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同人)盛唐之情深不寿-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悔,也得顾忌自己的面子。
  于是刘肃举起杯,敬了张守珪一杯酒,说:“有弟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想来有你帮我看着,宗霆必然能大有长进。对了,弟弟应该也知道我那个孙女如今进了宫,是当今陛下的贤妃。这样,每个月我那儿媳妇都会带着嵘儿媳妇进宫去陪贤妃娘娘,不如这个月,让献诚媳妇也一同前去,娘娘必定欢喜。”
  “那敢情好,我正好有份礼要给贤妃娘娘,也算是进了我这会叔爷爷的一份心意,到时候让献诚媳妇带去。”
  这样一来,两人有来有往,算是正式联起了手~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读者们,大家也都知道临近年关,作者君也很忙,所以没时间捉虫了,大家别怪我~

  ☆、怀龙嗣

  有了张守珪的保证,刘肃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三日后,便有刘崔氏带着刘嵘的妻子蔡芷琦和张献诚的妻子王氏,进宫觐见刘彤刘贤妃。
  本来刘崔氏是不高兴进宫的,有这个时间,她还不如留在家里看着她的嵘儿,在她想来,女儿进宫简直就是浪费,早知道刘彤一点圣宠都得不到,还不如将她许配给别的高门子弟,说不定现在还能帮衬着嵘儿一把。
  而蔡芷琦也不想进宫,因为不论是刘彤还是崔玉媖,都是当年选妃的胜利者,虽然现在的刘彤也不过如此,可她到底是从一品的贤妃娘娘,地位比现在丈夫还是白身的蔡芷琦可高得多,所以蔡芷琦也不愿意见到她。
  可是这一次是夔国公府的当家人特别嘱咐的,所以这两人就算再不愿意,也得强忍着去。
  和这二人同行的,自然还有张献诚的妻子王氏。这个张献诚虽然是张守珪的嫡子,可是却是个擅长献媚的家伙,他倒是和安禄山关系很好,两个人都是狡诈耍奸之人,自然打得火热。
  而王氏作为张献诚的妻子,也是个心眼极多的人物。这一次张守珪让王氏进宫,王氏一方面知道要顾及自家公爹的意思,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也想看看能不能从刘彤这边得到什么好处。
  于是三人一路进了宫,先是去了辉宁宫拜见崔玉媖,再是到了刘彤现在居住的玉明宫。
  刚进玉明宫,刘彤就派了身边的絮柔等着三人了,刘肃早就设法让刘彤知道今日王氏也要来。所以刘彤自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力准备。因为张守珪可以说,是刘彤最后的希望了。
  可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刘彤打定主意要和王氏交好,那也得看看刘崔氏和蔡芷琦买不买这个帐。
  一进殿里,刘崔氏就喊着受累,一句:“也没见你平时帮到府上,怎么次次叫为娘的进宫受罪!”就直接拆了刘彤搭的台子,刘彤只能配笑着说:“母亲说的是,女儿就是想母亲了,才想着叫您来看看女儿的。”
  “婆母可别难为娘娘了,她在这宫里的日子也不好过,闲得无聊也是有的。”蔡芷琦补得一手好刀,话语里满满的都是恶意。没办法,谁叫蔡芷琦就是见不得刘彤好的~蔡芷琦还欲再说,刘彤身边的絮柔连忙给这位姑奶奶送上茶点,扯开了蔡芷琦的话头。
