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之死-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借右借过日子,但也仅比一般贫苦人家稍好一点而已。
董孝仁女士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嫁给刘苌先生的,既没有灿烂辉煌的前瞻,也没有可能改善生活的实力;而刘苌先生的三等侯爵,再传下去,依照亲疏等差的宗法原则,儿孙就都要成为平民矣。然而十三岁的儿子刘宏,却忽然被中央政府窦家班看中,迎接到首都洛阳,继承大统,简直是春梦成真,喜从天降。可惜这时候老爹刘苌先生已经入土为安,不能分享儿子带来的无上尊荣。老娘董孝仁女士倒是赶上了这场热闹,呜呼,世界上还有比儿子一下子当上皇帝,更传奇的时来运转乎哉。不过,她阁下跟她的一些前辈,诸如傅孝哀女士、丁姬女士、卫姬女士一样,遭遇到同样的难题,虽然儿子是皇帝,而她仍是“蕃妾”——皇帝老爷(即令皇帝老爷是自己亲生的小娃)属下一个普通侯爵的妻子,既不能前往首都洛阳风光,更不能当皇太后弄权。因为已有一位皇太后窦妙女士在宝座上猛坐哩。
但是,亲情无法抹杀,刘宏小子于一六八年登基之后,窦妙女士同意追尊老爹刘苌先生“孝仁皇”(注意,只称“皇”,而没有“帝”,儒家系统咬文嚼字,认为这正表示刘苌先生从没有实质上掌过大权,而也从没有坐过龙墩),把他坟墓改称“慎陵”(小民的坟墓叫坟墓,皇帝的坟墓叫“陵”,也是文字把戏的一种,保镖护院型文化人,乐此不疲)。同时尊称仍活着的老娘董孝仁女士“慎国贵人”,以区别她“三等侯爵夫人”的卑微身份。慎国贵人的威风事实上跟皇太后一样——即令法令上规定不一样,地方官员也不敢不一样,谁敢不拍现任皇帝娘亲的马屁乎哉?唯一不一样的是,她阁下不能去首都住皇宫。
这是一个永远跟儿子隔离的局势,现任皇太后窦妙女士年纪正轻,至少十年二十年还死不了,宫廷既不允许有两个皇太后,窦家班势力又正在鼎盛,那些以儒家正统自居的官僚群,不可能破坏这种制度。董孝仁女士只好孤零零干泡在她的故乡河间,跟西汉王朝第十四任皇帝刘箕子小子的亲娘卫姬女士一样,直到老死。
然而,人生道路难以预料,只不过短短八个月,宦官群发动政变,窦家班全军覆没,窦妙女士被囚。不但让出了宝座,而且空出了皇太后所住的永乐宫。宦官群开始动脑筋,他们认为如果把刘宏小子的娘亲迎接到首都洛阳,不但老娘会心怀感激,就是刘宏也会心怀感激,母子同时感激,等于一箭双雕,宦官的权势将更为稳固。刘宏小子不过十三岁,当然盼望娘亲驾到,这时也不管他妈的法令制度啦,有权就是有理。次年(一六九)三月,就把董孝仁女士从河间迎接到洛阳,尊为“孝仁皇后”——大家一致叫她“董太后”,名正言顺兼理直气壮的住进永乐宫,这是继她儿子当皇帝之后的第二次春梦成真,从一个永无出头之日的三等侯爵夫人,升迁到中央政府至高无上,手握权力魔杖的皇太后。这种使人兴奋的遭遇,听起来好象童话故事。
可是,童话故事都是纯洁和优美的,而以董孝仁女士为主角的传奇,却含垢纳污,一片肮脏。老娘董孝仁和儿子刘宏,他们虽然身居当时中国最高的权位,却没有一分一厘心情为国家人民着想,而只为自己着想。象两只饿了一冬天的野狼扑进羊群,盘据深宫,不顾一切的狂噬猛吞,盖刘宏先生一直讥笑他的伯父——也是他的前任皇帝刘志先生,不懂得聚敛金银财宝。
——史书上记载他讥笑刘志先生不能“作家”,这个“作家”,可不是一个名词,如果是个名词,就跟二十世纪写文章的朋友被称为“作家”同一意义矣。二世纪时的“作家”,“作”是动词,刘宏先生的意思是,刘志先生不会料理家庭财务。呜呼,刘志先生的贪婪无耻,已在东汉王朝占第一把交椅,而刘宏先生还嫌他乱搞得不够,则刘宏先生的贪婪无耻,就更山摇地动,地动山摇矣。
