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之凤鸟偏向末世来-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罢平儿转身离去。
  反正宝玉也只敢恨凤姐了。
  宝玉的四儿五儿都被撵出去了,芳官剪了头发要去当姑子。
  凤姐觉得有些事应该作为习惯坚持下去,让平儿去说,看她们这些小戏子愿不愿意去裁缝铺子做个绣娘。年纪都还小呢,学个手艺也好。
  也有愿意的,也有不愿意的。
  凤姐就把愿意的送去绣坊,把不愿意的送去了净水庵,凤姐一贯捐钱舍粥的地方。
  据说求子特别灵验。
  宝玉仿佛顿悟了什么,将四书五经翻出来,专心的闭门读书。
  这一日,贾政带着宝玉贾环贾兰出去会客。
  宝玉大展诗才,终于找回了些许自信,只是晴雯活的挺好,做不得芙蓉诔。
  当然,贾政还是找了他去做姽婳词。
  两父子抒发了一番男人统统不中用,保家卫国、上阵杀敌、忠义慷慨还得看林四娘的长歌感悟,与众人慨叹一番方罢。
  回去之后,宝玉给宗泽写了一封信。
  他想着,若是自己能忍着读那文章八股,但凡有个秀才的功名在身,母亲也不能全不问自己的意思就订了婚事,凤姐也不敢直接带走黛玉。
  只是若是读那八股,活着还有何生趣,还不如死了的好。
  不如自己去军前谋个文职,建一番功勋,到时候也可说得话。
  宗泽其人,并不是那无能愚忠之辈,他此去西北,必能得些进益。
  林妹妹怨他辜负,那他就不辜负。
  他拦不住林妹妹嫁人,却可以不娶他人。
  他不是追名逐利之人,却也要为自己正名,绝非毫无担当。
  守不住别人的心,至少,也要守住自己的心。
  思量片刻,把信悄悄送到冯紫英家中去,冯家送家书之时,就能帮他带去。宗泽温柔多情之人,想来总会怜他处境艰难,援手一二。
  不提这封信将来到了冯紫英那里,会让冯紫英如何为难,且说贾赦。
  也许该这么说,作为一个人渣,跟同类交往的多了,总能多认识几个人渣。
  没了孙绍祖,又来了个姓王的,同王子腾不是一族的,也没连宗。此人是海州人士,要外放到平安州去任指挥使,跟贾赦不知怎么到了一起。
  贾赦这次倒是没欠着人家银子。
  为了那个指挥使之职,这位王大人给了贾赦五千银子,如今得了官,也算银钱两清。
  贾赦看他家资饶富、人也体面、未有妻室,就起了嫁女之心。
  凤姐得到消息有些晚了,命人详细的打听其为人,知道不好,去贾母面前说了。贾母虽然不大想管,终究也不会明知火坑还不阻拦。
  贾赦跟贾母大闹一场,熄了心思,只说但凭母亲做主,他从此不管了。
  贾母想起以前凤姐给迎春说媒的事,让凤姐自去留意,凤姐看公公已经得罪了,索性豁出去管了。
  薛家的喜事,办得热闹,王夫人凤姐也去吃了酒。
  九月末,黛玉出嫁。
  贾母带着凤姐去了空明里,为外孙女送嫁。
  宝玉仍旧读书,也不哭也不闹。
  王夫人在家守着一日,心中忐忑。
  宝玉的书信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宗泽当然收到了信。
  宠物跟儿童不能带进实验室,除非你想自杀。
  这个道理古今皆同。
  可惜他实在说服不了贾宝玉。
  主要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有一个做九省检点的舅舅,做贵妃的胞姐,安国公是他大舅兄。
  娇生惯养的,风吹吹就坏,见风流泪,多愁善感,不好好在家养着,想跑来他这苦地方捣什么乱?!
  当然,前边那些理由还好,后边那句才是重点。
  在京中偷闲那几天不介意帮人哄哄孩子,平日里军务繁忙,他可养不起一个不谙世事,闯了祸用一双无辜泪眼看着他,跟他哭诉自己自有一番道理的大孩子。
  就算贾宝玉决定长大,也找个不那么艰难的成长环境吧。
  拔苗助长,玩不好会出人命的。
作者有话要说:  

  ☆、善意

  
  林语之不是学农林矿类专业的。
  不过这姑娘记性好。
  还记得此人厨艺不精,背各种食谱折磨楼海枫逼着他下厨的事不?
