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带女儿走不一样的路-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想给每个孩子拍了照片以后洗出来,给他们寄来,记录下他们快乐的瞬间。
游园活动结束了,非非老师迷恋上了吹乒乓球活动,就是把装在盛满水的杯子里的乒乓球吹到下一个的杯子里,她在教室里和两位女生玩得热火朝天,身上都被吹出来的水搞湿了,我没有去制止她,让她玩了个够。今天的非非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小大人,她恢复了孩子的身份,并且交到了两位好朋友。
(2011年7月17日)
今天是周日,孩子们都放假了。我们原定的计划是休整一天,韩老师会带我们去一个山洞游玩,沿途会做一些家访。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山洞。其实一共有两个洞口,其中一个韩老师说是学生张世群家以前居住过的,所以张世群同学今天一早就赶到学校,特意来带我们,他们家在洞口帮我们准备好了火把。我们点燃火把进洞,里面别有一番天地,而且和我们以前去过的溶洞不同,没有那些声光电的配置,完全是原生态的。陪我们一起去玩的两位学生周传友和韩钟情,送给老师们很多石头,都被大家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
张世群现在的家就在山洞边上,她的奶奶煮了香喷喷的玉米和土豆给我们吃,还拿出了过年招待客人的瓜子,塞在我们手里。老人家的淳朴好客真是令人感动,张世群这个孩子也有令人心酸的身世,在她刚出生不久,她的妈妈就把她扔在家后的小树林里,把家里的锅,米全部卖了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世群的爸爸这几年出去打工了,所以孩子平时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时常感到内心孤独,常常会一个人哭,真希望我们的到来会让世群的脸上多一些笑意。
回程的路,韩老师带我们走了盘山公路,说是公路,其实也是凹凸不平的。有一位村长的摩托车从我们身边经过,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他只能下来推着车子走。这一条路,就是世群平时上学的路,我想象着风雨中,小世群独自一人走在这条山路上的身影每天来回四个小时的路啊,我今天终于亲自丈量了一回,这是一条孤单的求学路,这是一条艰辛的求学路,好希望小世群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第9页 :(2011年7月22日 )
(2011年7月22日)
暴热了几天,再加上连日来的疲惫,我感觉体力上有些透支。红点在身上蔓延,似乎什么膏药都没有效用,有时晚上都会痒醒,应该是过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长这种红点,非非老师就没有,这让我心里安慰了很多。天气一热,更觉得痒,所以我一直在祈祷下雨,下雨吧。今天早上,果然下了一场大雨,马上带来了一阵清凉,人一下子精神舒适了很多。放眼对面的山间,云雾缭绕,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美丽的天鹅池啊,我真想记录下你每一刻的容颜。
今天是我第一次给五六年级的孩子上课,也是最后一次给他们上课。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爱与感恩”。我告诉孩子们:“这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希望他们能够用心聆听!”我首先给他们讲了一个“爱心树”的故事:苹果树为了小男孩,献出了树叶、树枝、树杆,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树桩了,还心甘情愿地让小男孩坐在自己身上休息,而小男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来不知道回报故事讲完了,孩子们都听懂了,原来爱心树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只有父母才会这样无怨无悔地付出。
接下来我给他们放了一首歌曲《跪羊图》,我告诉他们:“今天老师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和最喜欢的一首歌都分享给你们,小羊跪哺,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最高级的人类?”我让同学们一起观看了一个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在主讲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父母的恩德的时候,同学们终于控制不住哭了起来,他们低下头,用手捂着脸,默默地流泪,情感在他们心中激荡,最后很多同学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堂爱的感恩课,相信会是很多同学一生难忘的一堂课。
接下来的课程,是让同学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他们都写得很认真,对父母的感激溢于言表。我翻看着同学们的信,虽然他们的言语不太优美,甚至还有一些错别字,但是那份淳朴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我,正如我在课上和孩子们讲的:“希望老师能在你们心中播下爱和感恩的种子,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你们都能长成一棵爱心树,长出善良、孝敬、友爱、勇敢,还有智慧的果实。希望你们有能力的时候,也能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附一位学生写给我的信。
天鹅池,我们还会再见
从天鹅池回来,已经二十多天了,可是我们在那里的最后一天,我却迟迟不愿意动笔来写,因为每每想到这一刻,我眼前就浮现孩子们那哭泣的脸,最后一天的天鹅池,充满了离别时的伤感。
半个月的支教生涯终于结束了,在千里之外的那片神奇的土地,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的夏天;半个月里,我们和天鹅池的老师和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半个月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上的最宝贵的历练;半个月里,我们收获了太多的爱和感动,我们的收获远远地超过了我们的给予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瞬间,我们会永远珍藏!
