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同人)盛唐之情深不寿-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让我都快看不到他们的背影了。
  所以我决定,下一篇文要好好改正我现在有的缺点,也许下一篇文的切入口会比盛唐小,但是我就是想要写一段细腻的情感,看看尽我最大的力,能够写到什么样的地步。如果大家愿意给我这个机会,请继续陪伴我走下去,我一定不会再让大家失望的。
  鞠躬~
  史思明隔天就穿戴整齐,来到了裴桓芝的府上。当然,大门那儿的小厮根本没有拦着他,因为裴桓芝已经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举动摸得一清二楚了呀~
  然后史思明就产生了错觉,真的以为安禄山和裴桓芝私交甚好,对自己此行的目的抱有了更大的把握。
  史思明一路跟着领路小厮走,绕过了裴家的正客堂,进了裴家假山林立的园子,最后在坐落于一片静池旁的破浪亭见到了裴桓芝。
  史思明此前从没有见过裴桓芝,但是外界一直传言裴桓芝少年老成,是个奸诈狡猾之徒,所以在史思明的想象中,这位裴大人应该是一位蓄这美须,然后脸上常年面谈的一位中年男子。史思明甚至觉得,他今日见到的裴桓芝,至少要穿着深色常服,让他这个小人物战战兢兢地行个大礼,才愿意搭理自己才对。
  可是史思明错了,眼前这个拎着以金银所制的鸟笼子,自己一生亮紫色镶金边袍衫,然后逗着笼中的金丝雀的纨绔子弟,怎么可能是名震朝野的裴桓芝裴大人呢??
  史思明一晃神,就错失了向裴桓芝行礼的时机,等亭中的裴桓芝转过身来,以一种非常不屑的语调说:“你就是那个边关小将?”时,史思明才仿佛终于抓住了自己偷偷溜掉的思绪。
  这时的史思明显得尴尬极了,人家裴桓芝明显没有将自己这个小人物看在眼里,自己偏偏又蠢成这样,连行礼都忘了,岂不是丢脸丢到家了。他这么一想,裴桓芝就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目的。
  你以为裴桓芝那个洁癖男会愿意提着不知道有多少脏东西的鸟笼啊?你以为一直自诩谪仙的裴桓芝会愿意穿着这身浮夸到极点的亮紫袍衫啊?
  哎,裴桓芝为了拿住安禄山的底细,也真是蛮拼的。
  对于裴桓芝来说,安禄山就好像是平静粮仓里溜进来的那只老鼠,打破了作为守粮人的裴桓芝那种安逸的生活状态。李瑁对于安禄山的重视,引起了裴桓芝对这个肥胖胡人的注意,而越是注意,裴桓芝就越觉得安禄山不简单,所以对这安禄山派出来的史思明,裴桓芝自然多了几分警惕。
  今日裴桓芝表现出的种种,无外乎是为了误导史思明对自己的印象,也是为了趁机主导谈话的节奏,牵着史思明的鼻子走,让一切都在他裴桓芝的掌控之中。
  “小将史思明给裴大人请安。”史思明连忙补上了礼。可是裴桓芝表现的好像明显不满意他的走神:“既然是刚从边关回来的,就该多学点规矩再出来,免得在人前失了礼仪。”
  说着裴桓芝便自顾自转身去逗鸟了,将史思明晾在了那儿。史思明也不敢乱动,看裴桓芝没有理他的倾向,只能傻傻站在那儿,干干的说:“小将让大人见笑了,不过今日小将不是为了自己而来,不知道大人愿不愿意听听小将前来所为何事?”就算知道裴桓芝看不见自己,史思明也还是挤出了一个讨好的笑容来,虽然这个笑落在前一秒还僵硬的脸上,显得特别假。
  可是裴桓芝还是不理史思明,惹得史思明在心里将安禄山狠狠的骂了一顿,什么有些私交,看裴大人的样子,根本就不认识你安胖子好不啦!!