  她给宗泽默写过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明细、全国金银铜铁煤矿分布图、西北水系图之类很可能这个时代跟她的时代对不上号的东西。
  她知道这些没什么用,很可能还有记错的地方。
  但是作为一个从南到北贩运布匹丝绸的商人,她总要为天下太平做点什么。
  就当是现代职业女性在古代后院里死活呆不住的强迫症了。
  难以忍受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心理,古今皆同。
  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受伤救治不及死去的,跟直接战死的,哪个多哪个少,这个比例林语之心里是没数的。
  正义感一贯旺盛的林姑娘,默写过所有她能记起的战场救护系统内容,以及所有她能记得的各种处方跟药物具体配方,差点手一滑把青霉素跟头孢写上。
  当年王熙凤靠着王子腾的权势逼死了一对有情人,后来的林姑娘靠着王子腾的权势,不受一点儿掣肘的把正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日进斗金,顺便用行善求子的名义忽悠大家一起行善积德。
  虽然起不了根本作用,但是能让这里近几年内少死很多人,这姑娘也够厉害了。
  毕竟,有权有势的内眷再怎么也没有这么大方的。
  一般来说,年轻的时候收拾妾室敛财弄权生儿子,有了儿媳妇就吃斋念佛装病积累名声,成了老封君就随心所欲的坐着享受,这才是人之常情。
  像林姑娘这样进多少花多少的,怎么看都哪里不对。
  宗泽跟林语之的账,头一笔,宗泽帮林语之收拾情敌,林语之帮他填补军需,已经平了。
  后来这些,林语之信中说反正我留在脑子里也没用。你要是不顾忌这片国土这方百姓,知道又有何用。如果你顾忌这些,那你还欠我什么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边关出了事,蛮族的铁蹄踏碎山河,我能有好日子过么?
  别说像现在这样当散财童子行善积德了,自己的命都不知道在哪儿呢。
  就算特别有钱,到时候也没命去花费。
  谢瑾就特别喜欢最后这句,忙不迭的回信说,凤姐姐我帮你花,我看中了一把宝剑,也就五千两银子,被林语之直接拍回去。
  去你妹的五千两!
  五两都没有!
  除了嫁妆屋里所有值钱的都卖了今年的开销还不够用呢。
  早几个月她就开始指着没事儿敲诈贾琏过日子了。
  有些事,凤姐不知道也没关系,该来的总会来。
  比如一封信。
  宗泽终究还是心软了。
  其实他始终不理解,像贾宝玉这样,既然全家一起努力养废了这孩子,现在让他事事如意的开心活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一辈子无忧无虑,不是很好么。
  娶心上人能比娶县主差多少?
  白玉为堂金作马,荣国公贾府还不够富贵?
  是指望他读书中举金榜题名,还是指望他金戈铁马百战功成?
  贾宝玉那条小命能经得住这么折腾么。
  强迫他娶县主,纯粹无事生非。
  孩子惯得如此任性,夫妻能过的好?
  两口子鸡飞狗跳的不得罪亲戚?
  也不知道这个宝玉做了多少荒唐事,让那位凤姑娘看他如此不顺眼,任凭他如何折腾也完全不管。
  在宗泽的心中,凤姑娘是这么一种人。
  她帮别人未必是喜欢那人,多半只是心存善念。
  如果她袖手旁观,那就几乎肯定是很讨厌那人了。
  宗泽的信是给贾母的。
  非常有礼貌的套话之后,就是劝贾母三思而后行。
  信中说,老夫人钟爱宝玉,养得他重情重义,如今逼迫他行事,似乎不妥。
  今日他能起了千里之外觅封侯的心思,好在我明白老夫人的爱孙之情,及时告知。
  来日呢?
