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象征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即可以名正言顺的统一中国了。



秦昭王注意发展经济,兴修水利,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他在位时修建的。(图片:都江堰)



秦昭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礼贤下士,他引进范睢,为了得到他的强秦计策,秦昭王在范面前五次下跪,成为一段佳话。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而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睢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睢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睢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第18节:第四讲 吕不韦辅佐异人(3)




总之,秦昭王在秦国历史上是继秦孝公以后最有作为的君主,应该说,他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坚实基础。他死后,吕不韦和秦王政继续发展秦的力量,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昭王死后,53岁的老太子安国君嬴柱登上了秦王的宝座。他就是秦孝文王。在吕不韦看来,安国君的即位,离他所追求的目标更近了。然而令他吕不韦想不到的是,他的理想实现的出奇的快,出了什么事呢?原来,孝文王即位仅三天就一命呜呼了!这真是一件蹊跷事。也许秦昭王的丧事还没办完,马上还要给安国君办丧事!由于谁也没想到安国君死得这么快,他连下葬的墓地都没有,之时草草下葬,结果到现在没有留下遗迹,不知具体地点。



孝文王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没有具体材料,可以做以下推测:首先,他身体不好。漫长的太子生涯和宫廷生活,一味贪图享乐,损耗了他的身体,此人好色,嫔妃很多,仅儿子就20多个,整天在女人堆里混,能不伤身吗?



第二,乐极生悲。等了几十年,乐的是,老爹终于死了,安国君终于即位称王了,可熬出来了;悲的是,毕竟是自己的亲老爹死了,心里还是很难过的,悲喜交加,情绪波动,加之可能有血压高、心脏病,一折腾,突然犯病,抢救不及时,撒手而去。



孝文王一死,异人可就顺理成章地即位了,他就是庄襄王。当年32岁,也不算小了。异人登基后,应该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是华阳夫人,没有她的点头并说服安国君,异人连咸阳都回不来,还谈什么继承王位?于是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



异人也没有忘记亲生母亲夏姬,尊她为夏太后,——两个太后并列,一个干妈,一个亲妈,真是历史少见。



当然,异人更忘不了帮助他即位的吕不韦,他下达的第一个诏令,就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封吕不韦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及官、爵、封地于一身,在秦国是少有的。什么是食邑呢?



食邑是周朝已经开始的制度。最初是把土地封予或砖封予有功之臣或宗亲,其土地即称作食邑。受封者对于所受封土地,除了经济上的权益之外,尚有统治该土地及人民的权力。战国至秦汉行郡县制以后,食邑逐渐转向以该地人民所交赋税為主的经济利益为主,而失去其他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戶”作为食邑分发的单位。



吕不韦任丞相、封文信侯,还有十万户的食邑。十万户的食邑规模是很大的。古代有万户侯之说,那就很大食邑了,万户在战国秦大体上相当一个县的样子。而吕不韦是十万户,就相当于十多个县了。这么多的职位集于一人之身,在秦国历史上不多见。吕不韦却心安理得,在他看来,这是当年在邯郸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而已。从这一年开始,秦国历史进入了吕不韦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



第一,他实际上掌控了秦国的大权,在执政过程中,充分贯彻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第二,从前250到吕不韦死这十几年间之所以称为吕不韦时代还因为他立的第一个秦王异人无能,他辅政的第二个秦王嬴政年幼,吕不韦不担心他们会奈手奈脚,干扰或阻止自己推行具有吕氏特色的统治方法。



说到异人无能,包括他爸爸安国君,这爷俩,都不怎么样。和秦昭王的雄才大略根本没法比。



《战国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吕不韦和异人回到咸阳后,见到华阳夫人,确立了异人嫡子的地位。这一过程都是吕不韦导演的。异人这个人虚荣好色又无能。有一天,安国君突然问起了异人读书的事。说:“把你念过的书给我朗诵一段,我听听!”——“王使子诵”。哪知异人在赵国整天吃喝玩乐,根本没读过什么书,他张口结舌,背不出来,这时或许吕不韦在旁边暗示了他,异人说:



