸遂良、韩援、来济等人。眼框浮肿,脚步虚浮,上前就去相劝李愔,“皇兄节哀!父皇殡天,朕跟皇兄都是五内俱焚……!”
长孙无忌立时抢在李治身前,冲着哭喊不止的李愔道:“大王如此哭闹成何体统!大王还没有参拜新君吧!”
李愔没理新君,也没理长孙无忌,咧着嘴巴仍是号啕不止,“父皇,您睁开眼睛看看儿臣吧!平日都是儿臣不孝,惹事生非让您生气!儿臣不孝!儿臣不孝!”
“六哥节哀!父皇在天之灵看到你这个样子!他也会伤心的!”经高阳一劝,李愔终于肯闭上嘴巴,嗓子都哭哑了,怕是再也哭不出来!高阳缓缓立起来,冲雉奴道:“九哥,还望体谅六哥些!母妃仙逝不久,父皇又……他千里迢迢从江都赶回来!失态也是有的!”
“十七妹说的极是!朕能体谅六哥的心情!朕也是……!”说着说着,雉奴又落下两行泪。
“九哥,妹妹有一事禀明,还请九哥……!”高阳的意思是在这里说话不方便。
“十七妹随朕到两仪殿叙话!”这新任的天子就是好说话,无视长孙无忌频频劝阻的眼神儿,自同高阳去了两仪殿。
“拜!”有司高奏一声,殿内众人向李世民的灵位依礼叩拜。
身在宫中,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里的幼小儿女,幸有萧夫人帮我打理府里的事务,她失去了萧泽宣,自然要一心一意对我这个女儿。守灵的日子单调又乏味,周边人人泪痕满面,该有的戚容还是要有的,尽管我没有那么哀伤,却在替李恪难过,半年之内,父母皆亡,悲痛也只有自己知道,也只能独自承担。
好不容易熬到起殡入昭陵这一天,发丧卤薄以六绋牵引柩车,执绋挽士上千人,皆白布介帻。挽郎二百、挽歌两部,另有执翣、司马和上千的文武官员随行。
七月流火,似要把大地烤焦,毒辣日头直直洒照在身上,从江都赶回身体就快支撑不住,又经大丧的折腾,一拜之后,眼前一黑,再也没有起来。
……
耳边有几声咿呀之音,勉强睁开眼睛,依约看到琨儿,他正用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小手上挽着我的一缕发丝,不是在做梦吧!我回来了,回到了如宣阁的榻上,终于能好好休息了。
“醒了!醒了!快把药端过来!”
这是萧夫人的声音,几个侍女将我扶起来,灌下一大碗不知滋味的汤药。一眼看到只有四岁的仁儿爬在榻边,小手里握着我的衣襟一角,果然不是梦,我真的回来了!如宣阁里阴凉无比,白色的纱幕柔柔飘动着。
“女儿!好些了吗?”萧夫人坐在榻边,满脸都是关切,绞了冰帕子敷在我的额头,“还记得吗?你在太极殿外晕倒了!新君特意命人将你送了回来,还当着众人的面儿赞扬你孝心可嘉!”
孝心可嘉!这一句听得真真,伸臂把琨儿揽在怀里,自嘲什么孝心可嘉,我哪来的孝心,晕倒就是晕倒,雉奴真会往我脸上贴金,难道他知道我是萧可?他是怎么知道的?
“娘!”琨儿歪着脑袋紧贴着我,多日不曾相依,再也不肯松开。仁儿也爬了上来,一头倒在我的臂弯里。
“这两个孩子一听你回来,就再也睡不着了!有日子没见,知道想娘了!”萧夫人又绞了新的冰帕,边敷边说:“这两个孩子有了心眼儿!不像那两个小的,只知道睡!”
“璄儿、婵儿还睡着?”我寻问萧夫人,这些日子多亏了她,府内一切井井有条,过去的不快一扫而去。
萧夫人宽慰道:“几个月的婴儿每日里就是睡!放心,保姆、乳母都陪着呢!”
“娘!”这一字好不自然,这次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些日子累的不轻吧!去休息吧!不用陪我!”
“可儿!你真的不计前嫌了?”萧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都红了,似是要哭。
“就把过去的事儿都忘了吧!我孤苦伶仃的,在长安也没个亲眷,难得有你照顾!还计较什么前嫌!”
萧夫人垂泪道:“女儿,娘就知道你是宽宏大度的人!不像泽宣那么不省事,给萧家招了多大的麻烦!”
“泽宣她怎么样了?洛阳寺院里的日子……!”我不知道该不该问她这些。
“她是生是死不关我的事儿,更不关萧家的事儿!路是她自己选的,后悔也由她自己承受!”萧夫人拭了拭眼泪,起身道:“不说她了!提起来就让我伤心!娘给这炖了补品,去看看好了没有!”
看着她的背影儿,不由的轻叹,算定了后半辈子靠着女儿风光,终究还是达不成所愿。还要费尽心机来巴结我这个假女儿。
八月里,白色的栀子开满如宣阁,配着白色的幡帜、帷幕和青青绿树,略显苍凉。
我让落雁她们在廊檐下支起纱帐,铺上茵褥,好让孩子们乘凉睡午觉,仁儿和琨儿却是怎么睡不着,两人穿着一模一样的缌麻白袍,久久依在我身边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