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阀-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折郡王也不见……”,张九月质疑道。

“等着看吧。”徐卫叹了口气。

在拒绝了晋封“天水郡王”的诏命后,徐卫给皇帝上了一本。在奏章中,他把听诏时说的话再详细地阑述了一次,表明自己是受天子委派,坐镇地方,用不着拿无比显要的官爵来震慑下属,哪怕就是个从九品,只要天子的信任,也没有人敢xiǎo觑他。

七月,杭州行朝。

皇帝赵谌已经在勤政堂里呆了整整一天,这一天,他没有批阅奏章,只干一件事情。就是把汾阳郡王折彦质送来的战略谋划,一遍又一遍地看。

“官家,荆湖宣抚使,太保何灌上奏请求致仕退休,到底怎么处理?”,沈择在一旁问道。

赵谌的注意力都在折郡王的报告上,根本没闲心理会这事,随。道:“准了他吧,年纪大了,回去好生养老。

沈择听了,一时不言,过了一阵,又xiǎo声道:“是不是应该象征xìng到挽留一下?”,赵谌这才抬起头来:“哦,走了,何灌怎么说,也是几朝老臣,且于国有劳。他自请致仕,确实妄该挽留一下。罢了,你传朕的口谕,让有司草诏,挽留吧。”

沈择应下,却没有动身,而是笑问道:“xiǎo奴在官家看折郡王这道本子,已经看了一整天,莫非真有玄妙之处?”,提起这个,赵谌来了jīng神,用指头连续敲了奏本几下,朗声道:“你别说,到底是文武双全的折彦质!拿出来的东西那是不一样!他建议集中荆湖、江西之兵,主攻东京方向,再以淮西军,往攻淮东以为牵制。朕在想,金人在停战之后,已经北撤,其中原地区的防务必定较之前空虚。若折彦质统大军往攻,必能收获奇效啊!”,沈择见皇帝〖兴〗奋,也附和道:“说不准,能一举收复东京故都!”,赵谌一击御案,激动道:“这正是朕心中所想!自太上南巡以来,东京故都几历兵祸,终究还是难以保全!想艺祖陈桥受禅以来,历代先皇都在东京城里励jīng图治,开创太平。朕既然继承大统,首先就当以还都开封为己任!此番,若能成功,朕无论是对祖先,对天下,也都有个jiāo待了!”,沈择干脆来个全套的,纳头就拜道:“xiǎo奴预祝王师旗开得胜,收复东京!”

赵谌得意地大笑,笑声未止,便见一名内侍匆匆而入,禀报道:“官家,去四川宣诏的回来了。”

赵谌脸上笑容仍在:“朕有两员大将,一个便是折彦质,一个便是徐卫。如今,这两位帅臣都受封郡王,耳算殊遇了!叫他进来!”,不一阵,当日给徐卫宣诏的内侍快步进入,沈择眼睛尖,首先就发现了这同行肩膀上还背着诏书匣子。当时心里就纳闷了,这诏书宣读完了,徐郡王接了诏,你还背个匣子回来作甚?

却不料,那内侍一进来,就拜在地上,取过肩膀上的匣子,疾声道:“xiǎo奴奉诏入川,传达官家诏命,晋封徐卫为天水郡王,但徐卫拒绝受诏!”,“什么?”,赵谌大感意外,拒绝受诏

第六百五十章 北伐中原

沈择听得也是大感意外,除了赵氏宗族以外,近几十年来册封的异姓王只有四个人。广阳郡王童贯,录夺王爵枭首了:清河郡王徐绍,去世了;在世的就汾阳郡王折彦质,以及天水郡王徐卫。他怎么会拒绝接诏?

接过诏书后,他看向赵官家,也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问道:“什么原因?”

“有徐卫奏章一本,请官家过目。”内shì取出徐卫的本子,双手呈上。赵谌脸上yīn晴不定,接过奏本后,转身走到堂中角落里,他这个动作,使得沈择也不好意思跟过去看。他挥了挥手,示意传诏内shì出去,而后便安安静静地等着。

在赵谌看奏本时,沈泽不时注意皇帝的反应,起初,只见xiǎo赵官家那前额扭曲成一团,渐渐地,眉头舒展开来,最后归于一片平和。

“你猜猜徐卫是怎么说的?”赵谌转过身来问道,神情不见任何异样。

“该不是嫌爵轻吧?”沈择猜测道。朝中是有人议论,说单以军功论,无人可及徐卫,再加上他对折彦质封王也有些眼气,会不会不愿和折彦质并列郡王?所以,这是在赌气?

