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天工-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彦让一个新近加入、会写些字的长工李睿作为孙老头的助手,每日观察记录两处暖窖的情况。
  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将另外一处火煊式暖窖,以及两处开纸窗的火煊式暖窖利用起来,一时间还没有想到种什么比较好。
    正文 第六十三章 京城来信
     更新时间:2009…6…1 10:02:37 本章字数:3981
  李彦手上拿着两封信,都是骆养性从京里送来的,打开蜡封,看到完全没有句读、竖排的繁体字,顿时一阵头大。
  “三娃,大哥对不起你,总旗没了!”
  信写得很直白,也很简单,虽然没有明说,李彦也能看出是有人从中作梗,这样的事情,骆养性当然不敢在纸上写明。
  信的最后,骆养性提到另外那封信,说是京里的一位公子,对他的弹子锁很感兴趣,也没有明说这位公子是谁,只让他好好巴结,未来有好处。
  看完骆养性完全口语化的信笺,李彦会心地笑了笑,这个便宜大哥不是二愣子,没有为他那个“总旗”拼死力争,虽说有些“不仗义”,却避免了无谓的牺牲。
  后面这封信,也写得很口语化,还带着几分孩子气式的天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避讳:“骆千户说了弹子锁的样子,由校觉得和广锁差不多,肯定不如密码锁安全。”
  由校?李彦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很快想到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
  由校?朱由校?那不就是崇祯的兄长,天启皇帝朱由校么?李彦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骆养性说得不错,果然是值得好好巴结的大人物。
  连忙又低头将手上的信笺细细读了一遍,这个朱由校说到锁的结构和设计,显得很明了,应该仔细研究过,而且还提到他做过一把木质密码锁,觉得要比弹子锁更安全,可惜被他父亲给砸了。
  骆养性带了六把弹子锁进京,并没有多余的样品提供朱由校研究,朱由校显得很遗憾:“可惜见不到弹子锁,骆千户说会向你要一把,你会给吗?”
  给,当然给了,不仅给锁,还要附送图纸,李彦忍不住哈哈大笑,弹子锁本身并没有多少秘密,随便一个锁匠打开外壳,就能看到里面的结构,要弄懂也不难。
  如果只是送出几把锁。就和未来地皇帝搭上关系。这笔生意无论怎么看也是赚地。李彦心中想道。
  李彦不是历史学家。充其量只是喜欢看架空小说、在论坛中游荡地爱好者。对于晚明地历史算不上清楚。只知道大体地走向。
  明熹宗朱由校算不上好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明朝渐渐滑向灭亡地深渊。作为大明地皇帝。自然要担负很大地责任。
  李彦捏着下巴。寻思自己搭上朱由校以后。应该采取怎样地态度和措施。不但让自己获益。也让民族受益。自己再获得更大地利益。
  以前在网络上。李彦是总显得很激愤。如今穿越了。虽然也时常想到民族国家。不过更多时候想到地。却是遵循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心路。
  在给朱由校地回信中。李彦则将他地密码锁地设计大大夸赞了一通。表示会让工匠用铜铁打造这种密码锁。并拿到市场上售卖。所得利润地五成属于他这个设计者。
  此外,李彦又附上几种款式弹子锁的设计图,在信中详细解释这种设计图的画法、识图方法,并解释这种方法的好处。
  李彦很谦虚地表示:“弹子锁只是雕虫小技,无法与公子的设计相比,还请公子多多指点。”
  在信的最后,李彦又大肆吹捧朱由校的设计才华,并认为与诗词歌赋相比,这种设计能力更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并强大国力,同样可以治国安民。
  写好这封信,李彦又仔细检查了几遍,删掉一些可能触犯禁忌的话,才重新誊抄,让人送往京城。
