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像-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今天李森是真急了。

狗急了跳墙,猫急了挠人,就看是不是到了真急眼的时候。钱似海默默地想。

“胳膊拧不过大腿,”林镇东慨叹地说,“我们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该整还得整。只是要想好,怎么整。”

除李森外,大家都点头表示赞许。

钱似海见大家一时也提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就不准备再耗下去了。

“情况呢,就是这样。大家也都再考虑考虑。今天是跟大家打个招呼,暂时先不定。我们改日再议。”

钱似海宣布散会。

钱似海留下司正炎,想再了解一下俞任的背景。

司正炎说:“我太具体的也说不清楚,也就知道个大概。”

据司正炎介绍,俞任在给市纪委主要领导当秘书之前,曾是团市委的青工部部长。与团省委青工部姓郭的部长关系走得很近。后来,这位郭部长,调任省纪委主要领导的秘书。在市纪委主要领导从省纪委下派到本市之前,那位郭秘书就向他推荐了俞任。这位领导到任后,很快就把俞任从团市委调到纪委,做了自己的秘书。据估计,俞任这次也是动用了郭秘书这个老关系。

钱似海听完后,点点头,嘴里叨咕隆一句“省纪委”,后,就没有再说什么。

钱似海叫韩精忠准备一些补品,说要去看看受伤的俞任。

韩精忠给俞任打了个电话,说钱书记要去慰问你。

俞任马上说,请钱书记千万不要客气,自己毫发无损,没有什么大碍。如果钱书记有时间的话,他倒正要汇报一下工作。

韩精忠向钱似海报告了俞任的话。

钱似海说,请他来吧。

没过五分钟,俞任就到了。

俞任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头发有些稀疏。长脸,小鼻,两只眼睛不大,但很灵活。薄薄的嘴唇,一说话,露出两排细小洁白的牙齿。

俞任走进屋,叫了一声“钱书记”。

钱似海站起身,与俞任握了握手,关切地问:“听说你受伤了。本打算去看看你。怎么样,好了吗?”

俞任说:“谢谢您的关心。早就没事儿了。”

两个人坐下。

钱似海说:“基层工作不同于市里,情况复杂,人员负责。你以前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儿吧?”

“不瞒您说,我还真没少碰到过。”俞任轻松地回答,“有的,比这儿的情况还复杂。”

“噢?你说说。”钱似海表现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俞任神情自若地说:“我在市纪委的时候,跟领导到破产企业办案。结果,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那时候,遇上这样的情况是常事。”

俞任说完,不以为然地嘿嘿笑了起来,一副久经沙场的样子。

钱似海也笑了笑。

俞任尽管轻描淡写地说笑着过去的经历,其实是用轻松的形式否定了钱似海在资历地位上对自己的轻蔑。

这是一种老道的杀人于无形的反讽手法。

钱似海自觉无趣,便转移了话题,问道:“小韩说你有事儿要说?”

俞任收敛起笑容,立刻严肃起来。

“是这样,”俞任把身子往钱似海的方向凑了凑,“最近,纪委收到一些举报信,涉及到县里的一些领导。我想请示一下,看怎么处理好。”

“噢?都涉及到了谁?说了一些什么问题?”钱似海也认真起来。

俞任压低了声音说:“主要是涉及到了朴天一同志。”

“朴天一?”钱似海的脑海里立刻联想到谢副部长的那个电话,心里不由顿生反感。

“是的。”俞任干脆地说。

俞任开始介绍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俞任的汇报,钱似海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几句。他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俞任的观察上。

俞任面色严肃,挺着腰板,振振有词地讲着。小巧的鼻子渗出了细密的汗水,鼓胀的鼻翼不时地翕动着,像是里面蠕动着两个小虫子。

钱似海依稀记得曾国藩曾说过:“鼻小,腰挺,伶俐有情,亦虑其滑。”

“何止是滑呀!”钱似海暗暗慨叹道。(本章完)

第十八章 不同心境

导读:

钱似海连说了几个“好,好”。随后让大家坐下。

大家围着钱似海坐下,像是卫星一样,拱卫在钱似海的周围。这都是钱似海喜欢见到的人。所以,钱似海的情绪比较亢奋。

与刚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

钱似海宽大的身躯散发着灼人的光热,高昂的情绪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正文:

“关于朴天一同志的情况主要就是这些。”

俞任结束了汇报。

“还有什么情况?”

钱似海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没有表示什么态度。

俞任身体后仰,两只手交叉在一起,一双眼睛灵活地眨动着。

钱似海对俞任的这个姿势很看不惯,好像俞任的手里掌握着谁的命运一般。

“其实,现在社会监督举报的渠道很多,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俞任很镇定很有把握地说。

钱似海平静地点点头,道“噢?都涉及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啊?”