  “大人,小将是为了前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大人来的,我们安将军此前和大人神交已久,将军说了,裴大人是忠义之士,必定见不得忠心之臣受磨难,倘若有机会和大人合作,安将军愿意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史思明被裴桓芝这套连环掌打的乱了套路,连说话都有些颠三倒四了,一会儿说合作,一会儿又说效犬马之劳,甚至忘了来之前自己交好裴桓芝的想法,直接将安禄山扯出来祭大旗,颇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背对着史思明的裴桓芝不禁勾了勾嘴角,声音淡淡的说:“本官可没兴趣和一个关在刑部大牢的将军合作。”说着裴桓芝转过头,直视史思明的眼睛:“能谈得上和我裴桓芝合作的,就是朝中的三朝元老都不够格,安禄山就算还是平卢兵马使,想要投在本官门下,也要看看本官愿不愿意,现如今他都已经自身难保了,还有什么资格派你来说效犬马之劳?”
  裴桓芝的眼睛就像是无底的黑洞,将史思明最后一点底气吸得一点不剩,被这样一双恐怖的、充满寒意的双眼注视着,史思明已经将自己要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按说史思明也是上过战场的舔血之人,但是在裴桓芝这种心灵攻击的大招之下,还是很快溃不成军。也许是一个穿着类似纨绔子弟风格衣衫的男子,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这样强烈的反差造成了裴桓芝攻击效力的叠加,但是不管怎么说,裴桓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小将不知。”史思明地下了自己的脑袋,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话。
  “你不知?那让本官来猜猜,怕不是安禄山手上还握着河北军队私底下的把柄,所以才有这个底气来招惹本官?还是说作为心腹的你,也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裴桓芝一步一步走向史思明,却又在快要跨出破浪亭的时候停住了脚步。此时一人在亭内,一人在亭外,破浪亭所处的位子是这一片院子地势最高的地方,亭子又有建至少一个台阶高度的地基,所以现在裴桓芝基本就是以俯视的姿态,在和史思明对峙。
  要说裴桓芝为什么紧抓着史思明不放,还是因为安禄山这个人确实够狡猾。在李瑁登基之前的那几年里,安禄山就已经用自己张守珪义子的身份,给自己在河北聚集起了一批可用的门客。这些人现在可能分布在河北官场的各个位置,安禄山露出多大的野心李瑁不知道,但是这些人绝对不是善茬。就好像是一瓶□□一样,一旦毁了安禄山这个瓶子,那里边的毒液不知道会祸害到哪里。
  再加上单凭一个管制不严的罪名,李瑁不可能直接将安禄山杀了,毕竟人家最后还是挽回了局面不是。可是让李瑁再将安禄山放回军队里,他可不愿意,所以裴桓芝才受命抓出安禄山布下的线,最好拖泥带水将安禄山其他的罪行也找出来,这样才能彻底毁了这只滑手的老鼠。
  而史思明,就是裴桓芝找到的切入口。但是史思明在裴桓芝这样的逼迫之下,也只回答:“回大人的话,小将只是安将军座下的小小副将,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队伍调度,至于大人问的那些,一向是高先生为将军管的。”
  此时的史思明已经是汗珠累累,看上去不像是故意装出来的,所以裴桓芝有理由相信史思明真的不知道安禄山私底下的动作,或者另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史思明也是个厉害的人物,知道一旦松口,自己就会被牵扯进去,所以能在裴桓芝这样的老狐狸面前演这么一出好戏。
  但是不管怎么说,史思明口中的高先生,还是引起了裴桓芝的注意。怎么自己已经如此严密的监视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了,也不知道这个高先生的存在?甚至是在幽州的莫林都从来没有向长安方面提起过这个人?
