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观音+世有桃花+美人何处-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淮河水冷眼旁观,笙歌歇,画舫游。迎来送往,人情繁盛,凋零,破败都不与它相干。
直到某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它看见,侯方域遇见了李香君。
她那时正随苏昆生学《牡丹亭》,院内的香君歌声轻荡,绾住墙外的游人:“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成对儿莺燕啊。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这雏妓的声色撩动了他。他驻足,注目。旧院新人。她含苞待放,将将又是花间魁首。
千里姻缘,自有人相牵。
有人劳心,有人帮衬,连鸨母都贤惠体贴……事情顺利地让人发指。洞房花烛,月映花影烛映人,哪有半点倾颓的气象,两个人的喜气,将这国运将尽的死气也顺道掩饰了。锣鼓喧阗中,众人欢聚调笑,乐而忘忧,继而忘国。
秦淮河上的生活,那些香艳的,他和她的故事,一再生动地展示,再动乱的年代,生活节奏都是井然有序的,人其实很渺小,渺小到不容易被惊扰。
不必把一切想像地过于壮烈,内心的悲壮激荡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人生的某个决定,却实难波及到人们正常生活。社会像一个巨大的海绵,吸纳着人心的不安。
明末的才子佳人们,该眠花宿柳的眠花宿柳,该洞房花烛的洞房花烛,该访亲探友的访亲探友,该追名逐利的追名逐利,他们的生活不仅正常,动荡的时局更使得原本琐碎的小事也变得风情万种,耐人寻味。
一夜恩爱欢娱不必细表。第二天一大早,他们的大媒杨友龙前来探望这对新人,他既是鸨母李贞丽的老相好,又是侯方域的朋友,所以乐见其成,一力促成这桩姻缘。




◎《桃花扇》(2)

侯方域梳拢李香君的缠头之资,还是他拿出来的。帮人帮到这地步,侯方域和李香君自然是要深谢的。
面对杨的殷勤,她虽不拒绝却也暗自留心:“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
李香君虽是女人,却不因利遮眼,没有因为受到馈赠就眉开眼笑忘乎所以。她的这种秉性是她超凡脱俗的内因。
杨友龙道破其间奥妙,他是有心帮忙的,算个出力的,但真正出钱的,还另有其人,这个隐藏在暗处的人就是阮大铖。杨友龙不过是帮他做个人情,把钱送出而已。
侯方域很诧异,但很爽,哪个男人遇见这样有脸面的事情会不爽呢?他深知这是因为自己名声在外,阮大铖有心讨好结交的缘故。
这个人情,他预备领了。他对杨友龙说:
(生)阮圆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
(末)圆老有一段苦衷,欲见白於足下。(生)请教。(末)圆老当日曾游赵梦白之门,原是吾辈。后来结交魏党,只为救护东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每日向天大哭,说道: “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所以今日谆谆纳交。
(生)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
(末)果然如此,吾党之幸也。
侯方域少具文名,出身名门,家世很好,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
公子少有不浮浪的。侯方域未免为他人的刻意抬举和讨好动心。阮大铖又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必须要兜一个大圈来找侯方域帮忙呢?阮大铖曾投效过魏忠贤,是当时人所共贱的魏阉的干儿子。魏忠贤倒台以后,他也赋闲在家,隐居南京城中。他是个名利心极热的人,哪里甘心这样埋没余生,不免又想出来活动活动,几次下来都碰了壁,不为当时的主流所接纳。
其时复社文名极盛,一帮青年才俊社会精英混在一起,他们言谈喜好影响当时的读书人,甚至可以左右当时的社会舆论。
侯方域身为复社的首领之一,承袭了东林党人的清流习气。以他和陈贞慧、吴应箕的交情,他如果开口帮阮大铖,效果肯定是有的,却势必会伤害他和复社同道的感情,结果很可能是他自己也被牵扯进去,惹来骂名。
李香君冷静的预见到这一切。也许她那时还没有那么深刻。但她的本心告诉她,侯生这样做是莽撞,危险的。最重要的是,他将违背原则,丧失气节。
他将人格扫地。
李香君生平第一次发火了。在新婚的第一天早上,当着外人的面,她怒斥侯生:“官人是何等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隄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人们感慨于一个妓女,严格说来,是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子的思想觉悟。她未经世事,连处子之身也是昨夜才破。她却比她那见多识广才名卓著的官人见得深远,虑得周全。她拔簪,脱衣掷地,铮铮作响:“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她瞬间所迸发的璀璨烈性,使得她的男人黯然失色,更使得后来包括现在为名为利所奴役的读书人羞惭,面目无光。
然而我拒绝将李香君想象成圣女。她的拒绝也许只是出于天真的世故,这缘于她自小生活环境的熏陶。她对人情通达谨慎。知道什么可以要,什么不可以要,贪图小利会得不偿失。
在《桃花扇》之外,真正和鸨母李贞丽相好,和李香君相熟的人不是杨友龙而是陈贞慧。可以想见这些清流名士们平素慷慨激扬的谈吐对年少的香君有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的潜移默化起着多大的影响——这是李香君的思想与众不同的外因。
现在,她终有机会和她所敬仰的人们站在一个阵营了,她义不容辞地在紧要关头把摇摆侯方域拉回来,保全他的名声。侯方域清醒过来,顺势回拒道:“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
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节和名,非泛常;重和轻,须审详。
杨友龙还待再劝,侯方域放出真心话来:“我虽至愚,亦不肯从井救人。”话已至此。杨友龙只得讪讪告辞。
侯方域请杨友龙顺便把东西带走:“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
回过身来,他哄余怒未息的她:“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
我却又多想。俗话说,家有贤妻夫少祸是有道理的。身边有个规劝提醒你的人,犯错的几率会低很多。可惜有多少人能听得进别人的劝诫呢?人多是固执己见的。
那些愚蠢贪婪卑鄙自大的官员们,他们的家里一定也不少规劝他们的人,可是,贤妻们的规劝又起了多少实际效果?他们的眼睛早不看妻子苍老脸,他们的心记挂着即将到来的巨额贿赂,他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回味着与情人昨夜的销魂,欲望又再次升起。
李香君的规劝之所以起了作用,时机很重要。他们是新婚燕尔,侯方域新人在怀,新鲜兴头,自然你说什么都好,发发脾气也感觉可爱。何况李香君的规劝又是站在他的角度上为他着想。若是两人感情淡时,发生这样的事,侯方域听不听李香君的,真要打个问号。





