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苦乐人生-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嫒绕籼冢松饺撕#蛑蔽摅寥朐。坏玫却缓蟆凹觳逭搿辈拍堋暗檬帧保徊宦鄞暝琛⒘茉』故腔灰禄恍嫉门哦印J该壮さ呐簧鲜笔奔仿“罩耍械暮艉舸笏械娜宄扇毫奶欤械脑诮蚪蛴形犊吹缡印3瞧诶癜莺徒诩偃眨丛璧拇蠖嗍抢夏耆耍欣胪诵莞刹俊⑵笠低诵葜肮ぃ膊环ε┐宓睦吓┟瘢蠹叶季∏橄硎茏攀⑹来堑男腋J惫猓咳瘴抻俏蘼牵豢悸且患拢蔷褪乔可斫√濉⒔∩沓な伲
我不由得就想到我的家乡,太行山区那個小小的县城。只有十字交叉两条街的小县城现在大概也有十几处澡堂吧,我只知道通往我村的东升街就有四家。如今男女老少都知道洗澡讲卫生,包括城附近农村的人,凡是家里没安装太阳能的,都会跑到城里洗澡。
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城没有一个澡堂。不是没人建澡堂,而是建起没人去洗,即使洗一次澡只收三两毛钱人们也舍不得掏。不能怪他们小气,即使是工人干部每月挣几十块钱(最低工资二十一元)他们优先考虑得是养家糊口,哪有余钱洗澡;农民就更不用说,只能是“望尘莫及”。再说了,他们每天肚子饿得咕咕叫,脑子里縂在考虑如何滚圆肚皮,那还有心思洗澡。
记得六十年代县服务公司建过一个小小的澡堂,没人去拆了;七十年代初县阿胶厂又曾建过一个,不久也关了;直到九十年代前期县城还没有澡堂。后来通了火车,车站给职工修了澡堂,也接待附近群众。我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总会去车站澡堂洗次澡,暑假期间要种地,搞得浑身汗臭熏天,不得不来一次“脱胎换骨”;放了寒假就临近过年,洗洗澡图沾个喜气!
真是贫富两重天哪,如今社会和谐稳定,不论集市还是超市各种物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摆满货架柜台。人人吃得饱穿得阔,不论农民市民都有社(低)保医保,老年人再无后顾之忧。比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现代人确实生活在幸福之中。
可是有些年轻人不知足,整天抱怨这抱怨那,这不好那不好;他们享受着现代化的高科技,每天玩手机耍电脑,却在网上发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世界一片黑暗,政府整个腐败,似乎无可救药。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过去的艰苦年代走过,因此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就觉得,现在是否也应提倡忆苦思甜?!
二一件小事
几十年来在我身边发生过太多刻骨铭心令人永世难忘的事,那些事大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有一件发生在别人身上,我只是个旁观者。虽然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却大大刺激了我脆弱的神经,令我震撼,令我愤怒,令我终生难忘,时刻耿耿于心,縂想诉诸文字,一抒为快。
其实那只是一件关乎买肉的小事。
买肉吃肉对于现代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小事吗?实在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的事。你随便去那家超市或者集市逛逛,卖肉的小贩连绵不绝,各种肉类摆满柜台,摊主叫卖声不断,令人眼花缭乱。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细细挑拣,只要兜里有钱,你可以随心所欲買,想买多少买多少。肉已成每家每户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几乎每天甚而每顿饭都有肉。如今肉似乎已成一种病源,使不少人得了“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似乎已到了“肉满爲患”的地步。
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买肉却可称为是一件大事。那時只有工人干部和城镇居民每月配给点肉(最多也就供应半斤八两),农民平时无肉可吃。农民要吃肉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喂猪,喂一头猪卖给食品公司可领到二斤返还肉票;二是等过年,年前大隊会杀几头猪,給社员分肉,每人一斤或八两,得早早排队买。
那件“小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那個小小的县城。七十年代初我在村里当农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劳动。有一天进城担粪,見全城唯一的肉舖(县食品公司下设的零售部)熙熙攘攘挤满了人,人們在不足两间大的柜台外排队买肉,一直排到当街上,我才想起临近仲秋节了。我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想过去看看,於是就把茅桶放在街角挤了进去。买肉的大部分是市民,当然也有工人干部,他们都拿着配给的肉票,先交款换取发票,再排队“割肉”(当地管买肉叫割肉)。有几个农民挾在人群里,他们要嘛是养猪户,卖猪领得返还票,要嘛是城里有人口多的亲戚,恩赐给一两张肉票。柜台里一个五大三粗的后生正在给交了款的人称肉。小小的县城共满不足一万人,大家常常碰面到处是熟人,尤其是市民干部每月都要来买肉,早和肉舖后生拉上关系。那后生把肘子臀尖等肥肉放到柜台下面,桌面上只放頭蹄下水和皮筋馕肉,遇到熟人干部就从柜台下拿,不认识的就在桌面上割。有个六七十岁的老汉,穿一身带补丁的粗布汗衫,戴顶破草帽,不知是养猪户还是受亲戚恩赐。只见他先去收款处把肉票换成提货的发票,然后排队领肉。轮到他了,那后生把前面的人退换的一坨馕肉称都没称扔出给他。偏遇老汉性子犟且不自量力,竟提出要退换柜台下面的;后生不给换,他就说:“你刚才怎(本县人读ZHA)给前面那人从下面拿?”一句话把后生惹惱,一把从老汉手里抢过那坨肉撂在桌边,把发票扔出窗口,悻悻地说:“不要?不要拉倒!”他知道,在他手里买不到,老汉就无处可买,因为全城肉舖“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老汉也真够犟的,至此还不服软,临走又说一句:“看把你兴(得意)的!”
