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智慧谋略:权谋书-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施恩必有福报(7)
26。 懿王做恶
齐懿王做公子的时候和邴歜的父亲争田,失败了。等到他做了国君的时候,就挖邴歜父亲的田,并割去他的双脚,而叫邴歜当仆人;又夺庸织的妻子,而叫庸织当陪乘的奴仆。懿王到申池去游玩,邴歜和庸织两个人,就顺便到申池洗澡,邴歜拿鞭子打庸织,庸织发怒,邴歜就说:“人家夺走你的妻子你不敢发怒,我用鞭子打你一下,又有什么了不得!”庸织说:“这跟割断他父亲的脚而不恨他,比起来怎样?”于是,二人就杀了懿公,并把尸首抛进竹林里。
27。 灵公被杀
楚人献鼋给郑灵公,公子家看见公子宋的食指动了。公子宋对公子家说:“以往我这样,一定会尝到特别美味的食物。”等到灵公召集大夫来吃鼋的时候,去叫公子宋,却没有给他吃鼋;公子宋很生气,就伸出手指在鼎里搅了一下,尝了一下走出来。郑灵公生气想要杀他。公子宋和公子家于是就先杀了灵公。
子夏说:“《春秋》这部书是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事;这不是一天的事,实在是慢慢演变成的。”

治理的大道(1)
1。 三种政治
政治有三个品级:王道的政治感化人民,霸道的政治威服人民,强横的政治以武力胁迫人民。这三种都各有实行的方法,而重要的在于感化人民。如果感化人民无效,而后就威服他;威服他无效,而后就以武力胁迫他;胁迫他仍无效,而后就给予刑罚。至于刑罚,不是一般帝王所乐意做的。所以圣明的帝王都是先施行德教才讲求刑罚,定下一个荣辱的标准,明示哪些是不能做的;注重礼义的标准,用来昭告他们,不要太看重名利,以改变人民的素质;整饬内政后宫之礼,对后妃之间的等级、礼仪要划清;那么就没有人不喜欢礼义,而厌恶贪乱了。所以会有这种结果,正是以德教化人民的原因。
2。 君子之德风
季孙问孔子说:“如果杀掉无道的坏人,来成全有道的好人,你看怎样?”孔子说:“你是一个主政的人,何必要用杀戮的办法呢?你自己向善,老百姓也就自然跟着你的方向走。在位者的德性好比风,老百姓的德性好比草,风吹在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的。”这不过是说明主政要德化罢了。
3。 刑与德
治理国家有两个关键,就是刑罚和德化;做国君的人先重德化然后才施行刑罚;霸天下的人,刑和德都集中一起用。要国家强盛,要重刑罚,然后才重德化。至于刑和德,是教化的由来。德是培养好人而加以任用;刑是惩罚坏人,而禁绝后来;所以德化的关键在于奖赏,而刑罚的标志就在于处死。至于处死和奖赏,是用来分别贤和不贤,有功劳与无功劳的。所以奖赏和处死不能有错误,奖赏和处死一发生错误,那么善恶就分不清了。有功劳的而不给予奖赏,好人也就得不到劝勉;有过失的人而不处死,坏人也就无所畏惧;好人得不到劝勉,坏人无所畏惧,如此来拿善行感化天下,我从没听说有这种事。
《诗经》上说:“要完全合乎赏罚的标准。”就是这个意思。
4。 无声之声更远
水太混浊,鱼类就难生存;政令太苛扰,人民就难免要叛乱;城墙太陡峭,一定容易倒下来;河岸太耸立,也一定容易崩塌下来。所以治理国家,就好像张琴一样,大弦太急,小弦就容易断。所以说急于驾驭马的人,并不是一个走千里的好骑士。听得到的声音,不过一百里,听不到的声音,可以扩展到四海;所以待遇超过功劳是有害的,名声超过实际也是有害的。名实相符合,老百姓才会信仰你,祸福也就不会平白地来了。
《诗经》上说:“为什么能那样安居,一定要有所帮助;为什么能得到长久的安乐,一定也有所凭借。”就是这个意思。
5。 在上者不能太严
公叔文子做楚国令尹做了三年,人民没有一个敢到衙门里去。公叔文子看到就说:“太严了。”文子说:“朝廷严厉一点,怎能就说是妨碍治理国家呢?”公叔文子说:“太严厉了,下情不能上达。下面人默而不言,在上位的人就变成聋子,聋子和哑子是不能互相通话的,还谈什么把国家治好呢?顺着针缕织下去,就可织成帐幕,一升一斗的累积,就可把仓库塞满,汇合小的河流就能变成江海;英明的人主接受意见,不一定就能做到,但却从来就没有不接受意见的。”
