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乐大世界-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甲依您说呢?
乙赵云是世家子弟。
甲噢,依你说嘛,赵云是卖柿子的。
乙哎……谁说的?谁说卖柿子?世家子弟。
甲“世家子弟”怎么讲?
乙也就是说赵云他们家是辈辈出做官的。
甲不对,不对。卖年糕的。
乙《三国》里头有吗?
甲这个呀,《三国》是没有。
乙你怎么知道他“卖年糕”啊?
甲哎,我是专门研究三国啊,我为了考证这一点,我翻了多少书,观摩了多少出戏,最后在一出戏里边,证实了这一点。才知道赵云、赵子龙的确是卖年糕的。
乙什么戏呀?
甲有这么出京戏,叫《天水关》听过吗?
乙收姜维?
甲哎,对。姜维唱的几句流水板,把赵子龙这点儿家底儿,全给抖搂出来了。后人才知道他是卖年糕的。
乙哦,姜维是怎么唱的?
甲这样唱的。
乙您学一学。
甲(唱)“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那赵子龙他老迈年高!”说赵子龙是“老卖年糕”。也就是说一辈子没卖过别的。这个“老”啊,就当“总”字儿讲。
乙是啊,也就是一贯的卖年糕啊。
甲哎,对对。
乙连“驴打滚儿”都没卖过呀?
甲没有,没有。赵子龙是“老卖年糕”。
乙好!您这是“醉雷公”!
甲这话怎么讲?
乙胡批呀!您这是在哪儿听来的?不像话呀!
甲怎么不像话?
乙哎呀,不错!姜维是唱过这么两句,说“赵子龙老迈年高”并不是他“卖过年糕”啊,而是说他岁数大了。这个“迈”不是买卖的“卖”!一个千万的“万”字儿,加一个“走之儿”。年高迈嘛!
甲大概你这是错误!我这是正根儿!
乙哦!正根儿在他这儿!
甲那没错。
乙那么你说,还有一个什么“三不知道”?这是怎么个意思?
甲《三国》里边有这么“三个”不知道。要提起来呀,恐怕在座的,谁也不知道。
乙这也不能绝对。我就许知道。
甲您哪?您未必知道。
乙您可以问问嘛!
甲问问您啊!东吴的水军都督姓什么,叫什么?
乙那怎么会不知道哇!姓周名瑜,宇公瑾哪。
甲这个我们全知道喽,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
乙他姥姥家?周瑜他姥姥家?
甲就是他外祖母家里头姓什么,说的上来吗?
乙不知道。这……这真不知道。
甲诸葛亮姓什么?叫什么?
乙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
甲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
乙那更不知道啦!
甲张飞姓什么?叫什么?
乙姓张名飞,字翼德呀!
甲他姥姥家姓什么知道吗?
乙你怎么净问他姥姥家呀?
甲哎,咱进一步研究啊。这就是“苏批三国”主要论点之一。
乙啊,这是主要的地方。
甲当然啦!这地方深啦!
乙这个我需要知道知道。那么你说周瑜他姥姥家姓什么呢?
甲周瑜他姥姥家,姓“既”。
乙姓既?
甲既氏生的周瑜。因为过去呀,女人出嫁以后就不叫名字啦,姓什么什么氏。姓张,张氏;姓王,王氏。周瑜他母亲是“既”氏,也就证明他姥姥家姓“既”。
乙啊?诸葛亮他姥姥家姓什么?
甲姓“何”呀。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乙三国里有吗?
甲有啊。
乙哪个目录上?
甲《三国》里边第五十六回,“三气周公瑾”的那段。周瑜临死的时候,不是对天说过嘛!
乙说什么来着?
甲他说:“既生瑜儿何生亮?”知道怎么讲吗?
乙不知道啊。
甲“既生瑜儿”就是既氏老太太生的周瑜。“何生亮”——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这要不通过讲,谁懂啊?