◎《汉宫秋》(1)

《汉宫秋》:“虽然青冢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她,抱著琵琶凝伫。慢拈复轻拢,切切如私语。
抬头望,是汉宫月。她在掖庭和永巷之间辗转。那皇帝不曾想起她,他有那么多选择。理所当然,将她遗忘。
她那时只得他一个指望,所以夜夜思他,想他,盼他。
再看时,天上月不似汉家月,她已离开汉宫多年。身后时光流转。男人苍老了容颜,她这一生,总是辗转难安,不单,在男人之间辗转,更,在民族之间辗转。
直到,茫茫月色里生出了青草。直到,红颜没入了青冢。她阖目,将纷扰抛在身后,知道不必再属于谁。
万千哀婉俱化静水,少女在香溪畔,仰起明净的脸。
那笑容让汉家青史失色。
——题记
不管他怎么想,她将与他的故事定格在雁门关以内。她想起。他凝望的目光,决绝而凄厉,灼伤她的背,生生要将她劈成两半。一半留在汉地,一半随着远来的番使远去胡地。
一半留下来与他相伴,一半去替他安定边陲。如此的话,皆大欢喜。只可惜,她能一身两嫁,却不能一身二用。
太迟了,就算有欲说还休的事,今日亦要做个干净了断。
她踏上了玉关道,义无反顾地奔向天涯。天涯之外的天涯是她的归宿,而汉宫。那曾经禁锢她的地方被抛在身后,狠狠地——抛在身后。
谁说她一定要是踟蹰,失意的?她的心中充满了向往。梦幻的地向往使她的眼神更坚定,更甜蜜,更温柔。
群山簇拥着她,护卫着她前行。远处青草深深的广袤天地,清空白云在召唤她。
逃离深宫才知道江山无限,内心重获滋润,饱满充实。
她要嫁与的男人,称雄大漠。他的心胸才智远胜那蜗居深宫忝居皇位的男人。她是欢喜多于悲戚的。草原上牛羊如星星闪烁,风雪酷烈亦缠绵。纵有困难亦不惧怕。她的族人豪迈,坚毅,真诚,坦率,不似汉人喜耍心机。昆仑一样坚挺巍峨的脊梁,可以共同面对一切艰险。
生命有那么多选择,何必把赌注全押在一个男人的身上?
她有南方女子清明的内心和坚实的自我,细腻的果断,从未介意世人对她的看法,是赞许还是误解。一切,都比不上自由重要。也许人们要到很久,很久以后才能真正理解。而她,深知此生就要将自己放飞。
她所虑深远,所行豁达。人们又为她的果断折服,一位元朝的才子日夜呼唤着她。她进入他的梦中。在他的想象中,重新活了一遍。
那个梦凄迷复杂,被层层剥开时,才惊觉深不可测,充满了阴郁和不可抗拒的悲剧。历史的恍惚感此刻鲜明无比。书生恍惚觉得自己自己就是梦中的男子汉元帝,与梦中的女子——昭君有着深切亲近的交会。
他流着眼泪醒来,由于耿耿难忘梦中细节,挑灯写下《汉宫秋》。
出身在湖北秭归的王嫱,本是山野间无拘无束的女子,一道选妃的诏令,将她带入汉宫,成为大汉皇帝无数候选的宫人之一。
她的美貌令人倾倒。所有见到她的人都目眩神迷,即使是太监也难以自持。人们几乎一致认定她作为掖庭待诏不过是短暂客居,以她的美貌,只要皇帝看见她,就必定会难舍难分。一步登天对她而言易如反掌,只是时间问题。
人们对她客气有礼。连她自己亦难免有这样的期盼和自诩。这时候,影响昭君命运的第一个男人——毛延寿出现了。他提出要黄金作为交易,王昭君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面无四两肉的男人,拒绝了。






