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来也应考虑到正面突击是不可避免的。正面宽度很大,又往往两边靠海,并由重兵把守。不实施正面突击,就不能前出到敌人翼侧,更不能前出到敌人后方。
在防御如现在这样坚固、稳定的情况下,纯粹的突破不能带来丰硕的战役成果。即便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即便拥有能够像重锤一样粉碎阻挡前进的一切的突击集团,也不能指望突破去重创敌人和消灭其大量兵力。在现代条件下,防御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主力从那样的突击下撤出,因此,正面进攻的战果不可能很大,在那样的战役中不能取得非同寻常的胜利。
但是,一系列大纵深连续实施的战役要求在第一次(初始)战役就对敌军造成重创,使进攻者能够放手进攻敌人的其他正面。因此,把针对被我们选为行动目标的敌军集团、从不同地域向交叉方向实施的各种突击组合起来,便具有重大意义,其目的是夹击、合围、俘虏、消灭这部分敌军。这种突击组合既可在轮廓弯曲的正面进行,也可在呈直线的正面进行。
由于现代集团军拥有如此大的战役配置纵深,对正面的迂回、包围纵深也应足够大,以免造成防御翼侧的单纯弯曲。防御的战役配置纵深至少可达20—35公里。预定大规模实施的迂回,不仅要直接席卷敌人的战术防御地带,而且要席卷其集团军预备队的整个正面,以捆住敌人配置在该正面的所有兵力。为此,迂回翼侧的纵深应达到35—50公里。实施如此规模的迂回,要派出几个(4—5个)得到足够骑兵和摩托化军队加强的军。
但是,即便在实施那么大纵深迂回的情况下,军队在与敌人冲突时也不能避免纯粹的正面战斗。因此,迂回军队的突击力应足够强大。炮兵、坦克的编成应能迅速克服敌人经过调整的正面的抵抗。在任何情况下,各军都应拥有与敌人预备队遭遇时保证击退其任何抵抗的炮兵兵器,即能够在每公里正面至少展开30门火炮,与此同时,每个迂回军还应编有2叫个坦克营。
宽正面进攻
在大规模方面军战役中,数个突击集团军编成拥有大量压制兵器的大密度集团实施进攻,一系列其他集团军则应同时实施辅助战役。由于兵器有限,后者不得不在密度较小的正面进攻,得到的炮兵保障标准也较低。应该认为,在辅助方向行动的各集团军通常没有足够的压制兵器(无论是炮兵还是坦克),因而只能依靠自己的建制兵器。尽管这些集团军的兵器有限,却常常受领任务,在比突击集团军地段更宽的地段进攻。
但是,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而把这些集团军的进攻行动变成没有成功希望的简单“演示”,那就错了。应该记住,各突击集团军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指望获得大的“战役丰收”:敌人在所有其余正面都被牢牢捆住;对整个正面的压迫大到敌人不仅无法从次要方向撤下预备队,而且无法从突击下不受惩罚地撤出、溜走。因此,在辅助方向组织进攻,也应使其在情况需要时能够取得积极的结果,为此,必须使实施这种进攻的兵力和部署能够确保在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战果。
当然,在辅助方向的进攻,不可能得到主要方向的进攻所得到的那种兵力集团和压制兵器的保障。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遂行这些辅助任务的集团军不能指望独立取得初期战果,特别是在敌人来得及建立绵亘的、密度足够大和足够坚固的正面时,更是如此。在此情况下,这些集团军的战果将取决于主要方向的战果。不过,从整个正面的战斗行动开始具有机动性之时起,在辅助方向行动的集团军也可能和应该取得独立的成果。当遇到弱敌及正面宽而不坚固时,辅助集团军也可从战役一开始就指望取得独立成果。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分配给辅助集团军的兵力都应使其能够在自己的各个地段建立进攻集团。
在实施主要冲击的突击集团军,每两公里正面要有一个步兵师,每公里要有60门火炮。但是在遂行辅助任务的集团军中,这些指标可大大降低。在这些辅助集团军中,各步兵师可能分配到与其最低限度的步战能力相适应的地段(约3—4公里);压制兵器数量,则可能降低到进攻工事构筑差、又没有人工障碍物的敌人所需达到的标准,即每公里主要冲击地段21—24门、最多30门火炮。
为了实施主要冲击,可视情况选择一个或数个地段。在确定这些地段的宽度时,可仅提出以下要求:军队不能遭到重机枪的交叉射击(在主要突击方向,提出的条件是不能遭到炮兵的交叉射击)。为此,冲击地段的宽度不能小于5—6公里。
那样的冲击是步兵军力所能及的。即便在军为实施主要冲击只能派出两个师的条件下,也能集中约120门火炮支援每个师,从而达到每公里正面20—24门火炮。靠削弱军的第三个师,还可略微增强这一炮兵密度,并组建第二梯队团。军的进攻总正面可达12公里,其中5—6公里为主要冲击地段,6—7公里配置牵制群(1—2个步兵团带1—2个炮兵营,不计团炮兵)。
