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大明-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肇基算是明末时期的名将了,家中世袭军职,在七年后,也就是崇祯五年便升任大同总兵,领蓟镇西协,徐鸿儒起义被镇压可以说是他的军功第一步。虽然杨肇基的历史上的作为并没有多少笔墨,但总算是一个奉公守纪的人,这一点在明朝混沌的末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韩煜对他还是颇有好感的。
“舅舅,山东巡抚赵彦大人似乎已经开始增兵要地了,青州形势这么危急,首当其冲会被列入其内呀?”这一点是韩煜知道的历史,于是说了出来。
郑玉成眼神露出了一丝惊诧,说:“没想到你整日闭屋不出,都知道赵巡抚的消息,就连舅舅我也是刚刚才从谭指挥那里得知的。”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懊恼,“赵巡抚现在身在济南府,仅仅是在督促杨国栋、廖栋檄两位都司训练民兵,大难当头,他哪里顾得上这边。”
韩煜沉了沉气,赵彦在历史上的名气比杨肇基还要更浓重一些,为人沉敏而智略过人,任职兵部尚书,现在正巡抚山东。想必赵彦此时闭门练兵自然会有自己的道理,明末军心涣散,疏于训练,相对那些平日田地干活的农民来说,恐怕还有所不及,仓促整兵出战,未必是明智之举。
“那舅舅打算如何应对呢?”韩煜问道。
郑玉成摇了摇头,一脸无奈:“赵巡抚只是下令全省戒严,严防各地城镇,所有军户开始备战练兵。”
“青州府应该有一个卫所的兵力,再征集一些民兵,料想是应该能坚持到援军的到来。”韩煜表情很镇定。明朝的军事制度是以卫所为单位的,通常一个卫的标准兵力是五千六百人,当然根据不同情况也会有不同的编制,比如辽蓟地区共有九个卫,兵力却在三十万左右,平均每个卫有三万多人。
郑玉成脸色变了变,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外甥不太寻常,怎么会突然如此了解军务事宜呢?他沉默了一会儿,并没有打算追问这个问题,而是道:“青州府确实有一个卫所的兵力,大概五千人,只不过那是四年前的事情。这两年高阶军官强吞中阶军官的户田,中阶军官就夺占了军士的户田,弄的低阶军官以及士兵无以生计,纷纷逃走,现今在编的军兵不足两千人。”
明朝卫所军队采用世袭制,一代为军,子孙皆为军,国家给予屯田供养生活,平日里二分巡城八分耕田;除大量军屯外,还实行商屯作为补助手段,即按“开中法”,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只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军官贪污成性,抢夺下阶军士的屯田私有,导致许多军士破产,商屯亦因“开中法”遭破坏而废弛,大量军士不得不逃走另谋生路。
“真是叫人扼腕!”韩煜一阵泄气,要想大明在这个时侯可是世界第一大国,表面的风光却被内在的腐核所败坏,身为汉人怎能不叹息。
郑玉成眉宇微微的舒展了一下,神态渐渐释然起来,说:“元晦你有这等叹息,也可表明你一片赤心,虽然我不明白你今日为何如此一反书生常态,变得壮怀起来,但是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
韩煜的记忆里,韩元晦平日确实十足呆愣,在嘴面上时刻挂着的是令人作恶的迂腐空谈。但是此时韩元晦已非彼时韩元晦,一些前世的习惯是难以更改的。他讪笑了一下,问:“舅舅与小甥谈了许久,还不知所为何事呢?”
