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黑书-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看过他今天的专栏了吗?”卡利普问。
“谁的,阿拉丁的?”他的姑姑照例冷冷地说,“没!我们买《民族日报》是要给你伯伯玩填字游戏,给瓦西夫剪上面的文章玩,并不是为了看耶拉的专栏、替我们侄儿的堕落感到遗憾。”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自己打电话邀请如梦,”卡利普说,“我实在没那个时间。”
“你可别忘了!”荷蕾姑姑说,提醒他晚餐的时间和他的任务。接着她逐一列举家庭聚餐的成员,这份名单就和晚餐菜单一样永远一成不变。她像个播报员,慎重宣布一场足球赛双方队员的姓名,刻意吸引听众:“你母亲、你的苏珊伯母、你的梅里伯伯、耶拉——如果他出现的话——当然还有你父亲、‘煤炭’和瓦西夫,以及你的荷蕾姑姑。”她一路念下来,中间没有夹杂她的咯咯笑声。念完名单后她说:“我正在替你做肉馅千层酥。”她挂断电话。
卡利普才挂上,电话又响了起来,他茫然地望着它,想起过去的一段往事:荷蕾姑姑本来已经准备好要结婚了,但到了最后一刻婚礼告吹。然而不知为什么,他就是想不起刚刚还在他脑中的准新郎的怪名字。为了避免自己的头脑习于健忘,他告诉自己:“除非我想起刚才已经到嘴边的名字,不然我不接电话。”电话响了七声后才停下来。当再度响起时,卡利普正在回忆准新郎带着叔叔和大哥来家里提亲的情形——发生在如梦一家人搬回伊斯坦布尔的前一年。电话又停了,当它下一次响起时,天已经暗了,办公室里的家具变得灰蒙蒙的。卡利普还是想不出他的名字,但他不寒而栗地记起他当天穿的怪异鞋子。那人脸上有一颗感染东方疖'1'皮肤病的一种,流行于中东与北非国家。'1'而长出的疣。“这些人是阿拉伯人吗?”爷爷想知道,“荷蕾,你真的想嫁给阿拉伯人吗,嗯?你和他到底是在哪里认识的?”偶然碰到,就这么一回事!晚上七点左右,卡利普离开空无一人的办公大楼,在路灯下阅读一位想改名的客户的文件,这时他才想起准新郎的怪名字。当他走向开往尼尚塔石的共乘小巴站牌时,他心里想,这个世界实在太广大了,塞不进任何一个人的记忆库里。当他朝位于尼尚塔石的公寓楼走去时,他心想,人类从各种偶然中淬取意义……
公寓楼坐落在尼尚塔石的一条僻巷里。荷蕾姑姑、瓦西夫和艾斯玛太太住在其中一户,梅里伯伯和苏珊伯母(之前还有如梦)住在另一户。或许别人不会称它为僻巷,因为毕竟它离大马路、阿拉丁商店还有街角的警察局只隔三条街,走路五分钟就到。但是,如今居住在僻巷公寓里的亲戚们,以前曾在大马路上的“城市之心”公寓远远地看着这栋僻巷公寓的转变——从泥土地变成灌溉菜园,变成碎石子路,之后又改成柏油路——而始终没多加留意。对他们而言,他们建造了公寓楼房的大马路是最最有趣的了,其他没有一条路可堪作为尼尚塔石的中心。他们的精神世界与地理世界相辅相成,从很早以前开始,他们心里就已认定“城市之心”公寓处于中心的位置'1'伊斯坦布尔市大致上由金角湾分隔成旧城和新城。西侧是古老的旧城,许多知名古迹都在此,如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室内大市场、皇宫等。