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像-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娄副市长对钱似海说:“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视察。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安排好。要反映出全市抗灾自救的成果。这是政治,是大局。”然后和钱似海李森握了握手,上车就走了。
钱似海在送走娄副市长以后没走,准备和赵未平他们再详细地商量商量。
“咱们还是边看边商量吧。”钱似海提议道。
赵未平和阮思明等人陪着钱似海和李森以及韩精忠在村子里慢慢地转,商量接待的相关的细节。
走着走着,钱似海发现了问题。他问赵未平:“你说全村倒房有四十多处,我怎么没看到那么多?我觉得没有那么多。”
一旁的阮思明有些发窘,眼神一个劲儿地往赵未平脸上瞟。
赵未平叹服地说:“钱书记眼睛里真是不揉沙子啊!纯粹的倒房确实没有那么多,我们的统计的角度是倒房和危房。”
钱似海点点头,说:“我说的嘛,你倒房绝对没有那么多,你要这么说还差不多。”
赵未平说:“其实,危房比倒房更可怕。如果真倒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就是要倒还没倒,又说不准什么时候倒的最让人操心。”
“有道理。”钱似海表示同意。“你有什么想法?”
赵未平回答道:“我的想法是,结合重建,一次性到位,把所有的倒房危房问题全解决了,免除后顾之忧。”
钱似海望着赵未平问:“你考虑过没有,一次性解决是不是投入会过大增加负担?”
“我们初步合计了一下,在全村现有的四十五户倒危房中,确实需要完全重建的也就有二十户,其它的那些不是说不用重建,但由于眼下仍然可以居住,所以可以适当考虑往后延一延。在这二十户中,完全没有能力新建的只占百分之十五,即三户,其中,主要是五保户,其它的户都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现在东村这个地方,如果要盖五六十平方米的两间房的话,大概也就是三万元左右。如果把这三户的建设费用由政府全包下来的话,也就是十万元。剩下的那些户,政府可以给一些适当的补助,比如说每户可以按困难程度补助五千到一万元不等。这样算下来,全部费用不超过二十万元。”赵未平掰着手指头算完了帐,等着钱似海的下文。
钱似海看了看李森,问:“你看怎么样?”
李森回答:“投资不大,我看可行。”
“你这一算帐,我就有底了。”钱似海对赵未平说,“按这个想法可以先干起来。民政不是每年都有危房改造资金吗?一年能有多少?”
李森说:“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数。”
“好,全部投到东村,做个样板出来。不够部分,由财政补一块。”钱似海当场做出决策。
赵未平激动地说:“那就太谢谢钱书记和李县长了。”
阮思明也激动得不能自己,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连眼睛都湿润了。
“不过,你们一定要操作好。”钱似海提出要求,“比如说,都有哪些户要纳入第一批新建计划;哪些户补助五千元,哪些户补助一万元。要认真搞好评议,坚持公开透明,不能出现矛盾,要把好事办好。”
赵未平马上表态说:“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坚决把好事办好。关于整个工作安排,我们将向您和县委县政府作全面的汇报。”
临上车前,钱似海好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赵未平:“有人说你们为了凑倒房数,把不该推倒的房子都推倒了?”
阮思明一听马上又紧张起来,满脸通红地想解释什么:“这……”
赵未平倒显得很坦然。他笑了笑说:“看来有人打了小报告啊!的确,我们是推倒了一些房子。”
有人发出惊诧声。钱似海的脸色也严肃起来。
赵未平说:“说我们推倒了一些房子是对的,但有两点是不符合事实的。一,我们不是为了凑数;二,我们没有把不该推倒的房子推倒了。谁要是这么说,那就是栽赃陷害,是诬告。”(本章完)
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要视察(2)
导读:
赵未平转过头,一艘渔船已靠在了岸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跳上岸,正一边熟练地拴船一边和他打招呼,船上的一个女人正在收拾鱼具。
赵未平上前几步,颇为熟悉地回应道:“是老六啊,打渔去了?”
被叫做老六的男人回答道:“嗯那,你吃了吗?”
赵未平说:“还没有哪。今天怎么样啊?”
老六一边干净利索地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回答问题:“还行,能弄点儿是点儿,比干待着强。”
赵未平点点头,说:“你这话对。村里现在能打渔的有多少户?”
正文:
赵未平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让钱似海的心里有了底。
钱似海不慌不忙地继续问道:“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赵未平坦然地回答道:“我刚才说过,危房比倒房更危险。就在前几天,有村民要回家取东西,还没到家门口,‘哗啦——’一下,房子倒了半面子,就差一步,险些没出人命,让人后怕。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把那些确实没有维修价值的危房全部推倒,防止意外发生。我们一共推到了五间。情况就是这样。”
听完赵未平的叙诉,钱似海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不由火起,低低地骂了一句:“纯他妈扯淡,没事找事,惟恐天下不乱。”
钱似海嘱咐赵未平,好好考虑一下接待省领导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抗洪时的氛围,生产自救的手段和措施等等,并让赵未平准备一个详尽的接待省领导视察的方案报县委。
赵未平说:“我马上向宝昌书记汇报,尽快拿出方案来。”
钱似海点点头,补充了一句“主要是东村”,然后上了车。
赵未平替他关上车门,挥手告别。
见钱似海等人的车队拐了弯儿,赵未平掏出手机,给沈宝昌回拨了过去。
赵未平说:“沈书记,市里通知,过几天省里一位重要领导要来我们这儿视察,市里县里要求我们做好准备,你接到通知了吧?”
