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育儿百科-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谡希话闶窃�6个月以后才发现。这时即使做手术,也不能保住视力,因此医生一般也就不建议做手术了。
妊娠早期母亲患风疹的话,孩子在出生时有可能患有白内障。此类手术的成功率很低。因为患儿眼球小,或虹膜有异常,所以手术是很困难的。有的患儿是因代谢异常引起白内障的。如半乳糖血症,也就是半乳糖代谢障碍,是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导致的疾病。血液中的半乳糖异常增加,因而引起白内障。如能早期发现尿中出现的半乳糖,给予患儿不含乳糖的饮食,就可防止病情的发展。
白内障发展到妨碍日常生活时,就要做手术。老年人常用的方法是用人工透镜代替混浊的晶体,但此法对成长期的儿童以前不用,近年来也正在尝试。这种方法对恢复视力十分有效,但随着孩子的成长,需重新植入晶体。
有因受眼外伤后引起白内障的。6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在外伤后6个月内不做手术,就有在此期间丧失视力的危险。
626。麦粒肿和霰粒肿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根部的毛囊或皮脂腺感染葡萄球菌后的化脓性疾病。认为影响美观而挤破它,反而会更扩散,使整个眼睑红肿、疼痛,因此绝对不能挤压它。
1周左右不管它,它也会自然好转。为使葡萄球菌不扩散,眼科医生会给点眼药水。如果想早些让脓排出来,可以用热毛巾每天热敷3~4次,每次5分钟左右,然后滴入含抗生素的眼药水就可以。不要给孩子戴眼罩,因为戴4天以上,就会影响视力。注意每天晚上换枕巾,脸盆、毛巾也不要和家里人共用。
所谓霰粒肿,是上眼睑内侧的睑板腺阻塞,引起的慢性炎症。一般无疼痛。感觉上眼睑的下方有小的隆起,医生会告诉你是患了霰粒肿。
小的霰粒肿,如果置之不理的话,多数数周内即可痊愈。如果去眼科,医生会让服抗生素。可以每天用热毛巾热敷4次左右,每次5~10分钟,霰粒肿逐渐变小,就不必切除了。如果服药不见效,过了2个月仍一样大时,需要手术切除。手术是切除眼睑内侧部分,外部不留痕迹。
627。麻疹
在日本,法律上规定必须接种麻疹活疫苗,但还未达到全体儿童都接种的程度。麻疹流行的周期为2~3年。因此,可以说有关麻疹的知识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麻疹是在孩子之间互相传染的。麻疹患儿咳嗽、喷嚏,唾液的飞沫中都含有病毒,健康的孩子在与其接触时,这些病毒就会通过鼻子和眼睛而传染上。患麻疹孩子的母亲,抱别的孩子时,不会传染给这个孩子,因为麻疹病毒离开人体后,不久便死亡了。
与麻疹患儿接触后,孩子感染麻疹出现症状需10~11天。而且并不是最先出疹子。最初是类似于感冒症状,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但目光敏锐的母亲会注意到孩子咳嗽很急促、眼睛也湿润,与平时的感冒不同。
患儿常常很有精神地玩耍,即使测体温,也多是37。6℃左右,而且大多数母亲因为孩子很有精神,就不测体温,上幼儿园、保育园的孩子也不请假。
也有的患儿第2天晚上发高烧、剧烈咳嗽。出现眼眵,怕光,流鼻血。即便如此,孩子还是很有精神。多是上幼儿园后,老师怀疑患了麻疹,让孩子回家的。幼儿园的老师比小儿科医生更常见到麻疹的早期症状。
小儿科医生诊断根据麻疹黏膜斑,这是在出疹前24~48小时,在颊部内侧的黏膜上出现3~4个米糠状的白色小点,逐渐增多,有的到出疹时可蔓延至整个颊黏膜和唇内侧,像盖了一层粉似的。
出疹是在出现感冒症状后4~5天。出疹时体温最高超过39℃的也不少见。一高热就抽搐的孩子,常会引发抽搐。这时可用冰枕给头部降温。
麻疹的疹子,不像水痘那样从皮肤上突起,而是像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岛屿的多岛海的地图一样。其特征是,相当于海岛的麻疹是红色的,但不管皮疹怎么多,疹子与疹子间的相当于海的部分的皮肤都留有健康的白皮肤(猩红热时,全身的皮肤都变红,而不留健康的白皮肤)。
