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王妃-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劝镂抑вσ簧
“我知道!”雉奴冲我摆了摆手。
一年一度的除夕,太极宫内盛饰宫掖,明设灯烛,诸殿莫不绮丽,隐隐还能听到两仪殿内的奏乐之音,殿前燎火之中加了沉香木根,香气在夜空下的宫苑内散之不去。
走到彩丝院附近,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儿闪进对面的花园,看模样像是李愔,怪不得刚才没看到他,这个时辰两仪殿那边应该在喝守岁酒了,这孩子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我让落雁她们先带玹儿回淑景殿,自己则悄悄跟到了花园里,一座小园子,大概是后妃平时散步的地方,冬日里百花凋零,只剩下光秃秃的石桌。幸好今夜明灯高照,隐隐看到他俯身在花园尽头的石桌上,嘴里喘着粗气,身子底下似是压着一个宫女在寻欢。
还个坏东西,跑到这里做这种好事,也不怕被人抓住,正想着转身离开,脚下却踢了一块碎石,小石头向前滚了好一大段,发出的声音在寂静夜里十分明显。
“谁?”那不干正事儿的坏小子当然也听到了。
被人发现,我也不准备走了,就等他过来好好教训一顿,怎么也没想到来人竟不是李愔,却是齐王李佑,唐太宗的第五子,阴妃的儿子。
“是你……还以为是六弟……就过来看看!”我这话编的自己也不相信,再向前边一望,哪还有女子的影子,光剩下齐王一人。
“嫂子,我跟六弟长得像吗?”他反问我一句,说实话他们一点儿都不像,他比李愔足足高了一头,也没有李愔好看。
“我回去了!母妃还等着我呢!”遇到这种尴尬事,我只能逃之夭夭。
“哎!嫂子!”他却快速挡住了我的去路,笑道:“你不会把刚才的事儿说出去吧!”
“我才没功夫管你的闲事儿!”这位想得也太多了!谁有心思管你跟相好的约会!我拿脚就走,临出门时差点儿又跟人撞在一起,这回可是真真的李愔。
“你怎么在这儿?”他看到我也是一脸惊讶。
“嫂子把我认成你了!一场误会!”李佑在我身后帮腔。
“你也太离谱儿了吧!”李愔直接从我身边走过,又想起了什么,回头说:“赶紧回去吧!母妃正找你呢!”
“你来这儿干什么?”这李佑来这里约会,这李愔也来约会?
“我找我哥喝酒呢!关你什么事儿,赶紧回去!”这小子居然赶我走,没想到他跟李佑的关系这么好!谁稀罕管你们的闲事!
回到淑景殿,已经是子夜了,两仪殿那边的守岁酒大概也喝的差不多了!淑妃身体不好,自是不去看什么傩戏、燎火,只见她歪在寝宫里的贵妃榻上,玹儿睡在她身边,榻前摆着一只薰笼,寝室里暖融融的。
“还睡着呢!”淑妃招招手,示意我坐在她身边,“正有件事儿对你说呢!本来打算到二月再提,可陛下却要急着办这件事儿!现在说也图个喜庆!”
“什么事儿呀?”心里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开始忐忑不安。
“陛下给恪儿寻了一位孺人,说是正月二十八过门!让你先做个准备!”
孺人,又是孺人!他要娶多少女人才罢休?长痛不如短痛,索性一次把剩下的十个媵室全娶回来,省得一个接一个让我难受。
淑妃浅浅一笑,握住我的手说:“恪儿还不知道呢!先别告诉他!省得他东挑西捡,处处挑人家毛病!当初立韦孺人的时候,他说什么也不乐意,还是慧仪好说歹说,才总算点了头!现在不也挺好!”
该来的早晚会来,李世民和淑妃安排好的婚事儿,我能说反对吗?心像被浸在冰水里一样凉!我不同意这四个字,就是不敢说出口!我真恨自己没用!何况淑妃根本不是和我商量。
“那孩子姓上官,名青若,父亲从前是陛下身边的千牛卫备身!后来因公殉职!就剩下她一个孤女,陛下就把青若养在宫掖里,今年刚好十五岁!就想着给恪儿……宣儿,你怎么了?”
