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功的方法1-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等,在全国都是划一的。
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在整个19 世纪,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化的教育体制基本按原样保持着。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德国是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德、意、法)以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宗教改革运动后,德国的新教和旧教都加强对学校教育的争夺,形成了德国历史上历来重视教育的特点。
16世纪末,德国各封建邦国十分重视初等教育的普及工作。
在这一时期,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文科中学和骑士学院。。
需要指出的是,18世纪初,一种新的中学类型——实科中学开始受到重视。
德国的高等学校早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18世纪后期,德国也开始改变过去教会控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局面,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控制。
在初等教育方面,洪堡德特别重视提供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
在中等教育方面,洪堡德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1810年建立起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的建立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1815年,代表封建贵族和僧侣利益的欧洲“神圣同盟”成立后,德国政治又开始走向反动,德国的教育也出现了倒退。
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基本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以普鲁士邦为首的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相联合的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德国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德国实科教育逐渐得到重视。
2。教育思想:第斯多惠等论教育
(1)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人的天资既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人的天资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天资在同一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两个条件。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首先,第斯多惠非常重视主动学习,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其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天资。
2。教育的目的
第斯多惠从人生观的角度论述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一致。在人类思想史上,对人类的使命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宗教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使命是相信上帝;
第二种是哲学的观点,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理性、真理;
第三种是教育的观点,认为人生最高目的是完善教育,发挥天资、智力、主动性。
第斯多惠首先肯定了第三种,又吸收了前两种,得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和谐的,教育中的和谐首先是针对全人类而不是个人而言的,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发展个人的天性;其次,和谐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而言的。和谐发展要求全面发展身体
和精神,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3。教学论
①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相互相成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一定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知识的学习)。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
形式目的应占首位,因为发展能力是最后的目的。
②教学原则
第一,遵循自然原则。
首先要认识人的一般天性和特殊天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是一切课堂的最高原则,其他一切原则只属于从属地位。
第二,遵循文化原则。
教师在制定一切教学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以及民族的民族性。
第三,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必须遵守这一规律。彻底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讲,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第四,直观教学原则。
人的智力发展是从观察外部世界开始的,人的一切认识的基础是感受、感觉,教学必须遵守这一认识规律。
直观教学的要求是: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4。论教师
第斯多惠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他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
第一,自我教育;
第二,有崇高的责任感;
第三,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评价:第斯多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其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吸收了教育史上苏格拉底、卢梭、赫尔巴特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师培训实践中,推动了德国师范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指导意义。
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俄国是从9世纪开始过渡为封建制国家的。
俄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从彼得一世(1672-1725)开始的。
1802年,俄国成立了教育部。1804年,又颁布了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国民教育章程》和《大学及附属学校章程》。
1815年以后,教育政策变得更为反动。
1826年,沙俄政府在镇压了进步的“12月党人”的武装起义以后,又强化了其反动的教育政策。
总之,这一时期俄国教育倒退和落后了。
19世纪中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改革运动的洪流。
19世纪60年代是俄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俄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给予极大的重视,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等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封建农奴教育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农奴制废除以后,从1860-1864年间,俄国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开始了教育上的改革。
初等教育是这次改革的重点。
1864年的《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规定,文科中学是无等级的学校,可以招收各阶层子弟入学。
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还推动了女子中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
总之,在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教育与西欧、北美的教育相比是十分落后的。1914年,俄国仅有10万多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有20%,文盲占全国成年居民的75%,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仍是为特权阶层和资产阶级服务的。
2。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1)论教育的作用
乌申斯基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
无意的教育是指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等,是对人的发展有最大效力的教育者;
有意的教育是学校和教育者,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强大的影响。
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因此,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
(2)论教学
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目的上,他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据此,他得出课程设置也要把古典课程和实科课程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上,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在教学原则上,他所提倡的原则有:
直观性原则。
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3。论道德教育
乌申斯基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德育方法上,他主张以下几方面:
通过教学进行德育;
教师本身的榜样;
说服;
机智地对待学生;
预防;
奖励和惩罚。还有就是强调劳动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 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学艺。他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
五、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第五节 近代美国的教育
美国是北美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历史相对较短、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美国独立以前的教育
在美国独立以前,受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13个殖民地的教育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北部殖民地工业发达,居民大都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十分重视民众的教育。
在中部,当局没有统一的设立学校的要求,各教派分别设立学校。
在南部,统治者主要注重上层社会青年的教育。
这个时期,各个殖民地学校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个:
在初等教育上主要有主妇学校和市镇学校。
在中等教育上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
在高等教育上,这一时期主要有美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哈佛学院。
总之,美国独立前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宗主国英国教育的移植,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
二、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以前的教育
1775年,北美殖民地人民掀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776年,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建国初期,美国十分重视教育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作用,并动员一切力量,唤起人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1787年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虽然没有对教育的权力做出具体的规定,但1789年通过的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却涉及了教育。
由于教育行政权下放到各州,这样就形成了各州具体管理教育的体系。
19世纪初,美国各级教育逐步发展起来。
在初等教育上,由于受美国不断扩张领土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普及初等教育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
随着公立学校的大量开办,培训师资、建立师范学校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在中等教育上,受公立初等学校运动影响,美国也出现了公立中学的运动。
这一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改革之中。首先是兴办公立高等教育。其次,重视技术训练和专业的教育。第三,原有的大学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南北战争后美国的教育
1861年~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在教育领导体制上,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
南北战争后,在欧洲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一时期,美国的初等教育也有较快的发展。随着初等学校数量的增加和初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美国开始重视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公立中学得到较快的发展,各州普遍设立公立中学,公立中学成为公立初等学校的继续。
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除重视学校科目外,还重视许多实用科目。
在高等教育上,这一时期,美国在强调高等教育讲求实用原则的同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
19世纪末,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多层次、多结构发展的阶段。
2。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1)论教育作用与目的
普及教育对国家、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用尖利免费学校的办法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
其次,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
再次,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目的:教育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2)论教育内容
在 12 次年度报告中,贺拉斯。曼对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进行了阐述。
体育方面,他认为健康和体力是做一切工作的基础,应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智育方面,与其阐述的教育目的一致,教学科目应该是语文、生理学、历史、地理等实用科目,不应传授过广过深的知识,以致脱离实际。
政治教育,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要履行的责任方面的知识,共和国的公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要有政治知识。
德育方面,道德教育是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应当及早进行德育,要由有经验的老师和良好的环境。
宗教教育,他反对宗教控制学校,但不反对宗教本身。
(3)论师范教育
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六、 日本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明治维新以前的260多年,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江户时代或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日本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文化主要有中国的儒学、日本的国学(和学)和西方的兰学。
江户时期,日本的具有等级特点的教育机构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1)幕府直辖的学校机构。
(2)藩学。
(3)民众的教育机构,包括乡学、私塾、寺子屋等学校
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一批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
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改革目标。
1872年8月,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学制令》由学区、学校、教员、学生和考试5大部分组成。
这一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从1873年到1878年,日本的小学校数和学生数都有较大的增加。
1879年,日本废除了1872年的《学制令》,颁布了《教育令》。
《教育令》是日本参照美国的教育改革经验,第二次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尝试。其特点是中央放宽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控制,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
19世纪80年代日本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188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学校令》,其中包括《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
2。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1)教育的作用
通过知识教育开发人的智力,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道德教育培养民众,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提高民族自尊心;通过体育提高国民素质。同时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时发生作用。
(2)论智育
智育目标:在于提高学习者的智慧水平,并进而提高个人思考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
在智育的具体实施上,应向学生传授一些与社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经世致用之学。
(3)论德育
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高低,除反映在国民的智慧水平上外,道德水平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在德育实施中,福泽渝吉竭力反对向学生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反对用忠臣、孝子、义士、节妇等故事向学生传授封建伦理观念。
道德教育在学校实施的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