“儿从小被捐弃(抛弃)在外,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话的意思是,我读过不少书,但没有老师指导,故不会朗诵。安国君一想,这孩子从小在赵国,我对他关心不够,他不会背书也有我的责任,于是原谅了他,并把他留在了宫中。





第19节:第四讲 吕不韦辅佐异人(4)




这件事之后,异人很快就忘掉了。但对精明的吕不韦有触动,他担心由于这件事“漏怯”,影响异人嫡子的地位,于是由吕不韦策划,异人在安国君面前又作了一番表演,以显示自己并非大草包。一天,他对安国君说:“父亲过去曾去过赵国,赵国那些有势力的豪杰都知道您,可是您回到秦国后,再也没和他们联系,我担心他们有怨恨之心,图谋危害秦国和父亲。我建议您下令严查边境城门,早闭晚开,以防坏人进入。”大家听,这个建议无非就是早关晚开城门,不是什么高招,可安国君竟连连怕案叫绝,“王以为然,奇其计。”——认为这真是一条妙计。其实很一般,根本算不上妙计。由于异人的献计,安国君更坚定了立异人为太子的决心。







公元前250年,留在赵国的赵姬几经辗转,也带着嬴政回到了咸阳,异人全家团聚。



赵姬在赵国的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有一说,她在邯郸时有一男子陪伴,这个人叫嫪毐。嫪毐也是邯郸人。后来嫪毐到了秦国,引发了宫廷的内乱。这是后话。总之,赵姬在吕不韦的传奇故事中充当的是政治牺牲品,她没有理想,放荡不羁,与吕不韦同居,又被吕不韦送给了异人,不排除她到异人那里后还和吕藕断丝连,继续来往。后来又有嫪毐的介入。赵姬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在他身边的小嬴政知道不知道这里的内幕?赵姬与吕不韦、异人、嫪毐这三角、四角式的关系对嬴政幼小的心灵、性格会产生什么影响?事实证明,复杂的、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家庭伦理关系的紊乱,对后代的影响会非常巨大,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创伤;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可否认,秦始皇成年后的性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国君仅3天的秦孝文王死后,异人登基,这就是庄襄王。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享受洛阳10万户的租税。至此,吕不韦终于如愿以偿,从一个商人变成了掌控秦国政权的权臣。







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从政的能力怎么样?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丞相?事实证明,吕不韦有出色的政治才干和敏锐的政治头脑。他身上具有的商人的特点,即善于捕捉时机,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在他执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吕不韦担任丞相后做了三件事。一是大赦天下,二是灭东周,三是设计除掉信陵君。



先说大赦天下。在中国古代,新国君上台或有什么祥瑞出现时,往往要大赦天下,以表明本朝廷亲民应天,给人民留下个好印象。



吕不韦也不例外,他当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秦庄襄王发布诏令,《史记·秦本纪》:“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施于民。”什么意思?释放罪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大家知道,秦以严刑峻法闻名,老百姓动辄犯法,吕不韦颁布这样的政策,就是要招揽民心,缓和社会矛盾。奖赏先王功臣以及对百姓施行一些恩惠,使得吕不韦在秦国臣民中留下较好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吕不韦的治国理念和商鞅的法家思想有明显不同。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推行严刑峻法,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甚至株连宗族,秦国的统治方法充满了法家的味道。《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刚开始时有些人不太理解,“以为不便,”就是你的新法不太好。后来新法推行以后,他们感觉还不错,于是这些人又主动找到商鞅,表示我们支持你,你的新法挺好。这本来是好事,最初有点意见,后来改变了态度,这是应该欢迎的。可是商鞅却说,这些人是“乱化之民”,就是专门捣乱的人,都流放到外地!——法家在历史上以待人刻薄,不尽人情著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论六家要旨》,就是评论当时最主要的思想流派,六家里面有一家是法家,他说法家严而少恩,太冷酷,说法家“可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这话现在听还是有道理的。法家这种缺乏人情味的特点是秦国的特色,而吕不韦就想力图改变这个特色。所以吕不韦执政就和法家有区别,这是第一件事。





第20节:第四讲 吕不韦辅佐异人(5)