出疹开始时是在耳后、额头、颈部,逐渐向下扩展。2天后就可扩展到背、胸、腹部,但下肢仍呈散在性的疹子。疹子出到脚尖部位时,热会降下来,出疹
后3~4天热退。麻疹是很痒的一种疹子。
出疹后,咳嗽、喷嚏、鼻涕、眼眵也相应地减少。在疹子出得很多时,患儿完全没有食欲。除果汁或冰激凌外,几乎什么也不吃。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想吃了。如果是幼儿患者也有腹泻的,疹子出到下肢时,脸和胸部的皮疹会由红色变为褐色。疹子的颜色越红,这种褐色的色素沉着的时间就越长,有的半个月还不消失。
麻疹处理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这是为预防中耳炎和肺炎。患麻疹孩子要尽量睡在家里最里面的房间,不与外来者接触。但我不赞成人院治疗,因为医院就像是细菌聚积的巢穴。
以前由麻疹引起肺炎而死亡的儿童很多。还有因角膜软化症失明的。这是因为生活贫困,脂肪摄取不足,维生素A缺乏的缘故。现在,在美国也还有因患麻疹而死亡的儿童。据说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患儿入院时,要给予40万单位的维生素A。在日本对那些不吃肉、鱼、鸡蛋的患儿,最好也给予10万单位维生素A。
有的人认为让孩子吹风不好,在夏天也紧闭门窗,这只能是让孩子长痱子而痛苦。要适当地给孩子透透风。
在皮疹发红的2天内,患儿没有食欲,什么不吃也可以。只要喝果汁、乳酸饮料、茶就没问题。一般孩子比较喜欢水果罐头。如果孩子能吃的话,不仅是粥,米饭也可以。
热退后,孩子立刻会变得很精神,不再躺着了。可以起来,但热退后5~6天内,慎重起见,不要让孩子到外面去。要控制患儿洗澡,不过如果孩子情绪很好时,即使有点发热,也可以用热毛巾给孩子擦一擦身。
以前营养不足的孩子患麻疹可以引起角膜溃疡,导致失明;现在营养状态好了,这种情况看不到了。即便如此,讨厌脂肪类食物的儿童中,也存在维生素A不足的孩子。因此要给予复合维生素来预防。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出现皮疹后,即使注射丙种球蛋白也不起作用(如果是为减轻麻疹症状而注射丙种球蛋白,要在接触6天内注射,否则无效)。
如果不是那种一发热就抽搐的患儿,最好不用退热药。因为发热是显示麻疹患病经过的最好的仪表,因此,最好不要随意调整它。
麻疹带来的危害在逐年减轻。但并不是就不引起中耳炎了,如果患儿说耳朵痛,可以给孩子吃抗生素。
麻疹的并发症中最令人头痛的是脑炎,此种情况在1000~3000人中有1个人,多是2岁以下的孩子,在出疹后2~7天内发生。患儿沉睡的时间变长,大的患儿会说头痛,也有癫痫、意识丧失的。热退后又升高。意识丧失后需要静脉补给营养,因此必须住院。
麻疹导致的脑炎不是病毒引起,似乎是由于过敏导致的。因为是在产生抗体时期引起的,故用免疫球蛋白无效。尽管常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疗效也不好。麻疹在逐渐减少,之所以接种活疫苗,是为了预防脑炎。没有因活疫苗引起脑炎
的例子。
另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情况,即出疹后4~14天左右,由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紫癜。这似乎也是由过敏引起的,此种情况,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很有效。
麻疹可传染给其他孩子,是从出疹前6~7天到出疹后的2~3天,热退后就不传染了。在麻疹患者居住房间的空气中,病毒可存活1个小时左右,这时进入该房间的孩子就可以感染上麻疹。
