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霸天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建康府衙那边的人手,陆琛、周挺和马光祖那是穿一条裤子的战友,更是没有问题。唯一的就是建康府下面的那些小官员,现在看来是都一心依附自己,至于将来怎么样还真不好说,不过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在一个这些人暂时来看对自己是有力的,即使将来万一有事,这些人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这一个月里,萧炎除了养伤之外,就是和这些人谈论建康的人员安排,当然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人员的忠诚问题。陈箍桶一句话就抓住了要想在建康站稳脚跟的根本。在这乱世之中,只要你没表现出明显的反意,人员军队就是最大的本钱,前提是必须是绝对忠于自己的人马。今天的会议,既是对人员的调整,也是顺便检验一下一些拿不准的人的一次忠诚度的考验。
孙革现在担任驻屯军的中军书办和行军记事,见萧炎点头示意站起来宣布会议的人事安排。其实这些人员的安排早已报到了临安,等官家的圣旨一来正好集合全部人员宣布一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杨再兴官受五品,领建康驻屯军副都指挥使,轻车都尉。张宪调任建康驻屯军骑兵统制,萧齐(小七)任步军统制。王贵由襄阳、水军统领调任建康驻屯军水师统制。以上三军皆归驻屯军都指挥使司节制……
庞雨(胖鱼)、费龙(肥龙)分任骑兵统领。侯英任驻屯军游奕军统领。高战中军护卫统领,王元贵中军护卫副统领。”念完这些孙革看了一下萧炎,见萧炎点头继续念道。
“马光祖任建康通判兼任上元县知县,周挺任江宁知县……”等宣读完毕,大小官员皆有封赏,真是皆大欢喜,厅中诸人都互相站起志喜。
轻咳一声,萧炎和陆琛对望了一眼,陆琛站起来说道:“如没有萧将军收复建康哪有大伙如今的加官进爵,但是建康毕竟是战乱刚过,元气才刚刚开始恢复,要想过上好日子,还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看着下面。
这时厅中诸人,都在兴奋之际,听说都纷纷表示支持。
“但是考虑到大伙的俸禄并不是很高,本府衙和驻屯军每个月会单独调拨出一批银两来补贴大家。”这是下面顿时一片议论之声,这种事还从来没听说过哎!不过有银子拿,谁也不会有意见。
“有一个条件,如果在以后发现谁敢贪墨,本关和萧将军必定不会轻饶。”陆琛接着说道。
“有银子拿着,谁还会贪污,谁不想当个好官。”马光祖就像是陆琛的托,站起来说道:“就不知发的银子够不够花。”众人听见马光祖那怪异的腔调一阵哄堂大笑,但是却对马光祖说的发多少银子很感兴趣,一个月发个三两二两的够个鸟花。
陆琛也开了句玩笑,这个稍后会有府衙的书办给大家详细说明,不过我可以先告诉大家的是,每个月的补贴至少可以教你马知县娶三房姨太太!”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不过大家伙是明白了,肯定不会太少。
“另外。”陆琛摆摆手示意安静,“经过整理建康的人口和土地都已清点完毕,而且在做的大伙都已拿到有府衙发出的租赁契约了吧?”
