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非君不"嫁"-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9章
  
  ☆、清虚打醮(一)
  此时,薛姨妈也正在王夫人的院子里,姐妹两个退了下人,坐在一处说着梯己话。
  “姐姐,你说这宝玉和宝钗的婚事,老太太究竟是个什么意思?”薛姨妈有些着急的问道。
  如今薛姨妈带着薛家兄妹两人同贾家二房一起搬进了忠义侯府,不在贾母跟前住着,两个人说话之间也随意了不少。薛家进京已经两年多了,眼看着薛宝钗的年纪一天天的大了起来,如今都已经十五岁了,薛姨妈自然十分着急自己女儿的婚事。
  只是她虽然和王夫人私底下已经定下了这桩婚事,可是贾母却到如今也没给出个准信,因此这宝玉和宝钗二人的婚事也就没个着落。
  王夫人端起茶盏,浅浅的抿了一口道:“我琢磨着,老太太如今该是还没拿定主意。”王夫人也有些忧心,如今她两个哥儿已经越来越大了,宝玉的婚事她是极力希望能够与薛家亲上加亲的,只是曾经是冲着薛家的钱财,希望能给二房留条后路。
  如今因为贾瑀越来越出息,以薛家作为后路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十分必要了,她如今仍然承认这桩婚事也只是因为喜欢薛宝钗再加上她们姐妹俩这么多年来的交情。
  可以说,如今的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的局面已经彻底改变了,曾经还有日后仰仗薛家的意思,如今倒是薛宝钗的身份完全的配不上贾宝玉了。唯一让王夫人比较欣慰的是,这薛姨妈到底不曾惦记过瑀儿的亲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贾瑀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那我们要如何做?这宝丫头一日大过一日,如今也没定下来一门亲事,若是说了出去,岂不是惹人笑话。”薛姨妈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她也知道如今在这桩婚事上她又少了很多主动权。
  但是她是更加不可能放弃贾家这棵大树的,贾家与薛家的联姻势在必行,不论要付出什么代价。
  王夫人也微微叹了口气:“宝钗的品行是最让我喜欢的,更何况又是我的亲外甥女,我如何能不为她打算。”只是王夫人自己也有些吃不准贾母的意思,若说是同意吧,贾母的确对于她和薛姨妈撮合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没有进行任何阻拦,但是若说是不同意吧,贾母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表态。
  “我自是知道姐姐为宝丫头好的,只是如今该如何过了老太太这关?”薛姨妈为了这桩婚事简直要愁白了头发。不只是因为薛宝钗的年纪越来越大,更是想为了薛蟠攀上贾家这棵大树。
  “说句不中听的,老太太怕是觉得宝丫头的身份配不上宝玉,如今若是能给宝丫头将这身份抬上一抬,这件事没准还有转机。”王夫人忽然想起贾瑀曾经与她谈论过关于宝玉和宝钗的婚事问题。
  当时贾瑀特意嘱咐了王夫人,这件事情可以促成,但是绝对不能去触摸老太太的逆鳞。那就是她们张罗宝玉和宝钗的婚事的时候,不可以将林黛玉扯进这件事情中。随后,贾瑀也只说了一点,这薛宝钗无论是容貌、身材、德行都是上等,只是一样,这商贾之女的身份低了些。
  如今想来,当初她定下这门亲事确实也有不妥,她光注重了薛家的钱财,但是却忽视了这商贾的身份。这也难怪老太太一直回避这个问题,显然是看不上薛家的这身份的。
  这金陵四大家族,贾家是一门双国公,史家如今也算是一门双侯爵,这王家也不过是个县伯,至于那薛家,不提也罢。
  若是时间倒流,王夫人倒是希望从来不曾应承过她妹妹这门婚事,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有她反悔的余地了。
  “这……”薛姨妈一听王夫人说老太太没准是嫌弃他们家商人的身份,也一下子没了脾气,这要她如何反驳。士农工商,这商是排在最末等的,她自然知道宝钗若是嫁了宝玉那是高嫁了。
  王夫人想了一想,说道:“这样吧,待我想想究竟要如何办这件事,到时候再妹妹商量吧。”
  王夫人刚刚想到,不如就递话给宫中的贵妃娘娘,没准她能有什么办法。
  当天,贾元春便接到了王夫人要人捎来的信儿。在她省亲之时,是见过这薛大姑娘的,倒是个不错的女孩子,只是这身份是低了点。如今她母亲既然已经有了亲上加亲的想法,那不如她就帮着推上一把,最起码也能看看老太太的态度,不然总是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道理。
  元春就要夏守忠给贾家送去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让从初一到初三在清虚观举行三天的法事,让贾蓉领着贾家的人都去烧香拜佛,更是将端午节的节礼一并送上。
  贾宝玉因着昨天结识了名角琪官十分开心,今日里早早的醒了过来,本是琢磨着无论如何也要再与那琪官见上一面。
  这时候袭人就走了进来说道:“昨儿贵妃娘娘要夏公公送了银子来,邀请了众人去清虚观打醮,总共去三天,端午节的节礼也一并赏赐了。”
  “哦?都赏了些什么?”贾宝玉一听说大姐姐赏赐了东西也十分高兴。
  袭人让小丫头将赏赐的东西拿了出来。只见有上等宫扇两把,麝香红珠子的手链两串,上等的绸缎三丈,带荷花图案的凉席一张。
  贾宝玉对那些精致的小玩意爱不释手,接着问道:“别人的可也都是这些?”