未接种麻疹活疫苗的孩子,如果在接触麻疹患儿72小时内,注射麻疹活疫苗,就可使其不患麻疹,或即使患病了病情也会很轻。而且即使没患麻疹,也可获得免疫力。如果过了72小时,但在6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也会减轻症状。
未患过麻疹的母亲(这样的人也许没有吧),在妊娠初期患麻疹后,多数导致流产。因为也有报道说因此而生出畸形儿的,这样就要考虑同风疹一样,把患麻疹作为人工流产的适应证。母亲在妊娠期间禁止接种活疫苗。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了活疫苗,也不会变为重症,如果是感染3天以内,反而会减轻症状。在日本,为了预防麻疹,给满1岁的婴儿接种减毒麻疹疫苗。为了使免疫作用持续更长时间,最好在出生15个月以后接种。
在美国,因不清楚是否能获得终生免疫,在中学生入学时再接种1次疫苗。在发展中国家,未满1岁就因麻疹死亡的婴儿很多,因此在生后6个月就接种疫苗。当然以后还要再接种1次。
628。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很难对付的疾病。作为病原的破伤风杆菌,常存在于家畜的粪便、土壤里,在氧气不充足的地方,形成孢子后可存活数年。儿童踩在从土里挖出的钉子上受伤时,破伤风孢子就会进入人体的深层组织,进而繁殖。
在动物实验中,孢子进入体内4小时以内给予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但实际上,达不到那样的效果。细菌早期便产生毒素,毒素沿着运动神经进入脊髓,从此进入脑内。抗生素对破伤风的毒素无效,起中和毒素作用的抗毒素,对与神经细胞结合后的毒素也不起作用。
如果确诊了是破伤风后,当然是尽早地注射抗毒素为好,但常常收效不大。战场上士兵受伤时,应马上注射抗毒素,但日常的伤口如果没有进土,就不注射抗毒素。
如果伤口很小,连本人都不太在意而发生破伤风时,往往治疗就有些晚了。多数受伤后出现症状需5~12天左右。这种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一般出现发热,但也有不发热的。最初的症状是颈部和下颏部肌肉僵硬。因张口困难,不能很好地吃奶,不能吃东西。脸部肌肉痉挛,会出现像吃了什么酸东西似的表情。其后约48小时左右,可见全身肌肉强直,手足背屈,脊背弯成弓状。稍有一点儿声响或光线刺激,就引起全身痉挛。因为本病对患儿的神志方面没有影响,所以会感到剧痛。经常出汗。从张口困难到48小时以后,出现上述全身症状的,
属于轻症破伤风。
了解破伤风的医生,一般首先是问清孩子是否受过伤,然后找伤口。并且对伤口进行处置,注射抗毒素,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毒素是来源于马的血清,首先要试敏,无过敏现象后再注射。如果因过敏而不能用马血清时,就要想办法用由人血清制作的抗毒素。
患儿痉挛时注射镇静剂。患儿不能张口,因此必须直接从血管给予营养。不管怎样,不住院是无法治疗的。破伤风治愈后,不留后遗症。
破伤风治疗虽很困难,但预防很容易,且有效。注射破伤风疫苗后,不再患破伤风,这被第2次世界大战时美军的经历所证实。
破伤风的预防接种,通常是和百日咳、白喉三者混和一起进行(见150预防接种)。最好是在小学毕业后,每10年追加接种1次。
629。白血病
在检测白细胞一项的人中,也许有因孩子白细胞高而担心的。认为白细胞正常数值是每立方毫米1万个以下的医生,偶尔检测孩子的白细胞超过1万时,就会说孩子的白细胞增多。但在儿童,白细胞即使超过1万也并不是病态。白细胞的数值,在儿童身上有相当大的浮动幅度。6个月以上的婴儿,其白细胞数值为(6。0~17。0)×109/L;幼儿为(5。0~15。0)×109/L;学龄儿童为(4。5~13。0)×109/L这样的幅度。因此,幼儿园里的孩子白细胞达到13。0×109/L时,不能只凭此就认为是疾病。细菌在体内的某处引起急性炎症时,白细胞就会增加,炎症消失后,白细胞又恢复原值。由链球菌引起咽喉炎时,白细胞增加。扁桃体炎时检测血液,如果白细胞有增加,2周后再测时,即可恢复原值。