“其实舅舅之所以要与你讲青州府所面临的局势,也是希望你心中明白,如果贼军攻打了过来,青州未必守得住,”郑玉成语气严正,神态宛如临阵将帅,“我希望你明天一早,就和你舅母、姐姐一同出城,绕道济南府,然后北上去京城找到你父亲。”
郑玉成是万历二十八年进士,原本是东林党人,颇有一番雄心壮志,曾在朝廷任职通政使,甚至参与过移宫案,与众大臣数次在乾清宫争夺明熹宗。只是明熹宗不争气,让阉党夺政,多亏韩煜的父亲韩善及时看出苗头,私下贿赂了魏忠贤党羽,在阉党发难之前将郑玉成调出京城。
郑玉成虽然秉性正直、有一番理想,但却不是死板的人。这些年来他看到在朝东林党人屡屡遭殃,心中很是难过,却不得不表现出一副与东林党淡化的态度,以求明哲自保。同时他对韩煜的父亲怀满感激之心,若不是韩善先见之明,今日自己已是牢狱之灾了。因此对待韩煜,他是百般珍视。
“那舅舅你呢?”韩煜急忙问道,他对于舅舅的印象还是很好的,虽然韩玉成为求自保而退出东林党之举,在世人眼中看来不尽光彩,但是这几年来廉洁尽职的处事原则是从未改变的。
郑玉成微微笑了笑,露出一副高瞻的神态,说:“你舅舅身为青州知府,怎能弃青州百姓而不顾呢?我已经于谭指挥使、徐同知等人决议,死守青州,虽然青州卫不足两千人,但是徐同知那里还有数百盐兵,再组织一些乡勇壮丁,应该能支撑一些时日,只希望赵巡抚和杨总兵的援军及时赶到。”
看着舅舅觉悟的神态,韩煜心中有些不忍,明朝末年黑暗的社会正是缺少这样散着热度的光点呀。他低了低头,脸色陷入思索,良久之后,忽然说道:“舅舅,我要留下来和你一同御敌,就让舅母和姐姐先走吧。”
韩煜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一时热血慷慨,而是他这个穿越者是深知徐鸿儒起义并不会持续许久,虽然前期声势浩大,多次重创官军,但是因为是提早起义,万般事情都不俱全,在七月份就会转入劣势。这可是一次立功的好机会。
郑玉成大惊,脱口道:“这怎么行,你一个还未行冠礼的少年,留下来做什么,要是你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对得起你父亲?”
韩煜洒然一笑,说:“舅舅,您别忘了,虽然元晦平日不出书房,但或多或少还是青州府检校,身为公职,岂能在危难之际弃职脱逃,即便留下一条苟命,也会有辱家父和舅舅你们的名声。”
郑玉成仍然不允:“可是,这。。。。。。”
没有等舅舅讲话说完,韩煜又打断道:“舅舅就不用再多劝了,元晦心意已决,更何况元晦平日嗜书也熟读过几本兵法诡书,正所谓久闻书中香,必为天下事,元晦定能为青州出一份策力,还望舅舅成全。”话音刚落,他不给郑玉成任何反驳的余地,便已起身施了一个告辞礼,然后转身退下大厅。
郑玉成欲言又止,冗长的叹了一口气,心中喜忧参半。看来自己平日里对这个外甥了解的太少,韩煜确实是大明未来可造之材。只是这次青州所遇之事非同小可,自己这条老命倒是无所谓,如是折了韩煜这个明日之秀,不仅愧对自己的韩善,更是有愧社稷。
———
写的不好,请各位读者见谅,请指点和推荐!
我会努力写好的!谢谢大家了!
正文 第二章 主持大局
更新时间:2009…9…18 10:28:26 本章字数:6784
次日清晨,天色尚且微亮,重重的乌云压迫着大地,描绘出一副水墨色调。
郑玉成在交待下人准备好马车和细软后,曾让柳英再度来到韩煜的厢房叫他一同出城。哪知道韩煜因为昨夜入睡过晚,睡的太死,并没有听见舅母柳英的敲门声。不过这反倒让郑玉成误以为是他下定决心留下,对于逃离青州一事故意充耳不闻,若隐之中让舅舅心底更添几分欣赏。
这个早上对于郑玉成来说并不好,在送走了妻女后不久,同知徐盛便气急败坏的跑到知府官衙来。他带来了两个不好的消息,一是凌晨时曲阜被徐鸿儒贼军攻陷,二是青州卫指挥使谭旭举家潜逃,随同一并逃走的还有两位指挥同知和数百名士兵。
知府官衙后堂大厅,郑玉成一宿未睡,双眼密布血丝,神色激昂愤怒。他在听完徐盛带来的消息后,重重的摔下了手中的茶杯,大骂了一句:“谭旭这匹夫,昨夜和我等相商之时还慷慨激辞,信誓旦旦的说与青州府共存亡,真是小人。”
徐盛是一个而立之年的儒生,与郑玉成一样心怀抱负。他的心口因为忿然而剧烈起伏着,虽然情绪激动,大脑却还沉静。待郑玉成气息缓和下来后,他道:“郑大人,谭旭这个懦夫走便走了,即便留下来也是祸害,如今曲阜已陷落,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加紧城防,并且想出应敌之策。”
郑玉成脸色焦躁,略略思索后,问:“青州卫还有多少军士?”
