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粮食战争-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食计划署实现5亿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目标。 最近,世界银行集团已经宣布,将在2009年把对非洲的农业贷款从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同时还打算增加和解决短期需要的资金支持、扩大和改善安全网计划的覆盖面等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采取了积极的相应措施。总裁施特劳斯?卡恩于2008年4月10日在华盛顿新闻发布会上说,为了帮助解决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国际货币组织决定为贫困地区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为受到粮价上涨冲击的贫困国家提供协助。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和社区自行生产所需的粮食,联合国粮农业组织已在世界130个国家开展了2500多个小型项目。 显然,战役已在全球范围内打响,敌人就是引发粮食危机的各种因素。 世界银行2008年4月9日发布的报告说,2008年和2009年粮食作物的价格预期将会居高不下,之后开始下降,但是2015年之前,大部分粮食作物的价格,都可能保持在2004年的价格水平之上。 一场持久战刚刚打响。
  

美国的“粮食武器”
与此同时,我们再看看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在干什么。
  从美国总统2005年8月签署《能源政策法案》以来,美国就大力推行生物能源政策,通过玉米来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2006年,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共4200万吨,是亿人一年的口粮。按照美国的计划,到2022年,美国生产乙醇所消耗的玉米将达到亿吨,足够全世界1/10的人吃一年。难怪有人称:“富人的汽车最终会吃掉穷人的面包。”
  过去的20年,美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1995~2002年;美国共提供了114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粮食产业利润的1/3来自政府补贴。美国政府年年巨额赤字,为什么这么好心补贴农民呢?第一,保证本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本国粮食储备;第二,降低美国大米的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WTO等国际贸易组织,敲开别国农产品市场的大门。面对比本国大米更低价的美国大米,很多贫穷国家被迫放弃本国的粮食生产,转而购买更低廉的进口大米,同时也就养成了本国农业的依赖性。面对这种不平等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对本国农业的财政补贴,这也是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但那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显然难以抗衡。
  高价收购别国的单一农产品,从而造就了中美洲和非洲许多单一经济的国家,面对价格诱惑,本国农民都放弃其他作物的耕种,转而生产能高价卖出的咖啡、香蕉、甘蔗等单一产品,再用钱购买“低价”的美国粮食。虽然被“荣幸”地称为某某咖啡王国、甘蔗之国,它们却已经彻底丧失了本国农业的独立性。
  20多年前,美国通过一场货币战争和一纸广场协定彻底打消了日本经济追赶美国的念头。20多年后的今天,难道一场粮食战争又要打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1)
由于大量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上,从而使得美国慢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食物帝国。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有感于农业作为私人物品经营对国计民生的不利,开始介入农业生产。当时最主要的标志是逐步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农业信贷、稳定农地规模和粮食产量。农业常平仓制度的一个核心机制是“低吸高抛”的粮食储备体系,使得粮食价格平滑化。这项制度使得农民的种植有稳定的收入预期,自然使得粮食的年产量可以稳定在一个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农产品的加工体系、城市居民的消费体系,也可以维系在一个稳定的数量和价格上。
  这样一个以价格收入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农业常平仓制度,自然得到了农民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也直接促进了美国的农业进步。但是,从粮食储备制度中尝到好处的少数粮食寡头,并不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制度。在他们多年的动员和游说下,粮食储备制度受到质疑,自1996年起,新的农业法案实行,以农业补贴制度代替了粮食储备制度。政府不再通过粮食储备抛补去纠正粮食市场的扭曲,而是简单地支付粮食加工商收购价和农民维持农场可持续的价格差。
  市场价格高,则减少补贴,市场价格低,则增加补贴。这给食物集团扩大其利润边界、压低粮食价格并挤占补贴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上,农业补贴制度的出台,使得粮食寡头得到低价格粮食的几乎所有收益,也将每年的粮食补贴尽数收入囊中,并且建立了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食物竞争力。从农业补贴政策出发,一个人造的世界食物系形成了。