白细胞异常增多时,要隔一段时间再测1次。如果两次均达到每立方毫米5万以上时,就会被怀疑是白血病,但只凭白细胞的数量也不能确诊。白血病也有白细胞不增多的。
所谓白血病,是骨髓中未成熟细胞异常增多,而不能产生正常骨髓中存在的骨髓母细胞和淋巴母细胞的一种疾病。骨髓母细胞是多核白细胞的前身,淋巴母细胞是淋巴细胞的前身。因此,在循环周身的血液中,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未成熟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似的白血病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骨髓细胞相似的称为骨髓性白血病(或称为粒细胞性白血病),儿童白血病多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只要未发现骨髓中造血组织变化,就不能诊断白血病。检查骨髓多是从血液检查时,发现其中有平时所见不到的未成熟细胞而开始的。或者是在血小板异常减少及严重贫血时,怀疑骨髓的造血功能减弱的时候检查骨髓。但白血病的症状总是不很明显,而且白血病又很少见,如果不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发现。
一般最初的症状是脸色不好,没有食欲、精神差、腹痛、易疲倦、微热。儿童白血病发病最多的是1~5岁期间,但这期间孩子会经常出现上述症状,仅见到这些症状是考虑不到检查血象的。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流鼻血(健康的孩子也常出现该症状)、皮下出血、脾肿大等症状时,才开始怀疑白血病。
没有比白血病治疗进步更显著的了,不断发现针对癌细胞的有效药物。这种用药物治疗的方法称为化学疗法,儿童白血病的死亡率逐年减少,完全是化学疗法的功劳。以前常是化学疗法配合放射线疗法,但现在逐渐不使用放疗了。因为发现用放疗治愈本癌症后,有引起其他癌的情况。
化疗损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身体的其他细胞,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时中止使用。通过化学疗法,使不断产生血细胞的骨髓造血组织活动性下降。使用过量而很危险的化学疗法,损害骨髓,这样就需要植入健康人的骨髓。如果获得产生全部血细胞的干细胞或祖细胞,就可再生健康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骨髓移植就是为了取得骨髓中的干细胞。但如果白细胞的类型不同(HLA),就不能进行骨髓移植。如果不是单卵双胞胎,HLA相符的情况在同胞兄弟中约占25%,在其他人中占0。2%以下。如果每个患儿都获得HLA相符的骨髓,需5万个义务捐献者。
此外,采骨髓组织时,需提前几天住院处置,采骨髓时需全身麻醉。即使白细胞类型相符,但获得能符合患者化学疗法的住院条件也不容易。而且,移植后造血功能复活和免疫作用恢复之前,患者必须在无菌室内呆几周。即使HLA符合,移植骨髓中存在的淋巴细胞,也有引起骨髓移植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为减少骨髓移植的这种不便,采取自身骨髓后冷冻保存,用化学疗法治疗后,再移植回自身的自身骨髓移植逐渐盛行。这样,就不必担心HLA类型不符,也不会有移植物抗宿主病了。
对白血病的研究不断进步,不仅骨髓,从自身血管中的血液提取干细胞,进行自身末梢血干细胞移植,在日本也被保险业认可。这就不需要寻找捐献者,也不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
从血液中提取干细胞的装置在红十字中心有,但普通的医院多数没有这样的设备。因此,红十字中心必须帮助医院。在医院进行化学疗法后,转院到红十字中心,分离出干细胞后再返回医院,经几天超大剂量化学疗法后,将红十字中心冷冻保存的干细胞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