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对未来战争某一正面的推进速度进行某种具体的计算,因为这样做要具备有关未来战役情况的具体资料,而现在这些资料却不可能具备。不过,毫无疑问,也有一系列资料可以确定未来连续战役发展的一般特点。

与1920年相比,铁路交通条件已有改善,军队人数增多,战术防御的条件变好(防御兵器优于进攻兵器),这些都使未来战役地区的防御力量得到迅速增强成为可能。这意味着防御者能够经常试图阻住进攻者的推进,意味着某些战役之间的间歇时间可能变短,意味着与变更部署的敌人遭遇的时间可能比1914年在法国、1920年在波兰更早。

由于上面指出的原因,在与敌人主力发生冲突前,发展进攻的总速度将比过去更加缓慢。只有对进攻者特别有利的条件——拥有允许同时在不同正面地段进攻的优势兵力,以牵制敌全部兵力和增大其迅速进行横向调动的困难;防御一方出现使军队顽强性降低的精神总崩溃;防御者犯了某些大错误——才能为进攻者创造与1914年和1920年一些战役相近的条件。

如果我们为了进行自己的未来进攻战役计算,采取比1914年和1920年进攻更慢的推进速度,那就对了。应该认为,在敌人还拥有预备队或有可能从其他地段调遣兵力时,亦即其主力被击溃之前,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战役日将是发生战斗日。在此条件下,平均每昼夜推进速度不超过8—10公里。

但是,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样的机动性是完全不够的。为了合围敌人,为了不让他们从突击下逃脱,必须使进攻速度不仅不慢于,而且要超过敌人可能的退却速度。否则,任何以包围、迂回或合围敌人为目标的战役(更准确说是连续实施的战役),将会很快导致正面突击。进攻者通常应保持以自己的主力实施进攻的能力,其平均速度与重兵集团移动的平均速度相同,即每昼夜为20—25公里以下,但集团军某些部队(骑兵和摩托化部队)要达到35—50公里,以形成包围态势或威胁敌人深远后方的态势,确保前出敌人后方和制止其有计划的退却。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能否解决作战半径大的快速坦克问题(质量与数量),能否组建足够的人数众多的摩托化部队。这些措施要与战略骑兵的摩托化结合起来。

在现代情况下,只有在与最终变更部署的敌人发生冲突之后,在击溃其主力之后,才能取得进攻的高速度。在那样的战役中取得胜利,将为更快速的继续推进开辟广泛的前景,为以军队体力所能容许的最大速度实施真正的追击创造条件。在这一阶段,可以设想每昼夜推进约20—25公里或30公里。

突击集团军在持久战役阶段的需求

包含较多战斗厮杀的战役,比1914年和1920年更顽强的防御,总是伴随着人员和物资的大量消耗。对实施战斗的军队在这方面的需要量进行任何削减,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军队迅速衰弱和战斗行动遭受挫折。战斗行动要求得到人员、弹药、油料的补充。为了使军队体力保持应有水平,应在整个战役期间对人员和骡马进行不间断的和加强的粮秣补充。

战役每一日对粮秣的需要量都一样。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由5个步兵军编成的集团军的需要量等于4列火车。在集团军得到战略骑兵配属的情况下,每昼夜的需要量增至4.5—5列火车。对油料的需要量较少:包括航空兵和汽车的需要量在内,一昼夜用一列火车即可满足。

确定每日对弹药的需要量则要困难得多,因为对于纵深大、时间长的战役,不可能预见到每一日的战斗行动性质。于是需要进行另外一种计算。

为整个集团军确定的完整紧张战斗日弹药全额标准,可能只在进行决定性战役期间需要,这种战役的持续时间和初始战役一样,可能达5—6日。在其他日子,甚至在过渡性战役期间,对弹药的需要量将少于为紧张战斗日规定的标准。根据战斗行动特点(敌人的顽强性、初始战役的结果、防御预备队到达的速度),可以认为各战斗日的弹药需要量为紧张战斗日普遍标准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其他日子的需要量可能不超过上述标准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如果以总共持续一个月的若干个连续实施的战役为例,那么根据上面指出的原始数据,对弹药的需要量(弹药总预算)可以用下列数字表示。持续时间各为5—6日的初始战役和决定性战役各需要4—5个弹药基数。在剩余的18—20日中,约有6—10日是战斗日。如果以每日消耗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基数计算,那么我们可看到还需要3—6个基数。剩余的10—12非战斗日还需要1—2个基数。总计在一个月中,应该至少供应12个、最多供应18个、平均供应15个弹药基数。在决定性战役开始前,应在军队浅近纵深至少保持4—5个弹药基数。如果说初始战役所必需的5个左右弹药基数可以在战斗行动开始之前送达,那么从初始战役结束之日起,就应每日前送约三分之一战斗基数,每昼夜需要6列运送弹药的列车。这样,集团军为前送粮秣、油料和弹药每昼夜需11列车(4列粮秣、6列炮弹、1列油料和其他物资)。再加上1—2列后送重伤员的卫生列车(轻伤员由临时卫生列车运送)和1—2列满足其他各种偶然需要的列车,我们可看到每日需要13—16列火车。