我一抬头,正好和淑妃的目光相对,赶紧掩饰脸上的落寞的表情,“我正听着呢!她叫上官青若对吗?”
淑妃看似十分疼惜上官青若,“那孩子从小孤苦伶仃,父亲又是为保护陛下才殉职的!过去以后,对她好些!别因为一些琐事闹到陛下面前就不好看了!你是王妃,事事要大度,懂吗?”
我当然懂!淑妃这是在提醒我,上官青若的父亲救过皇帝的命,又是被他抱在宫里养大的,虽说是孺人,倒比我这个王妃还金贵!不就是要我让着她吗?淑妃现在就帮着没过门的上官青若说话,看来她是来势汹汹!
第五十章 元宵偶遇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是隋炀帝用诗描绘的上元之夜。长安城内,鼓乐喧天,灯火耀地,街道上车水马龙,路旁搭起了舞台,演出角牴、杂技、百戏等各种表演,热闹非凡,城内百姓合家出动,贵贱同游,男女杂观。
满目繁华,灯火璀璨也掩饰不了内心的落寞,随着拥挤的人群漫无目的向前走,被人撞到也毫无知觉,毫无心思去流连喧嚣的长安。
他一手抱着玹儿,一手将我到路旁的酒肆附近,弯腰探视,“你怎么了?恍恍惚惚的,从除夕开始就没了精神!儿子摆周岁酒也没心思!中邪了?”
万千灯火交相辉映,柔和的光洒在他的脸上,散发着淡淡光晕,玹儿在摇着一只拨浪鼓,盯着对面的燕子灯出神儿。
我能怎么说!淑妃娘娘嘱咐不让说!我能怎么样?“走吧!”我牵着他的手继续跟着人潮向安福门方向走,今天都十五了,二十八很快就到了!说不定过了那天,就再也牵不到他的手了,是我想多了吗?
正月十三至十五,长安城取消了夜禁。安福门是灯火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只见那灯轮高二十丈,悬灯两万盏灯,有白鹭灯、攒星灯,金燕灯,芙蓉灯……繁灯夺霁华,万人争相看。
我自认没那个能耐往前挤,干脆立在石桥边上歇息,看不到景色,看看人也不错!
“饿了吗?”他问我,指了指桥边的馄饨担子,“要不要吃一碗!”
我还没答话,玹儿眨巴着眼睛,连连喊了两个饿字!他才一岁,不会说完整的句子,只会三个字,两个字的说。
“儿子饿了!我们去吃馄饨!”他抱着儿子坐在馄饨摊子的小桌上,张口叫了三大碗,对我说:“你先吃!我喂儿子!”
我哪有心思吃馄饨,半个月都是食不甘味,拿着勺子搅来搅去,只顾想自己的心事。
“玹儿,你看娘怎么了?最近大概没了醋吃,就没精打采起来了!”他居然还在嘲笑我,见我不理,又去同卖馄饨的老两口说话,“今天怎么没人吃馄饨?好奇怪呀!”
“郎君你是知不道!刚刚走了一大拨儿!现在都在东市里放生池边比赛射灯笼呢!听说赢一场有一千贯!”卖馄饨的老人家笑呵呵。
“真的,有这种好事儿!”他一听射灯笼比赛,连馄饨也顾不上吃,只喂了玹儿吃饱,便扔下一片金叶子,拉着我就走。
“郎君!”卖馄饨的老人家随后又拿着金叶子追上来,气喘吁吁道:“这也太多了!就三碗馄饨!”
“拿着吧!我也没别的钱付帐!”他哪里顾得上这些,别了老人家,抱着玹儿拉着我,匆匆赶向东市。
幸得只隔了一个里坊,远远望见放生池边围满了人,池边高高耸立的竹竿大约有十几米高,上面悬挂一只灯笼,十几米开外,有人在挽弓搭箭,只是一下子射偏了,箭也落到了放生池里。
“让让!让让!”他抱着儿子挤过人群,然后又把儿子交给我抱,伸手向主办方要弓箭,“我来试试!”
