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像-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未平边走边介绍说,村民都转移出去了,只留下一些青壮劳力,看村护院。

一位记者不住地长吁短叹:“这么重的灾,这可怎么整?这可怎么整?这水也太大了,一时半会儿也下不去呀?”

赵未平说:“我们按县委和钱书记的要求,也在千方百计想办法,减少农民损失。”

吕清忙插话问道:“你们乡是重灾乡,这方面的担子一定会很重,你们现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打算?”

赵未平谦虚地说:“初步的打算已经有了一些,但还不完善。”

吕清马上问:“那一会儿就请你专门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赵未平回头看看钱似海,说:“要谈,就请我们钱书记谈吧,或者沈书记谈,这样比较合适,比较全面。”

钱似海面露微笑,鼓励道:“小赵,你不要有顾虑,就谈一谈嘛,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

赵未平好像很勉强地应道:“那好吧,我就简单地汇报汇报吧。”

吕清说:“不要简单,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到了村委会的办公室所在地。吕清让赵未平站在几棵树的前面,对着摄像机,调整着合适的位置。

吕清开始提问道:“赵书记,你们这个乡受了这么重的洪灾,在开展生产自救这方面,你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打算?”

赵未平看似平淡实则成竹在胸地回答道:“我们初步有了一些打算。一是我们准备组织劳务输出。待天晴一晴,我们就将组织劳动力,到坝内和其它没有受灾的村屯去出劳务。二是通过开展渔业生产,增加灾民的收入。三是……”

这时,韩精忠的手机响了。

韩精忠应了一声“请等一下”后,便把手机递给了钱似海。

电话是沈宝昌打来的。

钱似海问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你说清楚一些。”

听了沈宝昌的回答,钱似海急切地命令道:“坚决不能让他们走,我马上就到。”

说罢,回头对吕清说:“省里的暗访组到了,我们快走。”

雨,下得越来越大了。

等钱似海披荆斩棘风风火火赶到的时候,沈宝昌正和一个人拉拉扯扯着。

钱似海下了车,大踏步地迎上前去。

急出一脑门子汗的沈宝昌见钱似海终于赶到了,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赶紧给钱似海介绍:“这位是魏处长。”

说话间,钱似海的大手已经牢牢地抓住了魏处长的胳膊,生怕他跑了似的。

“欢迎检查指导,欢迎检查指导!”钱似海热情地招呼道。

面包车上不少人抻出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幕。

魏处长的胳膊被钱似海抓得生疼,可又不好说什么,只好勉强挤出几丝笑意,说了一句:“今年这灾不小啊!”

钱似海见话题走上了正路,便松开了手,抓紧时间介绍道:“是呀,仅次于九八年。全县一百万亩土地,受灾的达到60%以上,像临江乡这样地方,几乎是百分之百受灾了。”

吕清让记者架起了摄像机,进入工作状态。

魏处长点点头,同情地说:“看来损失的确很大。”

钱似海好像突然想起来似的,对魏处长说:“我们这里正好有一些材料,是我们准备向市里汇报用的,你可以看一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说着,叫人拿过来几套印制精美的宣传手册和光盘。

魏处长接过来翻看着,不禁啧啧赞赏,说:“你们的工作真细呀,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很能反映问题呀。通过这些材料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你们的灾情的确很严重,困难也很大,但抗洪的干劲更大。”

受到了魏处长的肯定,钱似海的情绪不由高涨起来。

“是的,我们的干劲的确很大,没有被灾害和困难吓倒啊。”钱似海迅速进入了角色,慷慨激昂地说,“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我们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采取一切措施,积极应对,千方百计地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一是我们把当前的抗洪救灾工作摆上工作的首位。提出了‘抗洪政治和政治抗洪’的口号,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当前工作的核心,一切都服务于这个核心。二是把力量向基层倾斜。现在我们县除了在家值班的人员外,五大委机关干部和县直各部门都深入到了基层,帮助基层抗洪救灾。三是组织农民抗灾夺丰收。把能收的粮食都收回来。能收一粒是一粒,能收一棵是一棵,努力减少经济损失。四是全面起动生产自救工程,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总之,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人定胜天,我们一定会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钱似海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等钱似海好不容易收住话头,魏处长感叹道:“不容易,你们的想法很好,很实在,很具体,也很有操作性。”

“谢谢魏处长的夸奖,”钱似海谦虚地说,“总之,我们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钱似海的慷慨激昂,好像也激发了魏处长的情绪,话匣子不知不觉地打开了。

“很好,”魏处长肯定地说,“省委省政府也很重视农民的生产自救和灾后的重建工作。我们省畜牧厅搞的这个‘生猪快速育肥’,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试点,效果还是不错的。这种育肥方式主要是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种猪的选择,二是育肥的措施。”

“生猪育肥?”钱似海有些莫名其妙地反问了一句。

“是的,”魏处长余兴未尽,“这种方法马上就要在全省推广开了。我们这次考察就是验收试点的成果。我记得你们县好像也是试点县。不知道你们县生猪快速育肥工作抓得怎么样?”