赵谌闻言一笑:“那你也太xiǎo看他了,徐卫是个明白人。”说话间,他将徐卫的本子放在了案头。

“他本子里倒都是些官样文章,诸如才德浅薄,不敢领受,愿以身作则,反对攀比云云。但他这道上奏透lù出来的意思,其实只有一个。”赵谌道。

“恕xiǎo奴愚钝。”沈择躬身道。

“那就是担心盈满之患。”赵谌十分有把握地说道。

沈择点了点头:“言者论徐卫,都说其征伐勇猛,但行事谨慎,看来此言非虚。”

“这样很好,他惧怕盈满之祸,就是敬畏朝廷。武臣知道敬畏朝廷”而不是拥兵自重,飞扬跋扈,这是社稷之福。”赵谌道。“再有,他本子里有几句话让朕觉得他是个明白人。他说,他受天子之命”坐镇地方,就并不需要高官显爵来彰显威仪。这话说起来简单,真正能明白的又有几人?”

沈择笑着接口道:“徐卫虽是太上皇一手拔擢的,但倒是明白是非曲直。居功不自傲,shì宠而不骄,颇有些风范呐。”

也不知道这句话哪里触动了赵谌,他听了之后,又把折彦质的本子拿起来看了看”沉yín道:“徐卫拒绝郡王爵,国鼻与郡王并为从一品,估计他也不会接受。但有功不酬,却也不合道理,“只沈择想了想,建议道:“官家,枢密使许翰以年老去职,刘延庆也年过七十,平常连枢密院也不去了。枢府的职权近来又常归中书,不如罢了枢密使,副使,改以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将,知枢密院事,的头衔赐给徐卫,以示〖中〗央派出。”

在宋代”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使”时,副手就叫“枢密副使”;长官为“知枢密院事”时”副手就叫“同知枢密院”。区别在于视任职官员的资历地位而定,德高望重者,自然便是枢密使,相对资浅,便是知枢密院事。

赵谌听了,倒也合心意。其实自宋金开战以来,枢密院的职权一直被弱化。政fǔ和枢府并设”原本是为了文武相制,但战事一起”需要一个集权的〖中〗央机构来作出决策。于是,中书的宰相们作出的决定”往往直接就被前线将帅们贯彻了,枢密院空有全国最高军事机构之名,现在已经沦落为安置荣臣的所在。

“也好,就这么定了。”

徐卫拒封郡王的消息在杭州行朝传开,颇得各方赞誉。因为他如果接受了“天水郡王”的封号,就等于是以武臣的身份而首封王爵之人,折彦质封王人家是文阶,正经的进士出身。而且一旦徐卫封王,那徐氏一mén,可就出了两个郡王,这让一众朝臣们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现在他“晓事”,主动拒绝,最好不过了。

但这些人在满足了心里那一点猫腻之后,又萌生了惜才之心,觉得人家确实有功,不封赏也说不过去,当听闻徐卫被授以“知枢密院事”的头衔时,纷纷称合适,也没人像当年称呼狄青那样,叫徐卫“赤枢”。

秋青从前由xiǎo兵作到枢密使,但还是被人瞧不起,尤其是文官们。开封一带方言,称士兵为“赤老”,所以枢密院派去迎接狄青的官员在久等不至的情况下,大骂说“迎一赤老,屡日不来!”,他到任后,政fǔ枢府的同僚,sī下里都呼他“赤枢”,以示鄙夷和不屑为伍。

建武八年七月,荆湖宣抚使,太保何灌,在上奏请求致仕被挽留后,仍旧坚持,皇帝遂批准他的请求。何灌起于行伍,屡立战功,更以保太上皇赵桓登位而受到重用,但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正是因为他这一光荣事迹,让如今的皇帝有些介意。再加上他本身年过七旬,又被兀术打得大败,于是皇帝趁机迫使他退休,也是无可奈何。

