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并不总是铺满阳光的大道,也会有布满荆棘的小路。走在阳光灿烂的道路上,不要只顾哼着小曲前行,脚踩荆棘,也不要诅咒命途多舛,因为你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总是平坦的大道。
拥有豁达的心,人生会更完美
从前,有一个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从未有过畏惧之心的老将军,在卸甲归田后,他以收藏古董为乐趣。一天,他在把玩自己最心爱的一个古瓶时,差点把古瓶打碎,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过后,他又若有所思:“为什么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来不会畏惧什么,现在却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之后,他想通了,心想:原来是我太迷恋它,才会有忧患得失之心,如果没有这种迷恋,也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随即,他便将古瓶掷碎于地。
那些豁达的人,都能够将原本沉重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能将原本繁琐的生活变得更简单,将原本平凡的生活变得更有趣。那些总是懊丧的人,他们的精神就像老年乞丐的面容一样干枯、苍白;而拥有豁达精神的人,则像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有一个纯真之躯。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难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利避害,并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正如哲人所说“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和不满足,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幸福和不幸福却相差很大。
心胸豁达的人,他们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付出,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视名利淡如水,将荣辱化为烟云,遇到挫折不灰心,得意之时不轻浮,身处逆境仍然镇定、从容,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也有“山林绝顶我为峰”的潇洒;既有“梅花傲雪姿更艳”的高洁,更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怡然。
人的一生就仿佛一次漫长的旅游,倘若懂得利用闲暇时间去阅读山川江河,就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旅途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你跋山涉水去走狭路、越险桥,如果你不脚踏实地,就领略不到山水美景。艰难地前行,是为寻觅新的天地,成功也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之中,要知道:柳暗花明就藏在艰苦跋涉之后,想到这里,你是否有了继续向前的勇气?有了这份勇气,你便拥有了一份豁达的心,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读禅悟人生
要做到豁达,就需要抱着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只有把一切看作“没什么”,才能够在慌乱时从容自如;艰难时,让自己顽强拼搏;忧愁时,努力为自己增添些许欢乐;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
5.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禅的智慧:忍耐,是逆境中的磨刀石。只有忍耐才能使人生发生变化,才能出现转机,才能使自己到达希望的彼岸。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发生矛盾、争执。有些人视“蛮横”为英雄,在矛盾和争执中总爱誓死争高低,将小事酿成大祸;有些人则视“忍让”为美德,做到“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也善人。”这两种人际关系的善恶,人们一眼就能看明白,但要见之于行动,就并非易事,它需要矛盾双方具有理智和道德,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有人认为,忍让无争、从不恶言厉色是十足的懦夫行经,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有人更认为,凡事忍耐、承认过错、接受惩罚便是懦夫。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必胜的把握时,暂时的忍耐是很有必要的,而那些死不认错、怕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懦夫。
忍耐,与成功结缘
在拿破仑一世时代,曾有一位福利院的院长要为遗孤筹募基金。当他来到一家酒店时,看到里面有三个人正在玩牌,便上前请他们为慈善工作捐献一点钱,可其中却有一个人咒骂他,还祈求上帝降祸于他,并且朝他脸上吐了一口口水。但他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而是平静地取出手帕,将面颊上的口水擦掉,然后不带丝毫怨气地说:“先生,现在我的那份已经得到,但我的孤儿能得到什么呢?那个咒骂他的人听后,一时无语,惊讶地同时也感到了一丝丝惭愧,随即将手伸进口袋里,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那位院长。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忍耐有着极大的力量。“一忍,可以当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个人若胸怀坦荡磊落,能够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就无事不能成、无功不可就了。纵观古今,那些所谓的豪杰人物,都有着超乎常人的修养,更有着常人所不能忍的功夫。“心字头上一把刀”谓之忍,你若能够挨过这把刀,便会走向成功。“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能包容一切,才能够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后才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所谓的大肚能容、逆来顺受,并不是天生的窝囊废,而是一个立大业的强者。