“这是什么暗访组?怎么跟生猪扯到了一起?”钱似海满腹狐疑,完全被搞糊涂了。

“效果应该不错吧?”魏处长仍然兴致勃勃地问道。

“什么生猪?……”

魏处长的提问,使钱似海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他回过头来看着沈宝昌,想从他那里找到答案。

沈宝昌也发现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就愣眉愣眼的死盯着魏处长。

这时徐才大胆地问了一句:“难道你们不是暗访组?”

“什么猪?”魏处长惊讶地问道。

这回轮到魏处长发懵了。(本章完)

第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1)

导读:

蒋玉雯发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发现了,徐才就看得清清楚楚。节目还没结束,徐才就在一张纸上写道:采访赵的时间比采访钱的时间长得多;对赵的介绍两次出现错误。一次是主持人口头上说,一次是字幕上——两次均把赵说成是乡党委书记,为什么?最关键的是赵怎么可以代表临江讲话?

写毕,徐才操起电话就给沈宝昌打了过去。

正文:

徐才一大早就来到了东村。

正在阮思明家里睡觉的赵未平问徐才:“你吃了什么不消化的东西?”

徐才被问得愣眉楞眼地,疑惑地回答道:“没吃啥呀?”

“没吃啥你不消停地在家呆着,大清早上这儿干啥来了?”赵未平埋怨道。

“这是搅了你的美梦了。”徐才指着赵未平笑道。

阮思明忙解释道:“赵书记昨天晚上睡的太晚了,天亮才迷瞪着。”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有什么事儿说吧。”赵未平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闭着眼睛说。

“你简直就是我肚子里的虫子,啊不,我是你肚子里的虫子,啊不不,你是……”徐才像绕口令似的掰扯不明白了。

“你可别磨叽了,有啥事儿快说。”赵未平打断徐才,催促道。徐才打着哈哈,对赵未平说:“有个天大的乐子告诉你,沈宝昌这回算是母牛下了个死崽子——完犊子了。”

赵未平问徐才:“我看你怎么有点幸灾乐祸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徐才幸呲着牙,讥讽地说:“什么事?裤兜子里放屁——造两岔去了。”

接着,就把沈宝昌自作聪明,愣把个“生猪快速育肥学习考察团”误当作了省委的暗访组,让钱似海丢了大人而后遭到钱似海一顿痛批的事学了一遍。

赵未平听完没说什么,也没表现出什么。

倒是徐才急急地问赵未平:“你说,他这是为什么?急功近利?”

到省城办事的蒋玉雯给赵未平发来一条短信,告诉他吕清上次搞的采访,今天晚上7点35分,在省台一套新闻频道《抗洪前线》特别节目中播出,让他注意收看。

节目在黄金时段按时播出了。

节目的开始,记者首先概诉了全省的灾情,其中提到了成田县。接下来,讲到各地开展了积极的抗灾自救,画面上出现了成田县群策群力抗灾的场面,钱似海被作为正面典型突出在镜头前。他慷慨激昂地正在讲“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屏幕上打出了字幕:成田县县委书记钱似海。

接着,镜头就转到了处在一片汪洋中的东村。

画面上出现了吕清的身影。

吕清手拿话筒,对着画面说:“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成田县受灾最严重的临江乡。此刻,这里绝大多数地方已是一片泽国。除了年轻的劳力以外,其他的人员和重要财产早已安全撤出。面对严重灾害,临江人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悲观失望,他们在能力减少损失的同时,已经在超前谋划开展生产自救的办法。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临江乡党委书记赵未平,我们就这个话题采访了他。”随即,赵未平的形象占据了整个屏幕。

赵未平沉稳地说:“我们有了一些初步的打算,一是……”

画面的一侧,打出了一行字幕:临江乡党委书记赵未平。

采访赵未平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钱似海,几乎把赵未平的谈话完整地播了出来。

“好,讲得真好!”阮思明不住地吧嗒着嘴,啧啧赞赏,“比钱书记讲的好。”

赵未平则没有阮思明那么激动,眼睛虽然盯着电视,但心思已经不在那里了。

节目刚刚结束,蒋玉雯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开口就说:“吕大姐好心办了坏事儿,她给你惹祸了。”

赵未平笑问道:“你也发现了问题?”

蒋玉雯说:“笑话,你敢小瞧我?”

赵未平连忙道歉:“不敢不敢。但你还是要替我谢谢吕大姐,让我能露这么大个脸儿。”

蒋玉雯说:“你快别开玩笑了,想想怎么办吧?”

赵未平说:“想有什么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蒋玉雯发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发现了,徐才就看得清清楚楚。

节目还没结束,徐才就在一张纸上写道:采访赵的时间比采访钱的时间长得多;对赵的介绍两次出现错误:一次是主持人口头上说,一次是字幕上——两次均把赵说成是乡党委书记,为什么?最关键的是赵怎么可以代表临江讲话?

