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牛市飞扬:中国领先基金经理访谈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策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的行业会差异很大,其中会隐含着一些行业的投资机会与风险,这是我们进行行业配置的基础。数量分析表明,我的基金组合表现中,行业配置带来了明显的正贡献。
简乐: 您先期执掌另一只基金招商先锋,那个阶段您这种指导思想得到了形成和检验,是么? 张冰: 是。招商先锋成立之初是2004年6月份,当时是1500点高点。但是还是有一些机会。当时主要是我们的建仓时间把握得很好,6月、7月前两个月仓位都不超过10%,其他的基金同期都比我们高,因为我们确实看到了宏观调控的影响。后面到了8、9月份,我们看好消费品、医药、交通运输等行业,并从中挖掘了一些逆市上涨的好股票。招商先锋基金成立四年以来表现突出,更多的是在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配置上的胜利。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4)
简乐: 2007年年初,您做过一个判断,认为本轮牛市尚处于中前期。那么;您认为现在影响A股市场的内部、外部因素发生变化了吗?
张冰: 本轮牛市的基础在于三个因素,一是宏观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企业盈利的提升;二是制度变革优化了市场各方的利益趋同机制,包括大小股东之间、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三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的重估。目前这三大因素的作用仍然存在。
简乐: 具体到一家公司,一只股票。请您谈谈您的选股要素和流程?
张冰: 在选股方面我们主要是借鉴了外方股东ING系统化的选股经验。
首先是数量化的筛选。我们先运用数量化的模型,从估值、资产质量、利润增长、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初选,从几千家上市公司中选出我们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第二步就是对重点上市公司进行评级。我们的股票评级系统运用了一些定性的评估指标,包括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它的竞争力、盈利的质量、业绩的稳定性、产业的壁垒、行业周期等。第三步就是分析该只股票本身的二级市场走势,也就是技术分析,通过技术图形对你的判断作一个验证,同时也对你的买卖时点提供相应的参考。
简乐: 但是现在有人说在中国市场,技术分析已经失灵?
张冰: 没有。以我个人的经验,技术分析在牛市里面还是比较有效的,这一两年来有些人按照技术分析来操作也取得了好的业绩。技术分析实际上是讨论市场的心态,大众投资者的心态。特别是在牛市中,参与者足够多,很多人按照技术图形来买卖,有效性就更强一些。所以技术分析是把握大众心态与市场心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当然,基本面分析是最重要的。
简乐: 用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判断一只股票时,各占多少权重?
张冰: 很难量化,我估计基本面分析占80%,技术分析占20%。一般而言,在买卖的时点的把握上,我看技术分析。当然,现在很多人不去看技术图形,如果说不考虑股票短期因素,不考虑成本,也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职业与生活
简乐: 您现在的工作时间是怎样的?
张冰: 我尽量让我的作息时间正常化。我习惯于早睡早起,一般在七点钟之前起床,八点左右到公司吧。下班时间一般都会拖到六七点。有些人能够开夜车,我开夜车时工作效率会比较低,除非有重要的安排,我一般会在晚上十一点以前睡觉,这样第二天上班精神会好些。
简乐: 从1993年到2007年,您在中国股市15年,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您对这份工作还有激情吗?激情点在哪里呢?
张冰: 从1993年到2007年,亲历了1996年的大牛市,2000年网络股从疯狂到泡沫破灭的全过程,亲历了2001~2005年的漫漫熊市,2005年年底起来的新一拨大牛市……股市从它成立之日起,就是以一股股风潮的形式运行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秒是站在一个波峰还是一个浪谷,熊市和牛市都是事后的认定。这也许就是这个市场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尽管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时间较长,但不会感到厌倦,因为市场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挑战。 有时候工作的激情点还来自于成就感,这主要是来自周围环境的认同,包括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同,甚至同事的家人、朋友的认同,渠道、客户交流时获得的认同,还有那些我们也许未曾谋面的基民的认同,他们都是基于一种信任,才把钱交给我来管理,我没道理不去管理好我的基金。
简乐: 您如何看待基金经理这个职业?
张冰: 基金经理的职责是替人理财,这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结果。基金经理长期生活在一个高度竞争和高风险的市场环境中,每天都处在风口浪尖,排名靠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同时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制度和监管的限制,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线,所以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行业。作为基金经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备的,你只有学会调整心态,才能走得很远。
。 想看书来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5)
简乐: 您做基金经理以来,承受最大压力的是哪次?