萧炎和陆琛等人商量之后,把整个建康的土地全部都受到了建康府衙的手中,不论是谁,只有租赁权,没有交易权,但租地的粮租每年却只有当年产量的二分。整个建康军民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有份,而且头一年不交租,还免费提供种粮。除了那些在战时逃走的一些人见建康收复回来想继续当地主的闹了几次事后,其余的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现在的建康城可以说是对萧炎的感激到了极点。估计赵官家来了说的话都不如萧炎好使。
见说的差不多了,陆琛摆了摆手,说:“自明天开始,大伙各负其责,为早日北伐,收复中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极具煽动性的一句话,这些官员,特别是下层官员,虽说平时也欺压百姓,但对金人确实更加恨之入骨。听闻此言不由都热血沸腾,一时大殿之上成了挞伐金人,忆苦思甜的“诉苦会”了。
第六十八章:天雷
萧炎这段时间,真是最轻松的了。现在整个的建康城已经是慢慢的步入了正规,人员基本也已经齐备。现在唯一的烦心事就是黄善了,杀不能杀,放了又不行,还好萧炎倒是放得开。
在岳飞为他要回来的匠作坊的工匠一来之后,萧炎就亲自带着他们一头钻进了钟山里,萧炎要在这里建建康的匠作坊,因为山里相对来说要隐蔽一些,萧炎之所以会选这里,那是他要利用后世所有的知识,指挥这些工匠们研究后世的枪械和火炮,这些事当然要保密了。在南宋初这些方面还是很落后的,而萧炎要研究的虽是后世的一些简单的东西,但要真是成功了,在这时还是很骇人听闻的。
。…
终于有点成果了,看着眼前这两丈多长,有水桶粗的东西,除了萧炎,站在边上的那群工匠没有一个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以萧炎后世的知识早一些火炮火枪之类的东西还是绰绰有余的。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的孩子的玩具都是自制,其中用自行车的链条和一些子弹壳制作的简易小火枪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了,萧炎小时候当然也玩过了。
唯一让萧炎头疼的事那时的钢铁提炼技术太落后,提炼出的钢铁质量太差不受力。而这些方面恰恰是萧炎缺乏的知识,好不容易集合了一些当时的炼铁匠人和铁匠在无数次的试验之下,弄出了这么一炉好的精钢,萧炎迫不及待的就让他们打造了这么一个东西,看着那群匠人一脸诧异的表情,萧炎也没多做解释,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吗!
还好,在南宋时期,火药倒是早就有了。萧炎吩咐他们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火药,自己亲自倒进了炮筒里,拿出一根儿臂粗的木棍轻轻地捣着,萧炎心里也在犯嘀咕,他也拿捏不准火药的数量。见到了足有一桶了萧炎捣实了之后,放上准备好的石弹,用布塞住。萧炎有对这前面比量了半天才,把早就卷好的引信插到了炮的后面,为了安全引信竟然有十几丈长,第一次吗,安全为主。
大伙见萧炎一个人忙忙活活的鼓捣了半天,有心上去帮忙,萧炎还不用,直到萧炎拉着那条引信往后走的时候,见萧炎招呼才一块过去。
萧炎忙活完了,出了一口气,看着眼前自己的杰作,心里也在犯嘀咕,不知这次试验的结果怎样。过了没多久,见高战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都准备好了,萧炎拿过高战点起的火把,伸到了引信的上面。
引信像一条火舌“嗤嗤”冒着青烟向前着去,萧炎的心也随着引信的越来越短而越提越高,终于燃进了火炮里,萧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
这是萧炎觉得时间过得好慢,怎麽回事,其实才一会功夫萧炎确觉得好像很漫长,看了一下四周,见大家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萧炎刚要迈步到前面查看一下。
“轰隆!”一声巨响,估计建康城里的人也能听见,再看围在萧炎身边的这些人,都已经趴在了地上,甚至还有两个人晕了过去,应该是吓晕过去而不是真晕过去了,萧炎也是被吓了一大跳,声音太大了。等回过神来萧炎顿时大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边说边跑了过去。
