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疑似爷们的美好生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联队长杀了,杀一个他觉得不过瘾,他又杀了一个大佐,他还把一个翻译官给杀了。他把这些脑袋装在麻袋里,让八路军的领导去看。八路军的领导表扬了他。侯三甲有一天又自己单独出去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又扛了半麻袋的日本鬼子的脑袋,八路军的领导既表扬了他又批评了他,说他没有组织纪律性。侯三甲说,我杀人是上瘾的,这个瘾不是一天两天能没的,我还得出去杀一回。又过了几天,侯三甲又单独出去了,但这次他没有回来,他被日本人给杀了。侯三甲,我们可以叫他刽子手,我们也可以叫他行刑的师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2.宰牛的诗意(2)
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是对等的,一个生命的结束另一个生命的时候,要求的也是公正。所以,我在宰牛的时候就一直有这种信念。我宰牛的时候从来不把牛拴上,牛可以和我对峙,它也可以趁我不备把我顶死,在这种公平的前提下,我把牛杀了,也是很坦然的。杀牛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儿,杀牛的里面有哲学,任何生命都是要结束的,只是结束的方式不同。西方在法律的允许下可以对重病人实施安乐死,而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胆识。我们可以看着一个病人在极端痛苦中挣扎而结束生命,他的家人却容不得让他用安乐死的方式到另一个世界去。这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换句话说,也是一个理智者的愚蠢。牛是没有语言的动物,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任何动物都是有语言的,只是这种语言只有和他们的同类才能交流。我宰牛,也是在破解牛的语言,牛知道自己要被宰杀而沉默,它甚至不反抗,有的牛在被宰杀前会流眼泪、发出悲哀的鸣叫,有的牛暴跳如雷,当它被宰杀,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它还会用带血的眼睛盯着刽子手,它死了,眼睛却不能闭上。我宰杀了各种类型的牛,也破译了它们的语言,它们的语言是——
1。我死了,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结束了人类对我的不公,结束了人类对我的欺辱。我下世托生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托生成人,别看人是宰杀我的刽子手,其实他们的一生所遭遇的痛苦远远地超过我们牛类。刽子手,等着吧,你会比我还惨。
2。我为什么要被人类宰杀呢?在动物中,还有比牛对人类更忠诚的吗?我为老宋家耕了一辈子地,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牛,牛,我的同类啊,别在人类面前犯傻了,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将来这个世界可能被毁掉,那一定是毁在人类手上。再见了,我的同胞。
3。在这个世界上,牛和人去较量,失败的应该是人类。只是人类的狡诈和聪明,让他们战胜了我们。假如我们在一座山上,或者在一片草地上,人类手中没有凶器,他们会死得很惨。现在人类的手中有武器,除了刀,还有更可怕的武器,那就是欺诈。
……
宰牛给我们的生存留下启示,人被牛诅咒着,是牛真正发现人是应该被诅咒的东西。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杀人,只是我们杀的方式不同。在权力的圈子里,每个人怀里都揣着武器,他们靠杀人走上更高的台阶。在家庭的圈子里,每个人怀里也都揣着武器,只是这些武器常年生锈,不用而已,一旦用了这些生锈的武器,人就是不死,也会重度感染。
这时台下有人问,梁老师能不能举个例子?
梁唯玲说,比如,你一生找到的这个丈夫,可能是你的救世主,也可能是魔鬼。魔鬼的怀里就揣着生锈的刀。试问哪一个离婚的丈夫心里不都是揣着罪恶。
台下的老娘们儿都齐声叫唤,老爷们儿都没有作声,痴呆地望着梁唯玲。
这时墙角的一个男人说,尽他妈扯淡。
梁唯玲一怔,想不到张学稗会来听课。
这时对面墙角的一个男人也站起来说话,你他妈没知识,才说这种话。你也配来听课!
梁唯玲仔细看,想不到刘宏伟也过来听课。他什么时候来的呢?
张学稗说,刘宏伟,你别跟我得瑟。咱们到外边去讲理,别在这课堂上影响梁老师讲课。
刘宏伟说,你别着急,等梁老师讲完课的,咱们再出去比试。
22.宰牛的诗意(3)
也不知犯了什么邪,姜顺子在这个时候居然领起了掌,大家都鼓掌。
掌声平息。有一个听课的说,梁老师,你能不能休息一会儿,让这俩哥们儿辩论辩论?
