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员。经过技术培训的青年应征入伍,他们不仅来自城市,而且来自乡村。拖拉机手、康拜因机手和汽车司机成为坦克兵和其他战斗车辆的驾驶员。由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促进会①训练的兵员陆续进人航空兵。红军中已经没有文盲军人。

①苏联在1927年为支援军队而建立的民间群众性志愿组织。1951年后改为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译者注

所有这些,对军队的战斗训练和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为进行广泛的军事理论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研究必须考虑国民经济和科学的成就,以及军队新的技术能力和全体人员的训练水平。

苏联军事思想认为,未来战争是规模巨大的军队进行的武装斗争,在这种斗争中,交战双方都力图达到坚决的目的——彻底消灭敌人。战争范围巨大,紧张程度极高。它不可能是闪电性的,即不可能以一次战役,哪怕是一次规模极大的战略性战役,而告结束。当时认为,武装斗争将由一系列突击构成,这些突击将形成连续实施的战略性战役体系。人数众多的军队展开后,能够建立依托天然地区、障碍物、筑垒地域或野战防御工事的绵亘防御正面。在此条件下,有必要借助现代兵器组织对防御的突破,以最快克服防御。

众所周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术突破通常不能发展为战役突破。战役始终是没有完成的,所以达不到预定目的。20年代那种连续实施、没有后劲的进攻战役理论规定以方面军的兵力实施两个或一个主要突击。为使敌人无法从次要方向往突破地段调遣预备队,还规定实施若干个辅助突击。在此情况下,冲击的总正面不应超过方面军整个进攻地带宽度的一半。当时认为,不停顿的战斗行动可以持续一个月,纵深可达150—250公里,此后军队应停止进攻2—4个星期,以便把后勤和补充兵员调上来。那样的进攻程序使敌人能够将军队撤至纵深并在新地区组织防御。这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为依据的理论已经陈旧,不符合未来战争的新要求。

因此,需要制定一种全新的进攻战役理论,找到那样一种武装斗争样式和方法,它们能使军队克服绵亘正面的强大火力,迅速消灭敌战役集团,夺取战略性胜利。

苏联军事理论思想认为,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对敌军防御战役布势全纵深实施具有巨大穿透力的突击。那样的突击,只有纵深梯次配置的大量互相协同的步兵、坦克和炮兵在航空兵支援下才有可能实施。这种作战方法被称为大纵深战役。

这一理论的萌芽,在20年代后半期M.H.图哈切夫斯基、H.E.瓦尔福洛梅耶夫、A.К.科连科夫斯基、И.Π.乌博列维奇、B.К.特里安达菲洛夫等人进行的研究中就已初见端倪①。他们的思想在1929年野战条令中有所反映。伏龙芝军事学院学者和工农红军司令部参谋人员对大纵深战役理论原则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在总参谋长A.И.叶戈罗夫和军事学院院长Б.M.沙波什尼科夫②领导下工作的Г.C.伊谢尔松、E.A.希洛夫斯基、C.H.阿莫索夫③、A.H.拉普钦斯基、A.И.谢佳金、К.Б.卡利诺夫斯基、C.M.别利茨基等。

①见M.H.图哈切夫斯基、H.E.瓦尔福洛梅耶夫、E.A.希洛夫斯基:《集团军战役》,列宁格勒1926年版;

A.К.科连科夫斯基:《论方面军编成内的集团军进攻战役》,莫斯科1929年版;

B.К.特里安达菲洛夫:《现代集团军战役的特点》,莫斯科1929年版。——作者注

②C.H.沙波什尼科夫(1882—1945),苏军重要领导人,苏联元帅(1940)。1901年参加沙俄军队,曾任团长。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任红军野战司令部作战部长等职。战后任工农红军第一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工农红军参谋长、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5月接替叶戈罗夫任总参谋长。卫国战争中曾再次任总参谋长,后历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院长。有多部军事理论著作,其中以1927—1929年出版的《军队的大脑》最有影响。——译者注

③C.H.阿莫索夫生平见《突破战役中的坦克》一文译者按。——译者注

1929年实行改建苏联武装力量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开始寻找尔后军事建设的新途径,着手制订军事理论和更有效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武装斗争方法。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这些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任务由工农红军司令部,首先是其所属作战部承担。临近1931年初时,此项工作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

B.К.特里安达菲洛夫在1931年遇难前几个月曾向工农红军司令部呈送了《军队改建后战术和战役法基本问题》①,该报告以提纲形式阐述了关于大纵深战斗和战役特点的基本观点,并且,照他所写,试图“摸索‘战术和战役法发展’及新兵器发展的‘总路线’”。

①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档案,全宗37977,卷宗类目3,卷宗368,第963—1021页。——作者注

