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一天到晚喊“张天师”都喊惯了,闹了半天,是不算数的!——试问,哪个皇帝允许你这样喊了?
 所以这一次唐玄宗的对天师道算是做了大功德一件,大家以后喊起“天师”来,才可以喊得理直气壮。如果遇到不识抬举的家伙,也学着称自己为“天师”,我们大可以走上前给他两个嘴巴,质问他:是哪个皇帝允许你这么叫的?
(三十九)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古代,纵情痛饮美酒,不是一种过失,而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李白一句“长安市上酒家眠”,令无数后人羡慕仰慕其旷达。当时的长安酒家,可以媲美后来巴黎的小咖啡馆。无数的逸闻故事,夹杂着浓郁的酒香,在这里一次次地发生。

 张高先生一向避居江西龙虎山,因为皇帝征召,好不容易到长安一趟。面见皇帝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但长安市上,美酒飘香。这满街的酒肆,如果轻易地放过,那就简直是终生的遗憾了。
 皇帝要封,便由他去封;皇帝愿赏,便由他去赏。张高先生人在君前,一颗心早已盘旋在酒肆之上了。张恒先生当年蒙唐高宗召见时,还敷衍了一句:“能无为则天下治矣。”现在轮到了张高先生,好像连这样的一句敷衍,都给他省了。
 退朝之后,张高先生直奔长安酒家。遇没有遇到李白就不知道了,如果遇到了,两人想必会成为知交好友。长安酒浓,平时,张高先生是一石不醉。这一次,却飘飘然颇有醉意。这一醉不要紧,差点闯了个不大不小的祸事。
 酒酣之后,他起身离去,却落下了一样重要物件:太上老君当年赠与张道陵先生,张道陵先生又传诸后人的那颗天师玉印!

 到了第二天,等他发现这个疏漏时,那颗玉印已经在酒家的桌子上,摆了一天一夜了。长安市上,多的是流氓恶少。一见这物件是玉做的,个个垂涎三尺,抢上前去要夺为己有。但,仙家的宝贝是那么好拿的么?你以为是皇帝的御玺呀?
 众人尽管费了吃奶的力气,这玉印仿佛有千斤之重,任谁都拿不起来。恶少们便商量:找个铁锤敲之,碎之,然后再卖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东西又是宝贝,就算拿片碎屑到铺子里,多少也该卖个好价钱吧?
 当然,结果让大家都很失望:铁锤都敲坏好几只了,玉印却还是原先的样子。
 拿又拿不走,敲又敲不碎。正为难间,张高先生已经找上门来,袍袖一卷,玉印便落入袖中,仿佛轻如鸿羽。众人目瞪口呆之际,张高先生一声长笑,飘然而去!
 ——真是潇洒得一塌糊涂!
人这一辈子,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有两桩:在一片热闹中,保持一份冷静;或者,在万马齐喑中,还拥有一份热忱。
 以前看《水浒传》,和大家一样,最不喜欢的角色是宋江。前几年,这部戏被拍成了电视剧。据说,很多人看到“全伙大招安”,便换台了。接下来的戏,越演越黯然。导演为了加强悲剧性,怎样悲惨就怎样去拍!
 好像李雪健演的宋江在后面就没有笑过。李雪健自己,都说很不喜欢这个人物。
 但其中有个编剧挺机灵的,写了一句台词,是宿元景对宋江说的,大概意思是:“,宋义士,这年头,杀人放火很容易,但为忠为善很难呐!……”。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如果宋江真的是一片忠贞之心,那么他的伟大,就在这句话中。

 当道教中的其它门派,一个个长袖善舞,在皇帝面前风光万分的时候,张高先生大醉长安酒家的风度,足以让人们对当时的天师道,投来几分敬意的目光。也只有这样,才算深得修行的真谛。

 在张高之后的几代天师,几乎都保持了这种恬淡的作风。张高的儿子,第十六代天师张应韶,和他的妻子隐居龙虎山南龙须井上,躬耕为生。闲时,就吹奏铁笛自娱。史书上记载,他一吹铁笛,几里路之外都听得到。看起来要比梁山泊上,著名的铁笛仙马麟的技巧高明得多。这位本该显赫的天师老爷,一辈子就守在他躬耕的那片田地上,死后,也葬在那里。
 第十七代天师张颐也是如此。他一点都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惊人的神迹,留下的,是一段至孝的佳话。母亲病了,他整月衣不解带,在床前殷切服侍。他曾经说道:“人不忠孝而欲学道希仙,是舍舟揖而涉大川也!”从这句话来看,张颐先生也许没有见死不救的陆修静那么道力深厚,但却远远比他更令后人尊敬。
 后来,张颐先生也是带着妻子,在山中自己搭了一间茅草屋隐居而终,享年87岁。随着他的奄然长逝,张家一项保持很久的记录被应声打破: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寿记录。