梁唯玲说,大稗子,给我倒点水,先让他们俩辩论一会儿。
这时罗大稗说道,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不要以为这两位先生是在打嘴架。这是我们本次讲坛有意识安排的插曲,也是为了增加这堂课的趣味性。下面请两位助讲先生继续辩论。
张学稗说道,桥镇的老少爷们儿们,这小子叫刘宏伟,我和梁唯玲婚姻的解体,和他有一定关系。他是一个伪文人,他也是鲁迅、巴金的赝品,他写的那些个不着调的东西把梁唯玲老师给害了,你听听他写的东西,叫《我们在诗意中死亡》,我不懂诗,但我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是说,我们每个人死的时候就得读诗。你们大家说,这不是放屁吗。
刘宏伟笑了,和你这种没文化的刽子手辩论,我都感到很无聊。你除了会宰牛,还会什么。你宰牛也没有宰出境界来,你能宰出梁老师那种水平来吗,梁老师宰牛,把哲学都宰出来了。你呢,宰出的是牛粪。
张学稗说,刘宏伟,你别跟我得瑟。下课以后咱俩就比宰牛,我看你能不能把牛宰出诗意来。
刘宏伟说,宰牛是你的强项,我和你比宰牛有失身份。
张学稗说,你啥身份,你就一滩牛屎!
刘宏伟说,你是啥,你比牛屎还肮脏!
张学稗见墙角立了一把铁锹,就把铁锹举起来,要往刘宏伟的头上打。这时梁唯玲把一茶缸子热茶泼到了张学稗的头上,张学稗扔掉铁锹,看着梁唯玲,说道,你真他妈贱。说完,就走了。
刘宏伟对姜顺子说,兄弟,鼓掌鼓掌!
大家又鼓掌。
梁唯玲继续讲课——
刚才张学稗的丑恶表演也恰恰印证了牛的语录,牛在诅咒人类,并不是诅咒所有人,而只是诅咒像张学稗这样的人。张学稗是个猥琐的人,他永远不自信,只在宰牛的时候充满了自信。这是我们人类最劣质的品性。就像一个局长,当他被上司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他没有一丝反抗的意识,但他从上司那里回来,就会把他手下的处长也骂得狗血喷头。
最后,我希望桥镇的父老乡亲都能够自信起来。男人们,你们要记住,你们的别称是爷们儿;女人们,你们也要记住,你们的别称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的课讲完了。
这时刘宏伟站起来,说道,各位老少爷们儿,听了梁老师讲的课,很受感动。为了表达我的心情,我作诗一首——
真理落在了我们的肩膀
自信让我们成长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和谐
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女人是我们的目光
梁老师是我们的榜样
让我们大踏步前进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姜顺子又领掌,只是没人听他的,只有他一个人在鼓掌。显然听课的人不太喜欢刘宏伟。罗大稗自言自语,这写的是什么*诗,对我们十家讲坛是最大的亵渎!这种人以后要拒绝进场。
梁唯玲的课结束了。听课的先走了出去,梁唯玲和刘宏伟最后走了出去。刘宏伟一出门,就看见了张学稗。张学稗说,我刚花五百块钱买了一头牛,是一头小牛。刘老师,今天我请客,我请你宰牛。
刘宏伟看着梁唯玲,梁唯玲用鼓励的眼神看他。刘宏伟说,好。老张,我对你的这个挑战表示敬意,我们走吧。在什么地方宰牛?