离别前一天,我们支教日子的重头戏——文艺汇演就在当天举行。
为了这一天,我们准备了很久。除了一年级和学前班,每个班级都准备了好几个节目,孩子们在烈日下的操场上认真排练,就是希望能在这一天有更精彩的表现。这一天,孩子们来得特别的早,我们还在吃早饭,就有学生在外面喊:“非老师,非老师”!原来又有学生给非非老师送来了野百合花。这些天,我们鲜花不断,它们盛开在阳台上,陪我们度过了这个最美丽的夏天。
文艺汇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全校孩子一起背诵《弟子规》。虽然我们在每天的晨读课上只是带领孩子齐声诵读,但是两周以后,孩子们几乎都会背诵了,他们很认真很大声地背诵,朗朗书声在山谷里回响。中华传统文化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里虽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弟子规》的学习非常短暂,非常浅,但是我相信总会播下了一些爱和善的种子,圣贤文化定能让孩子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赵仁官,六年级的班长,一位很帅的阳光男孩,他为我们演唱了歌曲《有何不可》,一首很欢快的歌曲,可是仁官唱着唱着就哭了,他边哭边唱,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再也忍不住了,连男老师都抹起了眼泪。好在接下来的节目是一年级和学前班的《数鸭子》,可爱的孩子模仿着小鸭子一摆一摆地走上台,引来了一阵阵的笑声。
每个班的节目真的都非常精彩,其中最闪亮的还是五年级的舞台剧《懒羊羊与美味草》,精彩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剧情,华丽丽的道具,孩子们投入地演出,连老村长和韩老师都在剧中串演角色,这个节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个节目是非非老师的独唱《送别》,当这首优美伤感的歌曲响起来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哭出了声音,有孩子跑到我的跟前抱住我,哭道:“老师,我真舍不得你们走!”亲爱的孩子,此刻我的心里,也是多么难过,也是多么的不舍啊。
亲爱的孩子,请不要哭泣,我们还会再来,记得我们有约。
唱完《送别》,非非老师坐在操场边的一块石头上,把脸埋在了手臂里,眼睛哭得像小兔子一样红红的。
非非老师问我:“妈妈,我们还会再来吗?”
我问非非老师:“你还想再来吗?”
非老师使劲点头:“我要来的!”
我抱住了非非老师,亲爱的孩子,在天鹅池的十五天,是你从小到大过的最最艰苦的日子,可是你毫不抱怨,你那么努力地上课,你希望自己带给学生们更多的快乐。今天的文艺汇演中,有好几个节目都是你精心排练的,你在台下指挥着比你大的学生,你的眼里满是镇定。妈妈看着你,真的为你感到自豪,为你能奉献自己感到高兴,亲爱的非非老师,明年夏天,让我们再次同行。
第10页 :品不够的西塘
品不够的西塘
非非喜欢坐船,以前带她坐船游过苏州的古运河,西塘回来后,看到船,非非就会说:“西塘的船。”
离开西塘很久了,很多细节已经淡忘。身在江南,去过很多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已是最寻常的风景,不会再有太多惊艳的感觉,少了些想念。唯有西塘,在别后的日子里,时常想起,它已烙在我内心深处。
不久前和女儿路过一座大桥,看到河里的船队,女儿兴奋地叫:“妈妈,船!”
我吃惊问道:“你在哪里看到过船的?”
“西塘啊!”女儿说。
原来西塘也一直藏在女儿的心里。女儿小名非非,去西塘时还很小。
九月的西塘
西塘其实离我们很近,但最初我也并不是想去那里,只是秋天来了,我很想带女儿出去走走。一个姐妹建议,去乌镇吧。我就在网上查了查,总觉得乌镇的商业味道太浓,无意中我看到一张西塘的照片,烟雨中的长廊,实为惊艳,瞬间为之倾倒。那些画面让我想起1993年的大年初一,我一个人走在周庄,雨后青石板的街上,我身穿斑斓的长裙,环佩叮当,手里握得满满的青春我在三毛茶楼喝阿婆茶,那时的周庄安详宁静,静如处子,让人不忍离去。时隔多年后,我在电视里看到周庄,它如同接客过多的妓女,已经沧桑庸俗得不敢相认,我很怕西塘以后也会步这样的后尘,就像乌镇,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不再那么纯粹。所以,我决定尽快启程西塘。
特意选在周一的时候去西塘,我和唐姐还有非非从苏州坐汽车,两个小时就到了嘉善,我们又坐了二十分钟的中巴车终于到了古镇。我们事先在网上预定了住宿客栈――桐村雅居,早就在电话里和客栈的汤阿姨谈价格的时候,我就要求到时候一定要让我们睡上雕花大床。而且我们到的时候,汤阿姨的女儿蒋小姐会来接我们。果然,刚下车,我就看到一名白裙女子一脸笑意地迎上来,让我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