母子嗜钱如命
绝对专制社会中,整个国家都是皇帝一人的私产,全国人民都是皇帝一人的奴仆。所以我们实在弄不懂,刘宏先生为啥还要私房钱?唯一的解释是,他仍有可怜兮兮小民们的想法:“到手的钱才是钱!”“口袋里的钱才是钱!”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很多乡下佬仍不肯把钱存进银行,而宁愿装到钱罐里,埋到后院地下。等到有一天要用时,扒出来一瞧,钞票已烂成一堆废纸矣,只好大放悲声。
一则故事可说明这种心理状态,两个穷措大在一块互诉衷曲,其一曰:“我要成了富翁,吃了就睡,睡了再吃。”其二哂曰:“我要成了富翁,吃了再吃,哪有功夫睡耶?”刘宏这个穷措大出身的皇帝,现在就是吃了再吃。他要把银子放在眼皮底下,才感到安全。而老娘董孝仁女士也是穷措大出身,她的容貌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她吃了又吃,那种非洲土狼才有的贪婪馋相,使我们想起京戏“法门寺”刘媒婆的嘴脸。
母子同心之下,刘宏先生公开鬻官卖爵。西汉王朝的老少帝崽们,也有过鬻官卖爵的场景,但他们收的赃款,都当作国家岁收,而董孝仁和儿子刘宏所收的赃款,却直截了当装进自己腰包。母子们开出的价钱是:部长级官员(二千石)二千万钱,州长级官员(四百石)四百万钱。只要拿出这个数目,无官的当官,有官的升官。至于有些官员,确实政绩斐然,依照法令考绩,应该升迁的,也得缴纳半数,至低也得缴纳三分之一。县长级官员,则以县份的贫富,分出若干等差,富县县长定价三百万钱,贫县县长二百万钱也行。董孝仁女士有现代商人的灵活头脑,有钱大爷,当然先缴钱后上任,如果价钱太高,没人买得起,就变通办法,可以先上任,后缴钱。于是,有钱的王八坐上席——不但坐上席,而且坐官席。今天还在妓女院当大茶壶,见了嫖客胁肩谄笑;明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忽然就成了县太爷,成了国家正式官员(朝廷命官),坐在公堂之上,一脸都是尊严,抓住嫖客,说他妨害风化,猛打板子。
主要的是,那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嗟夫,不管用什么形式,钱都来自小民。《红楼梦》上有句话形容皇帝老爷下江南时的盖世豪华曰:“说穿啦,不过把皇帝的钱,花到皇帝身上。”这教我们想起另一则故事,宋王朝宰相蔡京先生,有一天问他的宝贝儿子们,米是从哪里来的?有的说从仓库里来的,有的说从麻袋里来的,有的说从席子里来的,盖农家都是用席子囤米者也。呜呼,把皇帝的钱花到皇帝身上,是蔡京先生宝贝儿子们的见解,只看到半截,仓库、麻袋、席子,既不能产米,皇帝老爷又哪里来的金银财宝?事实是“把小民的钱花到皇帝身上”。这些小民的钱,可不是正式纳税的钱,而是卖儿卖女,上吊投井的血泪钱。天下既然有“先上任,后缴钱”的禽兽之官,皇帝本人就是谋财害命的凶手,小民被敲骨吸髓,哭天不应,哭地不灵,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刚才所说的卖儿卖女,上吊投井,另一条路则是群起抗暴。刘宏先生的东汉王朝,就倾覆在小民的抗暴壮举上。