张学稗说,就在这儿。牛宰了就不用拿走了,让罗馆长他们烀牛肉,也算是我对十家讲坛作出的贡献。
张学稗说完,就从兜里掏出了两把刀,一把给了刘宏伟,另一把他握在手上。刘宏伟见牛被人牵来了,拴在了残局馆门口的柳树上。刘宏伟在牛的周围走了一圈,趁牛不备,他猛地扑过去,刀扎到了牛的动脉上,血流如注。不到十分钟,牛就死了。刘宏伟宰牛只用了一刀,他宰牛的技法让张学稗感到很吃惊,就是梁唯玲也没有这样的技法。刘宏伟擦着刀上的牛血,说道,老张,杀得不好,请指教。
张学稗无话可说,他愣了半天才说,你……你宰牛真宰出了诗意。
罗大稗和残局馆的人把牛拽到院子里,开始开膛剥皮。张学稗走了,梁唯玲叫他,说,福大他爹,我和宏伟请你吃饭。
听到福大两个字,张学稗感到很失落。他头也没回,就走了。
23.到老妹子饭庄吃饭(1)
张学稗又赶着车去了彭家窝堡。上次他拉回的茄子、青椒和萝卜,厂长感到很满意,价格也很合适。厂长就鼓励他,以后收菜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不能让你白干,每斤菜给你提成一毛钱,一车菜一千多斤,也能提一百多块钱了。
张学稗说,不少了。跟我当年宰牛的收入差不多。
张学稗这次到彭家窝堡,要跟村主任彭学军签个合同。这个合同一经签订,他就可以经常到这个村子里来了。昨天张学稗去了一趟县城,他觉得和老同学见面应该送她一件礼物,于是他就给老同学买了一件羊毛衫,这件羊毛衫三百多块钱,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能穿上这么贵的羊毛衫,那也是很少见的了。
张学稗到了彭家窝堡,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到了彭家窝堡,他要找村主任彭学军签合同,村委会通信员告诉他,这两天恐怕签不上,因为彭主任有重要任务,他在镇的妇产医院,明天有两个妇女生孩子,他要等胎盘。
张学稗说,等胎盘干啥?
通信员说,听说省城一位英雄人物正在治病,急需胎盘。这个任务咱们镇上接过来了,乡长把这件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张学稗说,那我装完一车菜就得回去了。
通信员说,村主任有嘱咐,说你来了,中午必须招待。一会儿我就去叫彭大厨,冰箱里的菜都备齐了。
一会儿,彭丽蓉来了。见到张学稗,她感到很高兴,就到厨房准备做菜做饭。张学稗说,老同学,我看就别做了,你这儿离桥镇也不算太远,我把你拉到桥镇,咱们在饭店吃饭,是我招待你的。
彭丽蓉想了想,说,桥镇离这儿也不近,那就到堡子东的粮食大集吧。那儿有两家饭店,今天又赶上集日,我们就去那儿。大集两家饭店中有一家的厨师是我的徒弟,她鱼做得好,我们就到她那儿吃鱼。
彭丽蓉和张学稗走着去了粮食大集。大集离这儿有四里地,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就到了。彭丽蓉徒弟的饭馆叫老妹子酒馆,酒馆里的人不多,都是到集上卖粮食的,一般买两个馒头一碗汤,吃完就走。就是喝二两酒,也不要大菜,或者是一小碟花生米,或者是一小碟炸小鱼儿。
彭丽蓉进了老妹子饭店,徒弟老妹子感到很惊讶,说道,师傅,您咋来了。前几天我还做梦梦见您了呢,这几天您要不来,过几天我还想去看看您呢。
老妹子看见了张学稗,就疑惑地望着彭丽蓉,彭丽蓉说,我家的亲戚,我表哥。到我这儿来,原本是要在家招待的,可我没有新鲜鱼,就到你这儿来了。
老妹子说,我这儿有,是孙福海的哑巴救生员给送来的,鲢子草鱼鲶鱼都有,这次送来的鲶鱼挺肥,我就给你们做酱焖鲶鱼。说完,老妹子把彭丽蓉和张学稗领到了饭店的后院。后院是三间房子,一间是住人的,两间是雅间。彭丽蓉和张学稗坐在雅间里,感到这里很温馨。雅间里的陈设不像乡村饭店,墙上悬挂着木框的油画,地上铺的是地板,桌子和椅子都是红木的,窗台上放了两盆花,都是月季。月季花刚开,有香味漫出。老妹子又拿着菜谱进屋,说,师傅,您看还吃点啥菜。
