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猫精灵-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珠江岸畔,留下了一个外乡孩子的匆匆步履。一个不满15岁的北方男孩,藏着一只南方的猫,踏上了困难重重的归程。
第十七章 给猫起个好名字
历尽千辛万苦的石小勇回家了。还有一只在死亡线上转了一圈又回来的猫。
石小勇为了猫的安全,为了不被伤害猫的人发现,他离开了一同出去的同学伙伴,而是选择了独行。他尽量不去坐人多嘈杂的列车,不去住条件比较好的接待站。而是去扒货车,住在偏僻的街边墙侧或公园的假山后大树下。他像一个流浪的孩子,头发乱蓬蓬的,浑身变的肮脏和臭哄哄的。他曾被人们当过小偷追击,被人们当过小乞丐驱赶。
有一次,石小勇和伤猫依偎在一座破旧的石拱桥下露宿。3个讨饭的野孩子发现了猫。他们要抢走猫,要用篝火把猫烧烤成一顿美味的野餐。石小勇面对比他高的3个对手拼命的抵抗,猫在地上张牙舞爪的哇哇乱叫。此时此刻,绝望的猫像匹野狼嚎,疯狂的人像个恶鬼闹。吓得那3个见过不少世面的野孩子,屁滚尿流的逃跑了。逃过又一劫的猫一夜未闭眼,慢慢的舔着石小勇在搏斗时扭伤的右手。
那是一个艰难的归程。一路上,他们经过长沙、武汉、郑州,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967年的新年前回到了沈阳。
石小勇的外公见到这只通身黄色的猫以后,特别的兴奋,眼里射出久违的光。老孙头用乌药磨水给猫灌下,用少许硫磺放到猪肠中,煮熟了喂猫。每天晚上,又把陈皮磨成细末,涂在猫鼻子上。没几天,猫就痊愈了。
老孙头告诉石小勇:“猫的下颌门牙刚刚脱落,也就是1岁了,相当于人类的16岁。我一生阅猫无数,这是只非常优秀的雄猫。”
外孙子摸着一根杂毛都没有的猫,疑惑的问:“外公,你怎么知道是只好猫呢?”
老孙头告诉了石小勇识别猫的诀窍:“我们中国人相猫,从古到今有许多准确的方法和好听的名字。比如纯黄色的猫,叫做黄金球;纯黑色的猫,叫做黛玉;纯白色的猫,叫做雪球;这些都是好猫。背毛黑肚子白的猫,叫做乌云盖雪;身体白尾巴黄的猫,叫做雪里拖枪;全身黄色四蹄纯白的猫,叫做踏雪寻梅;全身纯黑只有尾巴尖白的猫,叫做垂珠;躯干黑黄交织腹部白的猫,叫做美娘子;这几种猫也很好。身上及四脚与尾巴都有花纹的猫,叫做‘缠得过’,也是难得的好猫。而身型好似狐狸,面如小老虎,毛软齿利,嘴角有好几根硬须,尾巴细长腰短,眼似金星,上腭多棱的猫,为绝好的猫。”
“对呀!这只猫的上腭就有好几个棱。”石小勇一边说一边摸着猫的上腭。
“过去有本古书,书名叫《山堂肆考》。在那本书里有记载,猫的口中有3个棱,1年里可以捉鼠1季;有5个棱,可以捉鼠2季;有7个棱,可以捉鼠3季;有9个棱的,1年4季都捉老鼠。”老孙头继续笑眯眯的讲给外孙子听:“我过去也曾总结过一段鉴别好猫的顺口溜。是什么来的?想起来了。圆头立耳屁股大,全身上下一色佳。爪不外露细尾巴,鲜红鼻子赛朱砂。大嘴长须短腰胯,腭有九弯老鼠怕。”
石小勇又仔细摸了摸,看了看猫的上腭。拍着手叫着:“它真的有9个棱。太不可思议了,我救了只好猫,我救的是只九腭猫。”
老孙头接着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了好猫,都能帮助人们。世界上最伟大的猫是13世纪的佩特拉基纳。当年,远征的十字军骑士把跟随他们的旅伴老鼠带回了欧洲,使得鼠疫和霍乱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人们束手无策,忧心如焚。幸亏群猫奋起出击,制伏了老鼠,控制了瘟疫的蔓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只名叫佩特拉基纳的领头猫功勋卓著,人们为了感谢这只好猫,把它的尸体制成了木乃伊,永久保存在意大利的帕多瓦博物馆。”