忍耐力是一种看似静态、无形的,却能够掀起轩然大波的力量,它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它不是终点,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达到目的。懂得忍耐的人并不是优柔寡断,而是一个理性、有头脑的人。忍人所难忍,才能够成别人所难成;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成别人所不能成。
现实生活中,“忍”字很重要,因为谁都不可能一直都事事如意,总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选择忍耐。忍耐是一个人品性的养成,更是一个人可以克己的功夫,忍耐可以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功效。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业的人,都有着非凡的忍耐力,遇到事情都能够沉着应付;而那些一受到“刺激”就无法忍耐的人,都不会有所成就。生活中也有那么多失败的人,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知识和才能,而是他们中途的放弃。其实,成功已经离他们很近了,但由于他们的耐性太差,也就与成功擦肩而过,错过了一次,可能就是错过了一生。
忍耐,成就大事业
韩信自小就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双亲。他就主要靠钓鱼为生,但时常会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淮阴街上有一个屠夫,他一向都看不起韩信,常对别人说:“你们别看这家伙长这么大个子,又喜欢舞刀弄剑,其实他的胆子小着呢。”
一天,韩信带着宝剑在街上闲逛,屠夫看到后,便立即跳出来挡住他,叫道:“韩信,你要是不怕死,就给我一刀,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听后,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看着屠夫那趾高气昂的样子,他很无奈地伏下了身子。
此后,满大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子小,一点也不像个男子汉。但韩信并没有理会别人的嘲笑,而是强忍着满腔的愤怒,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然后,大踏步地走了。
后来,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为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信正是忍了一时之辱,才成就了后来的千秋大业。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不跪不爬,即便用武功保住了性命,但饥寒交迫的他恐怕也只剩下半条小命苟活于世,也就没有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了。他之所以甘心忍受这样的屈辱,并不是没有血性,而是他深深地懂得,若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保全自己。
做人能忍耐者必成大事。忍耐是一种明退暗进,更是一种蓄势待发,今天的忍耐是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忍得一时之气,可消百日之忧”,“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些话讲的都是忍耐的道理。勾践卧薪尝胆,孙膑装疯卖傻,韩信胯下之辱,这样的忍耐力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忍耐,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经历暴风雨洗礼后,自然培养的涵养,忍耐既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处事沉稳,面临厄运而泰然自若,面对毁誉而不卑不亢;也能使人变得刚正不阿,淡泊名利;同时也能使人以坚强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走过人生。
读禅悟人生
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人生的幸福也是需要通过和他人的合作才能获得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然而,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存在,在矛盾面前,如果你能够和每个人“化冲突于无声”,自然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6.别让自私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
禅的智慧:但凡与人交往,不能起自私自利之心,应以诚为本,以礼为先。
私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过分自私则是不能容忍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也就有了不可推脱的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我们不能事事自以为是,事事找别人的不是。相反,应该多替别人想一想。因为我们都是同样的人,都饮着同样的甘泉,也都嚼着同样的大米。
摆脱自私,生活更精彩
从前,有个农夫请禅师到家中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完事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禅师照实说道:“佛法如日光普照,如慈航普渡,不仅仅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得到。
农夫很不满地说道:“我的太太是很娇弱的,其他众生可能会占她便宜,将她的功德夺走,您能不能单为她诵经超度呢?”
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还是慈悲地开导他说:“回转自己功德的同时也有利于他人,使每个人都能受益,就如同阳光不是照耀一人,可以照耀大众一样。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但万物都能受到照耀。你用心点燃的这根蜡烛,应该去引燃千万支蜡烛,那样,光亮就会增加百千万倍,而这支蜡烛本身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光亮。”
一席话后,农夫依然顽固地说:“您说得很有道理,但还是要请禅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经常欺负我、害我,若能将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禅师听后,严厉地说道:“既然都说一切了,怎么还有例外呢?”