按照特里安达菲洛夫的看法,“战术的最重要和决定性的问题,是在使用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情况下,有了在敌人战术配置全纵深同时对其实施冲击的可能”,②有了同时使用几个坦克梯队(远战坦克梯队、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梯队和直接支援步兵坦克梯队)的可能,这些坦克梯队与步兵协同,在炮兵和强击航空兵支援下,对配置在第一防御地带的敌人实施冲击。如此猛烈的突击使冲击获得了快速性和迅猛性。对敌军战斗队形的大纵深战术打击,也为战役法开辟了前景,为在广阔空间准备和实施现代战役创造了条件;在此情况下,同时开始交战的纵深不能小于交战正面的宽度。

②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档案,全宗37977,卷宗类目3,卷宗368,第963、977页。——作者注

特里安达菲洛夫的报告在高级指挥人员范围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工农红军参谋长叶戈罗夫和由И.Π.奥贝索夫领导的作战部继续完成特里安达菲洛夫开始的事业。1932年4月20日和5月20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听取了题为《新阶段工农红军的战术和战役法》的提纲①。提纲中阐述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成为30年代初进行军事理论学术探讨的重要总结。不久,以报告提出的原则及来自部队的反映和意见为基础,撰写了《关于组织大纵深战斗的临时指示》②,经陆海军人民委员批准后作为正式守则,于1933年2月下发部队。

①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档案,全宗37977,卷宗类目3,卷宗368,第845—887页。——作者注

(该提纲是叶戈罗夫的报告提纲,本书已选译。——译者)

②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档案,全宗37977,卷宗类目3,卷宗366,第548页。——作者注

应该指出,这是一个转折时期,当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为依据的军事学术,已经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武装力量新的发展水平。

苏联军事理论思想迈出这一步,看到了武装斗争方法正确的发展前景,尽管在此之前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还没有大量使用装甲坦克、航空兵和炮兵的经验。

新生的理论并没有立即挣脱根深蒂固的旧观点的重压。和大胆的、有科学依据的结论同时提出的还有当时已经陈旧的错误的原则。还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一些同志偏爱最时髦的兵种(装甲坦克机械化兵),醉心于旨在标新立异的最革命的言论。例如,军训部长A.И.谢佳金在他的《大纵深战斗暂行守则》中企图把进攻归结为一种行动类型——突破。

M.H.图哈切夫斯基一再建议,为了同时突破敌战术防御全纵深,要在步兵发起冲击前就逐次在不同时间将不同的坦克群投入战斗:首先投入远战坦克群,接着投入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群,最后投入直接支援步兵坦克群。①

①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档案。全宗37977,卷宗类目3,卷宗365,第246页。——作者注

他在建议时力图使人相信,“进攻战斗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障远战坦克和远距离支援步兵坦克的进攻,保障这些坦克压制由它们负责消灭的目标”,接着,“在步兵冲击前时节充分运用炮兵、航空兵……支援和保障坦克。”②

②中央国家苏军档案馆档案。全宗37977,卷宗类目3,卷宗365,第246页。——作者注

用他在讨论会上经常使用的言语来说,这是“远离旧火炉跳舞”③,就是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束缚。主张在战斗中优先看重坦克的图哈切夫斯基的观点,在一段日寸间中占了上风。

③此句原文为俄罗斯成语,有“从头开始”之意。——译者注

К.E.伏罗希洛夫也发表过错误的观点。他说,他认为“大纵深战斗是战斗的许多类型之一,只适用于应当经常对敌防御正面实施突破的阵地战。”①

①国防部档案。全宗112A,卷宗类目796,文件59,第402页。——作者注

但是,在广泛的探索和实验性演习过程中,终于找到了成为尔后发展苏联军事科学坚实基础的最正确的观点和原则。

在1934年12月举行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②扩大会议上确定,大纵深战斗不是作战类型,而是进行各种战斗行动的新样式、新方法。伏罗希洛夫在致闭幕词时放弃了原来的观点,承认“任何战斗都称为大纵深战斗……现代战斗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大纵深战斗……问题不在于如何理解大纵深战斗,问题在于如何适应大纵深战斗的多样性和各种表现形式去进行这种战斗……这是主要的任务,学会这些比进行经院式的争论要难……”③

②1934年6月20日,苏联最高军事权力机关革命军事委员会撤消,同年11月,在国防人民委员部内设军事委员会,仅作为谘议机关,同时撤消了军区以下各级军事委员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1937年5月恢复了各级军事委员会。1938年3月和4月,相继成立了国防人民委员部红军总军事委员会和海军人民委员部海军总军事委员会。——译者注