写毕,徐才操起电话就给沈宝昌打了过去。

这时沈宝昌还在家里为暗访组的事儿窝火哪。

对着镜子,沈宝昌看着自己嘴上起的火泡,心想也别怨钱书记大发雷霆,怪就怪自己昏了头,太想表现自己了,怎么也不问清楚就……

岳父少有地给沈宝昌打来电话。

“你的工作调动了?”岳父问话的声音有些异样。

沈宝昌被问得莫名其妙,懵懵懂懂地说:“没有啊,怎么回事儿?”

“噢!那算了,”岳父见沈宝昌并不知内情,也就没有再说别的,“没事儿,我就是随便问问。古人说,大丈夫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没事儿,我撂了。”

岳父的突然举动,让沈宝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疑惑中,徐才的电话也打了进来。

徐才张口就问:“书记呀,你看省台的特别节目了吗?”

沈宝昌不屑地说:“没看,我对那玩意儿没啥兴趣儿。”

徐才语调夸张地说:“我的书记呀,出了大事儿了,发生政变了。”

沈宝昌对徐才的无来由的夸大其词很反感。就在他眉头一皱,正要熏徐才两句的时候,突然想起岳父刚才打电话问他工作是不是已经调动的事儿,就忙问:“你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徐才就把电视里的事学说了一遍。

听完后,沈宝昌倒平静了下来,说:“我看没什么,兴许是电视台搞错了,这也是常有的事儿,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徐才咋咋呼呼地说:“我的书记大人哪,这样的事儿怎么可能搞错?”

沈宝昌来火了,叫道:“那你说是怎么的?没有人撤我,我的屁股还坐在临江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

一听沈宝昌火了,徐才赶紧调整了话题。

“行,就算是无意搞错了,那他赵未平有什么资格代表临江讲话。”

沈宝昌脑袋一时没转过弯儿来,不解地问:“你说什么意思?讲什么话?”

徐才故作高深地说:“赵未平在电视里是以临江乡党委的角度谈了全乡开展生产自救的想法。这个想法你知道吗?党委讨论过吗?”

沈宝昌这回没词儿了。

“我认为这里有文章,这里有政治企图。你想想,这可是省里最重要的媒体呀,它能说错就随便错了吗?它是要负政治责任的,你可不能小看了它所产生的影响。”

说完,徐才就撂下了电话,扔给了沈宝昌一堆疑惑和烦恼。

这边刚给沈宝昌烧完火,徐才随即又拨通了赵未平的电话。

“老同学,这回你可露了脸儿了,讲得真好。电视这玩意儿就是抬举人,要不外国人搞竞选就愿意上电视呢。我敢说,你要是在外国,就凭你的口才,弄个总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赵未平明显感到徐才的话里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意思,就不想和他多扯,便问:“有别的事吗?”

徐才嘴里不饶人地嚷嚷道:“嗳,可不带这样的啊?这刚当上电视明星,就拒人于千里之外,可容易脱离群众啊?”

赵未平耐着性子说:“行了行了,我这儿洗脚哪,有什么话咱明天再说好不好。”

徐才故意卖关子道:“你真不想听?我可有重要的事儿啊。”

赵未平长叹了一口气,只好说:“我算是服了你了,啥时候都能整出节目来。好,有话你就快说吧。”

“老同学,你露脸我是真为你高兴,”徐才显得很真诚,然后又煞有介事地说:“但是有人却坐不住金銮殿了,并且发现了你的政治企图。”

赵未平一边擦脚一边说:“老徐,有什么事儿明个再说,我确实累了,要休息了,好不好?就这样。”说完挂了电话。

赵未平一边慢慢地擦着脚,一边慢慢地思考。

毫无疑问,这个节目一播出,肯定会引起一场风波,不同的人会从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出不同的解读。

风常起于青萍之末,祸常发于萧墙之中,这几乎是难免的。

赵未平正在沉思,突然电话又响了起来,接起一听,竟是韩精忠。

韩精忠以开玩笑的口吻说:“赵大哥,你今天晚上成了全县全市的名人了。”

赵未平连忙说:“我的大主任,你可别逗我了,我这儿正不知是福是祸呢。”

韩精忠卖起关子来,拖着长调说:“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岁伏’,这福祸相生相伴的理论,可是我们的老祖宗的思想精粹呀。”

赵未平说:“这大概也是自我解脱的方法吧?”

韩精忠打了个哈欠,亲切地说:“老弟这么晚给你打电话,没有别的意思,是钱书记让我给你打的。他那里今天晚上很热闹,他让我转告你一句话,是毛主席的一句词‘任凭风吹lang打,胜似闲庭信步’,他让你注意身体。好了,我的任务完成了。”

赵未平心头一热,不禁感动地说:“谢谢钱书记,谢谢。”(本章完)

第九十七章 祸起萧墙(2)

导读:

蒋玉雯问:“完了?”

吕清说:“完了,你还没听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