“太神奇了,佩特拉基纳真是只了不起的好猫。那什么是不好的猫呢?”石小勇摸着猫的脑袋,继续感兴趣的问下去。
“哈,哈,哈。还有一本叫《玉匣记》的古书中,专门介绍了不良的猫。露爪能翻屋上瓦,腰大会跑别人家,面长鸡鸭要遭殃,尾巴粗大懒如蛇。”老孙头笑的更厉害了,脸上堆起的皱纹像一条百褶裙。
爷孙俩说着,笑着,高高兴兴的商量着,要给这只远方来的家猫,起个恰如其分的名字。他们看着那像披了件皇袍的9腭纯黄猫,最后给它起了一个“九腭狸”的新名字。石小勇在心中默默的祈祷,但愿“九腭狸”是只像佩特拉基纳一样的好猫。
第十八章 群猫找到新的家
过了新年,进入了1月,这是沈阳最冷的隆冬月份。天空中的雪花飘飘,地上的湖河结了亮晶晶的冰。一场雪比一场大,气温也越来越低。北方的孩子不怕冷,都跑到外面的冰上玩转木陀螺,省城的人叫做冰旮。
太阳西下的室外,石小勇在外边用鞭子抽着冰旮玩。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在滚雪球、堆雪人和打雪仗。白白的雪,让孩子们暂时忘记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可石小勇的心里还惦记着失去联系的猫,他做了4个大小不等,但绘有抽象猫脸图案的冰旮,分别写上了东北狸、鬼子狸、杂毛狸和花虎狸的名字。
暖气融融的室内,老孙头和老伴,总是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的,好像这寒冬就是群猫的鬼门关,就是熬不过去的死亡之门。
家猫是对温度比较敏感的。一般来说,猫是既怕冷又怕热的动物,当外界温度低于5度的时候,它们就蜷卧在炉旁或温暖的地方,尽量不到室外去。
东北狸和它的伙伴们,再也没有主人的暖炕和它们的“猫儿洞”。它们如何御寒?它们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呢?
北方的锅炉在冬季供暖的时候,为了节约在输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管道一般铺设在地下挖的沟里。地沟上有盖,能够有效地防止热量的流失。这种天赐的好去处被聪明的东北狸发现了。这样,暖气沟就为群猫提供了一个躲避严寒的场所,成了一个温暖的地下之家。真是天无绝猫之路啊!
天上满月高悬,地上灯光闪闪。东北狸披着满身的雪花钻进了暖气沟。这是它发现和占据的一个秘密地点,位置在卷烟厂的锅炉房附近。地沟里温度特别热,沟盖上的浮雪都融化了,在大片的白色雪地上,留下了粗粗的黑土线。地沟的分布也是四通八达,猫可以轻易地到达厂区的许多地方。地沟的里面还有许多老鼠,为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粮。对于它们来讲,这就是一个温暖的地下宫殿。虽然,暖气沟里是黑暗的,但它们的心里充满了光明。
这几天,东北狸发现附近有一股异味出现。浓重的烟草味,也掩盖不住这股异味的逼近。这是一种家猫同类的味道。东北狸感到它的地盘受到了威胁。刚才,东北狸还在地上地下巡视了一番,并没有发现可疑的目标。可是它时刻戒备的心理却一点也没有放松。它在自己活动的区域留下了一些爪痕记号和尿液,明确了告诫同类,这里是自己的地盘绝不容许其它猫侵入。
回来后,东北狸看到群猫都睡了。鬼子狸缩颈闭眼,发出了呼噜呼噜的声音,看来是刚入睡。花虎狸头贴沟壁,四肢聚于腹下,尾卷曲于嘴边,呼吸均匀的没有一点声音,看来是深睡很久了。
杂毛狸听见了东北狸回来的声音,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它走到东北狸的面前,友善的碰了碰鼻子,用前爪又搓又抓,嘴里发出“吐噜吐噜”的声音。杂毛狸是在向首领表示友好的敬意。猫可以发出50多种声音进行交流,也可以用60多种身体语言表达感情,甚至可以使用气味来远距离的进行识别和判断。
