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的威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办法,维持和平和掌握自己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美国在世界上继续维持其领导地位。”2006年1月布什在联大的演讲。
在众多崛起国家中只有一个能用一种近乎神奇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传奇,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被指责为“专制”的、无神论的中国最终将被西方阵营赋予一个新的意义:在西方阵营中,国家间的团结由于缺少核心目标而备受侵蚀。走向支离破碎的社会贪婪地寻找着新的信仰(现存宗教、千禧年团体、疯狂消费、种族主义等),到处都是金钱至上。西方政治家也愈无法使人们看到新的前景,无力应对经济与社会的挑战(失业、老龄化、工业变革等),这些挑战不断增加并需要这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中国最终将扮演的,就是替罪羊的角色。
近几年来,一种猜测、披露中国“意图”的气氛在西方世界被别有用心地传播开来,在美国和法国尤其如此。人们发现,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国的现状,一些情况被越来越多地重新提起,譬如非法器官移植,向死刑犯家属收取子弹费,中国工人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被迫一天工作15个小时,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地方官员贪污*,以及标志着中国暗藏野心的军费预算问题等,将其普遍化就升级成了“分析”。
从中美之间长期的核战争威胁到由于中国对象牙的需求而导致非洲大象消失的问题,媒体每周都会给人们带来对中国的批评,并向人们揭露这个崛起中的超级大国对整个世界格局的稳定造成的威胁。从理查德·伯恩斯坦和罗斯·门罗1997年出版的那本著名的《与中国即将发生的冲突》到记者菲利浦·科恩的《中国会成为我们的噩梦吗?》,以及菲利普·马斯奈的《疯狂的中国》,一些相关著作的标题变得令人咋舌,并铺天盖地出现在书店的书架上。
逐渐崛起的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发达国家因为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而变得脆弱,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不是互补而是竞争关系,尤其是2005年关于纺织工业的分歧,使得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的火药味更浓了。这些国家既包括那些由于赤字增长显得脆弱不堪的发达国家,也包括那些与中国经济相互竞争的发展中国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前 言(4)
诚然,这些作者都触及了那些当代中国有关失业、*、司法机关的软弱或*的现实问题,也谈到了另外一些值得探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或者中国长期的战略野心),但是,通常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是依据对意识形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考量,或者受美国对于国际关系看法(重视经济,社会自由主义,从实质上推进议会*制,将对*的定义作为战略威慑的基础手段等)的影响。
但是,这种视觉偏差随着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而在2008年达到了最大。这个能以拒绝参加奥运开幕式作要挟,强迫中国领导人做出让步的好机会不容错过。这样做的目的(也许有时是不知不觉的)旨在提示陷入经济衰退的美国和欧洲:中国好得令人无法忍受的经济不会为她打开通往强国的大门;她还没能力抵制西方的压力;说到底,19世纪还没有结束。国际价值观仍然掌握在西方手里,西方仍然可以为所欲为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从“苏丹问题”到中国玩具的质量,从缅甸问题到“西藏问题”,这都为掀起持续反华浪潮提供了很好借口。从“种族灭绝的奥运会”到CNN主持人的言辞,用语恶毒无所不用其极。在欧洲和美国,譬如说对犹太人使用这样的恶毒语言,都将受到司法干预,会因煽动种族仇恨而受到惩罚。为什么用在中国身上的这些恶毒言语却能得到司法和公众的宽容,为什么如此仇恨和歧视一个在不停地倡导国际社会和谐的国家?