  在问清楚史思明所知道的,关于高先生所有的讯息之后,裴桓芝拉了拉镶金边的衣领,散去了自己刚才聚集的气场,亭下的史思明这才觉得好过些。当然,史思明是别想安然无事的离开了,裴桓芝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就命府里的侍卫将史思明“请”去“喝茶”,然后自己换了衣衫进宫,将得到的消息传达给李瑁。
  “什么高先生,该不会是那个叫屎什么的,乱扯出来的吧~话说裴哥你也太重视那个安禄山了,不过是个懂点打仗的胡人,真不知道为什么咱们现在要围着他团团转。”王虎晨瘪瘪嘴,带着点怨气的向李瑁和裴桓芝诉苦:“陛下是不知道,就为了裴哥一句话,我将能联系到的江湖中人都求了个遍,请他们去幽州看看,哪知道最后就是找不到这个什么高先生,这叫什么事啊~”
  李瑁安抚着拍拍坐在自己左手边的王虎晨,对着自己对面的裴桓芝询问:“这个高先生如果真的确有其人,那么连阿晨的人都找不到他,恐怕不好对付,桓芝你怎么看?”
  裴桓芝在脑中回想了一遍当日史思明交代时的场景,怎么看,史思明都不想是在说谎:“臣还是觉得这个高先生是真的存在的。”
  “你!”王虎晨将自己刚拿起的杯子有掷回桌子:“哎呀裴哥你怎么这么认死理啊。整个幽州自然是有姓高的,可是能和安禄山接触到的,又有能耐藏得这么好的,还真没有。我的人都已经将原先给安禄山洗马的小厮都调查干净了,实在是没有符合要求的人,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会不会是隐姓埋名呢?或者这个高先生根本就不是时时刻刻围绕在安禄山身边,也许他们在我们的人还没有渗透进河北之前,就已经接触过了,现在只是表面看上去没有联系罢了。就好像当初朕和李硕一般。”李瑁冷静的分析到。

  ☆、大结局

  王虎晨被李瑁点拨之后,还真的就往着这个方向去查。基于他手下完善的消息网,除了安禄山在李瑁登基之前的那几年的情报是不完整的之外,其他关于安禄山的事情都被王虎晨翻了出来。
  可是如果真的有这个高先生的话,那就是个风一样的男子,风过之后,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但是王虎晨脑子灵敏,这样查不到,他就换个思路查。只要这个高先生要和安禄山联系,那必定有传递消息的渠道。
  当面见面不可能,至少在王虎晨查到的情况来看,安禄山并没有时不时的和特殊之人见面。而且连张守珪到不知道这个高先生是谁,这个面见的选项基本就可以派出了。
  那他们之间必定有一个专供两人联系的渠道,可以是信鸽,信差,或者是特定的地点,暗号。而且王虎晨一边查高先生究竟是何人,一边在想,为什么这个人要如此煞费苦心隐藏自己?
  就算是横水出事前,安禄山也只是个兵马使,他身边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小心谨慎。除非是这个人本身就见不得光,否则王虎晨想不出来还能因为什么原因。
  另一个让王虎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便是既然这个高先生地位凌驾于史思明之上,那何以现在是史思明在为安禄山活动,而这个高先生却始终不见踪影?