  可笑一旁看戏的王氏,她这下还有什么不明白,这个刘贤妃估计也就剩下个架子好看了。于是王氏心里不免就看轻了刘家几分,看来贤妃还得仰仗他们张家,王氏想着,自己怕是谋求不到什么好处了,态度自然冷却了几分。
  不过还好,结盟的事是张守珪和刘肃商定的,这群妇人就算不明白当家人的打算,但是也都心照不宣地选择听从两家的当家人的安排。只是刘彤这样机敏的人,自然看得出来王氏对他们刘家的轻视,不免就怪上了坏事的刘崔氏和蔡芷琦。
  接下来的时间,基本都是刘彤和王氏在交手,王氏按照她公爹张守珪的意思,将张家会扶持刘彤的信息传达给刘彤,而刘彤则也许诺,将会不遗余力保全张家,她甚至愿意承诺一旦自己能诞下皇子,便让张家成为孩子的倚仗。
  没错,就是皇子。虽然现在说这些看起来还为时尚早,可是皇后崔玉媖不也还没有生育嘛~刘彤心里想着,最好是能在崔玉媖前边诞下皇子,如若不然,也必须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嫡子的年龄不能差太多,否则等皇子们成年了,自己的孩子就比不上崔玉媖的嫡子有竞争力了。
  刘彤的态度谦卑,在西洋镜被自己的母亲和大嫂拆穿之后,她立马自觉放低身段,以谦和的姿态拉近与王氏的距离。果不其然,王氏也很满意堂堂贤妃对自己的奉承。所以等王氏从玉明宫出来的时候,两家商定的事情,差不多就有眉目了。
  至于刘崔氏和蔡芷琦?刘崔氏倒是对这种事不太关心,只要刘嵘能好好的,自己女儿过的怎么样,她并不太在意。而蔡芷琦也是听懂了刘彤和王氏的对话,她一边希望刘家能越来越好,这样自己这个刘家的媳妇也能风光起来;可另一边,她又矛盾盾的希望刘彤不要太得意,最好是刘家能立起来了,却不是靠着刘彤起来的,反而刘彤还得求着她这个大嫂,这样蔡芷琦才能满意。
  于是三个心思迥异的妇人从玉明宫出来的时候,连客气一番,说几句体面话的心情都没有,刘崔氏一句:“走吧。”便让三人沉默着一同走向宫门。
  按道理,像是刘崔氏这个等级的命妇进宫,是没有资格做撵轿的,更不要说品级比刘崔氏低的王氏和根本没品级的蔡芷琦了。这也是刘崔氏之所以不喜欢进宫的原因之一,你看,进宫一次,她不但要被公爹训好久的话,还得走这么远的路,才能往返于玉明宫和皇宫宫门之间。这个过程,刘崔氏一点都没体会到什么叫做风光不说,还得给宫里得宠有地位些的太监宫女赔笑脸,这样一来,刘崔氏自然不愿意进宫。
  可是今天,就当三人由下等太监领着出宫的时候,却撞上了乘着四人撵轿,匆匆进宫的咸宜公主。
  公主殿下的排场自然不用多说,更何况这位还是当今天子的嫡姐,两伙人在狭长的宫道上相遇,品级低的三人组自然要给咸宜公主让路,而咸宜公主行色匆匆,没顾得上和她们寒暄,就急急忙忙走了。等公主的撵轿消失不见之后,王氏才起身悄悄问一旁的刘崔氏:“姐姐,不知道这公主如此着急,是不是宫里出了什么大事?”
  被王氏叫着“姐姐”的刘崔氏一点没好气的回答:“我又不是公主殿下,我怎么会知道,行了,还是快出宫吧!”刘崔氏拿帕子擦着根本不存在的汗,又拿白眼看了看跟木头人差不多的媳妇,只想赶快离开这个憋屈的地方。
  王氏气急,她这么说,还不是希望刘崔氏能问一下宫里的人,好套出什么话来,毕竟这刘家怎么说也比张家熟悉宫闱的情况吧!可笑刘崔氏这个木头脑子现在只想着赶快回去,居然没想通这一点。
  于是王氏无法,看前边那个小太监也不太想搭理自己,便闭口不再说话。
  至于咸宜公主到底为什么匆匆入宫呢?等王氏前脚回了家,后脚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因。这全都是因为宫里的皇后娘娘已经怀上龙嗣了!