  袭人回道:“老太太多着一个香木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和宝姑娘的一样。三爷的比你又多了一块砚台。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她们只有扇子和手链,别人都没有。大奶奶、二奶奶是每人两匹纱,两匹丝绸,两个香袋,两个成块的药。”
  宝玉沉默了一下,问道:“为什么我和宝姐姐的一样,不是该和三弟的一样吗?不是传话的传错了?”
  袭人摇摇头,说:“哪里传错了。昨天拿来的时候,都是一份一份地写着单子,绝对不会错的!你的原来放在老太太屋里,我去拿来的。老太太说了,明天让你早起来进宫谢恩呢。”
  宝玉点点头,道:“这是应该的。”
  随后宝玉就往贾母的屋子里去了,正巧碰上了薛宝钗也过来给贾母请安。
  宝钗见了宝玉之后就有些微的不自在,她本就知道“金玉良缘”的始末,因此也一直是尽量的躲着贾宝玉。如今这贵妃娘娘的赏赐又是她的和宝玉的一样,她就更加觉得没意思。
  毕竟,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是有心思的,更何况以她的聪慧也大概猜到了这必然是她的姨母——王夫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了。
  宝玉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见到了薛宝钗也十分高兴。一时又想起了他的赏赐与宝钗的一样的,就问道:“宝姐姐,让我看看你的麝香红珠子手串可好?”
  宝钗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也没拒绝,就点了点头。掀开了袖子,露出一截藕臂要褪那手链,只是她本就长得比较丰盈,倒是一时没褪下来。待到将那麝香红珠子手串拿了下来,就看见贾宝玉盯着她的胳膊瞧。
  这一下子,薛宝钗晕红了脸颊,将那麝香红珠子手链直接扔到了贾宝玉的怀里就往屋子外面走去。
  倒是薛宝钗这一走,惊动了刚刚还在发呆的贾宝玉。他本是让薛宝钗那雪白的胳膊吸引住了目光,如今一下子没了这美妙的风景,自然一下子就回了神。
  可惜,薛宝钗已经让他弄得不好意思了,羞恼着走了。
  贾宝玉呆呆的坐在原处,手上摩挲着薛宝钗褪下的那麝香红珠子手链,似乎还能感觉到薛宝钗的余温。
  宝钗刚走到门口恰巧碰到了王熙凤,说起了初一要去清虚观打醮的事情,就叫宝玉、宝钗到时候一起去看戏。
  宝钗笑着说:“天气怪热的,又没什么好戏,我就不去了。”
  “清虚观那里很凉快的,我提前派人去打扫干净。我已经禀告了太太,到时候你们不去我去。这些日子都快闷死了,在家看戏的时候,我又不能舒舒服服的看。”
  贾母笑呵呵的听着王熙凤说话,也接了一句:“既是这样,那我也跟着去瞧瞧热闹。”
  “老祖宗要去当然好,只是我怕是又不能好好看戏了。”王熙凤立刻装作委屈的说道。
  “那日里我在正楼听戏,你只管在旁楼上听你的,不必伺候我。”贾母点着王熙凤的额头说道。
  王熙凤嘻嘻一笑道:“还是老祖宗最疼我。”
  贾母又对宝钗说:“到时候你也去,叫上你母亲也一同去,别整日里在家里闷着。”
  宝钗只好笑着应是。
  贾母又派人特意去请了薛姨妈,王夫人早就得了贾元春递出来的消息,因此推说自己身体不太舒服,到时候就不去了。王夫人为了让贾母高兴,又派人去告诉了家里的姑娘们。
  这对于整日里闷在家中的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倒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因此一时大家也都纷纷答应了一同去往清虚观打醮。
  等到了五月初一的时候,贾家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贾母坐一乘八人抬的大轿,李纨、熙凤、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抬的轿子,宝钗和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分坐两辆车。贾瑀和宝玉都骑着马,走在贾母轿子前面。
  
  ☆、第70章
  
  ☆、清虚打醮(二)
  等到贾家一行人快到清虚观的时候,只听到钟鼓齐鸣,那张法师已经戴泽大小道士在路旁迎接。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等各位泥胎圣像,便命住轿。
  贾蓉立马带着贾家的子弟上前来迎接。
  王熙凤知道鸳鸯等人还在后头的车上,一时间也不能赶过来伺候贾母,于是立刻下轿要来扶贾母。
  只是刚走了两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道士就一头撞在了她怀里。王熙凤登时冷了脸色,一巴掌就将那小道士扇得一个趔趄,厉声骂道:“混账东西,胡跑些什么。”
  那小道士一时间被吓了一大跳,也顾不上掉在地上剪烛花的剪子,只是继续往殿外跑去。
  薛宝钗并着贾家的三春正下车,一时间丫鬟婆子们看到有个小道士在胡跑,就赶紧将几个姑娘家牢牢的护了起来,省得这不知道轻重的小子一时间冲撞了姑娘们。
  王熙凤赶紧走了几步扶住贾母下车。贾母只觉得一下子乱糟糟的,就问道:“这是怎么了?”
