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霍英东全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
“那么为什么多年来,不喜欢提这件事,不愿意向外界解释?”
“其实不是的,我跟家里人讲过。当时的情况,所谓‘走私’的定义并不同,当时香港几乎是一个自由港,不是有税的。况且,我始终认为,对朝鲜战争的经历,解释、争论是没有用的,虽然我后来碰到的问题很多,比如被传递解出境……”霍英东所说的“递解出境”,是朝鲜战争之后几年的事,详情在以后的章节将会写到。
“您说1997香港回归之前不想多讲,为什么?”
“因为港府可能说我犯法……”
“这件事是否牵涉很多人进去?”
“没有,基本上不会牵涉很多人进去,但当时帮我的人还有一些在香港。那时,真是很艰苦,第一年才赚一点钱,结果还被一个叫做阿作的伙计乱花完。事实上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赚很多钱……”
第九章 冲破禁运 海上贸易发迹(4)
说到这里,霍英###然转谈其它问题。我也不便深入探问下去。在这之后,霍英东亦多次主动提及朝鲜战争的经历,但所谈的也不外乎以上的内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战时经历 是非如何评说(1)
朝鲜战争期间从事海上贸易,是霍英东一生中最有争议的一段经历。对此,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英对霍英东的评价各不相同
对于霍英东在朝鲜战争期间,冲破“禁运”与中国内地做生意的经历,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
中国内地称赞这是爱国的行为,而港英政府却一直认为这是非法的,美国政府后来也
因此把霍英东的公司列入“黑名单”。当时,香港有不少公司都因为朝鲜战争时与内地做生
意而被美国列入“黑名单”,比如“船王”包玉刚的公司就曾一度在“黑名单”之列,后来
他还为此亲赴美国,向美政府表示抗议,最后美国政府才把他的公司从“黑名单”中剔除。
事实上,由于港府对霍英东有此看法,因而一直对他极为歧视,甚至一度封杀他的发展空间;而霍英东,也因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所有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尽写到,这里先搁下不表。
就此事,我也曾经与霍家大公子——霍震霆谈过。我问他:“听你父亲说曾经对家里人谈过朝鲜战争时做生意的事,你们家里人怎样看待这段经历?”
霍震霆回答说:“当时,香港是一个乱世的社会,这种事并不怎样,很多人、不少阔佬
都做过。那时,其实也就是拿些东西到内地卖那样简单。早期的事情,你怎样看都行,你歌颂也行……真正赚钱并不是靠这个,这只是为后来的事业打基础而已。”
现在看来,以霍英东那种“英雄主义”——敢于冒险、敢于接受挑战的性格,他当时介入海上贸易生意是很自然的事;况且,从事这种贸易,霍英东比别人有条件,一来他早些年买卖过战时剩余物资,有这方面的门路和经验,二来他母亲当时还经营驳运生意,有自己的船,也有不少熟悉的船客。
与内地通商,在当时向联合国挑衅,是非常危险的事;但霍英东顾不上这些,只要有钱赚,就要去搏一搏。霍英东海上冒险从事贸易,一直持续到朝鲜战争结束。3年下来,霍英东赚了不少钱,但付出的代价很大:他的身体变得更为瘦弱,体重只有103磅。
据霍英东说,当时从事这种生意的,100人当中,只有一个人真正成功,成功率极低。失败者,不是当时被抓到,就是赚到一些钱后因使用不当而前功尽废。而霍英东正是当时从
事这种生意的芸芸众商之中的佼佼者。
由于有不少像霍英东那样的海外商人冒着风险与内地通商,故中国政府最终还是度过了因联合国实施全面禁运、封锁而带来的暂时困境。比如,1953年,中国对西方市场的贸易额, 比1952年增加了52%,接近1950年的水平。
决定冲破联合国对内地的“禁运”,与内地做生意,于霍英东而言,纯粹是在商言商的行为,还谈不上是自觉地支持中国政府;但事实上,霍英东的商业行为,是对当时遭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制裁的中国政府的极大支持。在这冒险的贸易中,霍英东与中方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了中方的信任。这可能是霍英东后来在中方所属团体和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在一些中方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一大政治本钱。
由此可见,霍英东是个“老爱国”,他与中方密切的合作关系有很深远的渊源。
“走私”的立论未免失之偏颇