“我刚才去军营查看了一下,只剩下白承宰和王云两位千户还在极力安抚着手下,兵力不足一千五百呀,”徐盛叹息的回答道,“另外我都转运盐使司还有五百盐兵,早些时候已经让孙通判召集起来了。”
“如今青州面临的可不单单是缺兵少将,更是民心不定呀。”郑玉成语态沉重,息声连连,“月初匪部起兵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了,徐鸿儒每攻陷一城,就开仓放粮,掠夺富户,将物资都分给百姓,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民心,甚至有些城镇的百姓甘愿为其做内应。”
徐盛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说:“如今宦官干政,各级官员贪污**,万历三大征弄的国库空虚,又恰逢国内旱灾,百姓们也是没办法呀。”
“近段时间我之所以减少开城时间,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匪部的探子混入城内,策动百姓谋反,但这始终不是办法,如今城内已经开始流言蜚语,只怕民心生变,我们想守城都难呀。”郑玉成苦色浓重,只不过多少有些欣慰的是,自己在任的这些年对部下节制有度,避免了许多民怨,再加上青州沿海,海盐渔业让青州百姓勉强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就在这时,韩煜带着睡意的面容从大厅侧门走了进来,在看到舅舅和徐盛后,连忙正经了神色,恭敬的问安:“舅舅早,徐大人早。”
“哦。原来是韩检校呀。”徐盛语气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对于郑玉成地外甥他还是认识地。只是却因为韩煜平日从不理会公务。沉迷于书屋。所以心中很是看不起。
郑玉成看得出徐盛对自己外甥地夷色。若不是昨晚一叙。自己其实也不会注意外甥地才干。最多只是承其父韩善地面子。加以生活上地照料而已。但是昨夜简短地几句话。彻底改变了他这一个月来地看法。自己对外甥看来还真没有摸得全透。他向韩煜招了招手。说:“来来。元晦。早上也不见你出来用餐。舅舅叫人给你热一热早点。”
“不劳舅舅了。都快到晌午了。一会儿就午饭一起吃吧。”韩煜不感到怎么饿。于是推辞了。他来到郑玉成身旁地次座坐了下来。在看了看舅舅和徐盛地脸色后。不禁道。“舅舅和徐大人脸色不太好。莫非徐鸿儒贼子已经攻陷了曲阜?”
徐盛微微怔了怔。没想到一个书呆子竟然反应这么快。他带着几许戏谑地说:“是呀。凌晨地时候徐鸿儒大军刚刚陷落曲阜。就连青州卫指挥使谭旭都吓得逃跑了。韩检校难道要等到晚上地时候再离去吗?”
韩煜微微变了一下脸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一旁地郑玉成连忙用少许地责备语气向徐盛道:“徐子荣。我原本是想让韩煜与内人今早一同回京城地。但是元晦却执意要留下来协助守城。这等用心你可以不要小视呀。”
徐盛轻轻吸了一口气。诧异地看着韩煜。道:“韩检校。曲阜离青州府不足三百里。徐鸿儒妖贼随时都有可能攻打过来。青州城缺兵少将。若是留守极有可能是送上性命地。你这个毛头孩子可要想清楚了。”
韩煜今年只有十八岁,连冠礼都还未行,确实算的上一个毛头孩子。他向徐盛欠了欠身,说:“虽然检校一职不过小小文书,但是食得依然是青州府库的俸禄,怎能坐视青州沦落贼子之手?更何况,舅舅和徐大人不也没有与谭指挥一道敌未到人先溜吗,两位老人家都能置生死于不顾,我一个后生岂能畏缩?”