乙啊,“既生瑜儿,何生亮?”就是既氏老太太生的周瑜?
甲对。
乙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甲完全正确。
乙好,好!您这是狗带嚼子——
甲这话怎么讲?
乙胡勒呀!这叫什么呀?
甲我说您这什么语言哪?
乙您这都在哪儿学来的?不像话呀?
甲怎么不像话?
乙不错。周瑜临死的时候,对天长叹说过这么两句,说“既生瑜儿,何生亮”啊,他是既然有了我周瑜,何必再有个诸葛亮啊?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呀,周瑜他是嫉妒。人家是这么样讲的。
甲哦,不对不对!大概你这是错误。
乙那么这正根儿呢?
甲我这是正根儿。
乙还在他这儿哪。
甲那没错。
乙张飞他姥姥家姓什么?
甲张飞他姥姥家姓吴,吴氏老太太生的张飞。
乙“三国”里有?
甲这“三国”没有。
乙你怎么知道的?
甲在街面儿上有一句俗语儿。
乙什么俗语儿啊?
甲说这个人他是“无事生非”。那就是“吴氏老太太生的张飞”。
乙吴氏生飞?
甲这句话流传多少年啦!啊!这完全可靠。全说嘛,“吴氏”生非!他怎么不说“吴氏”生“干”?
乙什么叫“吴氏生干”哪?
甲哎,我要说“蒋平”他姥姥家姓吴,那胡说八道。张飞他姥姥家姓吴。
乙没听过有这么一句“吴氏生干”,没有!反正这“无事生非”呀,我打小我就听说过。一来在街面儿有这么说的,“你这人吃饱了撑的!你管那干吗?无事生非呀!”
甲哎,对对,吴氏老太太生的张飞。
乙您说这玩儿有点意思啊!
甲反正今天通过咱们两个人谈话呀,你学习很多东西,以后你经常跟我在一起,因为你呀,懂得还是少。
乙也不然!我拦你这句话呀!
甲你还欠研究。
乙还不是我欠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你问的这都不好,不对。
甲怎么呢?
乙您绝不该问他们姥姥家。他们姥姥家当然我不知道啦!可你要问三国主要人物他们的直系亲属,本家本姓,这个我都知道。
甲这个?也不见得。
乙哎,你要不信,你再问我就许知道。
甲一家一姓的您就知道?
乙这都知道?可得主要的问我。
甲那当然是啦!咱问三国里边一个兵丁,当然你不知道。
乙是啊。主要人物。
甲可就提一位呀!
乙三国的主要人物据我的体会是曹操。
甲罢了!从这点来看,你对“三国”还是比较有研究的。对!曹操。有的人认为呀,“三国”里边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刘备、关羽,那全错啦!最主要的得说是曹操。就满打这个目录没有曹操出场,但是也有有关曹营的事情。曹操在本书里边,就好像一条线,贯穿着主题。曹操是最主要的人物。
乙对。
甲曹操的全名您说的上来吗?
乙说的上来呀,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甲曹操他爸爸是谁?
乙曹嵩啊。
甲曹嵩?
乙就是《打严嵩》的那“嵩”啊,“山”字头,一个姓高的“高”字儿。
甲曹嵩他爸爸是谁?
乙曹腾啊。
甲曹腾他爸爸是谁?
乙曹腾他爸爸,曹腾他爸爸……,曹腾有爸爸吗?有!有!有!
甲这不废话嘛!
乙曹腾,没爸爸?曹腾打哪儿来呀?
甲就是啊!
乙曹腾他爸爸?我告诉你这个呀……这个呀,三国里就到曹腾这儿就完了,往下就没提。曹腾他爸爸是谁?谁也不知道。
甲你先等一等下结论。你不知道完全可以,你不能说,谁全不知道,如果没人知道,我怎么知道的?
乙哦,您知道曹腾他爸爸是谁?