俞任似乎显得有些踌躇。

“你说,具体说说。”钱似海催促道。

俞任的眼睛异常灵活地转动着。反映出他同样异常的心理活动。

“钱书记,这么说吧,”俞任咬咬牙,果敢地说,“涉及到县五大委领导,或者说县五大委的主要领导都涉及在内。”

钱似海心里一惊。

俞任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他这个一把手,同样也是被监督举报的对象。

“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俞任很认真地说,“主要是为了保证全县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领导集体的稳定。”

这是什么意思?全县的政治稳定全靠你俞任了?你无非就是提醒我,我们成田领导集体的政治命运都掌握在你俞任手里呗。

这是你想当县长的政治筹码?

钱似海微眯着眼睛,透过烟雾看着俞任,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厌恶。

这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威慑,是道貌岸然的讹诈。

钱似海把烟蒂熄灭,吧嗒吧嗒嘴里的苦味。很长时间不吸烟了,对烟味的感觉已不太适应。

这个话题已经不能再唠下去了。

钱似海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保持着坦然的风度。

“小俞,市里的一些领导没少提起你,大家对你都寄予了厚望啊。”

俞任对钱似海的这个话题表现出极度的敏感。

“这大概就是前辈对晚辈的爱护吧。”俞任的眼睛转动的频率远远超过他的语速,“除了当面对我进行教诲之外,也在我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替我做了一些工作。”

“典型的欲盖弥彰!”钱似海暗暗思忖道。

俞任调整了一下坐姿,与钱似海形成对峙。

“我知道,县里个别领导同志对我有一些看法,”俞任单刀直入道,“我本人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也不会计较。毕竟我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嘛。”

这是一种肆无忌惮,这是一种厚颜无耻。

钱似海实在是不想再同俞任谈下去了,就果断地结束了谈话。

“好吧,我们今天就先谈到这儿。”

“那我们对一些举报……?”

俞任快速地眨巴着眼睛,似乎想从钱似海那儿得到什么允诺。

钱似海站起身,宽大的身躯占据了足够的空间,对身材中等的俞任产生视觉上的压迫感。

“你大胆工作,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包括朴天一同志,包括其他领导同志,也包括我在内。好不好?”

“这,这……钱书记,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俞任张口结舌,甚觉没趣儿。

俞任的前脚刚刚出门,钱似海马上就给谢副部长打了一个态度坚决的电话,明确表态道,我们县委常委一班人,没能就推荐俞任为下一届县长人选问题达成共识,无法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敬请原谅。

碧蓝的天空就像浩瀚的大海,深邃、神秘而又悠远。在极目之内,不染纤尘,仿佛脱尽了俗缘,不容你心存瑕疵卑污。只要你望上一眼,就会被感染,被淘洗,被过滤,就会感到周身清爽,心肺澄澈。

钱似海久久地凝望着天空,方才的沉郁已经被洗涤得无影无踪,整个身心沉浸在恬静、淡然之中。

直到韩精忠轻轻地叫了几声“钱书记”,他才回过神来。钱似海一看,韩精忠与宣传部长曾英和临江的赵未平站在他身后。

“钱书记,您好!”赵未平谦恭地伸出手去。

“小赵,什么时候来的?”

钱似海和蔼地问,眼睛里带着笑意。

“我到县信访办汇报长盛村民的处理情况。完事后,碰到了曾部长,就随曾部长一块儿过来看看您。”

曾英说:“我刚好要来向您汇报‘三创新’的情况,正好遇到赵书记。他们乡是‘三创新’的典型,是赵书记亲自抓的。”

钱似海连说了几个“好,好”。随后让大家坐下。

大家围着钱似海坐下,像是卫星一样,拱卫在钱似海的周围。这都是钱似海喜欢见到的人。所以,钱似海的情绪比较亢奋。

与刚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境。

钱似海宽大的身躯散发着灼人的光热,高昂的情绪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韩精忠轮流给大家递上茶和烟。

曾英嗜烟如命。接过烟马上点燃,喷云吐雾起来。

“小赵,你说的是怎么回事?”钱似海喝了一口茶问道。

“是这样,”赵未平把身子倾向钱似海说,“长盛村一共有耕地5800多亩,其中主要是旱田。县里决定打井保水田,保经济作物后,长盛村种旱田的村民也要打井浇地。可是种旱田的,打井没有补助,所以就不干了。”赵未平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事情的背景。

“你们是怎么处理的?”钱似海问。

“我们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算经济账。”赵未平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样一算,就明白了。打井保水田还有经济账可算,如果是打井保旱田,那就得不偿失了。”

“摆事实,讲道理,算经济账。”钱似海重复着赵未平的话,不住地点头。

“又是你去处理的吧?”钱似海问赵未平。

赵未平回答:“是的,我管信访。”

韩精忠在一旁插话道:“本来,信访是政府的工作。可是在临江乡,死活没人愿意管,还是赵书记高风亮节,主动管理起来。”

赵未平连忙摆手,不安地道:“韩主任,你可别夸我了。还高风亮节呢。工作总得有人去干哪。”

“这就是境界。”钱似海大手一挥,予以赞赏。

曾英吐出一口烟,也说道:“赵书记干工作就是有个样。就说这个‘三创新’吧。那是市委、县委统一部署的,可是在我们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就是一个应付,根本不上心。赵书记就不这样。人家不仅认真地去贯彻落实,还抓出了自己的特色。”