东侧则为新城,现代化新建筑多聚集于此,如佩拉宫饭店、贝尤鲁区以及“城市之心”公寓等。旧城与新城中间由加拉塔桥和阿塔图克桥连接,所以书中常会见到主角在此走来走去。“城市之心”位于尼尚塔石,是新城东北方一个现代繁华的高级区城。'1',即使他们隐约察觉迹象,知道他们最后会把房子逐层卖掉,搬离这栋荷蕾姑姑所谓“睥睨全尼尚塔石”的大楼,并退居到别处几间寒酸的出租公寓里。等他们搬进这栋位于他们内心忧郁角落的荒凉楼房后,最初几年他们总是把“僻巷”二字挂在嘴边,也许是为了夸大他们遭遇的不幸,借此互相怪罪,仿佛抓住一个绝不会失误的大好机会。穆哈默德·沙必特·贝(爷爷)过世前三年,他从“城市之心”公寓搬进僻巷住宅的第一天,坐在丝绒扶手椅上望街道——如今这张椅子在新的公寓里,以新的角度面向窗户,不过,它仍以旧角度(好像在旧房子里)面对摆放收音机的笨重支架——大概是受到搬运家具的马车前面那匹瘦巴巴的老马所启发,他说:“是吧,我们下马,改骑驴。很好,祝好运!”然后他扭开收音机。收音机上面,已经摆上了狗的雕像,趴在针织的布垫上睡觉。
03代我向如梦问好(3)
那是十八年前的事。此刻,晚上八点,商店全都打烊了,只剩下花店、干果店和阿拉丁商店还开着。一阵轻柔的雪水从天而降,穿透漫天的汽车废气和火炉煤灰,渗过空气中的煤炭和硫磺气味。然而,当卡利普看见公寓里的老旧灯光时,他心中有一股感觉,仿佛关于这栋楼房和公寓的记忆远超过十八年。重点不在于巷道的宽度,或新楼房的名称(他们从来不曾使用),也不是它的位置,而是他们好像自从远古以来就一直住在彼此的楼上楼下。卡利普爬上始终散发同一股气味的楼梯(根据耶拉风靡一时的专栏,他分析这股气味混合了公寓楼房楼梯间的臭味、湿水泥味、发霉味、油炸味和洋葱味),他脑中闪过等一下他预期会出现的景象和场面,像个不耐烦的读者般,迅速翻过他熟读多次的一本书:
现在是八点,我将会看到梅里伯伯坐在爷爷的旧扶手椅上,重读他从楼上带下来的报纸,感觉好像他在楼上还没看过似的,似乎“同样的新闻在楼上看和在楼下看相信会有不同的解释”,或者似乎“我可以趁瓦西夫把它们剪下来之前再看一遍”。我想像那双可怜的拖鞋,挂在我伯伯躁动不安的双脚尖端,一整天啪啪作响,它正以童年时的强烈烦躁和不耐烦朝我痛苦地大喊:“我好无聊,得做点什么;我好无聊,得做点什么。”我将会听见艾斯玛太太的声音,荷蕾姑姑为了不让任何人妨碍自己尽情炸酥饼,把她赶出厨房,所以她只好到外面来摆餐桌,她嘴里叼着无滤嘴的宝服烟(比起以前的叶尼·哈门烟,味道差远了),一边问房间里的人:“今天晚上几个人吃饭?”好像她真的不知道答案而其他人知道似的。我将会察觉苏珊伯母和梅里伯伯之间的沉默,他们分别坐在收音机两旁,就像爷爷和奶奶以前那样,对面是爸和妈。过一阵子,苏珊伯母会充满希望地转向艾斯玛太太,问道:“今晚耶拉会来吗,艾斯玛太太?”然后梅里伯伯会一如往常地接口:“他从来不懂得多花一点脑筋,从来不会。”然后爸爸很得意自己比梅里伯伯来得中庸且有责任感,有能力为侄儿辩护,他会愉快地宣布自己读了耶拉最新一篇专栏。单单替侄儿反驳自己的哥哥他还觉得不够得意,接着,他会在我面前刻意炫耀,提出一些适当的“正面”评论,赞美耶拉的文章探讨了国家问题和生活危机。要是耶拉在场,听见这一席话,他一定会马上反唇相讥。我看见妈妈点头表示赞同(妈,至少你别卷进这是非!),并附和爸爸(因为她认为自己有义务替耶拉辩护,以为解释“不过他其实心地善良”便可化解梅里伯伯的愤怒)。