但何灌毕竟是军中元老级别的帅臣,在致仕之前,已经是太保,封爵国公,赵谌遂下诏,封其为“咸安郡王”赏赐颇丰。何灌,便成为武臣封王的第一人。他的长子何蓟,除继续担任荆湖宣抚司都统制以外,又被加两镇节度使,以示朝廷对何家的荣宠。

何灌一离开荆湖,赵谌马上下诏,开大都督府,命汾阳郡王折彦质,都督荆湖、江西、淮西诸路兵马,大xiǎo文武悉听节制。他这个举动,几乎等于挑明了要干什么,于是乎,上到首相朱胜非,下到御史台普通的言官,纷纷上奏表示反对。

反对什么呢?因为皇帝没明说是要反攻北伐,于是大臣们就反对如此重用折彦质,反对他集大权于一身,反对他手握三司重兵。大臣们反弹的力度很强,这让赵谌倍感压力。有一天,一个右言正在他跟前侃侃而谈,通篇都是反对。赵谌有些恼怒说了这么一句:“徐卫也节制二十万西军,怎么不见你们反对?”,于是,这个右言正先是说徐卫素忠勇,xìng谦和,一贯得体云云而后才道出了心中〖真〗实想法:“如折郡王,拥重兵,管三司,扼行朝之噤喉,不可不防!”

也就是说,徐卫虽然也带甲二十万,但他远在川陕西部,对〖中〗央的潜在威胁不大。可折郡王不同他一人节制着淮西、荆湖、江西三处,杭州行朝在他面前根本就是不设防的。假设说,他有异志,行在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赵谌态度坚决,又说了一句:“折彦质是忠臣。”

这位右言正立马反驳一句,让赵谌噎得说不出话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宋太祖当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前,同样是以后周忠臣的面貌示人。

尽管赵谌无法反驳文官们的意见但他心如铁石,非要重用折彦质不可。于是不理会朝臣们的jī烈反对,干脆绕过宰相,自己亲笔草诏,直接发给折彦质命他出兵北伐!

自宋金开战以来,宋军虽然一直处于守势,但也不是说就完全没有主动出击。比如徐卫就率西军反攻收复了全陕。但他那毕竟是局限于陕西一隅,而折彦质此番,却是由皇帝亲自下诏的,并且挑明了是“北伐中原”“收复故都”,因此其政治意义尤为重大。

折郡王收到诏命的时候,人在淮西的寿州,所以他不可能跟荆湖诸将面授机宜。于是他向节制神武后军的何蓟发去了命令让他在七月底,八月初之间出兵往攻邦唐二州。又命淮西安抚使刘光国,统制李显忠等率淮西军进攻淮东。他自己则率折家军,进攻蔡州,打算跟神武后羊一道,对开封形成夹击之势,以图一举收复中原。

这一切,都是在朝臣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当七月底,折彦质率大军出征时,地方官员尖速将消息捅到行在,满朝文武才知道,皇帝直接撇下了他们。

感觉受到委曲,受到愚nòng,受到méng蔽的朝臣,其反应可想而知。上奏,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皇帝听不进去。于是大臣们纷纷跑进宫,要求面圣,把政事堂都包围起来。不说清楚不许走!在jī烈的争论中,大臣们的唾沫星子都溅了赵谌一脸!可这年轻皇帝还真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概,你们随便吵,随便嚎,口水溅到朕脸上,朕自己擦了就是。反正主意是不会改的,朕就是要北伐中原,中兴大宋!

大臣们一见皇帝整个就是油盐不进,于是祭出了朝臣们惯用的撤手铜,辞职!不干了!

上一回,因为皇帝不肯过宫探望太上皇,那些对赵桓还念念不忘的大臣曾经这么搞过一次,三十几名官员同日求去。但这一回,阵仗大了许多,除了坐中书理政的正副宰相以外,其他各司各衙的大臣,全都众口一词,上奏请求罢黜,然后也不去上班,全部居家待罪,一统计,不得了,九十几个人!