③国防部档案。全宗112A,卷宗类目796,文件65,第486页。——作者注

就在这次会议上,A.И.叶戈罗夫在对大纵深战斗理论研究进行总结的报告中认为,断言坦克是大纵深战斗中的核心是错误的。经验证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步兵,因此,必须使用一切技术兵器保障步兵的战斗行动。①报告人指出,大规模而又未经战斗验证的坦克三级编组是不适宜的。建立两个坦克群(远战坦克群和直接支援步兵坦克群)能使战斗队形比较简练和同时在全正面转入冲击,以突破敌人阵地。②

①国防部档案。全宗112A,卷宗类目796,文件65,第14页。——作者注

②国防部档案。全宗112A,卷宗类目796,文件59,第16页。——作者注

工农红军司令部根据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同时考虑了各军区的意见,并在部队中对一系列原则进行了实际检验,最后拟定了《大纵深战斗守则》,于1935年3月9日由苏联国防人民委员批准颁发。

著名军事首长Π.A.别洛夫、H.Д.卡希林③、Π.E.德边科①、И.Φ.费季科、И.Π.乌博列维奇、И.Э.亚基尔、Д.A.库钦斯基、К.A.梅列茨科夫②、Б.M.沙波什尼科夫等,对在各种演习中检验大纵深战斗战术的理论原则,论证这一理论的总结性结论,起了巨大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③H.Д.卡希林(1888—1938),苏军著名指挥员,二级集团军级(相当于上将)(1935)。1909年毕业于沙俄军队士官学校,后升至上尉。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曾任布柳赫尔的助手、副师长、师长、骑兵军长。战后历任军长、军区司令员助理。1931—1937年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1937年7月起任工农红军军训部部长。1938年6月14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①Π.E.德边科(1889—1938),苏军著名指挥员,二级集团军级(1935)。1911年起在沙俄波罗的海舰队服役,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几次被捕。十月革命前积极参加水兵起义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后曾短期担任海军人民委员,参与创建苏维埃海军。1918年后历任集群司令员、师长、集团军司令员、克里木苏维埃共和国陆海军人民委员等职。1925年后先后任工农红军军械部长、供给部长。1928—1938年任军区司令员,并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8年7月29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②К.A.梅列茨科夫(1897—1968),苏军重要领导人,苏联元帅(1944),苏联英雄(19奶)。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任旅长、师副参谋长等职。1922年后历任师参谋长、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参谋长。1937年任副总参谋长,1938年任军区司令员。1940年任总参谋长。1941年1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方面军司令员等职。战后曾任军区司令员。1964年起任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译者注

可以认为,1936年颁布新的野战条令(《暂行野战条令—36》)是制定大纵深战斗和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最后步骤。条令充分反映了这一理论关于各种战斗行动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还完成了第一部战役教令草案。

苏联军事科学深刻分析了战略的要求、红军改装的前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突破坚固筑垒防御的经验,还考虑了国内战争中骑兵的机动性和所进行的大纵深袭击,对制定大纵深战役理论和大纵深战斗战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而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一理论给军队指明了目标明确的远景。

制定这一理论的基础,首先是威力强大的新斗争工具——火炮、坦克、航空兵和空降兵得到了发展,它们不仅能够压制和突破敌防御全战术纵深,打击敌浅近预备队,而且能够在快速行进并与航空兵协同的摩托机械化兵团和骑兵兵团的支援下,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还能够通过使用超远战火炮、航空兵和空降兵打击敌人由纵深调来的战役预备队,隔绝各突破地段与这些预备队的联系。

由此看来,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我们修改了对方面军战役和集团军战役的观点,从理论上研究了实施这些战役的新样式和新方法。

大纵深战役包括几个阶段:

突破战术防御由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共同实施;

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达成方法是:以大量坦克、摩托化步兵、机械化骑兵进入在防御中打开的缺口,出动远程航空兵和机降空降兵,以击溃敌预备队,摧毁敌战役防御;

发展战役胜利(战役追击)一直进行到彻底击溃选定为战役目标的敌军集团,为实施新战役占领有利的出发地位。

第一阶段是主要阶段,因为不突破战术防御,大纵深战役就完全可能无法进行,也就是会半途而废。互相协同的步兵、炮兵、坦克(数个梯队)和航空兵在实施突破时,在全纵深同时杀伤敌战斗队形,以一次突然的大纵深猛烈突击摧破敌防御,在防御中打开缺口,迅猛前出到战役地区。在此情况下,所有兵种都是为步兵作战。

突破的要点是摈弃线式作战,对敌人实施大纵深打击,包括同时消灭、压制、牵制、合围和全歼敌主要集团,而不是把敌人打跑。

为使大纵深战役从第一阶段向后面各阶段发展,必须向敌防御战役纵深投入快速军队(坦克、摩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