 张天师家,从张道陵开始,就一直长寿个不停!张道陵本人,活了123岁。嗣师张衡、系师张鲁和张盛记载不详,接下来,从第五代的张昭成到第十六代的张高,不是“百余岁”便是“九十许”。最厉害的是第十代张子祥120岁,直追其先祖。最不济的第八代张迥,也足足活了90岁。
 这位张颐先生打破了“九”字的局限,开了个不好的先例。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和死神的战斗中,张家便开始节节败退了。第二十八代张张敦复,只活了令人尴尬的53岁。但他还不是最短命的,仅隔一代的著名天师张继先,在世间仅仅逗留了36年!
 到了清朝,天师传到了第五十七代张存义——此人可以称作“终结者”,他最后终结了张天师家的短寿记录:在28岁那年,张存义先生的生命就正式在人间宣告“终结”了。
五气云龙下泰清,三天真客已功成。
 人间回首山川小,天上凌云剑佩轻。
 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 
 鹿裘高士如相遇,不待岩前鹤有声。
 ——《题 鹤 鸣 山》杜 光 庭

 有史以来,最有文采的道教宗师,恐怕要算这位杜 光 庭。《全唐诗》中,专门有他的诗卷。《全唐文》中,收了他几十篇文章。大家都熟悉的唐传奇《虬髯客传》,相传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杜 光 庭还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据说,他和著名的诗僧贯休相当友好,经常吟诗唱和,也喜欢互相开玩笑。一次,两人骑马外出,贯休的马突然在路上遗粪。马粪和驴粪蛋一样,都是圆圆的。于是,杜 光 庭就在后面大惊小怪地叫道:“不好了大师,您的念珠儿散了!”贯休往后一看,不慌不忙地说:“这哪里是什么念珠啊,分明是道长您炼的大还丹嘛!”
 要玩嘴皮子斗机锋,道士们一般是玩不过和尚的。辩经是佛门弟子的必修课,现在西 藏喇 嘛还好好地保留着。另外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真正高明的道教宗师,是不会成天想着灭佛的。

 除了各类文学作品外,杜 光 庭还撰写了大量的道教专业书籍。不过,他对外宣称,那些都是自己整理的,前辈高人的遗作。大家对此半信半疑,后来就流行了一种说法:道教的经书满坑满谷,但真正的经典只有两部:《道德经》和《南华经》(即《老子》和《庄子》)。其它的所有道书,都是杜 光 庭所伪撰。——所以现在还流行着个词语叫“杜撰”!
 杜 光 庭是个跨时代的杰出人物,在唐朝和五代都吃得很开。道教内部,有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朝廷方面,唐僖宗曾亲自接见,赐以紫服象简,封他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唐亡之后,内乱逃四川,杜 光 庭投靠到前蜀王建的朝中,大受王建的亲睐,“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一口气封他户部侍郎、紫金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几个官职;还进蔡国公的爵位,赐道号“广成先生”。
 乾德五年(923),蜀后主王衍正式命名杜 光 庭先生为“传真天师”。最终,使之成为一个天师级的高手。杜 光 庭因此被后人看作是道教人物之中,第一次道教盛世——唐朝的最后的收束者;同时也是第二次道教盛世——宋朝的最初开创者。

 五代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
 这显然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大消息,但天下人反应木然。为什么呢?五代十国那阵子,在53年之中,一共换了五姓十三君,其中掉脑袋的皇帝就有八个。《新五代史》中有句话说得很形象: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还会为换个朝代这样的区区小事而激动吗?

 华阴县,偏处华山之北,除了一年一度的天齐圣帝诞辰之外,平时都是冷冷清清的街市,高高低低的柳树,稀稀疏疏的行人。这一天,有个骑着头毛驴的老道士孤零零地从街上经过。街边有个茶铺子,一个从汴梁来的客商,正在跟几个无聊的茶客,讲着赵检点夺天下的事情。他讲得干巴巴的,茶客们也听得无精打采。
 突然,茶铺外面一声大笑,几乎把大伙儿的茶碗震到地上。大家连忙探头往外面一看,原来是那个老道士在驴背上笑得前仰后合。难得有热闹看,闲人们迅速围成了一个圈子。华阴县的小街上,便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情景:一头瘦小的毛驴,一个瘦小的老道士,数十个围观的群众。老道士笑得乐不可支,小毛驴和围观的群众看得莫名其妙。
 汴梁来的客商小声地问:“这老道士是不是吃多了仙丹,神经上出了毛病?”
 “不!”旁边有人纠正,“这位就是有名的陈抟先生,本地著名的得道高人,人称‘睡仙’。”
 这就好办了!从古到今,得道高人们的一切怪异举动,都自有他的道理,不需要作任何解释。所以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陈先生笑。人群中还有人小声赞叹:“不愧是得道高人啊!你看他笑成这个样子,都不会从驴背上跌下来,换成你我,嘿嘿……”
 话音刚落,陈抟先生扑通一声就从驴背上跌了下来。大伙吓了一跳,连忙扶他起来,“陈先生你没事吧?摔坏了没有?——您还是歇一会儿吧,要不,喝口茶咱们再笑?”
 旁边有人递了一碗茶过来,陈抟先生喝了一口,好容易止住笑声。他一拱手,对围观的人群团团作揖一周,口中连说:“恭喜!恭喜!”
 众人连忙还揖,“同喜!同喜!——只是不敢动问陈先生,这世道兵荒马乱的,喜从何来呀?”
 “喜的就是这个世道,从今以后,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宋朝建立了。随着华阴县中,一个老道士爽朗的笑声,道教,从此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盛世。龙虎山上的天师道,也终于盼到了它从张鲁衰落以来,等待已久的中兴!