  王熙凤答道:“是一个剪烛花的小道士,咱们上来了,他没来得及避出去,这会子正胡钻呢。”
  贾母赶紧说道:“将这小道士带来,可别吓着他。这小门小户家的孩子,一个个也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见得这样的阵仗。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
  贾蓉又赶紧下去将那孩子带了过来,贾母又问了几句那小道士的闲话,就让给些果子钱打发了。
  贾蓉见那张道士一直在门边上伺候着,又知道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上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哪里敢怠慢。
  于是,客客气气的将张道士让到了殿内。张道士推辞了一下也就跟着贾蓉进来了。
  贾蓉到了贾母面前,恭恭敬敬的道:“张法师进来请安。”
  贾母一听,赶紧说道:“快搀了他进来。”
  贾蓉赶紧出去将那张道士搀到了贾母面前。那张道士见了贾母哈哈一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
  贾母也客气的回道:“老神仙,可也好?”
  张道士回说:“托老祖宗的洪福,小道身体一向康健。别的倒也罢了,只是惦记着哥儿,不知道身上可好?”
  贾母就回头叫了贾宝玉和贾瑀过来。
  贾宝玉和贾瑀上前来道:“张爷爷好。”
  张道士一见这贾宝玉和贾瑀两兄弟就说道:“哥儿们这是越发福态了。”
  “宝哥儿外头好,里头弱。又搭着他老子让他念书,前段时间倒是生了病。这瑀哥儿如今倒是身体康健,更是越发出息了。”贾母乐呵呵说道。
  张道士回道:“前些日子我在好几处看到宝哥儿写的字和做的诗,实在是很不错,已经越发进步了。依小道看来,也就够了。”接着又叹了口气道:“我看见哥儿们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似的。”说着,竟然就流了眼泪。
  一句话倒是触动了贾母的心思,一下子也满脸泪痕,说道:“可不是呢,我养的这些个儿子孙子,没有一个像国公爷的,倒是这玉儿和瑀儿最像他们爷爷。”
  张道士又和贾母说了几句,这才说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瑀哥儿既然早有相师说不该早娶,那这宝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贾母听了就回道:“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要难得好的。”
  张道士一听呵呵一笑,就应下了此事。他听说贾母并没有拒绝,就知道贾母如今也是有意思要给这宝玉找上一门亲事了。
  贾瑀听见贾母这么说也有些诧异,他可是一直都知道贾母更加中意的都是林妹妹,这次的事情按道理来说贾母该是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拒绝了才是的。不成想,如今贾母竟然有意给贾宝玉定亲,而且对象竟然不是林妹妹。
  想了一下,贾瑀就回过味来了,贾母怕是从一开始就明白大姐姐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请他们来清虚观的,如今这么说也不过是回给大姐姐一个态度。那么,也就是说如今的贾母竟然是赞同了那薛宝钗同贾宝玉的婚事。
  可是,以老太太对于林妹妹的宠爱,必然是不会让林妹妹嫁到别处去的。贾瑀心下一紧,这老太太心中打的主意不会是……他吧。
  贾瑀一时有些哭笑不得,他虽然一直待林黛玉极好,但是也确实是将他当亲妹妹对待的,可是从来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会与她成亲。更何况,他如今已经有了水沐,又怎么可能再去迎娶别的女子。
  贾瑀摇了摇头,反正如今有大姐姐帮着他周旋,他倒是还不必十分在意这件事,到时候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其实贾瑀心里想的一点不差,贾母还真就是这么想着的。贾母觉得如今她的女婿林海已经是贵为户部尚书,那可是从一品的官职。林黛玉不只是她的外孙女,那更是林家这样的清贵世家的嫡小姐,自然是配她的瑀儿最为合适。
  最开始的时候贾母也是觉得让两个玉儿配在一起,那是最好不过的。只是以林家如今的身份地位怕是无论如何也看不上她的宝玉的,即使她再护短,这点子事实她还是看得清的。
  如今以瑀儿的这势头,若是能与林家联姻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林海身上又有了圣上的恩典,袭了祖上的爵位,更是受到圣上的器重。而瑀儿若是娶了黛玉那自然是两家本就是姻亲关系,就是亲上加亲,别人也说不出个不字来。更是免了圣上对贾瑀的猜忌,总是说不出贾瑀结党营私的。
  如今因为元姐儿拒绝了皇后的指婚,她家的瑀儿总是要晚娶几年的,所幸这黛玉岁年也还小,就是等上几年也是使得的。
  张道士得了贾母的答复也是高兴的,这样对宫中的那位他也好有个交代,这件事情算是圆满的办成了。
  随后,张道士又将王熙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