第二件事,灭东周。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都洛阳,东迁后的周天子地位大不如前,诸侯不像以前那样尊敬周天子了,周天子的经济来源枯竭,势力范围不断缩小。相传东周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已和平民差不多,借了钱还不起,跑到高台上藏起来,这个高台被称作“逃债台”。成语“债台高筑”就出于此。



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发兵灭掉了东周的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周天子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巩地(今河南巩县)还有一个周公,是东周王室分裂的一部分。



小小的周公是周王室的残余势力,本来没有什么能量,但要无缘无故地灭掉他,恐受到道义的谴责,留着吧,又是统一的障碍。可巧,机会来了。前249年,自不量力的东周君竟然联合诸侯图谋攻秦,吕不韦抓住机会,发兵打东周,没费力气,就把东周灭掉了。灭东周,是吕不韦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没费劲就结束了战斗。



灭掉东周后,吕不韦做了一件很人性化的事,就是他没有杀东周国君,而是将其迁到阳人(今河南临汝西)让他继续享受当地人的租税,以体现吕不韦的宽容之心,赢得诸侯的好感。请大家注意,在吕不韦担任丞相的十多年中,秦在作战中,大规模的屠杀现象较前有所减少。这反映了吕不韦的思想理念。



这一年,吕不韦又派兵攻占了韩国的成皋和荥阳(今河南荥阳境内)。建立了三川郡。成皋和荥阳是关西通往关东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中这一带都是重要的战场。秦占领这一地区,为后来东进铺平了道路。



转年,秦又继续向东用兵,进逼韩国、赵国。



第三件事,设计除掉信陵君



秦国不断向东用兵,引起各国的恐慌,魏国也感到危险,于是魏安釐王赶忙派人去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前243年)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四公子还有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在这四个人中,信陵君魏王口碑最好。他重感情,讲义气,乐于助人。



魏王为什么请魏无忌呢?



这要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起。长平之战后,秦军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于公元前257年围攻邯郸。邯郸告急,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命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所谓符即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图片:虎符)



信陵君解赵国之围,赵国自然感谢他,但是魏国可饶不了他,这是因为他买通赵王宠爱的妃子如姬,偷出兵符,并杀了魏军将领晋鄙,虽然救赵取胜,回国后也难逃国法惩罚,于是他干脆住在了赵国,一住就是10年。



前247年,秦军大举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在危急时刻,魏王想到了足智多谋的信陵君。于是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使者见到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因为您是魏国宗室,现在魏国有难,您不去解救,一旦秦军攻下大梁,把魏国宗室祖先的宗庙夷为平地,您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的诸侯呢?”(《史记·魏公子列传》)听了使者的话,信陵君猛然醒悟,想到自己是魏国人,还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他打消了顾虑,随使者回到魏国。魏王对信陵君回国十分欢迎,也不再提十年前的事了,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主持抗秦战争。





第21节:第五讲 嬴政登基“仲父”辅政(1)




信陵君领命后,决定实行联合抗秦的策略,他派出使者向各国求援,说服各国君主联合抗秦。由于信陵君在各国威信很高,都愿意参加联军,这次联合有赵、韩、魏、楚、燕五国。他们的联合说明秦的确对东方各国的威胁很大,不过五国联合又使秦有些吃不消。结果秦军被联军打得大败,秦军退回函谷关。这是吕不韦指挥战争的第一次失败。他考虑到五国联军正在势头上,只好先不出兵。但他想要破除东方抗秦力量,必须除掉信陵君。经过精心谋划,他想出了一个计谋。什么计谋呢?



这就是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吕不韦派人,带着大量财物到魏国活动,他们买通晋鄙的门客,让他们散布信陵君的坏话,有人说:“魏公子在国外呆了十年,现在统帅魏国军队,魏国军队都成了魏公子的私家武装了。”



还有人说:“魏公子不仅统帅魏国军队,这次还统帅五国军队,各诸侯都知道有魏国公子无忌,哪里知道有魏国的国王!”甚至还有人说:”如果魏公子趁此时机自立为王;各诸侯国都畏惧魏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