沈宝昌“啊啊”了两声,算是作了回答。
赵未平说:“那好,我也有几个问题要向你做汇报,我这就回去。”
上身是一件白色的带有暗格的纯棉长袖衬衫,下身是一条白色的牛仔裤,脚上穿了一双同样是白色的旅游鞋。赵未平虽然不太懂得服装之类的事儿,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蒋玉雯的这身穿戴决不是一般货。仍然是那张熟悉的白皙的面孔,还是那样一条看似随意扎起来的马尾巴,身材也同样纤细。说实话,如果不是蒋玉雯那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成熟和睿智眼睛,说她是一位在校的大学生不会有人不信。赵未平认为,蒋玉雯和大学时代没什么大的分别。
蒋玉雯对直眉愣眼瞧着自己的赵未平说:“你这么瞅我干啥?你不认识我呀?”
赵未平淡淡一笑,说:“你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蒋玉雯歪着头,一副很认真的样子问:“是夸我年轻,还是说我不成熟?”
赵未平马上肯定地说:“当然是年轻了,这还用说。”
蒋玉雯“哼”了一声,说:“还从来没听你夸过我哪。心里没准备,还真判断不出真假。”
赵未平委屈的一摊双手,说:“你看你,我说真话你也怀疑。”
蒋玉雯轻轻撩了一下额头前的刘海儿,幽忧地道:“没有变化是不可能的,时光的脚步是不会停留的,老了!要说没变化,你倒是依然如故。”
赵未平故意长叹一声,也拿出幽忧的腔调说:“没有变化是不可能的,时光的脚步是不会停留的。”
蒋玉雯闻听,上去就要打赵未平,嘴里骂道:“缺德鬼,你学我。”
赵未平一边招架一边求饶,连声说:“不敢了,不敢了。”
嘻闹过了,赵未平才想起来问蒋玉雯:“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事先也没给我打个电话?
蒋玉雯说:“我碰到钱书记了,知道你在村里。县委宣传部通知我们做好对省领导视察活动的报道工作。这不,派我来打个前站,准备准备。”
赵未平一听,就很夸张地握住蒋玉雯的手说:“同志,我们又在一起战斗了。”
气得蒋玉雯一甩手,说:“去,没正经的。”
蒋玉雯随赵未平走进村委会的办公室。
二人一进屋,大家赶紧起身,纷纷同蒋玉雯打招呼。
蒋玉雯说:“你们开会吧,我就不打扰了。”
赵未平说:“没关系,正好有些事儿还想听听你的见解呢。”然后对阮思明说:“你接着说。”
阮思明挠着后脑勺子,唉声连天。
尤锋说:“你有话就说呗,光‘唉唉’有啥用?”
阮思明瞪了他一眼,不无忧虑地说:“这水也撤的差不多了,人也回来了,领导这个时候来看啥呀?还要看灾后重建的场面,上哪看去呀?”
赵未平接过他的话茬儿,说:“这,就是我们要很好研究的问题。会就先开到这儿,你们再和其他的党员干部商量商量,也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晚上咱们再开会具体研究。”然后对蒋玉雯说:“咱们出去转转。”
二人出了村委会的大门,往南边的江堤走去。
蒋玉雯顺手从路旁的柳树上扯下一根柳枝,边玩弄着边对赵未平说:“说实话,我和阮思明他们想的一样。”
赵未平诚恳地说:“我也是。”
蒋玉雯紧走几步,到了赵未平的前面,问道:“你有什么办法了吗?”
赵未平摇摇头回答:“正在考虑。你有什么高见?”
蒋玉雯皱起眉头说:“我心里也没底了,难道真的让省里领导来看这副乱摊子?”
赵未平停住脚,果断地说:“当然不能,省里的领导来,也不是来看这个烂摊子的,如果那样的话也没有意义。领导们应该看到的是灾区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勃勃生机和斗志。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次介绍我们情况和展示工作成果的好机会,所以绝不能lang费。”
蒋玉雯踌躇地说:“话是没错,可怎么办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要不找找钱书记?”
赵未平摇头道:“不用找,该怎么做他心里有数儿,已经提出了要求,现在关键是细节,是我们要拿出东西来,不能等。”
蒋玉雯说:“刚才吕清来电话,说这次省领导来视察,还是她们负责全程报道。吕清让我转告你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考虑周到。她还嘱咐我要亲眼看一看情况,亲耳听一听你的想法,我也是为这事儿来的。”
赵未平诚挚地对蒋玉雯说:“你替我谢谢吕大姐,当然也谢谢你。”
蒋玉雯“哼”了一声,说:“虚头巴脑,就这么一谢了之了?”