一直走了十多分钟,拐过一条青石板街,走过环秀桥,那原汁原味的西塘映入眼帘,这里才是纯正的江南,梦里水乡,我仿佛找到1993年身在周庄时的感觉。
桐村雅居就在烟雨长廊边上,西塘曾叫桐村,所以这客栈取名桐村雅居,它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也有近三百年了,它是一个真正的老宅。那里原为镇上一大户江姓人家的住宅,现在这个院落里住了四十多户居民。我们的房间在一楼,有独立的卫生间,带空调,一进门非非就爬上了那张不知何朝代哪位小姐也曾睡过的雕花大床,房间非常雅致,古色古香,让人很满意。
放好行李,蒋小姐就带我们参观桐村雅居,穿过圆拱型的门,是一个小小的布满盆景的院子,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
所谓“西塘三把刀”是:钱锦铭的剪刀——剪纸艺术;王亨父子的刻刀——版画艺术;徐永明的竹刀——竹雕艺术。在桐村雅居可以欣赏到钱锦铭老师的剪纸艺术,可惜我们参观的时候钱老先生不在,未能拜会。在桐村雅居遇到一位独自出游的韦小姐,聊得投机,我们便相约一路同行。
出了桐村雅居,我们便在烟雨长廊一路闲逛,西塘的长廊没有护栏,但有警示牌“水深三米”,我紧紧得牵着女儿的手,害怕她独自跑掉。周一的西塘果然是我意料中的清净,一眼望去,看不到几个游人,我们买了一包熏青豆,在长廊里一边吃一边很悠闲地走来走去。走得累了,我们看到前面的店招“响堂”,喜欢这个颇有古意而又响当当的名字,走进门去,店面不大,老板非常热情,推荐了椒盐南瓜、菱角毛豆等几个特色小吃,并上来嘉善黄酒三杯。菜味道一般,但是有佐酒,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黄酒带着甜甜的清香,喝完我便又呼老板再倒上酒来,那夜,真想醉在西塘。
饭后我问蒋小姐西塘何处有好的地方喝茶,她推荐我们去响堂对面的“圣堂茶楼”。一路走来,看西塘的乌瓦白墙,不觉一会儿就到了。圣堂的特色在满室的明清家具,坐在临河的雕花太师椅上,看窗外绿柳成荫,听着耳边龚一大师的古琴清韵,真是闲适的午后时光。圣堂的老板娘姓陈,很风韵,也非常热情,她给沏上上好的“雪水云绿”,并端上芡实糕、茴香豆等茶点。老板娘非常喜欢非非,和我们聊得颇为投机。
临走跟她说:“陈姐,下次再来,一定带你喜欢的古琴音乐送你,西塘很美,而你也是西塘美的风景。”
从圣堂出来,天色渐黑,长廊两侧亮起了串串的红灯笼,我们打算去坐游船。行至码头,每人十元船票上船,船渐渐地离岸,暮色中打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我感觉整个西塘开始灵动了起来,两岸的灯笼是家的温暖,我的心很平静。非非喜欢坐船,以前带她坐船游过苏州的古运河,但是西塘回来,看到船,非非就会说:“西塘的船。”
上岸韦小姐早在“醉芙蓉”等我们,她昨天已经坐过游船。店家把桌子一字排在河边,我们要了几个特色菜,有一个菜叫炒夜开花,我对这个菜名惊奇不已,端上菜才发现来原来是清炒葫芦,苏州人称扁婆,由于夜里开花,故而得名。我们吹着夜风,在静谧的河边喝酒。隔壁的“老娘舅”熏青豆坊跑出一只花猫,一下就把非非吸引了过去,一个清秀的七八岁的小姑娘跑出店坊,抱住花猫,非非和那个女孩儿一下子就玩到了一起,我给她们拍照,她们互相搂着脖子嘻嘻笑着,女孩儿名叫静静。
有一些醉意,夜已深,我们终于尽兴而回,走在安静的烟雨长廊,听着脚步声,很快就到了桐村雅居睡在雕花大床上,居然一夜无梦。
次日清晨,很多人家在长廊上生火,炊烟弥漫着河面,这是生活中的西塘,平实亲切。我们来到永宁桥下吃陆氏馄饨,馄饨皮儿薄如蝉翼,味道鲜美。吃完我们便在河边闲逛起来,唐姐说去看看姚宅,我们便拐了进去,门票五元,这是我们在西塘唯一花的门票钱。姚家的深宅大院和我以往去过的江南宅院相比并无新奇之处,印象最深的算是楼梯的极陡了,我抱着非非战战兢兢,而楼上的小姐闺房不知怎么给我的感觉有些诡异,个人不是很喜欢。
在河边悠闲地走着,看到有个地方卖铜器,便买了一串小铜铃系在非非的脚腕上,听她叮叮当当一路响。我们累了便在河边的青石板上坐下歇脚,周二比周一热闹了,来了很多的学生来西塘写生,他们在河边支开画架,专心创作,西塘因他们的来到有些沸腾,而我们,也将要离开。
随后,我们在“钱塘人家”吃的午餐,饭店三面临水,窗外杨柳娉婷,酒足饭饱,我们终于要离开了,牵着女儿一步步走出古镇,我没有回头,因为我知道我们还会再来。
下一次来,不会再是一次仓促的旅行,我会带着非非在小镇找一处房子小住一段日子,圣堂的老板娘说古镇藏龙卧虎,很多人写字画画都很好,到时候就让非非拜个老师吧,借古镇的底蕴让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