◎《汉宫秋》(2)

你来决定我的命运,凭什么!
人们的赞誉和爱护给了她过于强大的信心。从小,虽然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惊于她的美貌和乖巧,父母还是竭尽所能给了她爱护。
一路行来。她的美貌给予她极大的方便。当毛延寿的眼睛只盯着黄金,不理会她的美时,两个各有坚持的人便杠上了。
要钱。没有。
想美,没门。
王昭君抱定主意,我就是长这样,天下第一美女不必你美化。
她没有想到,毛延寿最大的本事不是美化一个人,而是丑化一个人。
没有毛延寿的锦上添花,汉元帝忽略了她,甚至有些讨厌她,毛延寿说她面有恶痣,亲近会招致灾祸。元帝就信了。
我至始至终不能谅解元帝的轻率,即使他后来表现地追悔莫及。他不去求证一下,致使自己和美人失之交臂数年之久。昭君幽居冷宫怎么能仅仅怪毛延寿呢?毛延寿不是起决定作用的人,元帝才是!她真正应该厌弃的人是皇帝。
想元帝对待美人尚且如此,对待国事的态度又能谨慎到哪里去呢?以元帝之轻信人言,毛延寿一介画工横行宫禁也是必然。
皇帝命她退居永巷。
王昭君抱着琵琶转身走入了冷宫。
很讽刺!她不是输给女人,而是败在一个画工手里。她恨他,竟然如此不公地对待她,埋没她的青春;她也有强烈的挫败感,美貌竟然不敌黄金。
反抗的代价如此沉重。力量却是如此微不足道,她将自己撞向现实,却几乎连一点回声也未激起就粉身碎骨了。
月色笼罩着她清冷的身影,幽怨的琵琶声才响起,就被吞噬在庞大的宫殿里。它们甚至没有能力越过一道宫墙。
日日夜夜思念,反反复复煎熬中,她思前想后未尝不恨元帝,这个高高在上、素未谋面、轻率的男人,轻易就信了画工的话,你也不细查求证一下。
或者,对你而言,我的存在是如此微不足道。
也许他有太多的选择,可是对一个失去人身自由的少女来说,你是我唯一的选择。你选我入宫就等于娶我为妻,你有顾惜我的义务,怎么能对我不理不睬。她对元帝以及整个汉宫的失望由此萌发——进而成为她日后毅然离开汉宫的因由。
在数千年后,端详整个事件,存在于时间的尘埃之外。我们的观察势必要多一份全面,从容和冷静。否则滔滔的讲述将只会成为词汇堆砌的表演,毫无意义。
毛延寿诚然全无品性可言。可王昭君自己也有失策地方。贿赂之事,在宫里显然是个潜规则,瞒上不瞒下,大家心照不宣。
突然冒出来一个昭君,只有她不予遵守,她觉得自己可以例外。
也许是因为家贫,拿不出毛延寿要的百两黄金(百两肯定是戏曲的夸张,这个数目太大,不要说一介贫民,寻常大臣都拿不出,毛延寿脑子进水也不会要这么多);也许是拒绝被勒索,以昭君的性格,她拒绝的是贿赂这件事,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她一开始心比天高,却不料命比纸薄。性格刚烈,再加上对自己容貌的自负,渐变成宁折不弯的高洁。
可是,任何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虽然不一定合法。毛延寿作为一个宫廷画师,敢于草菅人的相貌,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定有他这样做的底气。说不定,正是出于广大秀女和后妃需要。
应该这么想,毛延寿耽误了王昭君,却未必没有惠及其他人。这世上出落成王昭君那样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即使是选入皇宫的,也未必就美到如何如何。毛延寿这样的画师国手无疑是这些仅具有中人之姿,又力求出人头地的女孩子们际遇和救星。他收下黄金,就将她们画得美一些,让她们有机会出现在皇帝面前,凭自己的魅力去吸引皇帝。
对于那些已经晋升为妃嫔的女孩来说,她们要固宠,要竭力留住皇帝的心,自然不希望源源不断冒出太多对手。毛延寿将新晋的秀女画得虽然美,真人却不能令皇帝留恋,不能受宠。如此既满足了皇帝猎奇的心理,又不会形成威胁。在某种程度上毛延寿的行为暗合了女主子们的心思。这是为什么大家都讨厌毛延寿的勒索,毛延寿又能在汉宫横行的原因。
从皇帝长期如此信任毛延寿的情况来看,他的本职工作干的还不错,画出的美女还都比较符合皇帝的口味。
一点黄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