彭丽蓉说,俩人能吃多少。那就再来个凉拌拉皮儿,主食就吃你烙的葱花油饼。
老妹子说,我还有一瓶子古井贡酒,一会儿给你们启开。
张学稗说,我不喜欢喝瓶装酒,喝散酒吧。
彭丽蓉说,来一斤。我表哥很长时间没来了,我得陪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3.到老妹子饭庄吃饭(2)
两个人开始喝酒。他们毕竟是小学同学,小时候的男孩子女孩子长大了都发生了变化。张学稗和彭丽蓉尽管是小学同学,但他们之间有许多陌生的东西,这需要他们重新认识对方和了解对方。这些日子仅仅见了两次面,彼此间的了解才刚刚进入序幕。但有一点两个人都感觉到了,那就是彼此之间都需要找回小学时的那种感觉,也需要找到彼此间填补寂寞的东西。
彭丽蓉虽然是农村妇女,可她毕竟还在城市里待过。这些年她在县城的几个大饭店都做过主厨。有一次省里的领导来县里视察工作,从县里选出四个厨师主厨,她也被选上了。厨师的工作虽然在厨房,但厨房也是一个世界,也能让彭丽蓉长见识。尤其那次给省里领导主厨,她做的是家常菜,是当地每个饭店都有的本土菜,地三鲜。省里的领导因为很少吃素,吃到了地三鲜,觉得很新鲜。这个省领导文学修养很深,就说地三鲜这道菜有诗意。因为他认为地三鲜这道本土菜升华到了高雅,他还即兴作了一首赞美地三鲜的诗,那首诗写的是什么,彭丽蓉已经忘了,让彭丽蓉感动的是那位省领导要见见她,彭丽蓉就走到了餐厅,和那位省领导握了手。那位省领导说,将来有机会,我把你调到省人大餐厅,给全省人代会做菜。这句话让彭丽蓉好几天没睡好觉,她等着省里来通知,让她去省人大做主厨。但是两年过去了,那位省领导都退休了,也没人通知她。她在县城的唯一收获,是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吴玉刚。那时候吴玉刚还没到乡下当副乡长,只是县林业局的一位办事员,他跟彭丽蓉结婚第三年的时候,才到十栋房乡当副乡长。吴玉刚到了十栋房乡,彭丽蓉就不在县里的饭店当厨师了,她开始回家做家庭主妇,这些年她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她的丈夫表面很老实,在乡里无论从干部到群众,对他都有好的评价,但他在私底下却很能搂钱,在全乡分配承包森林的时候,他至少得了十几万,全乡有十多个养殖基地是县里的扶贫项目,财政也给拨了不少钱,他也吃了养殖基地的不少回扣。吴玉刚在家里还过着平淡的日子,住的还是岳父家的旧房子,乡干部都有摩托,他却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他不喜欢到饭店吃饭,也不愿意陪客人吃饭,喜欢带饭盒,一般饭盒里装的都是大米饭,一个咸鸭蛋,或者是炒熟的咸菜。吴玉刚曾经两次被评为县里的优秀乡干部和一次优秀廉政干部。
张学稗说,老同学,你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挺让我羡慕的。在咱们小学同学中,日子超过你的可真没几个。
彭丽蓉说,你咋看出我日子过得不错?我们住的房子是我娘家的,我们家的电视都是二十一寸的,我家还有缝纫机,衣服坏了我们舍不得扔,补补还穿。怎么能说我的日子过得不错?
张学稗说,我说你日子过得不错,不是说你家里是不是有钱,而是说你的家庭很幸福。家庭幸福就是好日子。
彭丽蓉叹了一口气,也没说什么。她把酒杯举起来,来,老同学,喝酒。
一口酒下去,彭丽蓉就问张学稗,你的日子肯定比我强。桥镇的企业没有亏损的,挂上个经理的职务,年收入都在十万八万的。你现在不也是副厂长吗?
张学稗说,这副厂长也是让我当够了。我们厂长只知道往我们这厂子里投钱,实际上他不管事儿,厂子里上上下下都是我负责。现在我才知道,当一个企业的领导真是不容易。 。 。。 想看书来
23.到老妹子饭庄吃饭(3)
彭丽蓉说,你们的酱腌厂叫百味酱腌厂,厂址在什么地方?我也经常去桥镇,咋没看见你们厂子的牌子呢?
张学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