我也将忍不住白费力气地问:“你们读过他今天的专栏了吗?”深知他们就算再花一百年,也无法像我一样了解并喜爱耶拉的文章。接着我会听见梅里伯伯说,尽管很可能他手上的报纸正好翻到有耶拉专栏的那一页,“今天几号?”或“他们现在要他每天写,是吗?没有,我没看到!”然后爸会说:“不过我不欣赏他对总理骂脏话。”而妈会丢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就算我们不认同作者的意见,我们也必须尊重他的人格。”让人搞不清她是在替总理、爸爸还是耶拉辩护。受到现场模棱两可的气氛的激励,苏珊伯母会提起香烟和烟草的话题:“他对邪恶、无神论与烟草的看法,让我想起法国人。”接着,我会趁梅里伯伯和艾斯玛太太惯常的口角升温之前离开房间。仍旧不确定到底要替多少人摆碗盘的艾斯玛太太,抓住桌布的两角一挥一甩,像铺一张大床单似的,让桌布的另一端飞起来,然后隔着嘴里吐出的烟雾望着桌布落下来,平整利落。“艾斯玛太太,你知不知道你的烟加重我的气喘!”“那么,你自己先戒烟啊,梅里先生!”厨房里一片雾气迷蒙,充满面团、融化的白奶酪和油炸的气味,看起来像是有个巫婆正费力用她的大锅煮魔法药(她用布盖着头免得头发沾油)。忙着炸千层酥的荷蕾姑姑会说:“别让别人看到。”然后猛然往我嘴里塞一块热腾腾的千层酥,好像在贿赂我,要我给她特别的关怀、爱,甚至一个吻。当疼痛的泪珠滚下我的眼眶时,她会问:“太烫了?”而我甚至说不出“太烫啦!”我将离开厨房,走进爷爷奶奶的房间。他们曾在这个房间里,裹着蓝色棉被,度过无数失眠的夜晚,我和如梦曾一起坐在蓝棉被上,听奶奶教我们绘画、数学和阅读。他们死后,瓦西夫与他宝贝的金鱼搬进了这间房。我将在这儿看到瓦西夫和如梦,两个人盯着金鱼瞧,或是翻阅瓦西夫的剪报收藏,而我会加入他们。一如往常,如梦和我会像小时候那样好一阵子不讲话,仿佛刻意掩盖瓦西夫又聋又哑的事实,然后用我们自己发明的手语比划交谈,为瓦西夫演出一幕我们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的老电影。或者,如果我们这几个星期都没有看到任何值得回放的电影,我们就会从总是让瓦西夫兴奋莫名的《歌剧魅影》中选一场戏,巨细无遗地扮演,好像我们才刚看过似的。过一会儿,比任何人都容易受感动的瓦西夫转身到一旁,或是回到他的宝贝金鱼旁边,留下如梦和我四目相视。那时我将会问你,自从今天早上我就没再见到的你,自从昨天晚上我就没再面对面说话的你,“你好吗?”而你,一如往常,回答:“噢,还好。”我会停顿一下,仔细思索你话语中有意无意的弦外之音,藏起自己空虚脑海中的翻腾思绪。这一次,也许,我会假装自己不知道你并没有在翻译你说总有一天会进行的悬疑小说,反而一整天慵懒地翻阅那些我始终没有能力阅读的旧书,我会问:“你今天做了什么?”我将会问你:“如梦,你今天做了什么?”
03代我向如梦问好(4)
耶拉曾在另一个专栏里写道,小巷公寓楼的天井里弥漫着睡意、大蒜、霉菌、石灰水、煤炭和油炸的气味,和之前的配方稍有出入。按门铃前,卡利普心想:我要问如梦,今天傍晚打了三个电话给我的人是不是她。
荷蕾姑姑打开门,问道:“怎么!如梦在哪儿?”
“她还没来吗?”卡利普说,“你没打电话给她吗?”