张冰: 就是2005年下半年,当时正是熊牛交替的时候,股权分置改革处于前期试点阶段,我们较早对后市持乐观看法,因而采取了较积极的投资策略,但市场仍然维持惯性下跌态势,当时我所管理的招商先锋的业绩排名一路下滑,压力真的很大。而当时公司人事变动,整个投研团队正在变革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投资策略。所以,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团队的稳定对于基金的运作至关重要。
简乐: 基金业近两年蓬勃发展,冒出了很多年轻的新一代的基金经理人,您对他们带来的压力有没有感觉?
张冰: 没有压力。我真的希望他们成长得比我好。在公司,我也有培养新人的义务,我觉得他们应该超过我才对。
简乐: 这是您的个人胸襟,还是一个业内规律?
张冰: 从国外情况看来,做基金经理的规律是越老越香,国外的老牌基金经理都有很多年的积累和历练。对于我接手培养的助手和后面的人,既然我们有缘共事,就应该是全力扶持,希望他们踩在我肩膀上成长,希望有新的超越,如果能这样也会带来另外一种成就感。
简乐: 有一个数据,从2006年1月开始统计,到2007年8月,52家基金公司中共有98名基金经理离职,基金经理跳槽也形成了一股〃小风潮〃。这股风潮对您有影响吗?
张冰: 好像这股风潮我赶不上了(笑)。目前没有考虑。私募基金目前的发展环境日益成熟,个人的机会也不少。私募的经营比公募更灵活,个人赚钱当然也多一点。但是钱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工作环境和职业追求。我对招商基金的工作环境比较满意,从它创立之初就一直参与其中,也融入了我个人的感情和希望。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各方面的关系都已经理顺,我相信未来公司和个人都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简乐: 您所投身的这个行业就是和钱打交道。您的脑海中有没有与钱有关的特别享受、特别快乐的记忆?
张冰: 可能也有,但是也不能说是很深刻的记忆。我们也有没钱的时候,非常难过的日子,但是这些东西并不妨碍生活的质量和满足感,因为缺钱的状况可以促进你去努力工作,为未来而奋斗。并不是所有的满足和快乐都是钱带来的,反倒一些不快是由钱带来的。钱多到一定程度,烦恼就很多。
简乐: 您的金钱观是什么样的?
张冰: 钱代表的是社会财富,对个人来说,钱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价值和成就。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正常的一生所需的花费是有限的,在超过这个限度之后,钱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有时候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我曾经跟人打过一个比方,钱就像人生旅途中的行李。你出差带着行李,在任何地方都会方便一些,但这些行李必须是适合携带的。如果行李太轻,你就会有一些不方便;如果行李太重,你就会很累,也会增加一些烦恼。
简乐: 您平时的消费方式是怎样的?您会选择稍微奢侈一点的消费品,会注重品牌消费吗?
张冰: 我会从社会平均的取舍和偏好来看,就比如买车,我不会买最好的车,也不会买最差的车,中等程度的。我的消费会和自己的身份、承担的财富水平、以后的想法相匹配。
简乐: 如果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您最想把它花在什么上面?
张冰: 我可能会支援一些有困难的亲戚朋友和其他弱势人群,当然也会选择相应的方式。
简乐: 工作之余,您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张冰: 我可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工作之余,有时会看一些与投资相关的书,如一些国外著名投资专家的心得、经验,还有国外市场的发展历程等,因为国外的市场历史较长,较我们要成熟得多,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时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户外运动,如慢跑、爬山和游泳,希望能起到放松心情、调理心态的作用。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6)
简乐: 专业理财市场的勃兴使得基金经理成为一个热门职业,您认为做一个成功的基金经理需要哪些素质?