要是换作平常检校称呼五品以上官员为老人家,恐怕早被拖出去大棒伺候,但是徐盛此时却突然对韩煜生出了好感,愣了一愣后,大笑了起来:“看来,我这个徐老人家以前还真是没看清楚你这个小后生,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他又转向韩玉成,“郑大人,看来韩郑两氏皆有豪杰啊。”
郑玉成罢着手笑道:“子荣真是会说笑。”子荣是徐盛表字。
韩煜沉了沉气,插入两位大人的客套中,道:“谭指挥既然落跑,那么军心极有可能生变,两位大人此时应该赶到军营坐镇统筹,并且开始准备应对匪部的来袭了。曲阜离青州三百里,徐鸿儒刚刚经过大战,料想会做休整,我们最少还有六到七天的时间来做计议。”
“韩检校所言甚是,我和郑大人昨夜便约好今日一早便去军营督导训练,哪知道谭旭这个胆小鬼临阵脱逃,”徐盛正色的道,他转向郑玉成,“郑大人,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军营。统军作战之事恐怕不是我们二人强项,待去与白承宰和王云两位千户会面后细细商议。”
韩煜跟着郑玉成和徐盛一同去了青州卫大营。在以前,青州卫并不是全部驻扎在城内的,而是按照千户所分别驻扎青州府治下各个乡镇上的。只不过近两年军官抢占军户的屯田,青州城外的卫军几乎尽数逃走,只剩下在城内的千余人了。
军营的栅栏年久失修,显得摇摇欲坠,一副丧气笼罩在营内所有士兵的脸上,就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沉痛的惨败似的。军营大门外没有士兵站岗,大门自顾自的敞开着,如同病人一般的士兵毫无纪律的游荡在营房内外,在见到知府大人到来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行礼。
来到中军营房,早已经有几名军官在此等候了,这些军官是青州卫仅剩的军官了。早上天色未亮的时候跟着谭旭越城逃走的除了两位指挥同知,还有大部分中阶军官,青州卫的骨干转眼间全部走空。
目前中军营房里,级位最高的便是白承宰和王云两位千户,以及一个年轻的指挥镇抚司镇抚,剩下的便是平时连中军营房都不够级进来的百户官。
一番寒暄后,郑玉成直接切入正题,他道:“白千户、王千户,三天前不是已经通知开始整兵了吗?为何军营中还是如此混乱?”
白承宰是世家子弟,半年前才接任了父亲的千户军职,是一个空有**却无阅历的年轻人,这也是他之所以没有跟着其他千户逃走的原因。他一脸无奈,叹声道:“郑大人有所不知,自从兖州贼兵闹事,我青州卫军心便动摇不已,再加上今日谭指挥使和两位指挥同知越城脱逃,剩下的士兵更是变得毫无纪律之心了。这几日我和王千户一直在督促,可是根本就没有军士愿意服从命令,如果继续严令下去,只怕这仅有的一千余人也会叛逃。”
郑玉成与徐盛齐齐大惊,这真是祸不单行的消息。
郑玉成一脸踌躇,急道:“这该如何是好?曲阜已经陷落,贼军不多时日就会逼至,怎么偏偏在这个时侯又出现这种事情!”
“白千户、王千户,军旅之事你们二位最为熟悉,你们快想想办法呀。”徐盛神色十分忧虑的催促道。
王云虽然从军已有三年,但是青州这个地方十多年来没有战事,即便有心也没有历练的时机。更何况他原原本本就是一个老实人,只有一身好力气,冲锋陷阵是无可挑剔,但却不是一个治兵御下的材料。支支吾吾一阵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一旁年轻的镇抚:“李允兄,你有什么高见?”
指挥镇抚官阶从五品,相当于军中宪兵职能,从事军纪法纪的监察工作。李允身在此职,自然有自己的一些对策,只是脸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