“我打了,可是没人接。”荷蕾姑姑说,“所以我以为你会告诉她。”
“也许她在楼上,在她父亲家。”卡利普说。
“你伯伯和其他人都已经在楼下了。”荷蕾姑姑说。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
“她一定在家里,”卡利普断言,“我马上回家找她来。”
“你的电话一直没人接。”荷蕾姑姑说,但卡利普已经转身走下阶梯。
“好吧,可是快一点。”荷蕾姑姑说,“艾斯玛太太已经开始炸你的肉馅千层酥了。”
冷风夹杂湿雪,把他穿了九年的风衣(耶拉另一篇专栏的主题)吹得劈啪飞扬。卡利普一路疾走。他早已算好了,如果他不走大马路,而是沿着小巷,经过打烊的杂货店、仍在工作的戴眼镜裁缝、守门人的宿舍以及可口可乐和尼龙丝袜的黯淡霓虹广告,那么,从他姑姑和伯伯的公寓到他自己的住家需要花十二分钟。如果他回来的时候也走同样的马路和人行道(裁缝拿了一根新线穿针,同一块布料依然还在他的膝盖上),一趟下来总共要二十六分钟。
当卡利普回来时,他告诉开门的苏珊伯母以及餐桌前的其他人,如梦感冒了,而且因为服用了太多抗生素(她把所有抽屉里找得到的药全吞了),所以一直昏睡。虽然她听见了电话铃声,可是头昏脑涨没办法起身接电话,也没有食欲,她躺在病床上问候大家。他明白他的话将激起餐桌前众人的想像(可怜的如梦卧病在床),他也猜到他将引发一场口舌骚动:众人口沫横飞七嘴八舌地提起药房柜台后面卖的抗生素名称,盘尼西林、咳嗽糖浆和喉片、血管扩张剂、感冒专用止痛药,不仅如此,大家仿佛在谈论甜点上的奶油似的,还加上必须与它们同时搭配服用的维他命品牌名称,并转译为土耳其文发音,在子音之间加入额外的元音,更不忘补充这些药品的服用方法。若是在别的时候,这场创意发音和业余用药的庆典或许能带给卡利普乐趣,像是阅读一首好诗,然而,他满脑子全是如梦卧病在床的画面,甚至过了一会儿后,他再也无法分辨自己脑海中孕育的画面,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想像的。生病的如梦一只脚露在棉被外,她的细发夹散落在床上,这些大概是真实的景象,可是其他画面,比如说,披散在枕上的头发、一盒盒药品、玻璃杯、水瓶以及床头桌上的书本,则来自别处(来自电影,或是那些翻译得很糟的小说——她阅读它们的速度就好像囫囵吞咽阿拉丁商店买的开心果),是从学习和模仿中得来的影像。稍后,当卡利普简短地响应他们“热心”的询问时,至少他也不忘特别花费心力,努力学习一位推理小说侦探的聚精会神,试图去区别真实的和想像的如梦景象。
是的(当众人就座用餐时),如梦应该已经睡了。不,她不饿,所以苏珊伯母不需要为她煮汤。而且她说不想给那个医生看病,他满口大蒜味,医疗箱臭得像间制革厂。没有,她这个月也还没有去看牙医。的确,如梦几乎足不出户,每天都关在公寓里。然而,不对,她今天一整天都没出门。你在马路上碰巧遇到她?想必是她出去了一下但没告诉卡利普,不对,她说了。所以,你是在哪里遇到她的?她一定是出门到布料行的针线专柜去买一些紫纽扣,路过清真寺。当然,她跟他讲过了。她一定是在冰冷的户外受了风寒。她又咳嗽又抽烟,一整包。没错,她的脸白得像纸一样。噢,没有,卡利普没有察觉自己的脸色也是如此苍白,他也不知道何时他和如梦才会停止这么不健康的生活。
外套。纽扣。开水壶。等这场家族质询结束后,卡利普发现自己脑中冒出这三个词,但他并没有太过惊讶。耶拉在一篇专栏中以巴洛克式夸张的愤怒写道,潜意识并非源于我们本身,而是产生自西方世界里华而不实的小说,以及他们电影中我们始终学不像的英雄(那时,耶拉刚看完《夏日痴魂》,影片中,伊丽莎白·泰勒一直无法理解蒙哥马利·克里夫心中的“黑暗角落”)。当卡利普发现原来耶拉的私生活已经变成了一座图书馆和博物馆后,他回想起自己以前读过一些译文经过删修、充斥色情细节的心理书籍,然后才逐渐明白,耶拉在文章里从潜意识的观点解释一切,甚至包括我们可悲的生活。而这吓人又不可思议的潜意识,又被耶拉称为黑暗秘境。
他正打算转移话题,以“在耶拉今天的专栏里……”作为开场,不过他突然想到另一件事,于是脱口而出:“荷蕾姑姑,我忘了去阿拉丁的店。”这时,艾斯玛太太小心翼翼地端出甜点,仿佛捧着摇篮里的橘色婴儿,大家开始轮流在甜点上撒碎胡桃。以前他们家族开的糖果店留下了一个研磨钵,现在被用来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