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用描述说明法一般是说明对象本身有某种生动形象的美感特点,不用描述无法准确加以说明,当然也可以是为了增加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使用。但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夸张、虚构,而要客观、真实、恰如其分。
3。 说明文的类型
(1) 具体事物说明文。具体事物指有一定感性形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具体而实在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矿物、物品、物件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等。以实体事物为对象和内容的说明文,即实体事物说明文。
(2) 抽象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物指人类的各种精神或心理现象以及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事物或事物范畴。前者如思维、灵感、情绪、记忆,后者如辩证法、历史、文学、体育等。以这些现象或事物为对象和内容的说明文即抽象事物说明文。这类说明文有专业性、科学性、针对性、具体性四个特点。
(3) 文艺性说明文。对应一般说明文或科学说明文而言,文艺性说明文是指采用文艺的笔调,通过种种形象化的方式来介绍和解说事物、事理或知识的说明文。它题材广泛,适应性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文笔轻松,富有趣味性;具有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的特点。它能增强文章的亲切感或亲近感,增强表达效果,引起阅读兴趣。优秀的文艺性说明文是说明文与文学特别是散文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边缘性文体。这类说明文也有四个特点,即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文笔的趣味性、表达的形象性。
此外,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幻小说,都属于广义的文艺说明文的范畴。
(三) 应用文
1。 综述
综述是一种介于评论和述评之间的新闻评论文体。如果说评论重在评和论,述评重在评,那么综述则重在综合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评论。评论以评为主,述评既述又评,综述则以述为主。
它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议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也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2。 述评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述评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1) 述评的特点
以评为主
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报道贵在客观,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新闻评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都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事实作详细的介绍。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论据,引发议论。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为了较具体地说明述评这种评论体裁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而不是划定一个一成不变的框框。这些体裁都是为了恰当地表达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
评述结合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或比重上相等,它主要表现在述评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具备两者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以评为主的。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这就是说,述评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因此,就一篇评论来说,有时评多于述,有时述多于评,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评述结合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述评的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述评的类型
述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述评的选题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样就可以及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述,增强评论的时效性和群众性。按它们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工作述评
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新闻媒介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辨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形势述评
形势述评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形势的述评。它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一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定阶段的形势。这类述评的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群众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事件述评
这类述评是根据作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第四节 申论测试的特点与命题发展趋势
一、申论测试的特点
前面提到,申论测试既不同于古代选拔贤良的策论,也不同于当今的大学入学的作文考试,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 测试形式灵活多样
申论测试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则自然是议论文写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2) 测试背景资料涉及面广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至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成为背景材料。
(3) 测试目的针对性强
申论测试考查的目的是明确的,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与测试的命题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目的具有针对性,试题也具有针对性;试题为测试的目的服务,目的则是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4) 测试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国际性
选拔公务员的申论测试,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应试人员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西方一些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比较长的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是分类分等、定时定期进行的,人员的选拔录用与职位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试卷,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对人员的不同需求。我国也将逐步在公共科目试卷中,体现中央国家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作到分类、分等、定期考试。
(5) 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
申论测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从资料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定论,有的尚未定论,完全要考生自己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
以对策部分为例,这部分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但是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相对的,在不同地区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可能一样,更何况有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种更为合理,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强,要对若干方案比较论证后方能确定。又比如论证部分,抓住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论证、采取什么方法与结构,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因而也决不会有一个具体惟一的标准。因此论证(作文)部分的评定,也只能是综合的、全面的、等级式的,不可能有确切的惟一的标准。
正因为申论测试没有确定的答案,这给了考生以发挥的空间,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6) 测试具有前瞻性
申论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公务员考试命题不仅会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还会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二、申论测试的命题发展趋势
申论测试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检测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测试的命题发展趋势便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历年考试情况,广泛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之后,进一步改进题型、题量和结构,完善《申论》材料的选择和评分,确保《申论》测试的主要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综合历年《申论》测试的情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测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申论》测试的题材情况看出来。2000年《申论》考试的题材是一个因噪音污染而导致的纠纷问题;2001年《申论》测试的题材是关于“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2002年《申论》测试的题材是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2003年《申论》材料的主题是“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2004年《申论》材料涉及的主题是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看出这些题材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此考生应该有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申论》测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试题为例,2002年《申论》测试的题目要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论述问题这三个步骤;2003年则是要求提出解决方案和写一篇领导讲话稿;2004年又出现了新的要求,即以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篇报告。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除了讲话稿和报告这两种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两种公文文种外,《申论》测试还可能会考查其他公文文种的写作能力。
(3)背景资料的字数增多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还局限在1500字左右,但2003年和2004年的材料字数却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达四五千字之多。这就要求考生要更加注重对概括理解能力的训练。
(4)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不断在改变
“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这三方面的要求,在[试卷A]、[试卷B]中,一般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也许要求概述事件,也许要求概括主要问题,也许会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
第一部分基础篇 第一章 申论概述
第一节 申论测试的性质与特点
一、 申论
“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论,即分析和说明事理。不难理解,申论就是一种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内涵的文体。
人事部从2000年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增加了“申论”的笔试科目。两年来,这种新增的测试载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种载体,与我国古代的“策论”有联系,但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性质。
二、 申论测试的性质
申论测试,是模拟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测试。但是由于考试时间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申论所给的背景材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的半成品资料。这些半成品的背景材料,头绪不很清楚,条理顺序也较为混乱,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需要考生研究、梳理、归纳。
申论测试命题中的背景材料会涉及到公务员社会活动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包括一些社会热点与大众传媒所关注的焦点等。
申论测试只是公务员选拔考核的初选,考生来自方方面面,专业不尽相同。所以,虽然要求他们具备较为丰富的常识,但是不会对某一专业特别倾向。这一点,从我们下面所列举的考题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依据的是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要切实可行。申论考试作答也要如此,不要说套话、假话,不能漫无边际、无的放矢。
三、 申论测试的目的
前面提到,申论测试既不同于古代选拔贤良的策论,也不同于当今的大学入学的作文考试,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