至于霍英东的这段海上商业行为,一些人以“走私”两字概括之,这样的立论未免失之偏颇。 其一 ,这种生意毕竟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一个不寻常的国际形势下所出现的特殊的商业行为;而且联合国当时对中国内地实行“禁运”的决议之是是非非,至今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而中国政府,一直指斥此决议是“非法决议”。1951年5月20日,中朝两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就此决议发表声明,指出:“这个非法决议,赤裸裸地证明美国政府为了挽救其侵略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所受的严重失败,正逼迫其帮凶国家拿出更大的赌注投入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战争。对中朝两国人民实行禁运是美国政府企图扩大侵略战争的一个严重步骤……”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时期,除了像霍英东这样的港澳华商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这些国家的商人也以港、澳为基地与中国进行公开或秘密的贸易。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也未完全禁绝,仅就美国官方1952年的统计,这一年美国就向中国输出了价值2770万美元的货物。而香港的不少英资公司,那时也秘密与内地有频繁的生意往来。据说,名列香港“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一家英资公司,那时就大发其“战争财”。
甚至,连当时的港督葛量洪及其夫人也涉嫌参与那时的海上贸易。据罗亚的《政治部回忆录》所述:“香港走私活动的猖獗,使中国在韩战所需物资获得充分接济,引发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港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证明本港走私禁运物资活动频繁,部分竟然是在军警监视下进行。传言葛量洪本身虽无直接参与,但其美籍夫人则在本港银行存款膨胀,调查人员虽无证据证明其夫妇贪赃枉法,但是也有形迹可疑之处,遂把事实经国家渠道送交英国,至此英国也无话可说,惟有换人让步……葛量洪夫妇在离港当日,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目睹官方利用‘慕莲夫人号’港英游艇,搬运数十箱财帛货物回英。”葛量洪大约是1957年底离任的,接替他的职位的是柏立基。
。。
第十章 战时经历 是非如何评说(2)
其实,港府对联合国的“禁运”规定,也是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据一本介绍香港20
世纪历史发展的史书所述,“香港政府对禁运采取了两面政策。它不断颁布法令,扩大禁运
范围;但在美国的压力稍微放松时,对商人申请出口的‘特定物品’,暗中批准出口。在对
向中国内地走私的管制方面,总的来说是时紧时松。因美国派人监视,1952年夏管制较严。但到了年终,香港政府又想出办法,工商管理处用出口禁运品可以不予存档的办法,来对付美国的监视。”
港英政府实施“两面派”的政策,当然是基于香港利益的考虑。该史书分析说,“美国发起对中国实行战略物资禁运,香港的转口贸易特别是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受到严重影响,造成香港商业凋零、工厂倒闭、物价猛涨。”(引自余绳武、刘蜀永主编的《二十世纪的香港》。)
其二,那时,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奉行物资自由出入政策。霍英东等商人的海上贸易虽然是冲破“禁运”,逃避检查,但不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一般而言,没有偷税漏税,就构不成“走私”。
据说,港英政府对霍英东的这段历史非常了解,且有“备案”。我想,港英当局一直对霍英东有歧视,但却始终没有采取直接、实际的行动,这可能与霍的行为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走私”,而港府亦不能从法律上找到惩罚他的依据有关。试想,若港英当局能从法律上处罚霍英东,难道还会放霍英东“一马”?所以,港府只能做的,就是采取歧视态度,从其它方面下手,限制霍英东事业的发展,封杀霍的生存、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霍英东现在仍然担心港英当局在1997香港回归前会对他“算账”,这种顾虑应该说是多余的。
这么多年来,港英当局对霍英东采取歧视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朝鲜战争时,英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开赴朝鲜半岛,结果“联合国军”惨败沙场。据一些统计数字表明,在朝鲜战场上阵亡的英兵人数,比在二战时期阵亡的英兵人数还多。港英当局歧视霍英东,算不算是英国方面因自己的士兵阵亡朝鲜半岛的惨局而自然生发的对那些朝鲜战争得益者的一种报复行径?
英雄莫问出处
也就是说,霍英东这段经历的焦点——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霍英东的行为,只是违背了联合国制裁中国、从经济上封锁中国的决议。虽然英国亦是这个至今仍然广受争议、莫衷一是的决议的签署国之一,但霍英东的行为,却根本上与法律并没有抵触。试想,几年前美军出兵波斯湾,把伊拉克从科威特赶走之后,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也对伊拉克实施“禁运”,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和商人冲破“禁运”,与伊拉克贸易往来——难道这些国家和商人的行为也属犯法?