立即有一名青衣小仆把弓箭交在他的手中,只见他轻轻松松的引弓,那支离弦的箭直上竿梢,一下子就射中系灯笼的麻绳,灯笼直直掉了下来,应声扑灭。
好!周围观众群起叫好。
“拿一千贯来吧!”他居然向人家伸手要钱,还皇子呢!没一点儿形象。
“郎君,你要连发三箭,全部射中才行!”一位掌柜模样的人说。
“行呀!你再把灯笼升上去!”他话音刚落,就有两个小仆升上一只新灯笼,就在他要挽弓时,不知哪里来的一只冷箭,‘嗖’的一声把灯笼给射了下来。
围观的人纷纷张望,只见来人是个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张弓,背上斜挎箭矢,穿着胡服,眉清目秀,粉嫩嫩的一张脸。
“刚才是我射中的,把钱给我!”这少年也是来要钱的,说话奶声奶气儿,不像个男人。
“你这小家伙儿,敢抢在我头里!”他把少年从人群里拉出来,挑衅道:“敢跟我比吗?今晚谁射中的次数多,那一千贯就归谁!”
“好啊!难道我还怕你不成!”那少年看来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付直眉愣眼的样子。
他们这么一比,立即又引来大批观众,掌柜的也开心,又让小仆们多架了一根竹竿,同时挂上两盏灯笼给他们比赛。
这盛世大唐就是不一样,什么事儿都透着稀罕,我也暂时忘记了上官青若,抱着玹儿兴致勃勃的观看比赛。
两只灯笼此起彼落,两个人均是身手不凡,那少年全神贯注,例无虚发,李恪却轻轻松松,似在玩笑,直到第十七箭,那少年终于失手,一箭之差,输了那一千贯。
“怎么样?服了吧?”得胜者在众人的喝彩声中还不忘记给失败都一个白眼儿。
“你敢赢我?知道我是谁吗?不想活了!”那少年气不过,偏着脑袋盯着李恪,口气之大,好像是哪家贵公子。
“谁呀?总不会是皇帝的儿子吧!我怎么没见过!”他这话一出口,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那少年脸都急红了,把手中的弓箭一扔,抬脚就走,还不忘撂下话,“有本事你在这里等着!”
“没那个功夫!”他朝少年的背景嚷了一句,领了一千贯钱,准备回家。
这在人群渐渐散去时,那少年果然又返了回来,身后引了一大帮金吾卫,指着李恪说:“就是他!就是他刚才出言不逊,拿我大唐皇帝陛下开玩笑!”
这小家伙明明自己输了拉不下脸,还找了一帮金吾卫过来抓人,真是个下三滥的主儿。
那群金吾卫大概都认出了李恪,全愣在那不动,大眼儿瞪小眼儿,你看我,我看看你!
“你们怎么不抓人呀!小心本姑娘在陛下面前告你们渎职!”他到底是男是女,怎么自称起了本姑娘。
“这……这……!”金吾卫们两边儿都不敢得罪,只好齐刷刷跪下来,“参见吴王殿下!”
金吾卫这么喊一嗓子,倒把围观百姓吓了一跳,一时间全没了声音,大概没想到堂堂皇子为了一千贯跟人比赛吧!
“他是……!”那少年开始扭扭捏捏,指了指李恪,又看看千牛卫,一时又变得羞羞答答,转身推开人群跑了。
“这是谁呀?这么横?”李恪无视周围百姓的小声议论,上前寻问金吾卫们。
“是陛下身边儿的上官姑娘!”金吾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看来他们都挺了解。
她就是上官青若!我惊讶的瞪大眼睛,该来的总归是来了,这个月就要进入我们家的人,看她刚才羞答答的神态……心中却传来酸涩的楚痛。
“她就是上官云横的女儿?”看来他知道有这个人。
“是啊!殿下!的确是上官将军的遗孤!”金吾卫们回禀。
“没事儿了!你们走吧!”李恪吩咐了那群金吾卫们,拉着我离开了这里。
夜已经很深了,长安城内依然喧嚣不绝,灯火如昼,玹儿都在他的臂弯里睡着了。我们回到安福门,宋哲远早就带着马车等候多时,上了马车,一路无话,他大概不知道上官青若这件事吧!要不然他怎么会绝口不提。
“刚才的上官姑娘和你熟吗?”我试探性的问。
上官青若又是那个样子,看来是个喜好舞刀弄剑的,她爹又救过李世民,她以后会把我这个王妃放在眼里吗?