6。 爱人者人爱之
卫灵公告诉孔子说:“有人告诉我,治理国家只要在朝廷里谨言慎行,就能把国家治好,这样可能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的。你爱护别人,别人也会爱护你;你厌恶别人,别人也会厌恶你;你晓得怎样待自己,也应该晓得怎样去待人;所谓不离开自己小小的住所,而能知道天下大事,就是知道反省自己的结果。”
7。 为政须畏惧
子贡问孔子有关治理人民的方法。孔子说:“好像用腐朽的绳子驾驭奔跑的马那样地小心谨慎。”子贡说:“那是多么地令人感到畏惧!”孔子说:“像那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到处都是人,拿正确的道理来领导他们,他们都等于为我所有;如果不拿正确的道理来领导他们,他们都成了我的仇人,又怎能不令人畏惧?”

治理的大道(2)
8。 治民之法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在国内如日月一般正大光明地办事,无论愚夫愚妇都说好,你看可以不可以?”管仲回答说:“可以。但不是圣人的意思。”桓公说:“为什么?”答道:“水桶上的绳子短,所以不能到深井里取水;知识浅薄的人,不能够和圣人谈话。聪慧的人可以同他辨别具体事物,明智的人可以和他辨别一切事物,圣人可以和他辨别神明。而圣人的所做所为,又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赶上的。如果人民的知识超过你十倍,他就同你争论,说你不如他们;人民知识超过你一百倍,就会批评你的过失;人民知识超过你千倍,就谁也不信了。所以人民不可以捧在手上,可以合并起来管理;不可以残暴地杀他,但可以指使他,召唤他;老百姓不可以一个个劝说,但可以集中起来告示。”
9。 教化为上
卫灵公问史:“就国家大事来说,哪样最重要?”答道:“司法应是最重要的了。如果判决不正确,处死的人不能再复生,残废的人也不能恢复原状了,所以说:司法最重要。”过了一会,子路去见卫灵公,灵公把史的话告诉子路,子路说:“主管国防的司马最重要,当两国有战乱的时候,两军交战,司马击鼓来发布命令,如一战败北,牺牲几万士兵,这样因指挥不当而杀人是不对的,但像这样误杀的人也太多了,所以说:主管国防的司马最重要。”过了一会,子贡又来晋见,灵公把史和子路的话告诉他,子贡说:“多么没有见识!以前夏禹和有扈氏作战,打了三场仗还不归顺,夏禹于是修养教化一年,而有扈氏就来归顺了。所以说:消除了人民之间的纷争,还有什么官司要判决呢?兵车武器统统都不用,还要鸣鼓做什么?所以说:教化最重要。”
10。 智者与愚人
齐桓公出去打猎,由于追逐一头野鹿而走入山谷之中,看见一个老翁就问他说:“这叫什么谷?”答道:“这叫愚公谷。”桓公说:“为什么叫愚公谷?”答道:“由我而得名。”桓公说:“现在看你的样子,并不是愚人,为什么说是由你而得名?”答道:“现在让我说出理由。我过去养母牛生出小牛,已经长大了,把它卖掉去买了匹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于是就把小马牵走。邻居们听到了,就认为我是愚人,所以把这个山谷取名叫愚公之谷。”桓公说:“你实在是愚人。但你为什么要给他呢?”桓公于是就回去。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把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整理一下衣服再拜说:“这是我的过错,如果让尧在上领导,咎繇主管司法,怎会有人敢去把小马牵走?这位老人,如果是在好的狱政之下,必定不会让少年牵走他的小马,正因为他知道司法不公正,所以才会给他牵走,我们还是要认真地反省修明政治。”
孔子说:“弟子们记住:桓公,是一位称霸天下的人主,管仲是一位贤明的辅臣;他们还把智者当愚人,何况那些不如桓公、管仲的人呢。”