随着萧炎的喊声,那群匠人,也有回过神来的,一脸惧色的随着萧炎来到了那大炮的前面,见炮身是一点事都没有,用木桶做的木架却是受不了那巨大地后座力已七零八落了。再看向大炮射去的方向,虽说射的不准,但距离倒是很远,便吩咐高站到前面去勘察情况,自己却站在原地想着什么。
随着第一炮的成功,那群曾经的朝廷匠作坊的工匠对萧炎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开始萧炎的一些举动或是安排在他们眼里那就是瞎指挥,他们只是服从罢了,但再见了就是萧炎的“瞎指挥”却造出了威力无比的大炮之后,这些人是真心的服了,他们亲眼见到了那大炮的威力,一个石球打出了把七八百不远的地方打出了一个一尺多深的坑,这要是在战场上打在人身上,那还了得。
几个月的苦没有白受,当晚萧炎大摆筵席,庆祝这第一炮的成功。这是那些在城里闻声而至的官员们才知道萧炎这段时间神神秘秘的在搞什么了,席间听着那些身临其境的工匠们酒后的吹侃,这些人各个心痒难耐,都想亲自见识一下这大炮的威力,陆琛在酒醉后还给大炮起了一个听着就很过瘾的名字“天雷”意思是这大炮就像天上的雷一样,威力惊人。
第一炮的成功,增加了大伙的工作热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造出了三门天雷,而且这三门不论从质量和外观上都比第一门好多了。随着工匠们的热情和技术上的成熟,现在的萧炎改行了。
他从驻屯军里挑出了批身强力壮的军士,组建了一个专们的兵种,炮兵。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选练出了一批熟练地炮手。由于天雷的体型硕大,每门炮最少要配备一百名身强力壮的军士才能运得动。萧炎一边训练着军士,一边又在钻研着新式的火炮。
夜以继日的工作啊!直到建康的库存钢铁告馨,才算告一段落。
这时匠作院的建筑也已落成,而萧炎呢在这段时间里也把他的一些关于制作大小火器的理论写了下来,发给了每一个匠人,要他们系统的学习一下火器的制作方法。
一法通,百法通。很快这些匠人,不但血统了萧炎的理论,而且青出于蓝,有一些机灵一点的还自行设计了一些在萧炎看来都感觉很诧异的小火炮。有点类似后世的破击炮,威力虽然小一点,但易于携带。只是苦于没有材料,没法制作而已。
萧炎不由由衷地感叹我们的劳动人民的创造历是无穷的。
为此萧炎又成立了一个专门管理这些火器图纸文件和防止泄露秘密的只对自己负责的一个特殊机构“狼牙”。意思是要象狼一样警觉,遇到敌人要向狼的牙齿一样锐利,不惜一切代价撕碎敌人。没想到就是萧炎这个本是专门保住秘密而设的一个本不起眼的机构,在以后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回城的路上萧炎对这高战说了一句,“保住了这个秘密,无论何时,我们都有保命的本钱了。”
第六十九章:秦桧
近年关。
汴京,金国首都。
皇宫大庆殿。
一名面容白皙,颌下环须身着黄金甲胄的人正在大殿上侃侃而谈。
此人正是在建康被萧炎打败的完颜宗弼(金兀术)。看来已近尾声,但言辞却似十分激烈。
“我大金国子先祖御极以来,开疆拓土,才有了今日大金之昌盛。前次南下,虽说小有挫折,但并未伤及我之元气。此刻正近年关,宋人素来对其极重视,正是我大金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臣奏请陛下,允臣再度出征。
说到这里宗弼言辞稍显低沉,把手在空中使劲的一挥,“一是不忘祖训,为我大金开疆拓土,二是为我大金被俘而致残的两万将士报仇雪恨。”
说到这里,边上一瘸一拐的走上一人,来到殿中,“扑通”一下跪在地上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说道:“皇上,为臣等两万将士报仇啊!”
在宗弼说时,那高坐在上面的金熙帝,面无表情,但有一副无奈的样子。此人一出,金熙帝脸色变了一变,连忙吩咐内侍搬一张凳子来。“皇叔,这是为何,赐座快快请起。”
那瘸腿之人,正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当年一起把金熙帝扶上位的皇叔完颜宗干,南侵之时想趁机发财,一路跟随宗弼,谁知在萧炎收复建康时被俘,好在那时建康的守军统领完颜守义和元素拔死得早没把他供出来。
后来又和那两万骑兵一起去当苦力。受尽了折磨,堂堂的大金国皇叔愣是在建康过了一段生不如死的日子,最后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被萧炎给阴了一把,弄成现今一副样子,你说想起来他能不冤,能不眼泪哗哗的吗!