山崩地裂就要来临,可是深宫里的穷措大母子,却毫无所知。不但毫无所知,还变本加厉,认为被他们百般蹂躏的东汉政府,是钢铁做成的,怎么敲打都不会碎。所以到了后来,连宰相级官员(三公)都公开出卖,宫廷中遂金山银海,董孝仁女士的芳心和儿子刘宏先生的龙心,同时大悦,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刘宏先生亲承母教,得意忘形,有一天问宫廷参议(侍中)杨奇先生曰:“我比我的伯父刘志先生如何?”杨奇先生曰:“你跟刘志先生,天生的一对。”刘宏先生一向瞧不起他伯父的,一听这话,脸色气得铁青。还好,总算没有爆出刀光血影.而只把杨奇先生,贬到五百公里外去当地方官——汝南郡(河南省汝南县)郡长(太守),杨奇先生象逃避瘟疫一样,逃离污秽的宫廷。
杨奇先生被排斥,说明一种现象,不行贿的官员,在中央政府已无法立足,上自宰相,下至中下级官员,全靠钱和嗜钱如命的宦官们支持,他们做官的唯一目的,是搜刮的银子越多越好。一八四年,一个以张角先生为领袖,庞大愤怒的农民抗暴集团,四面八方蜂起。然而,被钱堵塞了心窍的母子,颟顸如初。一八五年,宫廷忽然大火,灵台殿、乐成殿、章德殿、和驩殿,一扫而光。母子们大张挞伐刮来的钱,也烧成灰烬,懊丧的恨不得向南墙上撞死。再开始聚敛已来不及,在高级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先生的建议下,刘宏先生下令增收田赋——每亩增收十钱,民变遂更不可遏止。
媳妇的报复
董孝仁这位穷措大皇太后,对宫廷外的杀声哭声,固可无动于衷,拼命敛财如故。但对宫廷内的权力斗争,她却无法避免的卷到里面;一个可怕的敌人,悄悄在她身旁崛起。
这位可怕的敌人何灵思女士——是刘宏先生的大老婆,东汉王朝现任皇后,也是董孝仁女士的媳妇。何灵思女士生下儿子刘辩,而另一位小老婆王灵怀女士,生下儿子刘协。何灵思女士妒火中烧,效法那些当皇后的前辈手段,把王灵怀女士毒死。关于这一段,我们在何灵思女士篇幅里,再作报导。而现在只说王灵怀女士死后情形,刘宏先生大肆咆哮了一阵之后,担心刘协小娃也遭毒手,就把刘协小娃送到皇太后住的永乐宫,请老娘董孝仁女士抚养。董孝仁女士当然对孙儿严密保护,何灵思女士虽急得团团转,却再也找不到机会。这使她对她的婆母,怀恨在心。按照宗法制度,皇后生的儿子刘辩小娃,当然是皇太子。可是,刘协小娃要比刘辩小娃聪明,刘协小娃又是劫后余生,身为祖母的董孝仁女士,就想教刘协小娃当皇太子。何灵思女士由怀恨转成恐惧,再由恐惧转成加倍的怀恨。
一八九年,刘宏先生忽然卧病,政府高级官员们考虑可能会一命归阴,纷纷建议他早日确定皇太子人选。刘宏先生乃决定刘协小娃,并把决定告诉宦官兼首都中央军团司令官(上军校尉)蹇硕先生。正要通知政府正式发布,刘宏先生大限已到,死翘翘啦。蹇硕先生知道这项遗命会遭到何灵思女士的哥哥,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何进先生的强烈反对,就计划先下手为强。于是,秘不发丧,而以活皇帝的名义,召何进先生进宫。何进先生匆匆而至,就在宫门口,跟首都中央军团(上军)参谋长(司马)潘隐先生,碰个照面。潘隐先生向他使了一个示警的手势。他们是老朋友啦,何进知道发生变化,转身就走,潘隐先生尾随而至,告诉他命在须臾。何进先生吓得着实抖了一阵,接着集结他所能控制的精锐部队,在全国各郡驻京办事处联合总处(百郡邸)布防,观望进一步发展。
幸亏进一步发展的是好消息,何灵思女士派出亲信,召唤哥哥前往。原来蹇硕先生一听何进先生入而复出,晓得消息已经走漏,如果坚持到底,已落后了一步,只好俯首贴耳,请求何灵思女士宣布十四岁的刘辩小子继任皇帝——东汉王朝第十四任皇帝。
刘辩小子既当上皇帝,娘亲何灵思女士水涨船高,当然是皇太后,何进先生再兼任宫廷机要秘书长(录尚书事)。兄妹二人,分拿内外大权,声势煊赫,膨胀到戏剧性的高潮。蹇硕先生自然不肯干休,并不是他先天好战,也不是他忠于故主刘宏先生的遗命,而是,专制政体下,政治斗争一经开始,就不能停止,必须一直斗争下去,直到对方送掉老命,或直到自己送掉老命。