由3—4个步兵军编成的集团军在60—80公里正面进攻时,可建立1—2个突击集群,它们并肩行动或保持一定的消极地段间隔。通常给每个军分配宽度为20—25公里的地段,给遂行突击任务的军分配的地段则为10—12公里。
为便于那样的集团军移动,可能提供宽度约100公里的地带。在此条件下,通常只有实施主要冲击的师才能一个师占用一条道路,其余各师则可沿两条、有些师可沿三条道路跟进。当然,如果有稠密的土路网,每个主要突击师也可占用两条道路。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军司令员也宜从次要方向各军编成中抽出1—2个师留在第二梯队。
孔府藏书
发表时间: 201048 23:46:31
现代战役消耗
自动武器的发展,炮兵速射性和远战性的提高,新兵器(化学武器、飞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战斗的持续时间,使其具有长久消耗体力和折磨神经的性质。进行现代战役,伴随着人力资源及各种战斗物资、供应品特别是弹药的大量消耗。
未来要预料到损失会进一步增大。在这方面,不能认为世界大战的运动战阶段对未来战役具有典型性。相反,未来战斗在自动武器的装备数量上、在进攻兵器与防御兵器的对比上、在使用航空兵和化学武器的规模上具有的特点,将使它们更像构成1918年西部战场各次战役的那些战斗。有一系列因素使进攻条件即便与世界大战的阵地战阶段相比也会更加艰苦。这些因素首先是航空兵在轰炸和机枪射击精度上取得的新成就,其次是化学武器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出现了使用这些武器的全新样式——不受约束地喷洒毒剂,能够用飞机在较短时间内沾染大片地面,以毒剂在几分钟内杀伤一个个完整的纵队。
进行战斗和战役的条件比过去困难和复杂得多。战场范围增大到与现代飞机作战半径相同的限度,步兵的抵抗能力增强,航空兵的射击和投弹精度提高,进攻者前进道路上的新障碍物增多(出现了沾染地带)。这一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与所有这些相映照,压制兵器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防御兵器的发展。如果再考虑到化学防护器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落后于袭击兵器的发展,那么,认为1914年甚至1918年的经验对未来战役有借鉴意义是错误的。那样的战果,那样的目的,未来将要求付出更大的代价,付出更大的精力,损失更多的装备和人员。
在主要战区的正面,无论是步兵还是航空兵的密度都会很高,在主要战区实施的战役,无疑将伴随着比世界大战期间大得多的损失。应该认为,持续5—6日的战役对第一梯队师造成的人员损失,视冲突性质(遭遇战、对预先构筑工事之敌的进攻)由12%到20%不等。冲击的压制兵器(炮兵、坦克)保障率越低,损失率就越高。
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第一阶段,20%甚至30%的损失还不会使部队失去战斗力,而只是减少连队的“刺刀”。我们知道,就算各连人员从编制规定的每连200—250人减少到130—150人,他们在编制不变的情况下,以这么大甚至更小的编成也能作战。
现在所有军队的连编成都不超过150—180人。每连按此种编成装备9—12挺轻机枪和2挺重机枪。连里如有50—60人失去战斗力,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自动武器数量的减少,而由于自动武器是步兵编制的基础,所以还会使军队编制遭到严重破坏,并因此使战术遭到破坏。现在军队编制比1914—1916年的编制沉重,同时也比那时的脆弱。当时不算太勉强就能承受的损失率,现在可能使军队编制产生混乱,并使其失去战斗力。那时俄军没有轻自动武器,只有少量重机枪,很多部队能够很轻松地承受20—25%的损失,而德军步兵在1918年进攻中遭受20%损失,却使其大部分师混乱不堪。①
①在此,人员失去战斗力的速度具有很大意义。同样的损失程度,在短促却很激烈的搏斗中可能会使部队陷入严重混乱,在人员失去战斗力的过程很长时,可能几乎不被察觉。——作者注
因此,在未来战役中,对人员损失的补充问题将比过去更加尖锐。
未来每个师还在战役开始时就直接掌握人员编制数的15—20%作为补充储备,亦即掌握由经过训练的后备人员组成的后备团,是正常和必须的。只有直接在军队(师或军)后方留置后备部队,才有可能补充第一梯队师的损失,而且补充的时间能够保障在尔后战役中使用这些师。
军队对物资供应品的需要量也明显增大。
一个步兵军一昼夜对粮秣的需要量为280吨,运送这些粮秣需22节敞车。当军加强一个补加炮兵师时,敞车的数量将增至30节。一个辖5个步兵军、加强4—5个炮兵师(16—20个炮兵团)和16—20个坦克营的突击集团军对铁路运输车辆的需要量为:4列用于前送粮秣的火车①,18列用于前送一个弹药战斗基数的火车②,至少1列用于前送坦克、航空兵和汽车用油的火车。这样,集团军在紧张战斗一日对铁路运输车辆的需要量为23列火车,这里还没有计算对卫生列车、前送工程器材和通信器材的需要,以及负责修复铁路的军事交通部队的需要和铁路本身的需要。方面军地区内的医疗后送可主要由临时卫生列车(回程空车)承担,但是要满足其他需要就只能再增加3—5列火车,即一个集团军每昼夜总共需要26—28列火车。