“小时候见过!长大就没见过了!”他随口应付一句,眼光全落在怀中的玹儿身上。
“上官云横救过父皇吗?”我问。
他思索着说:“那是贞观二年吧!父皇到武功狩猎,被隐太子的余孽剌杀,是上官云横拼死相救才脱险!上官云横伤势过重而亡,家里就剩下一个孤女,当时还在襁褓中!父皇就把她抱回宫里养大!”
隐太子,不就是李建成吗?当年李世民杀了一兄一弟,十个侄儿,玄武门恐怕是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上官青若人没来,我已经被她压得喘不过气,想想刚才的美貌少年,竟是彷徨无助,“但闻新人笑,哪知旧人哭!以后有了新人,你还会喜欢我吗?”
“哪儿来的新人?”他把我搂在怀里窃笑,“你是没醋吃就不舒服!明明没醋可吃,偏要自己找醋吃,天生的醋缸!”
“你喜欢上官青若吗?”我揉着他的衣袖一角,满心里都是不安。
“见人家一面就要喜欢呀!”他好笑似的在我脸上捏了一下。
“父皇、母妃给你新找的孺人就是上官青若!正月二十八就要进我们家了!”这句话再不说出来,等不到二十八,我就会被闷死。
“有这种事儿,我怎么不知道!”他扶正我的身子寻问。
“母妃不让我说!她怕你不乐意,这几天一定会有旨意!”眼泪把他的衣袖浸湿一大片,对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甚至没有同上官青若争的勇气。
他沉思了一阵儿,“真是上官青若吗?明天进宫问问母妃去!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
“你不要去!你一去,母妃就知道是我说的!以后还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上官青若的父亲救过李世民,淑妃现在就帮着她说话,我自认比之不如。
他紧紧抱我在怀,轻轻拭去脸上的泪水,柔声道:“别哭!以后不管是谁进府!只有你是我的王妃呀!”
听他这么说,那就是不讨厌上官青若青了,也没反对让她进府呀!默默把身子扭在另一侧,只有自己了解心里有多苦楚,谁也体会不了!
第五十一章 上官孺人
正月十六,宫里下了旨意,正式册封上官青若为吴王府正五品孺人,府里当然也要装饰一番,居室选在了燕来阁,垂幔、灯笼、花团全用了银红色,纳王妃才用大红。
那一天,上官青若的车驾自从皇宫而出,缓缓驶来,在彩衣婢女的簇拥下步入王府,她是侧室,依礼不用相迎。中规中矩的钗钿礼衣,发簪花钗七树,娴静如水,秀丽如兰,和上元之夜的少年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微澜’是王府的中堂,我和李恪坐在正中央主位,就等着新孺人上前参拜。侧目而望,他的嘴角满含微笑,浅紫色的冬袍,腰间悬着美玉,很开心吧!眼前可是一位年少貌美的侧室。
上官青若款款行礼,低头立在一旁,秀眉含黛、肤若柔胰、腰肢不过盈盈一握,十五岁的少女,自有她出众的美貌。
心乱如麻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站起来,望望四周均是讶异,就连李恪也在对我使眼色要我坐下。该怎么办?对面的上官青若明眸如水、端庄娴雅,要我放手?怎么可能放手,向后退一步,微闭双目,直直向后倒去……。
还是他眼快手疾将我揽了在怀里,要不然这一摔一定会摔伤,我闭目不语,他在焦急的唤‘可儿’,因为我的 ‘晕倒’,微澜堂乱成一片,上官青若该孤零零回燕来阁了吧!
他一叠声的叫大夫,匆匆把我抱进了如萱阁,医博士、针师、禁咒师轮番上场,无奈我就是不醒,就是要拖,拖到子夜深深,拖到夜深人静,好让上官青若独守空房。
一切如我所愿,荷花样水漏显示在子时三刻,他依然坐在榻边,一脸关切看着我,“可儿,你可吓死我了!怎么会突然晕倒?”
我慢慢睁开眼睛,虎口等几处穴位被银针扎过后又酸又疼,这也值了!长发全散落在枕上,“我不知道呀!突然眼前一黑!”
他柔柔抚摸着我的发丝,眼中竟是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