事实上,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禁运,使得英国本身的经济利益蒙受较大损失。因此,在整个朝鲜战争时期,英国政界、商界的一些人士极力要求放松禁运,扩大对华贸易。1953年7月,英国有15家厂家组团赴华,同中国签订了一项贷款额达1500万英镑的安排;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政界、工商界人士专程赴瑞士,同中国代表团商谈发展中英贸易关系;英国政府还公开出面为解除对华禁运而奔波。1956年2月,艾登首相访美,要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放松对华禁运;同年5月,在美国无动于衷的情况下,英国政府仍然单方面宣布向中国出售某些禁运物资,之后,又有一系列扩大对华贸易的措施出台。可以说,给美国的对华禁运政策打开缺口的正是英国政府。
由此也可见,在英国所属的香港从事与中国贸易,虽是违反联合国的禁运规定,但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引自黄鸿创所著的《中英关系史》)
另一方面,虽然霍英东也坦言当时谈不上是为了支援祖国,纯粹是在商言商,但客观上,他运送物资给内地,是对祖国的莫大支持。作为一个中国人,当自己的国家面临困境之时,能为国家做一点事,尽一点力,怎么也能说得过去的。
事实上,霍英东当时是有些爱国倾向的。有一次,他曾对我说:“我记得当时,有几个人,内地方面很想他们从香港回内地居住,比如李惠堂(老牌足球名将)、红线女等人,红线女回去了,李惠堂始终没回去。当时,假如有人动员我回去,我自己一定会回去的。但以后的历史就不知怎样了……”
抛开是是非非问题不论,而说霍英东自己,若不是有着过人的胆识,就绝对不会有他冲破“禁运”与中国内地做生意的传奇经历出现。如果有那么一天,霍英东毫不保留地向人们讲述这其中的过程,那么这故事一定令人惊心动魄。可以想像,在这海上贸易发迹的传奇故事背后,霍英东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付出多大的代价;他要历尽千辛万苦,甚至不顾个人性命的安危……
1962年12月,香港一家报刊曾刊登一篇介绍霍英东早年发家史的文章。文章作者在谈到霍英东的这段海上冒险发迹的经历时,深有感慨地说,霍英东“这一个人,处在20世纪的今日,竟能一朝发达,如今,竟是香港一位最有名的实业家,应算是异数……我则记起古语那两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另外两句则是‘英雄莫问出处,奇迹在于人为’。这两句话,都适用于霍英东。”
第十章 战时经历 是非如何评说(3)
“英雄莫问出处,奇迹在于人为”这两句话,应该是霍英东那段海上冒险发迹传奇的颇为恰当的评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一章 涉足地产 初显创新本色(1)
弃海登陆,成立霍兴业堂,纵横地产行业。重金购买使馆大厦,买下九龙油麻地四方街地皮大兴土木。他首创“分期付款”和印发“售楼说明书”方法,令楼盘货如轮转……小试牛刀,不同凡响。
创立霍兴业堂
由于朝鲜战争时的海上贸易大有斩获,霍英东一跃成为香港的新贵。 那时,霍英东正好30岁。如果单以财产的丰厚而论,可以说霍英东是做到“三十而立”的。
到了这个时候,霍英东已不需要再去冒性命危险去赚钱了,不需要风里来浪里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霍英东“退出江湖”,守着钱财过一生。他要用自己海上贸易赚取的钱,去赚取
更多更多的钱……搞什么投资,做什么生意好呢?霍英东的脑子又开始不停地转动起来。
1950年前后,一种新兴的行业开始在香港隐现,这就是地产业。1947年,中国银行曾以每平方英尺元的价钱,投得中环一块官地,创下当时地价最高的纪录。另外,主要是由于内地政权易手的原因,内地资金大量涌进香港,香港的各行各业一度蓬勃,加之“联邦特惠税”优惠政策在香港实施,中外商人纷纷涌来香港,社会对土地和楼宇的需要自然日益增加。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香港人口在短短的五六年间急增了几倍。抗战结束时,香港人口只有50万,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超过150万。
大量资金涌入,人口急增,地产行业的兴起和繁荣也就在所必然。霍英东审时度势,决定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押在地产上,大干一场。
对于霍英东的决定,当时有些朋友反对,他们所持的理由是:香港的地产市场一向由英资财团垄断,华人很难与他们分一杯羹。
别人反对,但霍英东仍然一意孤行,踌躇满志——这与其说是霍英东太过于自负,倒不如说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能在英资独霸香港地产市场的情势下,另辟蹊径,闯出一条新路子。
1953年6月,霍英东创立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股东是霍英东与吕燕妮。公司的注册资金是465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数目。霍英东计划以霍兴业堂为旗舰,纵横香
港的地产市场。
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是湾仔告士打道152号,霍母刘氏当时就住在隔壁的151号私宅。当时霍英东已不再跟母亲同住,而是另立门户,与妻儿住在富裕人家聚居的跑马地蓝塘道11号豪宅。
重金购下利家的使馆大厦
霍英东虽然想在地产行业大展身手,但当时,除了货运生意他较为在行外,其它生意,他可是门外汉,所知甚少。
他曾坦率地对我说:“当时,我连银行户口都不会开,开了一间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后,公司连银行户口都没有。我学别人那样,把现钱放在家里,或者买一些黄金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