甲当然啦!好嘛!我由打五岁看“三国”,八岁就给人讲课。
乙对。
甲我能不知道这个?就为曹腾他爸爸这个问题呀,我召开了几次座谈会,经过讨论,最后肯定出来,曹腾他爸爸究竟是哪一个?知道啦!
乙那么曹腾他爸爸到底是谁呢?
甲槽子糕。
乙槽子糕啊?
正文 第十三章 郭德纲相声专区之【叫卖图】
更新时间:2009…2…28 17:10:01 本章字数:4872
甲相声是一门艺术。
乙那是啊。
甲可是在旧社会不叫艺术。
乙不叫艺术叫什么呀?
甲管我们这叫买卖。
乙对,过去叫干买卖嘛。
甲说相声带卖豆儿纸(豆儿纸是手工制作的还魂粗纸,暗灰色,一般用作手纸。)?
乙没听说过。
甲那怎么叫买卖哪?也没有买也没有卖,登台演出。要是说买卖哪,那是资本家干的。
乙对了,买进卖出嘛。
甲资本家跟我们不一样,他们靠着剥削吃饭。
乙资本家越大,剥削人的方法就越多。
甲资本家之间也是勾心斗角。
乙互相竞争,互相排挤。
甲你比如说,这条马路上有两家百货商店,那能吵得四邻不安。一家请份儿乐队。
乙干吗呀?
甲借这个来兜揽顾客,为了多赚钱,好模当央儿的门口儿挂个红幛子,上头写着:“新张开幕,减价八扣。”
乙这儿便宜了。
甲那边一看不行啦,他减价八扣,我的买卖完了。所以他也挂块红布,上头写着:“周年纪念,买一送一。”
乙这比八扣又便宜了。
甲这边一看又改词儿了:“新张开幕,减价八扣带挂彩。”
乙噢,带彩的。
甲那边儿一看又写了:“周年纪念,买一送一大牺牲。”
乙牺牲?
甲啊,你想,那边儿都挂彩了,这边儿还不牺牲!
乙好嘛。
甲乐队也跟着起哄。这边儿:嗒嗒喇嗒喇嘀嗒……那边儿是:噜亮当当……
乙嚯!
甲跟出殡的似的。
乙都是钱折腾的。
甲资本家为了赚钱,宁肯把他的资金的百分之三十抽出来做广告费。
乙?fontcolor=#006699》甲鍪裁垂愀妫?/p》
甲报纸广告,电影广告,电台……
乙电台还做广告?
甲过去你听收音机,净是商业广告:“各位先生们,您想喝到一些香茶吗?请您到正兴德茶叶庄去买吧,正兴德茶叶庄自制红绿花茶,正兴德茶叶庄开设在前门大街一千七百六十五号,欢迎诸君品评指导。”
乙对,过去广告都是这个词儿。
甲大买卖做这样的广告。
乙小买卖哪?
甲那上不了电台。
乙怎么哪?
甲广告费他就拿不起呀。你让卖烤白薯的上电台做广告。那怎么做呀?再说那词儿也没法编哪:“各位先生们,您想吃到一些红皮黄瓤儿既富有营养又含有大量维他命C的烤白薯吗?本号蒸煮烤品俱全,如果您想吃的话请您到……”
乙哪儿买呀?
甲哪儿碰上哪儿买吧!
乙这不是废话吗!
甲所以小买卖不做这种广告。小买卖就讲究吆喝。
乙对。
甲过去在北京啊,做小买卖的吆喝最多。比如说卖糖葫芦的,东西南北城还都不一味儿。
乙对,讲究九腔十八调,您说到北城怎么吆喝?
甲“蜜来哎冰糖葫芦哎——”
乙到西城哪?
甲“葫芦儿冰糖的。”
乙这省点儿事,到了南城?
甲“葫芦儿,”
乙这更省事了!