赵谌也硬气,统统下诏不准!这么僵持了几天,大臣们见皇帝态度坚决,不可动摇,而他们也不可能一直窝在家里,于是sī下里一合计,不成,官家听不进去逆耳忠言,迟早要成昏君。咱们得搬出来人来治治他。

搬谁呢?现在有资格教训皇帝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祖父,一个是他父亲。道君跟官家的关系倒是不错,但他老人家在每岭上清修,不过问世事,而且最近身体也不好,去惊动他不合适。这么下来,就只剩下太上皇了。

但如果去搬太上皇出来,朝中主和派大臣没有意见,对太上皇有希望的人也没有意见,但从前追随徐绍的主战派们心里就有些拿不准了。自从太上皇禅位以后,他并没有放弃对朝政的干预,朝中也有人时常游走于德寿宫,如果去请他出来,如果只是劝劝字家还好,万一整出事来不可收拾,那可就…………

此时,德高望重的许翰发话了,他虽然已经去职,但当年发动政变他是主要人物之一,后来又担任了枢密使,早年还有言官的经历,以刚直不阿著称,朝中威望比较高。他告诉那些追随他jī进主战派大臣官家这事虽然做得不对,不应该绕过朝臣,但我们尽到自己的本分就行了,该劝谏就劝谏,没有必要去惊动德寿宫,以免是非。徐良也出面,代表中书,跟几位“居家待罪”的重臣沟通说大家不要这样搞,〖中〗央机构搞瘫痪了没有好处,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覆水难收,还能怎么办?

他是徐绍的儿子,又官拜参政,主战派大臣们,虽然很多都是他的前辈但却对他寄予厚望。于是,经许翰和徐良两人调解,部分主战派的人放弃了请德寿宫出面干预的想法。但剩下的朝臣仍旧在sī底下串联,誓言非要皇帝服软不可!就在朝中jī烈争锋的同时,前线却已经开打了。首先立功的不是折家军,也不是荆湖军,而是刚刚组建不久的淮西军。

淮西军统制李显忠,奉淮西安抚使刘光国之命,进攻淮东的重镇宿州。李显忠先攻宿州治下的虹县,只半天,攻破县城,守卒两千余人皆降。随后,李显忠转兵往西攻灵壁县,灵壁守将从前是宋军军官后投伪韩,伪韩灭后事金。他见李显忠统兵来犯,且兵马不多,估计是没听过李显忠的名号,竟然率数千人出城接战。结果可想而知,在淮西军猛攻下,金军很快就抵挡不住,李显忠又率百来骑贯阵而冲,金军由是大溃!

等到刘光国率淮西主力部队跟进时,李显忠已经等着他去攻宿州城了。李显忠是西军出身,还在西夏帮党项人打过仗,这些臭jī蛋烂黄瓜根本不放在眼里。

淮西军进展顺利,折家军也不慢,折彦野从光州引军偷渡淮河,抢占新息县,然后架起浮桥,保护大军通过。很快,折家军就扫平新蔡真阳等县,开始向蔡州城进bī。折彦质估计也明白,何灌是因为他的原因才被迫致仕,驻防襄汉的神武后军估计多多少少会有些情绪。

为免出现将帅不合,诸军离心的境况,他在进军蔡州的同时,派人往襄阳传令。当然不免吹捧何灌一番,然后向荆湖的战将们再次表明此次出兵的重大意义,希望诸将以国事为重。

他担心的没有错,就有折家军和淮西军都发动反攻的同时,神武后军除了驻防襄汉前线的韩世忠和岳飞两部以外,主力都还在长江以南的江陵府休整。何蓟一早就收到了折彦质的命令,但直到淮西军和折家军已经开战之时,他还没有动。

主持荆湖宣抚司日常事务的参议官几次询问他进兵事宜,何蓟都推说部队损失大,需要休整。驻在郑州的岳飞,一听说皇帝下诏北伐,就立马组织兵力,晓谕将士,积极地作着战前动员。可左等右等,不见何都统的军令。于是,这位耿直的汉子派人去问。得到的答复是说,不该你管的事别管。

宋军大举北伐,很快就惊动了金军大将赤盏晖。赤盏晖虽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