  结合这两个问题,王虎晨大胆猜测,是不是这个高先生在长安有仇敌,所以不方便露面,于是便将自己藏于幕后,这个史思明或许就是高先生派出来的棋子。只是高先生恐怕没想到裴桓芝对安禄山已经心生警惕,导致史思明在不明状况之下被抓,将高先生的存在供了出来。
  于是事情的突破口又再一次回到了史思明身上。坦白说,当初诱他跟随安禄山来长安。确实是那个高先生和安禄山合理谋求的,唯独史思明被蒙在鼓里,以为是自己在利用安禄山的人脉,却不知其实是自己做了别人的棋子。
  然后史思明再一次受到了裴桓芝的“热情招待”,将自己被安禄山选中的经过交代了十成十。
  当日李瑁处置安禄山的消息还未传到幽州,当地却已经有传言说安禄山此次难逃一劫。和史思明交好的一个采办在和史思明喝酒时,不小心说漏嘴,告诉史思明说,安禄山正在和长安城里的大人物联系,但是这一次连陛下都惊动了,事情没有那么好解决。
  那个采办听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在张守珪走了之后接上位,还要多靠那位大人物的帮忙,如果安禄山倒了,相比那位大人物不会眼看着河北这块肥肉飞了,必定会再想办法捧出一个人来。
  于是鬼迷心窍的史思明在安禄山面前自荐,不但接受了安禄山的家财,还答应来长安替安禄山活动。当然,其真实的目的,恐怕是接收安禄山留下的人脉。
  兜兜转转,这一又牵扯进安禄山府上的一位采办来,这让王虎晨想到探子来报,安禄山走后,府里有个姓徐的采办因为采买不得力,被逐出了府去了。看来这个人,才是关键所在。
  于是王虎晨立马派了人去将那个徐采办控制了起来,一番手段下来,终于让那个采办说出了高先生的下落。可惜估计是王虎晨手下的动静惊动了那个高先生,等派去的人闯进了高先生的茅庐之后,却发现里边已经空无一人。
  没办法,这下线索全都断了,幽州的人连忙锁住城池,也没能找到这个高先生。至此,河北道的安禄山一党彻底扫干净了尾巴,虽然李瑁在第二年春天就把安禄山处斩,可惜就算是身为帝皇的李瑁也不能保证河北这块地界上彻底太平了。
  不得已,身为中书令的裴桓芝只好故意犯错,被李瑁贬到河北当刺史。
  三个月后,在众人的关注之下,崔皇后终于为皇室诞下了大皇子,虽然大皇子出生的时候,正值大唐和吐蕃、回纥全面交战,但是嫡皇子的诞生恰恰鼓舞了前方战士们的士气,张勤五次出战,次次大捷,成功打压了两个外邦的气焰,替大唐扳回了一城。
  至于郭子仪则是限制住了南边的交趾国,将岭南守得跟个铁桶似得,不让交趾趁机来大唐捞好处。
  与此同时,原本已经被汉化的很严重的突厥仿佛一夜之间倒戈,在大唐兵力最紧张的时候,伸出了魔爪,出兵幽州,正式向大唐宣战。幸好幽州在裴桓芝和莫林的管制之下,很快稳定了局面,没有让河北受到突厥人的染指。
  就在这种四面围敌的情况下,李瑁依然驳回了世家提出了割让土地,换取外族结盟的破裂,然而迎难而上,牢牢控制住了战线。这个时候寒门出身的官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当年工部尚书李硕带头,底下一批寒门子弟支持,担起了为军队供应粮草的重任。
  这其中魏剑楠更加是散尽家财,保住了朔方、剑南军队的粮草,为李瑁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外邦就好像是商量好一样,同时都在这时对大唐出手,一旦哪个地方被撕开了口子,恐怕大唐就要面临一场劫难。
  好在有一帮忠心有能力的臣子为李瑁分忧,打仗的武将争气,后勤的管理有条不紊,在这种凭耐力的时候,大唐硬生生熬过了近一年,先是将吐蕃和回纥打回了老巢,再是吓跑了交趾,至于背信弃义,背后捅大哥一刀的原大唐附属国突厥,则落得个完全被侵占的下场。
  至此,大唐刷新了周围邻邦对自己的估量,以一国之力抵多国全力入侵,而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何等的国力~原来在大家还没某清楚情况的时候,大唐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原本对李瑁的决定多有不满的世家,这下也终于老实了,他们以为的雏鸟其实早就成为了猛虎,除了接受结果之外,他们再也没有办法能够撼动李瑁的权威。
  突厥的王室为了保住最后一点权限,将在背后出谋划策的一个军师交给了大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侥幸逃脱追捕的高先生——高尚。
  没错,就是那个早年投奔先太子李瑛,在李瑛作乱被杀之后逃到河北投靠安禄山的高尚。
  这个高尚,人不如其名,是个只要能施展才华,就不管什么大义之人,而且经过李瑛的事情之后,不敢露面怕被一路风光的李瑁逮住的他选择隐姓埋名。一直到被安禄山相中,才开始慢慢有动作。之后逃去突厥,高尚为了能在突厥越爬越高,不惜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