甲到了东安市场摆摊儿的,吆喝起来新鲜:“刚蘸得的!”
乙连葫芦俩字都没有啦!
甲北京叫冰糖葫芦儿,到天津叫糖墩儿,吆喝起来最省事就一个字儿:“墩儿哎——”
乙对。
甲这是卖糖葫芦儿的。还有卖果子的:“香果来!闻香果啊哎!”
乙真好听。
甲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会记谱,你给记下来,唱出来非常好听。
乙这还能谱下来?
甲我就谱过,你不信哼一个你听听。
乙好,你哼哼。
甲353321210212321612222322卖什么的?
乙这……不知道!
甲这是卖豌豆的。
乙我记得卖豌豆是这么吆喝:“牛筋儿来豌豆噢!”
甲35332121
乙“多给来豌豆赛过榛瓤。”
甲02123216122
乙“豌豆来多给。”
甲22322
乙嘿!真跟唱歌一样。
甲最讲究吆喝的是卖布头儿的,天津有两种,北京也有两种。
乙天津有哪两种?
甲一种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种是街上摆摊的。
乙串胡同怎么吆喝?
甲我给你学学:“买哎花条布哎,做里儿的,做面儿的,什锦白的,做裤褂去呗。”
乙哎,都是这味儿,那种摆摊儿的哪?
甲那不留神能吓你一跳。
乙是啊?
甲他吆喝起来一惊一诈的,神经衰弱的人不敢打他头里走!
乙你学学。
甲“瞧瞧这块哎,真正细毛月真色不掉,买到家里做裤褂儿去呗——”
乙嚯!
甲这是天津两种布头儿。
乙北京的呢?
甲也有两种,一种软调儿的,一种硬调儿的。
乙您给学学这软调儿的。
甲“这块吆喝,吆喝是贱了就是不打价哩吧,这块本色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哎,你说怎么那么白?”
乙我哪儿知道哇!
甲“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过福兴的洋白面哩吧,买到你老家里就做被里去吧,是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端!”
乙这人什么毛病啊?
甲吃饱了撑的。
乙大概形容他这布结实。
甲再给你换一块黑的,这块是德国青。
乙对,过去说德国染料好。
甲“这块德国青啊,它怎么那么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呀,哎,你说怎么那么黑?”
乙啊……又来了!
甲“怎么那么黑,气死张飞不让李逵,亚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东山送过炭,西山剜过煤,开过两天煤厂子卖过两天煤了,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什么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晒呀,任凭你怎么洗,它不掉色呀!”
乙噢,德国青。
甲白布!
乙白布哇?
甲“白布不掉色哎!”
乙废话哎!白布有掉色的吗?
甲“面子有多宽,布坯儿有多厚,多么快的剪子都铰不动它!”
乙布头儿?
甲铁板!
乙铁板哪?那做大褂怎么裁呀?
甲剪子裁不动,你得用轧钢机轧。
乙轧完了用针线缝?
甲铆钉铆,电焊焊,焊完了穿出来您一看。
乙大褂儿。
甲锅炉!
乙满街跑锅炉哇?
甲还有一种是硬调儿卖布头儿的。
乙那怎么吆喝?
甲这种卖布头儿的是骗人的,他卖布不带尺。
乙那怎么量啊?
甲用庹庹,两手一伸为一庹。
乙一庹是多少?
甲一庹是五尺,甭管个高个矮,卖布的是大高个,一庹五尺;这位是矮个,一度也五尺。
乙好嘛。
甲这种卖布头的讲究要谎,比如这块布值一块钱,他跟你要三块,慢慢儿往下落价,落着落着,你买走了,结果吃亏了。
乙对。
甲可有时候他自己也落糊涂喽,我给你学学这种卖布头儿的。
乙来,学学。
甲你可得帮个忙。
乙我帮什么忙?
甲你当我一个小伙计,掂着这块布,我落价的时候,你想着说几句话。
乙说什么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