上面指出的战斗行动特点,包括战斗日为数众多,弹药消耗量巨大,进攻军队作战十分紧张,还将导致人员遭到巨大损失。我们在上一章判断,进行一次初始战役,可能使第一梯队师损失人员20%。

为了进行还需要大约11—16个战斗日的连续实施的战役,应该认为集团军各部队还将损失不少于20—30%的战斗人员,也就是每个军需补充10000—15000名兵员,包括补充补加炮兵的兵员。这一损失数字中的大约一半,是在与已经变更部署的敌人进行最后厮杀前的战斗行动中产生的。这样,如果各师在初始战役中遭到的损失没有就地,即该战役结束后立即得到补充,那么在决定性战役开始前,军队缺额将达到10—15%。如果初始战役中的损失仍然没有得到补充,那么在决定性战役开始前,人员缺额将增至27—35%。如此大的缺额比例将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降低,以这样的军队进入决定性战役将冒极大危险。相当大比例的师可能变得毫无战斗力。

连续实施战役的规模

连续实施战役的规模(纵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修复铁路的速度和在前送土路行驶的交通工具的性质(汽车还是骡马)。我们在上面确定了辖5个步兵军(加强补加炮兵)的突击集团军每日(正常)前送量为13—16列火车,这里完全没有算上前送补充兵员的数量。如果加上补充列车(每昼夜不少于3列)、生活管理列车(1列)和必需的备用列车(3—4对),那么一个突击集团军所依靠的铁路的最大通行能力应为每昼夜20—24对列车,而根据我们现有实际条件修复的单线铁路最大通行能力不超过15—17对列车。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前单线铁路只可承运由不超过3个步兵军编成的集团军或遂行辅助任务的集团军。这些集团军在持久战役中的日需要量为10—13对列车,而更强大的集团军(5个带补加压制兵器的步兵军)需要两条单线铁路或一条双线铁路。

在东欧战区,为一个集团军提供两条铁路的可能性应该排除(这里只有稀疏的铁路网)。因此,如果必须在某个方向拥有由5个步兵军编成的集团军,而编成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若干军又须调到这个方向(这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可避免的),那就要由双线铁路承运那样的集团军。此外,东欧铁路网的稠密程度是如此之低,要使进攻集团达到足够的密度,就必须通过几条铁路调来两个集团军。

由此可见,在我战区进行的进攻战役中,通常在所有双线铁路都应立即修复两条线,因此,当前应要求修复速度达到每昼夜5—6公里。

在军队每昼夜推进8—12公里(平均10公里)的情况下,铁路修复速度将比军队移动速度慢一半。

在实施为期一个月、因而纵深达到300—350公里的连续战役期间,军队离开修复铁路段的距离将达150公里。但是,在现有牵引工具(蒸汽机车)和靠水塔供水的条件下,被修复铁路最后50公里的通行能力不会超过5对列车,所以,军队离开终点卸载站的实际距离达200公里。这段距离只能靠汽车和畜力运输。队属辎重队只能完成50—60公里,因此,要完成剩下的140公里,只能动用集团军前送环节。即便由集团军前送环节完成,也只能使用汽车运输,其前送纵深不超过80公里(在有效使用汽车情况下),所以应该认为,根据前送条件,并将军队前送环节也考虑在内,与终点卸载站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140公里。由此可见,根据现实情况,前送条件无法对连续战役300公里的纵深进行保障。通过修复铁路手段和沿土路前送的条件保障的最大纵深仅为200—250公里。在此情况下,要修复铁路100—125公里,其中只有60—80公里具有完全的通行能力。剩下140—165公里要靠沿土路前送解决。

在沿铁路输送到集团军的物资总量中,至少有13列车物资送到部队。运送这些物资需要2000辆三吨载重汽车(100个汽车运输连)或11000辆双套马车(55个军事运输大队)①。

①一列火车的载重量为400吨,三吨汽车的载重量平均为2.5吨(每个连20辆汽车,载重量为50吨),双套马车载重量为400—500公斤(每个军事运输大队200辆马车,载重量约为100吨)。——作者注

在我国的道路上,汽车每昼夜行驶里程不超过80—100公里,即100个运输连往返运行只能负责前送40—50个公里(1.5—2个行程)。下一个40—50公里还需要那么多汽车。

畜力运输每昼夜行驶里程为25—30公里。这样,前送一个行程按往返计每个集团军约需130个军事运输大队

完成每个军的前送任务需要20个运输连(每连负责40—50公里)或22个军事运输大队(每大队负责25—30公里)。

如果每个军沿两条道路开进,那么每条道路平均有10个运输连或11个军事运输大队。运输连纵队长径为1公里,加上每辆车和每个运输连之间的距离,应该认为每个运输连的纵队长径平均为3公里。军事运输大队的长径为2公里,加上间距也应认为达3公里左右。根据这样的计算,集团军前送工具纵队的长径,采用汽车运输时约为30公里(前送40公里);采用骡马运输时约为33公里(前送25—30公里)。