  实际上,正是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实施的补贴政策,一直在推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最终,形成了一套人工的食物生产、加工与消费结构:(政府)商品粮补贴→(农业)商品粮生产→(公司)低商品粮价格→(公司)低价格食品加工原料→(消费者)低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分野。
  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这一补贴,主要针对20种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见表2…1)。在这20种商品化的农产品中,8种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高粱、大麦、燕麦、棉花和大米)约占美国74%的耕作面积,也得到了每年大约70%~80%的政府补贴。补贴的多少取决于基本耕作面积、市场营销协助贷款、贷款不足的支付、分拆支付以及反周期支付。商品粮市价高,则政府补贴就低,市价低,则政府就支付高额补贴。这使得政府每年的补贴额可能有大幅度的变化,比如2005年的补贴额为243亿美元,而2006年则为165亿美元。
  表2…1   美国商品化农产品(补贴名录,20种)
  Wheat(小麦) Corn(玉米) Sorghum(高粱) Soybeans(大豆) Oats(燕麦)
  Cotton(棉花) Rice(大米) Wool(羊毛) Oilseeds(油菜籽) Maize(玉米)
  Peanuts(花生) Mohair(马海毛) Beet(甜菜) Cane Beet(长条甜菜) Sugar(糖)
  Chickpeas(鹰嘴豆) Honey(蜂蜜) Dry Peas(干豆) Barley(大麦) Lentils(小扁豆)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Farm Bill(2007)。。
  在1995~2002年间,美国提供了114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年平均亿美元。补贴中,80%流入到农民和农作公司,是“水土保持项目”,另外7%用于自然灾害救助方面。但是这些补贴的分配结构极不均衡,最大的1%的农场,2003年平均得到了万美元的补贴,最大的20%的农场,平均得到近1万美元的补贴。但多数中小农场补贴甚少,甚至没有任何补贴。
  补贴状况的迥异,使得美国农场早已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产业化农场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得到更多补贴。小规模家庭农场则几乎悉数被逐出商品化农产品的种植领域,只能在无补贴的其他农作物上生产,并依赖地区性贸易体系,以维系生存。

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2)
田纳西大学农业政策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的补贴,在1990~1996年间,一直在1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1996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后加大了农业补贴,1998年后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的规模上。但是这200亿美元的补贴,表面上是进入了农民的口袋,实际上农民的农场收入,在近些年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那么,每年补贴的这200亿美元,到底给谁拿去了呢?是上游的农业投入部门和下游的农产品储运、加工和销售部门,拿走了几乎全部的补贴。也就是说,控制上游和下游的食物集团,拿走了全部的农业补贴。
  这里的逻辑是:由于大量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上,从而使得美国慢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食物帝国。食物帝国主要由一些食品联合体组成,他们通过政治献金和直接出任政府代表控制、经济控制和大量的广告宣传,已经捕获了政府、市场和消费者,从而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以至于这样的利益分配结构已经固化,并从其美国大本营,不断伸出巨爪,再“捕获”列国。
  于是,他们继续在美国国内和国外扩张自己的疆域,营造一个由他们所控制的单一食物体系,逐渐形成一个食物帝国。
  由于贸易条件和政策支持都有利于产业化农场,巨额农业补贴也全部流入产业化农场,使得经营产业化农场几乎没有财务风险,也使得产业化农场能够长期地在市场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的情况下继续扩大生产。这样,小规模家庭农场无力维系,被迫步入大规模的破产兼并行列(见图2…1)。
  图2…1   美国农地规模、农场数量与农场平均规模(1930~2006年)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1910~2006年的农场数据,见。
  由图2…1可见,自1950年以来,美国的农地规模大体稳定,略有下降,由1950年的12亿英亩,下降到2006年的亿英亩,是中国农地规模的倍(但美国8种商品化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一直相对稳定,在亿英亩左右,约合中国亩亿亩),但农场数量却由1935年最高峰的681万家,下降到1950年的565万家,再下降到2006年的209万家,目前农场数量不足1935年的31%,1950年的37%。1935年以来,470多万家农场破产兼并,而主要农作物耕作面积并没有减少,因为兼并主要是在商品化作物之间进行的。由此,带动了美国农场平均规模一路上升,由1950年的213英亩,上升到2006年的446英亩,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多。这样,美国小型家庭农场,在政府(商品粮政策)和商业资本(控制食品生产和经销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在商品化的种植业中,已经无法生存,只能破产兼并,或转做其他农作。作为被产业化、被资本化农业和食品体系定义的农民家庭农场,不得不走上“要么变大,要么走人”(get big or get out)和“要么接受,要么走人”(take it or leave it)的别无选择的独木桥。