这宗干和宗弼本是兄弟,两人关系本就不错,这时一是为了为自己出一口恶气,同时还可以帮一把宗弼。
见熙宗对自己倒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于是哭的更厉害了。
“宗干皇兄!”一个长须儒雅的老者出班说道。“皇兄,稍安勿躁,在此朝堂肃穆之所,如此成何体统。再者,皇上话也没说,你这是何必呢。”
见有人伸过一个台阶来,宗干借坡下驴,起身给熙宗一躬,“皇上,微臣一时失仪,请皇上治罪。”
熙宗看着眼前的宗干一副活宝的摸样,这位既是自己的皇叔,又是养父,还能怎么办。叹了口气,“皇叔一心为国,何罪之有,先下去吧!”然后问道:“枢相,是否用兵,有何看法。”此时的熙宗已不是刚即位时那么有雄心壮志了,整日是酒色度日,正值壮年,就一副颓废的样子。再加上朝中宗弼、宗翰左右两路元帅各自把持朝政,互相争斗,把一个正值壮年的金熙宗生生的挤兑成了一个酒色之徒。
被称为枢相的老者正是大金国枢密院的枢密使完颜希尹,此人幼年时就追随太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而且精通汉文化,为人礼贤下士。原本为右路军监军与完颜宗翰关系甚好,后宗翰骄横跋扈,专权擅断与其分歧甚大自此自立门户,与谁也不加牵扯。
熙宗为平衡朝中势力,废除勃极烈制度,改行辽、宋的汉官制度,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省(尚书、中书、门下)。正式颁行官制及换官格(即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并确定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
完颜希尹被封为尚书左丞相,后改为枢密院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公,陈王。手中中虽没军权,但大金的军队名义上还是归枢密院调动,而且完颜希尹在朝中威信甚高,是以深的熙宗信任。
完颜希尹宦海多年,刚才宗弼的一番慷慨陈词,他如何能不知其意,不过是又是和宗翰斗法的一个借口罢了。
见熙宗问道度步上前,一躬,“宗弼元帅,一番爱国之心,老臣甚感钦佩,南朝腐败已久,按说此时正是我国一举拿下南朝之时。”
“老相所言甚是。”宗弼见完颜希尹有偏袒自己的意思,附和道。
完颜希尹没有理会宗弼的一番“好意。”继续说道:“但我朝新败,人心涣散,而且为了赎回这两万大金子弟,可以说是国库输出近半。要真想打,那军需粮草从哪儿来?”
“正是,如此劳民伤财,出兵断然不可。”早已按耐不住的宗翰高声说道。
看了一眼两人,时刻不忘斗法,完颜希尹暗叹了口气,又说道:“但我大金自立朝以来,还未受过南朝如此之辱。”
殿中的大臣,这时也迷糊了,这老头一会阴,一会阳的,到底想说什么。宗翰和宗弼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敢再乱插言了。
还是宗干这个活宝又开口了,“相爷到底想怎么样啊!打还是不大啊?”
倒是替众人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要打,但不能大打。”完颜希尹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时熙宗也忍不住了,“枢相此言何意?”
见皇上问话,他不在拐弯抹角了。
“襄阳和镇江,分有岳飞和韩世忠驻守,而且新胜我军,士气身高,而岳韩两人深通谋虑,善于行军打仗,这两处不可与之为敌,只可防守。唯一的就是建康,闻听此地驻军将领乃一十几岁小童,以前是水匪,,可能有些门道。但毕竟年轻,即使再有神通,我朝中文武双全之猛将数不胜数,宗翰宗弼两位元帅身经百战,还能不如一黄口小儿。”
看了一眼,脸色凝重的宗弼和一脸嘲讽之意的宗翰,“前次宗弼元帅,偶有失误。正所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昔年武侯孔明还有街亭之失呢!根本不足为意。”不愧是老狐狸,完颜希尹又捧了一下宗弼。
见到宗弼渐缓的脸色,完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