  简单几句话后,附上了贾宝玉的信。
  贾母匆匆把凤姐叫去,凤姐看罢信,觉得宗泽那句‘重情重义’跟‘千里之外觅封侯’都说的特别讽刺,希望老太太看不出来吧。
  贾母的确没看出来,她的宝玉是人中龙凤,又聪明又孝顺,只要好好养着,将来必有一番作为,封侯怎么了,国公的孙子,封侯也没什么。
  只是这个宗泽还算懂事,知道她的孙子是那美玉细瓷,磕碰不得,不声不响的给她送了信。
  贾母也知道,宝玉大了,一朝起了离家的心思,千防万防未必中用,索性叫来了王夫人。
  王夫人对于一向温顺懦弱的儿子居然敢如此行事,深感忧虑。
  贾家的男人,胡作非为的胆子有的是,建功立业的心思一点也无。
  到了贾政这里,虽然无用,但是也就一味的跟请客相公谈书论画罢了,多花些钱养着就是。贾珠倒是好好读书了,却没命活到中状元。
  怎么自己这个儿子竟要从军?
  他哪来的胆子?
  必是那回在自己娘家认识了这些人,才起了这样心思。
  这却不好。
  他要是病或者闹,总归天长日久的,能劝回来。
  他要是想走,那怎么好?
  没了这个儿子,她还活什么?
  罢了,本来她也是中意宝钗的,退婚就退婚。
  王夫人拿定了主意,跟贾母商议,凤姐在一边动心思,想着若是宝钗过了门,她就可以走得彻底,带着平儿一起。
  贾母这里叫来宝玉,没跟他说宗泽的信,只跟他说了要退亲的事,说是看他最近用功,想着他还小呢,不如多读两年书,婚事以后再说。
  贾宝玉喜不自胜,没想到不等他做出一番成就,只是好好读了几天书,祖母母亲就不逼他娶霍悠了。
  回去之后反而又哭了,悔恨自己当初一味任性,若是当初也肯读两天书,林妹妹也未必就会离了这里,嫁给别人。
  日夜思量的,又病了。
  退亲的事特别顺利,南安太妃表示,反正三书六礼一样没过,也没正式订亲,不过是有这么个说法,等悠儿出了孝,我们两家就当没有这件事,你家聘媳妇我家嫁女儿,两不相干。
  过一天,王夫人去了薛家,看来是想求娶薛宝钗的意思。
  平儿这里跟凤姐说悄悄话,她觉得这件事从头到尾都不对,怕是落了别人的算计。
  水芙蓉可是在咱们园子里住过,宝玉黛玉那番情意,瞒不了有心人。
作者有话要说:  

  ☆、任是无情也动人

  
  贾琏三五次的带信回来,说他一人在外,诸事支应不开,想让凤姐尽快过去,凤姐踟蹰多日,还是贾母想着她总该生个儿子才好,做了主,赶着她早日去安南。
  凤姐悄悄地处理了自己的嫁妆,贵重的,带走一部分,剩下的有些进了当铺,有些送去了东平王府,交给黛玉保管。
  蜜饯铺子她那一份,一半转给了尤氏,一半转给了蒋氏。
  裁缝铺绣坊还有绸缎铺留给黛玉代管,如何管理,如何固定的捐给哪几处,平儿知道,让她告诉黛玉。
  至于黛玉管不管的了这么多,那不是还有穆辰亦嘛。
  东平王世子头疼了很久,终究还算磕磕绊绊的学起来。
  凤姐把剩下的东西跟压箱的部分银子留给了平儿,又找了两个很好的大夫,给王子腾送去。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她带着太多的不甘心回来,回来之后很快又心灰意冷了。
  从刻骨柔情里骤然落到世态炎凉中,正经是那句话,由奢入俭难。
  难怪林语之过来的那几年,一直多病,没自杀过都算她心性坚韧了。
  三月三,凤姐挑了这一天出门,带着菀姐儿萱哥儿从京杭运河一路南下,把偌大的荣国公府,留在了身后。
  她想过了,即使将来还会回来,也不会以这里为家了。
  少年时的肆意,嫁人后的喜忧,一场荒唐大梦,归来之后,她都看淡了。