张冰: 首先,研究要做得比较好,至少你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研究员。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从这个层面上来,但是做基金经理一定要具备研究功底。其次,沟通能力也是必备的,基金经理需要和上、下、内、外各方面保持顺畅联系,要去了解、调研上市公司等,所以出色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最后,要具备全面的心理素质,要有耐性,可以顶住压力。
简乐: 除了耐性、耐压能力,做一个成功的基金经理还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张冰: 冷静。市场非常浮躁,所以你要冷静。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采访后记
张冰是基金经理中的一个理想主义者。
当年入行,他说自己并没有很清楚地想过这个行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他只是想作为一个学习工商管理的研究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当时火热兴起的证券市场当中去,应该与时代跳得最欢快的脉搏同振,能够在中间体会到社会的一些现象和经济的进步。
14年后,他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中,还做了这个行业中最受瞩目、也最具挑战的一个岗位……基金经理,而且是一名炙手可热的成功基金经理。他却一直在思考,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的最终价值在哪里?基金经理为社会增加了价值吗?最后他说找到了答案……投资优质公司,就是为社会资源做正向分配,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发展。
14年前,张冰是一个年轻的赶潮人。
14年后,张冰说:我做投资,赶热门很难。
他自上而下,选真正意义上的好公司,严格意义上的好公司。不为时为势所动。
除了担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他还是公司监事。说到自己的职业选择,他说,我不能单纯考虑个人的发展。
从1994年到2007年,他一直在招商,几乎创造了这个行业从业者的历史最低换手率。
他把自己放得很低,把感情看得很重。
到招商基金采访张冰。正在打听他的办公室在哪里,遇到一个小伙子,问我,你是找冰总吗? 我暂时一楞。冰总?
后来才了解,〃冰总〃是公司投研团队对张冰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
冰总,不是张总。不是张冰。不是张监事。
一声〃冰总〃,它的全部意味,是否代表了张冰这么多年一直在招商基金,选择做一名基金经理的全部追求所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成蓝筹稳健
大成蓝筹稳健——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基金
研究基金多年,我还是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才能够选择好基金呢?
看业绩排名吗?我当然要看。所有的人都应该看,没有排名,就显示不出谁过去做得好。这是最为基本、最为通俗、最为大众化、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初选基金方式。过去的业绩虽然不能够绝对地代表未来,但此法的逻辑学背景就是大概率事件法。
看技术指标吗?一切都是过去式。有些研究人员,计算了一大堆其他投资理财产品,也用技术指标,并按照当前时髦的方式称之为〃国外的、先进的、成熟的、通用的、权威的〃,等等。这种做法有一些作用,可以参考一下。仅此而已。
除了上述定量的方法以外,其他一些定性的方法、背景参考的方法可能更为重要一些。观察大成蓝筹稳健,观察施永辉先生,我就动用了这些。
施永辉先生以前有过做金融工程的经历,这对他现在的工作很重要,大成蓝筹稳健的定位是一只对精选蓝筹股票进行投资的基金,利用对上证180指数成分股和深圳100指数成分股的优选策略,精选那些治理结构良好、信息透明、经营管理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增长潜力的蓝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管理这种市场定位的基金,非自营出身、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之所长。另外,此基金一直就具有收益稳健的特点,这也与充分利用金融工程定量分析系统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有关,真正让投资者在承担较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王群航
从业之路
我本科的时候是学地球物理的,后来研究生学科技情报。
这个专业怎么解释呢?就是我在图书馆工作了五六年。
1997年研究生毕业就去了甘肃证券,在资产管理研究部做研究员。在当时基本上是比较早的有行业和公司研究的地方,真正去研究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把调研公司和技术图形结合来做。一入行,方法就对了。
1999~2003年,在国通证券也就是后来的招商证券。在一个正规的体系之下做研究,其中做了两年的金融工程:包括建立基础的基金评价系统和指数结构研究。
2003年到大成基金,经历了从卖方到买方的挑战。
身为卖方时,你不但要研究做得好,表达形式也要好。买方相对简单,只要自己判断就行了。但是买方的问题在于,人家会给你很多信息,你必须作出选择,你要在短时间内鉴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2006年1月,成为大成蓝筹基金经理。
与基金经理面对面(1)
蓝筹经理细解〃蓝筹〃
简乐: 您管理的这只基金取的名字非常〃正〃……蓝筹+稳健。当初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来设计这样一款产品的?
施永辉: 原因很简单。因为不管是从国外的股市还是我们的过往来看,蓝筹永远是市场的重点。而且从中长期来看的话,蓝筹股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简乐: 2004年的6月,当时的股市是怎么样的?
施永辉: 当时蓝筹股调整分化比较厉害,个股轮动,是一个比较好的蓝筹股建仓时期,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投资蓝筹取得稳定收益还是可以的。实际上现在的情况也验证了当时的一个基本判断。
另外,从我们过往的经验看,一些小盘成长股,只有成长为蓝筹股时,才能维持较高的股价。如果本身不是蓝筹股,也不会有人追捧。比如说当时的云南白药、茅台,包括苏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