  不提张家和刘家有多么惊讶,单说刚刚送走自己母亲的刘彤,一转身就被心腹手下告知辉宁宫请了太医院所有太医,疑似是皇后有孕,这个中的滋味,真是说也说不清。
  这个一直是夔国公府骄傲的女子,就算是面对外贼围困瑞王府,都能稳住心神,可是现在,她却控制不住眼角的泪往下流。只因为世上最痛苦之事,莫过于看着希望一次一次的破灭。
  刘彤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自己的希望被崔玉媖践踏了,恐怕话本里说的天生死对头,就是指她和崔玉媖这种的吧,只要有对方的存在,自己就永远别想好过。可是为什么老天总是帮着那个女人啊~
  玉明宫此时是一片愁云惨雾,而崔玉媖的辉宁宫里,却是欢声连连。皇太后亲临辉宁宫,握着崔玉媖的手直说好,咸宜公主在一旁指挥着太医写养生方子,而终于可以荣升为父亲的李瑁则压抑不住喜悦的心情,已经叫小军子拿来了古典诗策,要给自己第一个孩子取个寓意美好的名字。
  这已经是崔玉媖嫁给李瑁的第二个年头了,一般的夫妻此时早就拥有第一个孩子了,所以此前崔玉媖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还好李瑁够强势,武皇太后也比较沉得住气,而且前一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怀不上孩子也不能全怪崔玉媖,不然她的日子可就没有这么好过了。
  这么说起来,崔玉媖的运气也还是不错的,至少她在皇太后耐心耗尽翻脸之前,成功受孕,既打消了一些人的小心思,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保障。如果这一胎崔玉媖能平平安安生下皇子,那他就是李瑁的嫡长子,地位凛然与之后所有的弟弟妹妹。就算这一胎是公主,那也好过肚子完全没有动静不是嘛,崔玉媖总也算是给了大臣们一个交代,免得他们猜疑她。
  就在皇后被查出有孕的当天,刘肃强撑着快要倒下的身体,给孙女刘彤送了消息进宫,让她千万稳住,务必趁着皇后有孕的机会,笼络住帝王的心,兴许也能怀上一儿半女。
  而眼瞅着联名写完建议李瑁开设选秀、增充后宫奏折的众位大臣,也不提现在将奏折交上去的事了,现在皇后有孕,至少也要等咱们的帝皇缓过这阵新鲜劲儿,再将奏折呈上去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有点卡文,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所以可能写的有点乱,待我理理这个思路,再给大家一个交代。

  ☆、横水之败

  情况来得太突然,即使大家都知道李瑁膝下总会有皇子皇女什么的,可是自李瑁还是瑞王时成婚以来,他的后宫就一直没有动静。你说刘彤是因为不得宠,所以没有孩子还能理解,可是崔玉媖总够得宠了吧,还不照样没有动静。
  这么久都没有消息传出来,怎么这一次突然就爆发了呢?连咸宜公主都被宫里传到府上的消息弄得一惊。
  没办法,谁叫崔玉媖的信期一直不准呢~何况之前事情比较多,有时候太医来请平安脉,崔玉媖都无暇顾及,好不容易现在张守珪也回京了,长安城里进入了难得的风平浪静时期。这一闲下来啊,崔玉媖就觉得近日身体说不上怎么回事,就是不得劲儿,于是立马就有大宫女劝服崔玉媖请了太医。
  这一下,就直接报出了喜脉~所以说,该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太医一番诊断,砸实了崔玉媖有一个多月身孕的事实。
  倒是刘肃等人,一直到皇后怀孕了,便知道不好,恐怕刚被敲定的联盟关系会被张守珪单方面破话。而事实上,张守珪也确实在重新考虑是否要继续和刘肃的合作。
  说了是合作,自然应该双方有来有往,可是现在刘家明显在走下坡路,从宫里回来的儿媳妇也说了刘贤妃根本不得宠,恐怕要落得个老死宫中的下场。如果是这样,那张家自然不能被刘家绑在一条船上等死。
  于是张守珪便打算将当日结盟之事抛却脑后,另觅出路。至于刘家,张守珪想着今后必定有机会补偿他们一二,所以也不在乎自己的老哥哥刘肃跟自己翻脸。
  既然和朝中之人结盟这条路,眼下是行不通的,那么不如从军功下手,只要河北军一直高歌猛进,张守珪这个大将军就永坐高位,不用担心李瑁对自己下手。
  于是张守珪连夜命人传信在幽州的安禄山,命他时时注意,务必再立大功,到时候不但张守珪自己能保住地位,安禄山必定也能高升。