农夫茫茫然若有所思,无言以对。
在这位农夫身上,人性的自私、计较、狭隘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有所得,就不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有奉献才会有快乐,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任何事情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一个人若失去平常心,言行将会变得失礼,也就很容易会暴露出自己过分自私的本性,最终得不偿失。总之,人不光要为自己活着,更要为他们而活,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空,但可以展现真心的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把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力。”每个人都应该将这句话始终牢记在心中,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努力做一个不自私的人,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多为他人着想
一天,驴子跟随主人外出,结伴同行的还有主人的一只狗。驴子外表看起来神态庄重,可头脑却是空空一片,不想任何事情。途中,主人因休息睡着了,驴子便趁机大嚼大啃青草,这块草地的草也特别合它的胃口,驴子吃得挺满意。
这时,狗见驴子大嚼青草,也觉得腹中有了饥饿感,就对驴子说:“亲爱的伙伴,你能趴下身子么?我想吃篮里的食品。”驴子好像没听到一样,只顾埋头吃草,生怕浪费了这大好时光,影响进餐。
好一会儿,驴子才开口回话说:“朋友,我劝你还是等等看吧,等主人睡醒后,会给你一份你应得的饭,他不会睡太久的。”
就在这时,一只饿极了的狼突然跑了过来,驴子马上叫狗来驱赶,狗却不愿动,还说道:“朋友,我劝你还是快跑吧,等主人醒了再回来,他不会睡太久的。赶快跑吧,如果狼追上了你,你就用主人新给你装上的蹄子狠狠地踢,踢碎它的下巴颏。相信我的话,你会把它踢躺下的。”
就在狗还在说这些风凉话的时候,狼已经将驴子咬死,再也活不过来了。
故事中的驴子正是因为自私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很多人或许永远都不会想到,自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因为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已经在无形之中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你的帮助也会永记在心。反之,如果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视而不见,像驴子那样装聋作哑,到后来你有了危险,别人也就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你。所以说,人不应该存有自私心理,让自私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千万不能互相拆台,否则双方都会倒霉。
生活中,很多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总是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不顾场合,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高兴时,就手舞足蹈,高谈阔论;不高兴时,便会郁郁寡欢,乱发脾气,甚至会把别人当作自己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利益和处境。他们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因此,不管他们有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技巧,永远也都不会与别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那些不自私,心地善良,待人以诚,总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读禅悟人生
现实社会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之人,很快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即便这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事实就是如此。到最后,别人都会以拒绝交往的方式而使其很快落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如果抛弃个人主义,真诚地对待别人,做到“天地无私心底宽”,你就会成为一个朋友遍天下的人,也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第十章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有句话说:“祸莫大于贪欲,福莫大于知足。”即贪于诱惑,受制于的欲望,都将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无节制的欲望与贪婪,带给自己的只能是战争、血泪,灾难、毁灭。只有放下心中无止境的贪欲,以平知、知足的心态才能使自己去享受成功,感受快乐。
1.贪欲:一剂穿肠毒药
禅的智慧:摒弃物欲吧,不然就会万劫不复。贪欲会使人掉入自我毁灭的深渊。想要祛除物欲,就要做到无所奢求,无所奢求并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看透人生的处世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但欲望也有正常和不良之分,正常的欲望可以使人坚定信念,不断进取,直到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止,而不良欲望则是贪婪的一种体现,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因为有太多的贪欲而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可以说,贪欲就像是一剂穿肠毒药,不管是谁喝了,都无药可救。
在热带雨林,人们是这样捉猴子的:先将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挂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在椰子上留下一个小洞,洞口的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再在洞中放一些食物。猴子闻到食物的香味就会跑过来,把手伸进去抓食物吃,结果,紧握的拳头就缩不出洞口了,随即,猎人就趁机将他们逮住了。
其实,并没有哪个人捉住猴子不放,而是它们自己把自己俘虏了。它们只需要把手放开就能够缩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