蹇硕先生不相信他的政敌会饶了他,事实上他的政敌也确实不会饶了他。有一天,蹇硕先生写了一封密函给另外两位高级宦官(中长侍)赵忠、宋典,要求共同采取激烈行动,紧闭宫门,由皇太后董孝仁女士下诏捕杀何进。
——前面所提到的两位气焰万丈的高级宦官王甫、曹节,都已死亡。王甫先生死得最惨,他被捕下狱,父子活活拷打至死。曹节先生有太白金星保佑,死在床上。
这封信到达赵忠、宋典手里后的变化如何,难以预料。同在宫廷之中,为啥不面对面,而必须把如此可怕的机密,用黑字写到白纸上?岂蹇硕先生已被软禁了乎哉,我们不敢确定。不过敢确定的是,这位信差郭胜先生(也是宦官,不过是小宦官),跟何灵思女士兄妹,是南阳(河南省南阳县)同乡,却中途拐弯,送到何进先生手里。何进先生这时候不再吓一跳啦,局势已全部掌握,他教宫廷侍卫长(黄门令)把蹇硕先生逮捕,一刀砍下尊头。
——我们认为,这封信可能是何进先生伪造的,用来消灭异己。盖越想越觉得问题重重,即令被软禁,蹇硕先生也没有必要写这样一封信,他不是呆瓜。
蹇硕先生之死,象征董孝仁女士的失败,她正是力促刘协小子当皇帝的主持人。何灵思女士不再继续容忍啦,她在言词行动上,对这位穷措大出身的婆母,明显的表示今非昔比。董孝仁女士这个老丐婆,虽贵为太皇太后,却不知道儿子已死,权力魔杖已去。她唯有收敛她的锋芒,才能苟延残喘,但她却象一头猪一样,认为靠她的兄弟,身为陆军元帅(骠骑将军)的董重先生,也是一样。这种错误的判断,使她付出判断错误的代价。她愤愤的向她的媳妇何灵思女士开骂曰:“你仗着你老哥是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就这么嚣张拔扈,目中无人呀。我要是发起脾气,教陆军元帅砍掉何进的头,易如反掌。”
没有实力支持的恐吓,谓之虚声恐吓,只能惹火上身,不能使对方屈服。何灵思女士把婆母的话告诉了哥哥。何进先生立即反击,他跟三位宰相,以及他弟弟何苗先生,联合上了一份奏章,奏章上强调:董孝仁女士平常日子,透过已死了的高级宦官(中常侍)夏恽先生,和永乐宫总管(太仆)封谞先生,勾结州郡政府,贪赃枉法,勒索财宝,全存身边,对国家的法纪,已严重的破坏。而且,仍是老话,藩妾不可以在首都停留。奏章上要求把董孝仁女士逐出永乐宫,遣返她的封国河间,不准逗留。伺灵思女士立刻批准,何进先生跟着立刻采取行动,派遣军队把董重先生的住宅包围,董重先生只好自杀。
董孝仁女士身为现任皇帝的嫡亲祖母,二十二年之久的皇太后,再也想不到会发生如此剧变。当宦官群翻脸无情,冲进永乐宫,要把她架出去的时候,她走上她兄弟的后尘,也服毒自杀,抛下她绞尽脑汁搜刮来的金山银海,和价值连城的珠宝,一个铜钱都没有带走。
根据史书推断,她毒发身死时,大概五十三岁。她的尸体归葬河间,一场传奇跃升,也传奇收场。
宋孝灵
时代:二世纪七十年代
其夫:东汉王朝第十二任皇帝刘宏
遭遇:死于囚室
一开始就危机四伏
宋孝灵女士,是宋敬隐女士兄弟的曾孙女。
宋敬隐女士是一世纪八十年代,东汉王朝第三任皇帝刘炟先生的妻子之一,她因“生菟奇案”,被大老婆皇后窦章德女士诬陷,死于宫廷冤狱。这场冤狱,已有专文介绍。后来刘肇先生继位第四任皇帝,冤狱才算伸雪,已经覆没的宋氏家族,再在东汉政府复兴,形成一种力量。
这力量累积七十年之久,而于二世纪七十年代,再度进入宫廷。一七0年,东汉王朝第十二任皇帝刘宏小子在位,前已言之,他于一六八年十三岁时一步登天,当上了皇帝的。到一七0年,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