赵未平双手一摊,道:“各位领导,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怎么都表扬起我来了?工作不是我一个人做的,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功劳怎么能算在我一个人的脑袋上呢?再者说了,诸位说的这些事儿,都是我分管的。我要是做不好,上对不起钱书记和县委,下对不起宝昌书记和乡党委,那就是我渎职了。”

钱似海频频点头,笑而不语。

曾英说:“赵书记你太谦虚了。这玩意儿也怪,偏偏干工作的很谦虚,不干工作的,倒满肚子情绪。这真是咄咄怪事。”

韩精忠插话道:“现在这不叫怪事,叫习以为常。这是钱书记最反感,最痛恨的。”

“是的,我们就是要反对那种不干工作还一个劲儿发牢骚讲怪话的不良风气。要坚持干和不干就是不一样的办事原则。干工作的,该奖的奖,该提的提;不干工作的,甚至还阻碍工作的,该批的批,该罚的罚,必要时,该撤的撤。特别是那些居心叵测,胆敢要挟组织,讹诈组织的,不管有什么样的背景、关系,坚决不能重用。”

钱似海的一番宏论,把在座的都说傻了。前面的话,都听得很明白,而后面的几句话,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弄不懂钱似海话中的玄机。

赵未平保持着清醒,他敏锐地感到,钱似海的这番话,绝不是空穴来风。(本章完)

第十九章 逆风而行

导读:

“还能有谁?”徐才阴阳怪气地说,“走吧大哥,别傻站着了?找地方整两杯去吧?”

徐才不说还好,这一说,倒惹孙大壮来气。

“就怨你,催、催、催,大老远赶来,挨了一顿狗屁呲。”

孙大壮说完一尥蹶子走了。

徐才在后面委屈地叫道:“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正文:

孙大壮又当了一回反面典型。

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孙大壮被钱似海点了名,骂了个狗血喷头。认为他目无组织,目无领导,置县委的决策于不顾,逆风而上,自由主义倾向严重。这样的干部……

钱似海的这些话,经由不同渠道纷纷传来。

孙大壮气得双眼冒火可着嗓门子大叫,老子这是没个好了。

其实,关于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齐出动,靠肩扛手提浇水的事,没有多少人赞成。认为这纯粹是整景儿。

别人是看在眼里,说在心里。而孙大壮不是。他是看在眼睛,说在嘴里。

在乡党委会上,沈宝昌刚部署了没几句,就被孙大壮给打断了。

“得、得,别说了。还‘人民战争’,狗屁!如果这样就能抗旱的话,你们把我脑袋揪下来,当球踢。”

孙大壮扑棱着大脑袋,撇着嘴,一副正义在手,真理在胸的模样。

“包乡的队伍明天就到了。你说怎么办?”沈宝昌反问孙大壮,也是将他一军。

“什么怎么办?压根就不办,”孙大壮高门大嗓地叫道,“叫他们痛快都回去。明告诉他们,我们不需要。扯他妈犊子。抗旱,说得好听,那就是变相野游。”

徐才左看看沈宝昌,右看看孙大壮,显得很为难似的说:“县里要求我们把包乡的人员合理分配到重点村重点户去,还要来检查……”

没等徐才说完,孙大壮“噌——”一下站起身,蒲扇般的大手一划拉,“谁愿意扯谁扯去,我是没那闲工夫伺候。”

说完,一拍屁股,走人了。

沈宝昌被气得小脸抽抽着,嘴唇直发抖。

赵未平思忖了一下,对沈宝昌说:“我看这样吧,老苏是管农业的,就请老苏给分一分。不管怎么说,我们要安排好。”

沈宝昌无可奈何地点头道:“好吧,老苏整整吧。”

苏安说行,我一会儿就分。

赵未平说:“老苏这边儿如果需要,我随叫随到。”

沈宝昌马上说:“这样最好。”

徐才赶紧说:“我也可以帮把手。老苏,你要需要就喊话。”

苏安直率地说:“有赵书记就行了。”

散会了,大家三三俩俩地往会议室的外面走。剩下沈宝昌坐在那里生闷气,仍然不能释怀。

赵未平劝解道:“老孙就那个脾气,你也不用往心里去。”

沈宝昌气哼哼地说:“什么玩意儿呢,这工作还能干吗?净给你搅局。这算是没好了。”

孙大壮一撂蹶子走了后,一头就扎到沿江的水田地里,一连几天没回家,带着打井队起早贪黑打抗旱井。他要求临江乡要成为最早打出抗旱井的乡镇。

与此同时,孙大壮又带着农民挖晾水池。把刚刚打出来的井水放到水池中晾晒,待水温达到一定时,再浇灌稻田。

一口口的水井陆续完工。清凉的井水在水泵的伴唱下,从水管里欢快地涌出,弹奏出动人的旋律。

望着迎来甘甜井水稻田,望着那一棵棵痛饮甘露的秧苗,孙大壮所有的疲惫辛劳全部都烟消云散,高兴得合不拢嘴吧。

徐才递上一直香烟,又打火替孙大壮点燃。

孙大壮一边美美地深吸一口香烟,一边对身旁的乡农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