11。 不教而诛
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康子说:“杀了他们。”孔子说:“不可以杀。老百姓不晓得父子之间打官司的坏处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位的人的过失;在上位的人如果领导有方,父子早就不会打官司了。”康子说:“治理人民应该以孝为最重要,现在杀一个不孝的人,有什么不可以吗?”孔子说:“事先没有教育人孝顺而杀不孝的人,就是残杀无罪的人。三军大败,不能都杀;打官司的太多,不能施以刑罚;在上位的人先以教化去要求自己,那么老百姓就会跟着去做。如果自己做到了而老百姓还没有跟着去做,然后就可以施以刑罚,那么老百姓也就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就像一座八尺高的墙老百姓不能越过,而八丈高山,儿童都可以爬上去游玩,因为它是慢慢矮下来的缘故啊!现在仁义也越来越没落了,怎能怪老百姓犯法呢?《诗经》上说:‘使老百姓不致迷惑’,以前君子教导老百姓使他不致于迷惑,所以不用威厉,不用刑罚。”打官司的人听到了,都不去打官司。

治理的大道(3)
12。 使民富且寿
鲁哀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答道:“为政之道,在于使老百姓既有钱而又长寿。”哀公问:“怎样才能做到?”孔子说:“少征税,使人民富有;不要扰民,人民就少犯罪;少犯罪自然就长寿。”哀公说:“如果像这样,那我就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平易的领导,是人民的父母’,从没有见过儿子富有而父母贫穷的事。”
13。 王国富民
文王问姜太公:“要怎样去治国?”答道:“王道之国使人民富有,霸道使军人富有;勉强存在的国家,使大夫富有;无道的国家,只让自己的仓库积满。这就叫做上溢下漏: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而百姓们穷得像竹篮里的水漏得干干净净。”文王说:“好的。”太公又说:“好事做晚了不吉祥。”这一天,文王命人打开仓库,拿粮食去救济无夫、无妻、无子、无父的人。
14。 爱民如子
武王问姜太公说:“治国的方法是什么?”太公答道:“治国的方法,不过爱民罢了。”又问:“怎样爱民呢?”答道:“对他有利而不要对他有害,帮助他成功而不要让他失败,使他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给他东西而不去掠夺他,让他快乐而不使他受苦,让他喜欢,而不使他生气,这是治国的方法。使用人民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爱他罢了。老百姓失去他的本务,是你害他的;农民失去耕种的时间,是你妨碍他的;有罪的加重其惩罚,就是杀害他;搜刮人民的财富,就是夺取他;多征税,多抽壮丁,来使人民感到疲惫不堪,就是劳苦他;劳苦而又扰乱他,就使他生气。所以会治理国家的人对待人民像父母爱护子女,哥哥爱护弟弟,听到他吃不饱,穿不暖,就替他可怜,看到他劳苦,就替他悲哀。”
15。 贤君治国
武王问姜太公:“贤明的君主怎样治理国家?”答道:“贤明的人主治理国家,他的政治平和,官吏也不苛刻,赋税收得少自己也很节俭。不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妨害到国法,决不赏赐对国家没有贡献的人,决不惩罚无罪的人。也不因为高兴,就赏赐某人,也不因为生气,就杀掉某人。残害人民的就是有罪的人,推荐贤人,检举过错,就应该奖赏。后宫里不荒淫,那些宠幸的女人讲的话不采纳。在上位的人不淫逸凶恶,而下阶层也不暗中勾心斗角。不宠幸后宫,以免浪费金钱。不多设游玩台池,以免拖累人民。不雕刻花纹图案,来娱悦感官。在国库里没有久藏生虫的东西,国家没有流浪饥饿的人,这就是英明的人主治理国家的情形。”武王说:“好极啦!”