①其中3列火车为各步兵军和补加炮兵、1列为集团军属部队和机关前送粮秣。——作者注
②一列前送弹药的火车以30节车厢计算。——作者注
当然,并不是每日都要按时将这些物资送到前线。只有粮秣一项须要每日按同样的数量供应。对弹药、油料、卫生列车和修复铁路物资的需要,则根据战斗行动性质而不断变化。
我们上面说过,实施纵深为30—50公里的战役需要5—7日时间。战役第一日每个火炮单位所需弹药量为一个战斗基数略多。从战斗性质看,战役第二日与第一日差别很小,因此,可能会愚蠢地认为第二日的弹药需要量也是一个基数。在这两日中,敌军第一梯队及其浅近预备队的抵抗将被克服,从第三日起战斗将具有机动性。同时进行战斗的军队数量会急剧减少,会出现纵深较大的梯次配置。
因此,在随后几日,弹药的消耗量以军为例,起先可减至半个基数,随后可减至三分之一基数。按整数算,应该认为,在纵深为30—50公里的战役(5—7日战斗)中,每个军所需弹药不少于4个基数。
如果冲击的炮兵保障标准不高(低于正常标准),那么单炮的弹药数将会增多。这自然会增大火炮损坏的比例。
纵深只有30—50公里的战役基本上可以只依靠本部队的运输工具。只有个别军,主要是在翼侧作战的军,会有较长的交通线,要求组织集团军级的前送。但是由于所需数量有限,靠汽车运输就能解决其需求,即便在汽车运输较差的集团军也是如此。
当问题涉及对连续进行的战役实施供应时,当军队离开铁路时,当铁路修复段的通行能力受限时,当各军都要求进行集团军级前送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此情况下,组织前送将更加复杂。不过,我们将在下一章回头来研究这个问题。
连续实施的战役
出发地位
现代军队力所能及的最大规模的战役,要有大约50个师的兵力才能完成。这些兵力只够在120—150公里正面实施坚决的冲击。甚至在苏联波兰正面地段,这120—150公里也只等于苏波正面的六分之一,其余六分之五正面连同配置在那里的军队,都处于这一突击所及范围之外。即便是在配置敌人主力的正面实施的首次突击,也只能接触到12—15个以内的步兵师。在第一次战役进程中,还可能有3—5个师到达战斗地域。这样,一次战役在最有利条件下只能接触敌人15—20个师。在多数情况下,敌人被触及的兵力会少得多,因此敌人在第一次战役中被杀伤的程度,即该战役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程度,将十分有限。
如果给予军队的任务不是具有局部意义,而是要达到坚决的目的,如果打算通过当时采取的战斗行动取得那样的结果,并大量消灭敌人(这将对尔后战争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那就应该规定大纵深楔人敌人配置,紧随第一次突击实施第二次、第三次和随后多次突击,以使敌人被完全消灭。最理想的是在计划本国武装力量的行动时,要使其通过一系列进行到底的毁灭性突击,使敌人被完全消灭,彻底投降。
遗憾的是,现代军队实施一系列大纵深突击的能力有限。我们在上面已经列举了说明实施一次战役所需代价的数字。无论是在人员方面,还是在物质器材特别是维持长时间战斗行动所需的弹药方面,付出的代价都很大。对于百万大军,无论炮兵器材还是粮秣都要从后方前送,而正常的前送完全取决于铁路的状况,取决于铁路的修复速度,取决于修复路段的通行能力,取决于集团军装备的汽车数量①,取决于敌人退却后留下的土路状况。
①上面已经指出,突击集团军基本上不能依靠骡马运输。对突击集团军而言,集团军级的前送应主要依靠汽车运输。——作者注
进行积极行动的军队所需的物资大部分是弹药。在紧张战斗日,弹药占全部前送物资的75%。由于并非全部战役日都是紧张战斗日,甚至在持续时间长的战役中,有几日很少发生战斗行动,所以军队有可能仅与敌人接触甚或不接触地进行移动,所以,总体上要为一个战役日前送的弹药数量,将少于为一个紧张战斗日规定的定额。这一数量取决于战斗的性质、频度和紧张性,取决于敌人为恢复正面平衡采取措施的速度,取决于敌人多快将后方开到的补充兵员、新锐部队和其他正面地段调来的新锐师投入战役地区。防御者恢复正面稳定性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这些兵力进入交战的速度,因此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敌人是不经重大战斗向深远纵深溃退,还是企图阻住进攻者的推进,不经大的退却而彻底改变战事进程。这样,要求为战役日前送弹药的规模,便主要取决于重兵在现代战区横向调动的条件。……
进攻军队的推进速度
……当然,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对未来战争某一正面的推进速度进行某种具体的计算,因为这样做要具备有关未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