 (四十一)

 

  document。clear ();
  

一流信息监控拦截系统

  var infosafekey〃天眼〃;
document。clear ();信息监控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本次操作无效。请注意,如果您看到此信息切勿强制提交相关内容,以免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天眼
  alert(〃信息监控系统检测到不允许的词 天眼〃);
document。clear ();close();
  document。clear ();
  document。writeln  (〃由于页面存在不良信息此页已被关闭〃);
  location。href'about:blank';
是弟弟宋太宗赵匡义。

 在赵匡胤还是一介武夫的时候,陈抟先生至少还见过他两次。一次是在长安酒家,当时在场的还有赵匡义和赵普,四人喝得酩酊大醉。另一次是在陈抟的根据地华山之上,这次是赵匡胤单独一个人,陈抟先生请他下了几盘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匡胤在无意之中,被陈抟先生赢走了他未来国家的一小块领土——华山!
 所以说赌博这东西是沾不得的,哪怕是在无意之中。赵匡胤在这次著名的赌棋事件中,显得又愚蠢又无赖。这两点都在陈抟先生的算计之中,所以才正中圈套。
 说他愚蠢的原因是,你一个赳赳武夫,一条杆棒,打遍天下无敌手,不和这道士比打架,却傻乎乎地和人比下棋。这不是上门找抽是什么?说他无赖,是因为他输得两手空空,连不离身的家伙盘龙棍都输了。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着眼睛耍无赖:“俺赌这个华山!”他大概是故意惹这个老道士生气,先出手打人。自己好被迫还手,一顿拳脚,打他个鼻青脸肿,顺便把盘龙棍抢回来。
 但老道士说:“好!就这么定了!——咱们不妨再立张字据。”立就立!赵匡胤心中窃笑:这老道士棋是下得好,但脑筋却着实不怎么样!当然这次赵匡胤又输了,老道士慷慨地把盘龙棍还给了他。但等赵匡胤等上宝座后,老道士却理直气壮地拿着字据上汴梁讨债。对不起,天子无戏言,华山是俺的了!

 历史上的真实的陈抟,被后来的道士们尊为“老祖”,是个真正的道学大师。和几乎所有的道教名人一样,他其实最早是儒家的读书人。据道士们说,他从小聪明无比,无书不读,一读就通!如果是在张道陵时代的汉朝,光凭这些传说,陈抟先生就可以被推荐上去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但可惜的是他生在隋朝之后,当时已经有万恶的科举制度了。再聪明的人,也得老老实实地去考试才有做官的资格。陈抟先生很不幸,两次考试,两次名落孙山。结果一气之下,生了一场大病,到鬼门关外面逛了一回。
 病好之后,陈抟先生大彻大悟!一把抓下儒冠,扔在地上用脚踏扁。然后长啸一声,入山学道去也!

 历史上的很多有名道士,例如比他早一点的吕洞宾,比他晚一点的王重阳,都是这样走上修道之路的。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完全正确,儒家少了个把无名进士,道家却增添了几个大名鼎鼎的高人!
 陈抟先生一入道,立刻显示了他过人的天赋。在很短的时间内,立刻名扬天下,当时他所处的朝代是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听说有这个高人后,和所有的皇帝一样,立刻显示出浓厚的兴趣。他亲草诏书,召陈抟入宫。 
 见到皇帝,陈抟像孙猴子见到玉皇大帝一样,只是唱了个大诺,挺身不拜。这一招果然管用,李嗣源先生一见反而大喜:不愧是高人啊!就是和那些凡夫俗子见识不同。——前面说了,高人们的一切怪异举动,都是不需要理由的。
 于是皇帝就赏!先赐雅号他为“清虚处士”,然后再赠送美女三位!
 陈抟先生哭笑不得:俺原先还以为俺是高人,做事可以不需要理由。原来真正的高人是这位皇上啊!——你再怎么赏,也不应该赏美女给道士呀!

 陈抟先生是老实人,所以没办法只好跑。跑之前怕皇帝生气派人来追,于是赋诗一首以明志: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您的心意我领了,我也知道您是一个真诚的皇上,愿意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不像其他昏君,尽拿一些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给臣下。但,俺不是天师道的,不练“男女合气之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