16。 法令太多
武王问姜太公说:“治理国家而常常改变法令,为什么?”太公说:“治理国家而常常改变法令,就是不守法,他所喜欢的就是法令;所以命令一颁布就更加混乱,乱了再颁布,因此就常常改变法令。”
17。 如临深渊
成王向尹逸请教有关治国之道,说:“我应该具备怎样的德行,老百姓才会亲近我?”答道:“使用老百姓要在农闲时,尊重他们,顺着他们的意思。并且还要对他们诚实,爱护他们。发布出去的命令要做到,不要自己说话不算话。”武王又问:“怎样做才能达到你的目标?”答道:“好像临近深渊一样地小心,好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地谨慎。”武王说:“畏惧啊!”答道:“天地中间,四海之内,君王友好待民,人民就是他的臣民;不友好待民,人民就是他的仇敌。夏、殷的臣子,反而把桀纣看做仇敌,而臣服汤武,夙沙国的老百姓,自己攻击自己的国君,而后来归顺于神农氏。这些都是你所知道的,你又怎能不小心谨慎呢?”
18。 长治久安之法
孔子见梁君,梁君问他道:“我想使国家兴盛不衰,我想获得很多大都市,我想使人民安居而不乱,我想使士人能够卖力,我想使日月正当其时,我想使圣人能够自己来,我想使政府能够治理得很好,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治理的大道(4)
孔子答道:“诸侯和天子,问我这个问题已经问得很多了,但从没有像你问我的这么具体,可是这些都可以做到。我听说,两国国君相亲近,就能使国家长久;君给臣以恩惠,臣对君尽忠,就能永保都城;不要杀没有罪的人,不要放走有罪的人,那么人民就不会乱;对有用的士人赏以俸禄,他们就能为你卖力;尊天神,敬鬼神,日月就能当时;刑罚运用恰当,那么圣人就能自来;尊敬贤人,使用能干的人,那么政府就能治理得好。”
梁君说:“哪有不这样的呢!”
19。 为政之道各不相同
子贡说:“叶公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为政的道理,在于使附近的人欢悦,远方的人来归附。’鲁哀公又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为政的道理在于了解臣下。’齐景公又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道:‘为政的道理在于节俭。’这三个人向夫子问为政的道理,夫子答的各不相同,这样说来,是不是为政就有不同呢?”
夫子说:“荆这个地方土地广阔,而都市狭小,老百姓缺乏向心力,所以治国就要让附近的人欢悦,远方的人来归附。哀公有臣子三个,他们对内结成党羽,而迷惑他的人主,对外拒绝诸侯宾客,而欺骗君王,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臣下。齐景公花钱去建筑台榭,纵欲于苑囿,让自己的五官不停地得到快乐,在顷刻之间,一口气把三个百乘之家赏赐给别人,所以说为政的道理在于节俭。这三点都是为政的道理。《诗经》上说:‘离散带给人们痛苦,应该让他们各安其所才对。’这是哀伤离散所造成的祸乱。‘这些谗人不能尽职,只是找君王的缺点来迎合。’这是哀伤奸臣蒙蔽人主所造成的祸乱。‘老百姓正愁苦呻吟,国库空虚,没有东西抚恤百姓。’这是哀伤浪费不知节省所造成的祸乱。细察以上这三种情况,为政之道怎能相同呢!”
20。 心已关闭
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鲁国的人君死了,左右的人请求把门关起来。公仪休说:“不要关吧!池渊我不纳税,蒙山我也不征赋,我也不颁布不近情理的法令,我的心已经关闭起来,还要关什么门呢?”
2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