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试着剖析这场激烈运动的深层次原因,以便各位更好地理解这些攻击行为的动机,理智、冷静、耐心地对待这个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的世界带给人们的惊恐战栗。
中国拥有足以令她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巨大成功手段。但是,她的某些薄弱方面也同样不容掩盖,这些问题还可能对其长远的成功起牵制作用。与越来越多的分析家和西方媒体的断言恰恰相反:即使从长远看中国也不会构成威胁,因为她缺乏最关键的王牌:虚拟统治权。今天的世界只有美国才握有这张王牌,并且长期独自把持。这种不容反抗的统治可以解释为霸权,具体表现为美国影视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好莱坞打造的梦想生活方式、美国的强大(就像科技含量高的战争电影里展现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强烈地影响着全球,尤其是年轻人。这些画面也同样引起了激烈的排斥反应——“9·11”恐怖分子喝的是可口可乐,其中好几个受的是西方高等教育——这种在影视传播上的绝对优势仍然体现了它在经济和军事上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的优势。政府和公众往往认识不到这些影片的杀伤力,没有采取任何抵抗措施。不妨举个例子,中国的国际航班上不就经常播放美国影片吗?这些影片中显然在吹嘘暗示美式科技的优越,其炫耀程度近于科幻,而不是现实。中国尚不具备这种精神统治能力。这些反华活动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避免中国的发展及其社会模式对西方公众舆论或发展中国家产生吸引力。欧洲公众对一个过分自由的,漠视人际关系和过分强调个*利的全球化的意义(而不是对全球化本身)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对这种自去殖民化以来被认为具有优越性的,对所有同类型国家都适用的极端自由主义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把中国的“单边迂回政策”,“对非洲完全负面的影响”,“对*体制的践踏”,天天挂在嘴边的“中国军事威胁”,等等——置于公众审判之下。无论是否有意,其目的恰恰在于遏制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越来越大的影响。
前 言(5)
在当今情势下,西方公众舆论是不可能把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与在其他国家也发生的现象拿来比较。很明显,西方某些领导人对中国的部分攻击,其目的或是为了掩盖他们现在的行为,或是为了让人们忘记他们的历史。当某些人荒谬地攻击在西藏出现“文化灭绝”的时候,却没人提及此时伊拉克基督徒有计划地消失了。这些基督徒在这个国家生活了2000年,今天却被迫流亡,他们不仅被*极端主义分子*,也被美国扶植的傀儡政府的政策所*。每天都会有十几个平民被杀——常常是美国军方干的,而美军认为这只是“走火”而已,普遍表现出对死者的不屑和冷漠。没有人在美国或伊拉克大使馆前进行愤怒的抗议……也没有新闻舆论呼吁保护这一团体的最后幸存者。至于欧洲政府,他们指责中国在非洲不保护环境,不尊重劳动者权利。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指责中国在掠夺非洲的自然资源,此举企图让人忘记他们在非洲犯下的历史罪行、可耻失败和斑斑劣迹。健忘和假新闻使得欧洲领导人得以将欧洲公众舆论注意力转向中国,使之忘却欧洲昔日的殖民历史,还对一些*政权——一些“终身总统”提供支持。因为迄今为止,作为交换,这些*政权已经把他们的一部分自然资源,或是系统地通过“招标”方式交到了欧洲或者美国公司手中。
21世纪中国的崛起不论对国际力量的对比,还是对世界经济的转变都将发挥它决定性的影响力。而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也必然使世界呈现出一幅关于中国的更加微妙的景象。对于这种景象,媒体向我们描绘的画面通常令人焦虑不堪。的确,中国拥有很多足以使其胸有成竹面对未来的王牌,但是那些似乎威胁着中国长远发展的薄弱环节也不少,将这两种解读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从而使国际社会客观看待21世纪中国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对于一个占世界人口20%的国家来说,经济上的崛起必然带来种种冲击,而占据世界人口的印度也增加了这种冲击,尽管它的发展与中国相比还较为缓慢。然而西方国家领导人想要摆脱纠缠着他们的这些困扰,仅仅做出“公开谴责”是无济于事的,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几大文化力量的对比重新获得平衡,中国和印度也回归到大国行列。这些大国在定义价值观、制定推进和平进程的政策上掌握着话语权。18世纪末以前的几个世纪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始终高于当时的西欧国家。自10世纪起,中国人便在瓷器生产活动中建立了第一个群体工业生产组织。但是,欧洲的工业革命彻底打乱了这种趋势。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萧条之后,这个古老的帝国又重新活跃起来,引起了西方民众的担忧。由于研究领域涉及面广泛,本书对于中国20世纪初至今主要问题的介绍,只以一种并不全面、透彻的方式加以探讨。
“中国威胁论”(1)
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取得了成功。而国际组织也没有因为对中国政治制度存有偏见而否认她的这些成就。由其核心领导人制定的改革方针政策旨在循序渐进地构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这些大政方针以经验为基础,而没有陷入教条主义的陷阱。这些发展标准没有以西方国家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参考,而是另外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的老邻居俄罗斯在解体初期学习了号称“黄金男孩”的美国。而作为老师,美国对新的俄罗斯政权教授了市场经济的课程,也帮助她们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开放的市场经济。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在解体10年后,俄罗斯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在没有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地照搬所谓通用的模式,只能让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