且料后生更有绝话,一句话雷倒众生,只听他说:“你觉得我兴吗?对嘍,这是毛主席给的!”
我不禁愕然、惱然,忿忿然了。这且不是给毛主席抹黑吗?毛主席虽给予你们辈辈世袭市民的优越地位,并且只要有个初中文凭就是待业青年,准定分配工作抱个铁饭碗,但未必让你去欺负老农民吧?要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可是“最关心最爱护贫下中农”(摘自当年最普遍的宣传语)的呀!
至今有关别人的事我大都忘却了,唯独这件事久久萦绕心头难以忘怀,并且一想起来就憤憤然,恨恨然。
三一分钱的遗恨
过去常听人说“一文钱逼倒英雄汉”,我始终半信半疑,以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夸张说法。直到被逼“以身试法”,才徹底相信一文錢真得能逼倒人。我不是什么英雄汉,我十足是個懦夫。我不知道英雄汉被逼倒時是怎樣的感受,只知道对自己造成了終身的恥辱感和绵绵遺恨。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正值“文**革”后期,在“清理階級隊伍”运动中我第三次被遣送回村,除了每天跟农业社劳动掙几毛钱工分值別无收入。其时我已担着养活五口人的重任,一年劳动下来除去口粮款所剩无几,油盐酱醋钱全靠妻子喂猪养鸡添捡。要给远方亲友写封信,有时真就连信纸信封钱都凑不起。那时一张信纸一分钱,一个信封二分,寄一封信贴八分钱邮票。看来若能拿出八分钱邮一封信,花一分钱买张信纸应该不成问题,不仅难不倒英雄汉,我这个懦夫也不至于被难倒。问题是县城只有一家供销社和一家百货公司卖信纸,一元一本,一百张,一张恰好合一分钱,然而人家不拆零。若搁到现在,花十元钱买一本信纸我也买得起,那时可真把我难住了。咬咬牙倒能买得起,只是一下子买一百张,几年都用不清,岂不是积压资金!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到有个连襟是供销社会计,何不向他讨几张公用信纸。第一次他满足了我的要求,要两张就给两张,隔不久又要写信,二次去便碰了钉子,人家说没有了。碰了钉子不灰心,信还得写,情急之下我就用白纸给远在阳泉的一位乡亲写一封信寄去。后来平反回到阳泉,一见面那人就悻悻地说:“你不至于穷到连一分钱的信纸都买不起吧,怎么能用白纸给人写信!”看来他对接到白纸写得信十分忌讳。我非常尴尬,立刻涨红了脸,无言以对,感到很无奈。直到现在,每当想起那一刻我还会脸红,内心充满难言的悔恨。
四五毛钱的愧疚
我因半路改行教书,职称改革时二十多年的工龄不作数,教龄不达内控线上不了中级职称,只能终生站在初级起跑线上。退休后我的养老金比同龄老教师少好几百元,而且每次增资都按职称分出高低,差距越来越大。但我觉得不论多少都是国家的恩赐,只要不得大病,维持日常生活没问题。当然不可能像高薪阶层购房买车,老两口一直住着儿子的房。尽管如此,我现在对三毛五毛甚而十块八块钱都看的很淡,有时买菜三毛五毛钱就不要人家找了,街边遇着盲人乞丐也常资助一两元,因为两元钱对我来说不足退休金的千分之一,不够买一斤新鲜菜。给了乞丐他积少成多就能吃顿饭,不至饿肚子。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毛钱就是我工资的十分之一,可买三斤玉米面,二斤多白面。不知道那时别人怎样看待钱,反正我是一分一分数,一分一分花的。使我永远愧疚的事就出在五毛钱上,出在我的女儿身上。
按说小孩子偷拿大人的钱买零食吃也是常事,几乎每个家庭都曾发生过。现今的父母大都不当回事,大不了教训几句,告戒他下次明向大人要。有一次我的外甥竟偷拿他妈的银行卡支取一百元买了玩具,他妈发现后追问,他承认了也就算了,没有惩罚。
也许我这人太守财太抠门,在那些特殊年月,我把钱看作了命根子,对自己的子女都太过苛刻。一次大儿子从我给别人代领的工资里拿了五块钱,买了一串钥匙链,剩余的和同学吃了顿饭,我知道后关了他禁闭,下午不让他去上学,锁在一间屋内写检查。待我午睡醒来竟发现屋里没人了,原来他撬开窗户跑去上课了。可是女儿胆小,那天七岁的女儿从衣兜里拿了我五毛钱,和村里的小伙伴进了城,我发现后追到城里。她拿着五毛钱不敢花,远远看见我,忙举着那五毛钱跑过来说:“爸爸,给你这五毛钱!”