因此,在交通路线有限时,军队前送很困难,但如采用汽车运输毕竟是可能的,如果只靠骡马运输,则完全不可能。在后一种情况下,骡马运输地段的整条道路都挤满了马车,有时它们甚至无法进入供其使用的路段。

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基本结论:突击集团军(编有我们所计算的补加炮兵)不能建立依靠骡马运输的集团军前送环节。这个前送环节一定要完全转为汽车牵引。由于在军前送环节还能看到骡马运输的那种艰难图景,所以在军前送环节中,所有补加炮兵绝对必须转为汽车牵引。这样,集团军才有可能得到正常的前送保障,具备灵活机动的起码条件。

当然,土路及其质量、管理问题,在前送土路上组织运输的问题,都会充分暴露出来。不对土路进行必要的管理(大致如同对铁路的管理),就不能认为集团军后方的紧张工作得到了保障。上面列举的交通工具保障标准是否新奇和不切实际?我们算出一个突击集团军每40—50公里需要2000辆汽车。集团军前送100公里(汽车最大行驶里程),汽车数量就要增加到4000辆。如果有4—5个突击集团军,所需汽车数量就达20000辆。法国军队的汽车总数早在1918年就达10万辆,其中仅在统帅部预备队就留下了24000辆。这说明,我们计算的需要量并不过分。这是最低标准,不达到这个标准,现代机械化军队不能指望实施决定性的大纵深战役。

这样,根据前送条件(铁路修复速度、当前技术条件下汽车正常运行的距离),连续战役的纵深限于250公里,而且只有在集团军完全不缺汽车、能够为组织每个军的前送拨出运输量各为50吨的40个汽车运输连时,才有可能。如果缺乏足够的汽车,这些战役的纵深将要显著缩小。如果只依靠骡马运输,那么任何大纵深战役都谈不上。只有在宽大正面作战、拥有不少于3—4条前送道路的那些军,才能依靠骡马运输。在此情况下,距终点卸载站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75—100公里(1—2个集团军前送环节),也就是说,在采用骡马运输情况下,连续战役的总纵深可达135—150公里。不过,由此确定的战役纵深完全不足以实施决定性和毁灭性的突击。在那样的纵深(150—250公里),只能最终战胜占领大致与这一纵深相等的正面(即150—250公里)的敌人。在此情况下,如果进攻者的进攻速度不明显慢于退却速度,那就有可能包围、切断占领此种正面的敌军主力的退却道路,并且消灭他们。

对占领宽度达150—250公里以上正面(如苏波战区的乌克兰或白俄罗斯地段)的敌人作战,那样的纵深明显不足。防御者在此条件下较容易从突击下撤出自己的兵力,因为宽大的正面使他们拥有很多退却道路,进攻者却受到种种限制——不仅由于他们的推进速度比防御者的退却速度慢,而且由于他们的进攻会很快因前送保障欠佳而不得不猝然停止。

应该认为,为了实施强大的歼灭性突击,必须做到:第一,进攻者的推进速度不能慢于防御者主力的退却速度;第二,要使进攻者能够突人敌领土纵深,其深度与敌人被冲击正面的宽度相等。对占领350—400公里正面的敌人实施的连续战役,要求加速推进的纵深也不少于350—400公里。

当今铁路技术状况还无法保证达到这样的标准。但是现在就已能看到以下前景:铁路技术最近几年将保证战役法具有对敌人实施大纵深和歼灭性突击的能力。

在纵深为350—400公里的连续战役中,对人员损失进行补充的问题不会造成特别的困难。它只要求具备组建后备部队的特别体系。

实施初始战役造成的损失在这一战役结束后就可立即得到补充。为此,每个军都应有人数约达该军总员额20—25%的后备部队。该后备部队(若干后备团)在战役开始前就应编满经过训练的红军战士。战役期间,他们在该军后面、第二梯队师和第二梯队军前面行进,在需要的时间补充各师。为了对连续战役中可能遭到的损失进行补充,应在浅近后方(第二梯队各军配置线上)预置集团军第二批后备部队,其人数计算方法同上(集团军各战斗部队员额的20—25%)。这些部队的推进与军队的进攻同时进行,且只用行军方法(视进攻速度可在1—2日后开进)。将他们调到战线所需时间不超过2—3日。

补充兵员在各师撤至第二梯队时编进这些师。

突击集团的行动特点

尽管现代集团军明显增重,尽管现代条件下一系列连续战役的规模较小,尽管积极、大胆和歼灭性的突击使战事十分紧张、代价极为庞大,这些大纵深和歼灭性的突击,仍然是达成战争目的的最坚决的战略手段。

如果因为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实施大纵深(进攻)战役出现一些困难而陷入某种“战役机会主义”,那就犯下了无法补救的错误,因为这种机会主义否定积极和大纵深的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