  哪里的青山不埋人,既然不喜欢这里,那就走。
  正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一路向南,春光明媚,暖风熏人,晴时看柳絮,雨时听雨声,菀姐儿哄着弟弟念诗,春日迟迟,寒随一夜去,桃花春水绿,燕草如碧丝,千里莺啼绿映红,径草踏还生,草长莺飞二月天,忙趁东风放纸鸢……
  真是乱七八糟。
  凤姐一身轻松的走了,尤氏搬进了凤姐的院子陪平儿。她虽然是东府里有名无实的奶奶,也能跟平儿彼此照顾着过日子。
  宝玉的书仍旧读的七零八落,薛宝钗拒绝了王夫人的婚事,虽然薛姨妈是很愿意的。
  夏金桂正闹得家宅不宁,薛宝钗宁愿在家天天跟嫂子过招、跟黛玉平儿比着经营绣坊,也不愿意嫁入贾府。
  她有艳冠群芳之貌,颂春咏絮之才,再怎么温柔平和,也不愿意填进别人的爱恨纠缠里了此一生。
  从黛玉的绝望里,她已经看够了宝玉的懦弱无知,绝对没兴趣近观了。
  王夫人真没想到会被拒绝,一时间冷了心肠,只得另寻合适的。
  五月间,远在泉州的贾琏终于盼来了妻子儿女,京城里,薛蟠又犯了事,杀人。
  王子腾不在京中,贾政支使着薛蝌四处打点,薛家大笔银子砸进去,死罪改判成流放三千里。
  夏金桂在家折腾,今天闹和离,明天又起了勾搭薛蝌的心思,后天接着闹和离,只是如今薛蝌跟薛宝琴在自己家住着,她勾引起来十分不便,所以主要是闹和离。
  薛姨妈不肯,薛宝钗倒是愿意。
  这等祸害,走一个少一个,哥哥在家时就闹不清楚,人不在家了,指不定将来出什么丑事。
  凤姐临走时,平儿本来提起,想着能不能把苦命的香菱顺路带回金陵去寻她的父母。宝钗答应了,奈何香菱不肯,只说自己早不记得父母了,哪里寻去,如今宝钗怕再死一个,把香菱送给了黛玉。
  香菱在黛玉面前苦求,让她救救薛蟠,黛玉不肯,紫鹃想了个法子,把香菱送去了绣坊,跟芳官她们住去。
  黛玉谢紫鹃不离不弃的救命之恩,早给她脱了籍,如今紫鹃姑娘跟平儿是同事,自打凤姐不管经营之后,她们都忙得很,给香菱寻了住处,也就把这回事放下。
  薛家还有一桩事,梅翰林家退亲了,因为薛蟠的缘故。
  六月里,史湘云嫁入卫家,成了蒋氏的妯娌。卫若兰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成了亲仍旧回西北。
  京城里还有一桩喜事,南安王府的霍县主嫁给了六皇子为侧妃。
  宝玉病大好了,出去会友,北静王喜欢他,想着给他做媒,宝玉回来郁闷半天,又继续宅着。
  八月里,贾母生日之后,尤三姑娘怀孕了。
  宁国府还在孝中呢,两府里还有人记得这回事么。
  大概贾珍贾蓉早忘了。
  不过不要紧,尤氏记着呢。
  逼着贾珍写了放妻书,芊哥儿归她养,十五岁后两方商量过,再归贾家。贾母考虑到贾珍的一贯行径,也怕他把儿子养出个闪失来,故此帮着尤氏。贾珍一边找了新欢,一边被尤三姐非要个名分的大闹,也就同意了。想着养孩子的花费大,贾母帮着尤氏强要了五千银子。
  据说尤三姑娘心疼钱,要来荣国府大闹的,后来也没来,大概是怕动了胎气?
  京城里是是非非,等贾琏凤姐知道的时候,黄花菜早凉了,再说他们也不想知道。
  贾琏虽然不喜欢读书,到底也读了十年,虽然性子软,好在人宽厚,又有个有钱的媳妇,他也看不上县里那一点半点的银子,故此别说贪了,几十两银子贴补也是有的。
  他平日在家就是个管家的,一个县也不至于慌乱。王子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