赵未平笑着问:“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蒋玉雯顽皮地一撇嘴说:“好吧,既然你能有这样的态度,那我就好好想一想。”
夕阳把最后的绚烂涂抹在西边的天际,条状的浮云被渲染成震撼人心的壮美的瑰丽。这瑰丽又倒映在江水之中,染出浩瀚的斑斓。望着眼前的景色,赵未平似乎也溶入其中,成为那色彩中的一抹,直到有人亲切地叫赵书记,他才又回到现实之中。
赵未平转过头,一艘渔船已靠在了岸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跳上岸,正一边熟练地拴船一边和他打招呼,船上的一个女人正在收拾鱼具。
赵未平上前几步,颇为熟悉地回应道:“是老六啊,打渔去了?”
被叫做老六的男人回答道:“嗯那,你吃了吗?”
赵未平说:“还没有哪。今天怎么样啊?”
老六一边干净利索地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回答问题:“还行,能弄点儿是点儿,比干待着强。”
赵未平点点头,说:“你这话对。村里现在能打渔的有多少户?”
老六说:“带带拉拉的能有四五十户吧。现在打渔少了,原来比这多。”
赵未平饶有兴趣地继续问:“老六,你这一天能打多少渔?收入怎么样?”
老六掏出香烟,先拿出一支递给赵未平,又点上火,然后自己也点上一支,说道:“这么说吧,一天打个二、三十斤没什么问题。这种杂鱼在市场上能卖两块多钱一斤,你算算,一天咋还不整个五、六十的?”
赵未平由衷地说了一句“好!”接着又问:“咱们村还有些什么来钱道儿?”
老六说:“烧锅炉。一到冬天,咱村有几十人到南岸去烧锅炉。咱这些烧锅炉的可不是非法的,都有证。”(本章完)
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要视察(3)
导读:
李森忙摆手说:“你消停点吧,小心刀口。事情根本就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你别咸吃萝卜淡操心,好好养你的病。凡事要服从大局,这是政治需要。”
孙大壮“扑棱”一下靠到床头上,吼道:“操,你们这是毛政治!”
李森不温不火地说:“毛政治也是政治!”
正文:
赵未平点点头,又继续问道:“这个我知道。还有吗?”
老六咬着手指头想了想,说:“再就是手工编织了,就是编苞米叶子。村里的老娘们一到冬闲就干这个,编一些垫子了、小包什么的,这也是多年的老传统了。”
正说着,船上的女人上了岸,粗门大嗓地说:“赵书记你别听他瞎白话,他会唠什么正经嗑?”
老六扭回头,不满地骂道:“你个败家老娘们,你这不是当着赵书记的面埋汰我吗?我咋就不会唠正经嗑呢?”
赵未平忙说:“老六这几句话可不是瞎白话,是正经八百的正经嗑,对我来说是千金难买啊!”
女人剜了老六一眼说:“赵书记,你可别夸他,看把他美出大鼻涕泡儿来了。你把这些鱼拿去吃吧。”
说着,顺手递过一篓杂鱼。
赵未平忙推脱说:“这可不行,你们快拿回去吧。”
女人说:“赵书记,你看你,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儿。”
在回来的路上,蒋玉雯“咯咯”的笑个不停。
“你傻笑啥?”赵未平莫名其妙地问道。
“你看你,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蒋玉雯学着老六媳妇的语调逗赵未平。
赵未平笑着说:“你能不能不在那儿逗。”
蒋玉雯装作很认真的样子说:“我也没逗,你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晚上,村委会继续开会,赵未平正说话间,接到了钱似海打来的电话,询问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
赵未平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钱书记您还有什么指示?”
钱似海叮嘱道:“你们要记住,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两个字:细致——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要知道细节往往决定全局。做到细致的关键是认真。毛主席说过,*最讲认真。这是政治,明白吗?”
赵未平鉴定地回答道:“明白。钱书记,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认真认真再认真,保证完成好任务。”
钱似海说:“为了帮助你们开展重建工作,完成好这次接待省里领导的任务,县里准备支援你们一下。民政的危房改造款已经给你们拨过去了。另外,调给你们的一批砖瓦沙石,也马上就运过去。房屋的重建工作可以马上开始,我们决不能让群众住露天地,入冬前必须让老百姓搬进新居。我们做出的承诺必须兑现,不能让老百姓骂娘啊!”
赵未平激动地说:“太好了,谢谢您对我们的关怀,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接完电话,赵未平发现阮思明张着大嘴,一脸愕然地瞅着他,其他人也是一脸茫然。
赵未平刚想笑,沈宝昌的电话又打了进来,说:“我马上到,钱书记又有新的指示,还要再商量一下准备迎接视察的事儿。”
赵未平说:“好,我也想跟你汇报调集全乡水泵的事儿呢。”
钱似海趁到东村检查准备工作之机,同李森等人抽空到县医院看望了一下孙大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