我呀,我简直不是人,竟“大大方方”收起,装进衣袋,没舍得让孩子拿着去买点吃的。过后每每想起那事,我都会深深自责,非常愧疚,感觉对不起她。如今每当她给我买东西,我都感到没资格接受她的孝敬。我连五毛钱都舍不得让她花,那配花她成百上千!
直到此时写这篇忏悔书,我的眼泪仍止不住流淌。让我再说一声:女儿,爸爸对不住你!
60。第六十章 贫富两重天 (二)
书香伴我终生
我自幼喜欢读书。但我生于战乱年月,三岁父亲离家出走,家贫无法上学。我给人放牛,看到别的孩子结伴去学校念书,心里十分羡慕,常趁主家用牛耕地之机偷偷跑进学校混在那些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背书做算术。解放后父亲有了信息,我找到他才开始读书,那时我已十一岁。我上学的道路很短,几乎全是速成,小学读了一年半,初中也只二年,连中专三年、俄专一年,满打满算七年半。刚上初中时有点跟不上,非常吃力,那时每学一篇课文老师都会在黑板上抄出中心大意和词语解释,我照抄不误,却根本不懂,只会照背应付考试。但我对书籍如饥似渴,开始借阅一些通俗小说,如《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小二黑结婚》等,慢慢地我的语文水平有了提高;接着就看稍难点的如苏联的《宁死不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并开始接触诗歌。
我上中专读的是化工系,但我求知欲很强,爱好广泛,各方面的知识都想涉猎。读完一本《少年无线电爱好者》和五本《实验电子管收音机(一至五册)》,我给父亲装了一台五灯收音机,那时一台五灯收音机要一百多块钱,一般人是买不起的。
可是我读书读成了书呆子,不了解社会现实,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与人交际;参加工作后在政治运动的大风大浪里注定翻了船,“反**右”运动锒铛入狱,“文**革”中两次被遣送回乡。在二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我每天为生存而奔波,做着各种苦力活,几乎与书籍绝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将过去的所有冤案和污蔑不实之词全部推倒,历次整的“黑材料”彻底销毁,我开始了后半生的教书生涯。
在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数理化都代过,只未代过汉语,与文学更是一点不沾边;但我喜好文学,业余时间到县图书馆借了大量文学和历史书籍,每晚贪婪阅读,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睡。我上学那阵还通行繁体字,教书初始不会写简化字,写教案都感困难,看过大量新出版的书才学会简体写法。五十年代初的字典用的是注音字母,波泼末佛,后来改用拼音字母,B、P、M、F,我硬是蚂蚁啃骨头,学会了汉语拼音,为现在在电脑上写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退休后我萌生了写自传的念头,想把我一生的离奇经历写出来留给子孙,留给后代年轻人。读书帮了我大忙,由于读了大量文学书籍,肚子里的词汇积攒了不少,提起笔来就有话可说,写出来文笔流畅,脍炙人口。二OO八年我学会电脑打字,开始在电脑上写自传,去年终于完成了近三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苦乐人生——一个普通老人的回忆录》,并付梓成书。
如我今已过古稀之年,仍然不断读书。不但读古典名著,也爱读历史书,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我不但期期不误收看,还买回《易中天品三国》和《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书重读。我认为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应该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懂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祖孙四代都是读书人,可谓“”。我常想,《》这个成语不知起自何时,出自何人,但把无色无味的“书”和色味俱全的“香”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确绝妙之极。就是说读书如食美味佳肴,如身临百花园中,不仅能让我们吸取丰富的营养,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能使我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一个有能力有品位的完人。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会让书香伴我终生,但凡一息尚存,我就要读书,读书,一直读到生命的尽头。
圆梦
我自幼喜好长跑和登山,读中专时每天都要跑五六千米,至于登山更是乐此不疲。乡村教师调动频繁,每去到一所新学校,我总要把附近的山爬遍。我有一种理念:登高才能望远,不攀高峰不知祖国疆域之辽阔,不达山巅不知祖国山河之壮丽。退休来到威海我的视野进一步得到拓展,内心顿生一番新的感慨。我觉得家乡虽美,正如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所唱“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然而太行山太贫瘠了,黄土高原树木稀疏,花草浅薄,老农种庄家也是广种薄收。
威海的山全是坚硬的花岗岩,表层却覆盖着厚厚的黄沙土,因而到处都是树木参天、松柏常青、花草繁茂的迷人景象。令人惊异的是,历经几万亿年风蚀日晒,那些巨石依然骄傲地挺立在山巅;且越往高处越是巨石嶙峋,奇形怪状的巨石层层叠叠垒出各种不同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只能归功于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威力。
威海的山太美了!我多么想跑遍它的每个山头,站在巅峰高喊:大山啊,你是心灵的抚慰剂,你是健康的滋补品;你是养生的好去处,长寿的保障金。
听说威海有好多户外群,驴友们自发组织起来野游登山,我就想加入。可是因我年纪偏大,找了好几个群,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虽让加入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