  这一帝国,以少数几个食物集团为核心,以市场扩张、粮食援助和政治游说为基本手段,不断将全球农业生产和食物经销体系纳入其版图,从而使得各国的农业生产和食物经销体系,都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强大资本,由逐渐扭曲食物利益的分配结构,到逐渐扭曲食物加工结构和贸易体系。同时,也扭曲了消费者营养体系,使得公共健康体系受到巨大威胁。
  此前知道美国的养牛专业户,每天能从政府那里拿到12美元的补贴,一年大概4300多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达3万多元,若是在中国,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养3头牛就挣10万元了,谁不愿意搞农业生产?2000年,美国对小麦的直接补贴为每吨45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370元),对玉米的直接补贴为每吨2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为220元)。换句话说,美国的小麦和玉米分别从政府补贴中获得了370元/吨和220元/吨的降价空间,从而使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比较价格竞争优势。200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53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今天美国不仅是粮食出口世界第一,美国的种子产业从规模到质量再到世界市场占有率,同样也是世界第一。如果说美国的粮食态度事关世界人民的肚皮,那么美国的种子产业就关系世界粮食产业。
   。。

食物营养结构被严重扭曲
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怪现象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快速变高变胖,发育提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步发达国家的后尘,其越来越多的国民也患上了肥胖症。
  何以如此?答案主要是:农作体系的失衡,带来了食物加工体系的失衡,从而带来了消费者营养结构的失衡。
  由于美国绝大部分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上,出现了强大的食品产业集团和食品联合体。
  它们通过“无缝的纵向联合,控制了从基因到超市货架的整个食物体系”,涵盖了农产品投入、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它们利用低价格农产品,废弃自然界成百上千种谷物,只让农民种植少数高糖或高油的谷物,使得一两代前还十分自然的食物结构,已经变成了无处不在的人工食物结构。
  这一食物结构,主要建立在对廉价的人工配置的高糖、高油玉米、大豆等转基因作物的利用上。而健康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得不到一分钱的政府补贴,其生产规模相对于需求在不断萎缩,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消费人群向中高收入阶层集中。
  一个扭曲的粮食补贴政策,带来了扭曲的食物生产结构,进一步带来了扭曲的食物价格体系,从而带来扭曲的食物营养结构。
  在美国食物结构巨大变迁的背后,食品集团在近几十年内迅速走向集中。2004年,美国销售的肉类的集中度(即最大的四家公司占全部市场份额的比重),基本上都超过了一半,牛肉包装竟然达到了84%。面粉加工与豆油压榨,集中度达到了六七成。
  食物集团的手,还进一步伸向投入环节,使得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多种生产性投入,都一步步走向集中。比如,孟山都(Monsanto)一家公司就控制世界主要谷物和蔬菜种子23%~41%的市场份额,销售额2004年达28亿美元。若再计入杜邦公司,两家公司控制世界种子份额就达到一半以上。人类的食物,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就走向了单一化!
  对种子和农产品收购、加工的垄断,使得它们的行为无异于系统的生物灭绝。当一种又一种的农作物种子被收入博物馆,而市场上仅有几种它们推广的、不具有留种能力的人工种子时,不仅农作物多样性在丧失,居民餐桌和营养结构的多样性也在丧失。
  即使到了食物的销售环节,仍然在大公司的控制之下。在全球10大食物零售商中,美国占了一半。这样,最终形成了资本化农业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食物美元分配结构的转换,与食物生产链的高度集中相伴随,从种子、除草剂的购买,到农场融资以及零售,都是如此。例如,美国的一个公司的发言人说,Philip Morris和Nabisco的合并,会拿走美国食物美元的近10%价值。而在加拿大,3家公司,控制了超过70%的化肥销售;5家银行,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农业信贷;2家公司,控制了超过70%的牛肉包装;5家公司,支配了食物的零售。这么高的垄断,使得涉农企业,可以轻易地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农民投入品,而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
  更为严重的是,高垄断及其不断的集中和发展,在进一步扩张其利润空间。农民、消费者甚至政府,越来越无法选择,只能接受食品公司开出的菜单!
  密苏里大学的农业社会学家比尔?赫弗南(Bill Heffernan)说,通过不同的食物生产者之间的兼并、接管、联盟等方式,产生了更为集中的食品产业集团,这些集团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