东北狸用前爪,拨开了杂毛狸伸出来的前爪,不顾杂毛狸的失落和不理解。东北狸正站在下风处,它又闻到了那股陌生的气味,胡须也感受到有一股空气振动波传过来。它蹑手蹑脚的向上风处移动了一段距离,蹲在那里静静地观察。它的瞳孔迅速地随着光线的明暗调整着大小,充满了警惕。
杂毛狸从东北狸的动作中知道有危险的情况出现,也悄悄地跟了过去,蹲在东北狸的旁边。刚才还温顺无比的雌猫,马上变成了一副猎手的嘴脸。
鬼子狸和花虎狸此时也醒了,卧在东北狸和杂毛狸的后面,调整好了准备进攻的位置。
它们的眼睛瞪着前方,等待着。
第十九章 群猫领地保卫战
能够逃出红卫兵造反派猎捕追杀的猫,都不是一般的猫。正因为它们的不一般,才能够顽强的活下来。它们中的每一只,都是出色的勇士之猫。
八一公园一带的家猫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一共还剩下6只。这些幸存者,竟在几场猫之间的激烈的冲突争斗后,聚集在一起。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平时里喜欢孤独任性的猫,为了生存而走到了一起。虽然,在猫的群体里,地位有高有低,当它们可以靠这个群体共同的活下去。
这群猫的头子是靠武力征服得来的。它是一只纯种的暹罗雄猫,短毛V型脸,棕头蓝眼高鼻梁,奶油色的躯干修长,体型中等偏上、紧凑,皮下无脂肪附着,具有高超的跳跃和爬高能力,性格外向好斗,遇事容易冲动,暴躁凶狠,有许多特性与狗相同。
这几天,暹罗猫发现卷烟厂一带的地形,更适合它们的生存活动。经过它几次实地侦察后,发现那里只有4只猫,领头的是一只强健的灰猫。它知道东北灰猫很厉害,因为东北灰猫的最早祖先就是暹罗猫,在东北灰猫的身体里有暹罗猫的血统。可是,它更相信自己,靠自己纯正的血统,一定能战胜那只暹罗血统的后代。靠自己团队的数量也能轻易的击垮对方,它一定会把那块地方变成自己的领地。
在茫茫夜色的掩护下,一群猫出发了,向另一群猫的地盘进犯。
暹罗猫的团队偷偷地进入了暖气沟,发现对方已经有了准备。暹罗猫又发现暖气沟的空间狭小,并排只能站立两只猫,不适合团队作战。它们在数量上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只能由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两只开始投入战斗。
暹罗猫并没有为自己的失误而后悔,它觉得自己单枪匹马就可以战胜对方。它把自己的前腿抬起来,让对手看到它的信心十足。它把尾巴像木头杆子一样直立起来,表示傲慢和得意。它不顾东北狸发出的低沉警告声,大吼一声,向东北狸猛扑过去。
对方果然不是自己的对手。暹罗猫一口就咬住了东北狸肩膀,它使足了全身的力气,要把东北狸的这块肉咬下来。可是自己的颌关节怎么用不上劲呢?它感觉到自己的脖子处有点热,是潮湿的血,是自己流出来的血。
原来,它竟被东北狸的犬齿咬住了喉咙,痛的万箭钻心,动弹不得。可是,东北狸那又长又尖锐的犬齿为什么不往下咬呢?对手现在可以轻易地杀死自己。东北狸是想让自己耻辱的活着,想让自己臣服于东北狸。想到这里,只见它拼命的挥舞着爪子,扭动着身体。它要的是血流如注,是光荣的战死。
暹罗猫终于倒下去了,闭上了那双比琥珀还好看的眼睛。倒下去的时候,嘴里还叼着从东北狸肩上撕下来的肉。
东北狸不顾自己肩膀的疼痛,急忙看了看周围的伙伴怎么样了?看来东北狸的担心是多余的,杂毛狸已经把一只不足1岁龄的黑白斑猫按倒在地上。鬼子狸和花虎狸已经绕到暖气沟的另一头,堵住了来犯群猫的退路,形成了前后夹击的包围圈。
东北狸发出了粗大“哇喔哇喔”的鸣叫,准备迎接下面的挑战。这时东北狸看见那些进犯的猫,个个把头低下,胡须向后,尾巴松弛地向下耷拉着。表示出胆怯和害怕。它们的头子战死了,失去了精神支柱的它们承认就此战败了。
战胜者和战败者轮流着在地上用爪子扒了个坑,群猫把勇猛有余,智慧不足的暹罗猫埋葬了。埋在既黑暗又温暖的地沟里。