  张守珪这边刚有动静,李瑁那边也开始行动。李瑁以换防为由,将郭子仪的剑南军东移,与张守珪的河北军形成对立之势。同时,又以安禄山年轻气盛,曾有败绩为由,提升莫林为副将,挟制住了安禄山在粮草军用上的权利。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瑁是要对河北军动手,张守珪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可是李瑁是帝皇,这种军事布局,张守珪根本不能说是李瑁针对他,所以在匆忙之下,安禄山的部下赵堪出主意,认为他们河北军应该主动出击,只要攻下契丹和奚余众残留在横水以北的势力,至少也能在李瑁的夹击下喘口气。
  安禄山也深以为是,可是此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莫林的眼前,一旦调动河北军,那粮草必定也得准备,这样一来,一定会惊动管着粮草的莫林。这确实安禄山他们不想看到的。
  其实他们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李瑁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因为安禄山是自己的对手,就否决他在战场上所里的功劳。如果安禄山他们堂堂正正,正大光明地向李瑁请求出战,李瑁绝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是现在两军都在休养期间,此时出兵横水,李瑁不认为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安禄山他们真的主动请缨,李瑁会调动郭子仪的军队帮忙,给河北军一个补充支援。可是世上没有如果这回事,安禄山他们偏偏就认为李瑁忌惮他们河北一系,不愿意他们出头,所以紧张之下出了昏招,调开莫林,强行出兵横水。
  等莫林知道此事,将消息传到李瑁手上的时候,赵堪已经率兵到达战场,已经将契丹等余部的后路堵死了。
  李瑁不禁大怒,这种不和朝廷商量,就贸然出兵的行为等同于谋逆,如果是在战况紧急的时刻,那尚且还有缘由,可是现在明明是大唐的军队主动挑衅,李瑁倒是要看看安禄山他们到时候要怎么解释贸然出兵的行为。
  不过生气归生气,自家的兵都出去了,难道要看着他们出事嘛~李瑁当即下令,命莫林全力支持赵堪,同时,郭子仪也接到李瑁的调令,连夜启程,给已经在横水的赵堪当援军去。
  但是老实说,郭子仪的军队长途跋涉从剑南抽调东移,还没顺利到达目的地,现在又被李瑁调到横水,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所以等郭子仪的军队还没到的时候,横水那边已经爆出了一小捷。
  赵堪到底是安禄山麾下的一员猛将,又带着练熟了的兵,对付起一群事先没有做足准备的残余部队,首战自然告捷,而安禄山这么大张旗鼓的宣扬这次胜利,自然是为了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变相的告诉李瑁,河北军很好,不需要其他人插手。
  的,这好心当做驴肝肺,李瑁气安禄山不识好歹,却也希望他能说到做到,希望河北军真的能一胜到底才好。
  不过安禄山如此嚣张宣扬的时候,显然没有料到契丹和奚余众的残兵会像小强一样打不死,明明赵堪他们都胜利在望了,那群余部居然死守最后一点阵地,弄得赵堪心里窝火,非要打下最后这一群残兵,才肯罢手。
  赵堪心高气傲,同样的,安禄山作为一个能征善战的胡人,也自来争强好胜,所以安禄山不但没有阻止赵堪的行为,反而还默许了。
  但是坐过冷板凳的莫林却比他们冷静的多,他此时已经奉李瑁的命令,掉齐能调动的粮草,也到了横水一带。在他看来,虽然大唐军队已经断了契丹的部落余部的后路,可是他们在这儿围剿契丹军的消息,此时一定已经传到人家部落里了。
  契丹人想来讲究团结,莫林吃不准他们会不会为了这么一点残兵而和大唐军队在横水交锋,可是莫林明白,被赵堪围住的那些契丹人,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挣扎了,此时河北军也没有外边传的那么好过,一时之间,两方人要死磕,就算最后赵堪拿下了那些契丹人,也会损害到河北军自己。
  如果是让莫林来选,他一定会放弃攻击剩下的这点点虾兵蟹将,转而防守横水这道天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