而隔壁的中国则相信:实践胜于理论。她选择了和俄罗斯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先循序渐进地发展一部分市场经济,谨慎地从中找到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和欠考虑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一方法十分恰当,改革开放29年后,即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其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万亿美元,远高于日本(万亿美元)。目前只比美国(万亿美元)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数据,载《世界经济展望》2007年。。改革开放的前几年,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密切关注着中国如此特别的经济增长模式。他们发现这对西方国家企业拓展市场大有裨益,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在对中国经济和商贸发展有利的前提下,中国逐渐打开了国门,而美国人则为此取名“open door policy”。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加深,也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长:中国用剩余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支持大型国有企业,投入到再发展和海外投资上。目前涉及的产业包括能源和自然资源,将来还会逐步向各类工业、信息家电、自动化及纺织等产业推进。这一战略决策大大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型西方国家集团也发觉:中国每年都会从欧洲和美国手中抢到更多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订单。
令其不快的是,中国已经涉足很多西方世界固有的势力范围,这已经影响到后者的市场运营全局。在忍受了世界银行和国际国币基金组织近10余年的市场强制政策和控制之后,中国发展了独特的不规则的经济模式,但却成就了卓越的经济业绩。诚然,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中国经历了很多困难,同时也顶住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完全靠自己的奋斗、正确的决策及务实的态度屹立于东方。“到中国发展”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强,而且也成了挑战称霸两个世纪的西方国家权威的代名词。
这种威胁也表现在:一些西方人认为对未来的前景展望可以命名为“北京共识”,而过去的前景展望则叫做“华盛顿共识”,因为美国对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威胁来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不同于日本在几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日本的腾飞并没有对西方的统治地位构成全局性的危险,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东京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政治和外交欲望,她的政治色彩和西方国家是相同的;其次,美国认为日本的自然资源不是很丰富,属于以防御为主的国家,应对这个群岛国给予保护和扶持。当然,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接受其经济制度,随后又出台了一些对日本的经济限制的政策。例如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高调抛售了美金储备,导致美国不得不对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日本政府则是采取了一贯服从的态度。在1985年9月,东京不得不接受美元兑换日元和德国马克的货币贬值。这是个不合理的经济政策,结果导致日本十几年的经济衰退。而在中国,情况则不同,西方势力强制中国政府接受对本国不利政策这一手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例如人民币升值)。由于中国军事力量较强,不必屈服于美国的高压政策;同时,中国的经济也能够影响世界经济(中国在2007年的经济增长达到世界总增长份额的35%,而美国只有5%,和欧盟差不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数据,载《世界经济展望》2007年。);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在北朝鲜、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国际争端);她也能够应付不法闹事分子的恐怖活动,同时延缓外来的经济、政治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更好的战略发展方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国威胁论”(2)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强到能够影响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就提出了“*”。事实上,不管是一些冲突,还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呈直线上升,这些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麻烦”不能完全被西方国家掌控。美国和欧洲国家为约束中国而颁布的一些新的规则也不能被中国所接受。同时,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力度也在逐渐加强,不会轻易附和西方决策国的意见,甚至还会做出相反的政治表态。从19世纪初期开始,如何完善世界发展的体制一般由一些西方权威轮流指导,一些欧洲的思想家(如戈比诺和休斯顿·张伯伦)还对此进行论证研究。当然,在欧洲还有很多反对这些理论的声音,而且殖民化也带来了很多正面冲突:平民的抵触情绪、宗教的冲突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等。这些冲突主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原始文化的差异。尽管西方国家有非殖*义和否定种族主义的思想存在,但是和保持西方权利优势性的意识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这也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或政治的差异。因此,很多西方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发展”和“文明”相互矛盾的尴尬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特殊的景象:年轻的美国战士、满满的可口可乐、愚蠢的电视游戏、自信能给伊拉克带来“文明”的“抵达者”……
对于中国的独立自主,西方国家后来也改变了一贯方针——以前的方法对中国毫无作用——这一方针主要强调“社会工程”。内容不外乎是一些所谓的“*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极端自由化和所谓的“平等”,这一模式用在其他合适的地方还是屡试不爽的。所谓的“政府*”只不过是流于表面,而被人背后支持的“领袖”也得对“支持者”唯命是从。就像在一些非洲国家,美国扶植一个能够遵守其制定的“规则”的人做“领袖”。作为回馈,这位“领袖”制定的国家政策也大大有利于以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