东北狸的群体里除了原有的东北狸、鬼子狸、杂毛狸和花虎狸之外,新归顺的猫成员有混血杂交的黑白斑猫,有全身蓝毛白梢的纯种考拉特猫,有短毛无尾的曼克斯猫,有动作敏捷的四川简州猫,还有1只面部一半白色一半黑色的日月面猫。
发展壮大的群猫一下子又增加了5只成员,一共有了9只逃离各自家园的猫。
第二十章 谴送回乡的特务
北方3月的阳光,疲软的照在街道上。沉积的雪堆,已经开始了融化流淌,雪水非常肮脏,像屠宰场里动物的内脏,粘稠的如同劣质的牛皮糖,裹带着整个冬天的灰垢泥汤,缓慢地流向下水道里躲藏,就像给生病的城市灌肠。
老孙头的行踪终于被红卫兵造反派管户籍的人发现了。为了不连累女儿一家,为了毛子狸和九腭狸的安全,他只好主动到革命无罪兵团政治部去投案自首。已经去掉代理两字的政治部主任“小脸狐”接待了他,并受到了宽大的宽大处理。罪名由顽固不化的反革命特务变成了特务嫌疑。送老孙头出门的时候,“小脸狐”主任竟和他握了握手,顺势,老孙头的上海牌手表被撸到了“小脸狐”主任的手腕子上。于是,老孙头被谴送回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老孙头的籍贯在辽东半岛南部的一个小村子。那里靠近产盐的海湾,离省城大约有400多公里。别看村子不大,可他知道村子边有一个战国至汉代古城址。城址东临河流的入海口,这座古城址应为古沓氏县城。汉代的时候,南来的人们从海上到沓氏县城登陆。然后,就有陆路通向北方的侯城县,沿途车马人烟,驿站不断。侯城县也就是现在的省城。
老孙头聚精会神的看了看前面,瞅着种满了庄稼的那片地方,无奈的摇摇了头。旧日繁华一时的城池早已不见,剩下的是一块失去了肥沃的土地。生产队就安排他铲那块地,铲掉长在两千多年前城市上面的草。
一转眼,他已经回乡改造一个多月了。过去看病抓药的手,现在磨出了水泡。他家住在村子外,一个孤零零的小马架子里,那曾是**前看瓜人住的临时房。“文化大革命”了,人们顾不上种瓜吃瓜了,那个小马架子,也就废弃不用了。
老孙头和杜老太太,住在这里倒也清静。省着整天看人们疑惑的眼光和闲言碎语。平时只有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经常来,她的柳条筐里送的都是一些充饥的东西。这是她的爷爷让她送来的,她的爷爷在小时候与老孙头一起逗过猫玩,放过鸭子。
疲软的太阳快要落下地平线了,小径上远远的来了一个人,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男孩子。老两口万万没有想到来访者就是他们的外孙子石小勇。他们这个外孙子贪黑起早的骑了4个整天。给缺衣少食的老两口带来了一些食品和日用品,更给他们带来了那只经常想念的毛子狸。
看着那沾满泥土的白破旧自行车,抱着那又咬又舔毛子狸,摸着那外孙子满是汗水的脸。老两口落泪了。感动于自己的孩子,在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他们。感动于15岁的石小勇单车骑行,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感动于看到了对他们忠心耿耿的老猫。
这天晚上,祖孙3人与老猫挤在狭窄的小炕上。煤油灯的火苗,在四处透风的马架子里一闪一闪的,让荒凉的村外孤家有了一点温馨。外孙子又死皮赖脸的缠着外公,让老人家讲一个有关猫的故事。
老孙头想了一会儿说:“在古代的时候,航船都是用木头做的,老鼠曾是船上‘必然的’乘客,船员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把栖居的老鼠全部消灭干净。当船上的人们在远航时都要带上几只猫。这样,猫不仅可以陪伴孤独的船员,更可以捕捉船上隐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