  正如李彦在信中所说,工匠的手艺再好,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提升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
  李彦推行标准化与精密制造,却是为工业化打下基础,而在工场这边,他也是在推行一种手工工场式的规模化生产模式。
  李彦将宅院南面的简易工场命名为精密制造工场,其中又分两个工坊,制造精密测量工具的标准坊,与制造弹子锁的锁具坊。
  每个工坊下面,又按照工序性质的差役,分为不同的“作”,如锁具坊下面就有弹簧作、铸造作、打磨作等。
  而在“作”下面,也分成制作不同工件的“组”,这就是工场里最基层的制造单位。
  在制造弹子锁与尺具的过程中,工匠们被根据个人的特长与技艺,分配到不同的坊、作、组,其中技艺好、干活认真的,被提作组长、作长,徐洪与刘铁锁分别担任锁具坊与标准坊的坊长。
  这些工匠原本都被锦衣卫充了徒刑,也就是说他们在李彦手下干活,本来是以徒刑犯的身份,对自身的命运早就绝望。
  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却发现这种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搬进简易工场以后,每个人都被分配到不同岗位上。
  虽然每天都要干活,但也并不是非常辛苦,更让他们意外的是还能领到相应的工钱,与大多数工匠平常所得相比,这份工钱还要丰厚许多,这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到意外。
  至于工场的劳作方式,也是他们过去不敢想象的,每个人只要根据图纸,按要求加工一种零件,最后统一组装成为整件,在经过几天的调整以后,一次组装的成功率居然达到八成以上。
  正是因为进行了这种调整,锁具坊每天制造出的弹子锁数量,让锁匠们瞠目结舌,如果说以往他们每个人一天也就能打制一两把锁的话,那么现在,全坊二十多人,一天制造的弹子锁数量就达到五十把。
  考虑到弹子锁的精细程度、弹簧的加工难度,以及有四五个人并参与劳作,这样的效率就很惊人了。
  晚上回到家,只见刚改了名字的丫鬟晓云在一旁磨墨,二丫手上拿着一支毛笔在纸上比划,看到李彦进来,扬起小脸甜甜地笑道:“三娃,你回来了啊,姐煮了鱼汤,你吃点吧!”
  “晚上吃过了,要不这汤留着给我当夜宵吧!”李彦摸了摸肚子,走过去站到二丫身后,发现女孩用钢笔在纸上画了一些纤巧的花朵。
  二丫慌忙张开双手,想要掩上,口中急道:“三娃,姐胡乱画的。”
  李彦拉住二丫的小手,轻笑道:“画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没想到咱家二丫还有画画的天分!来,让小弟我看看画得怎么样。”
  二丫的心尖仿佛被锤子敲了一记,竟扑通扑通的加快跳动,脸上泛起一丝羞红,低下头轻轻挣出双手,藏到身下绞在一起,有些不知所措。
  李彦没有注意到二丫异样的表现,伸手拿起桌上的白纸,看到纸上画了一朵朵槐花图案,排列得错落有致:“呵呵,了不得,还是图案设计呢!”
  “什么啊,人家随便画画的,”二丫低垂着头,小声说道,有些不敢看李彦。
  李彦以为二丫害羞,伸手拍了拍女孩的肩膀:“随便画画就这么好,要是认真起来,岂非更不得了?”
  二丫似乎很不习惯李彦这种玩笑,不安地扭了扭身子,想要起身,却被李彦伸手按住:“姐,你画的这个,如果织印成丝绸或布匹,一定非常漂亮。”
  “真的吗?”二丫欣喜地抬起头,眨了眨可爱的月牙眼,又飞快地闪了开去。
  “当然是真的,”李彦认真地点了点头。
  李彦心中一动,从桌上拿起那只弹子锁:“二丫,看到这个锁没有,你觉得它是不是很难看?”
  二丫点了点头,又连忙摇头,两道小月牙飞快地看了李彦一眼:“锁啊,结实就好。”
  “也不能这样说,任何东西呢,内里重要,外面同样重要,就好像做菜也要讲究色香味,而不仅仅是好吃就行,”李彦笑了笑,对二丫说道:“姐,你帮我个忙,回去画一些锁的样子,好不好?”
  “我、我什么都不懂呢!”二丫小眼睛骤然一亮,又飞快地摇了摇头。
  “只要你觉得好看的就行了,”李彦摸了摸女孩浓黑的发髻,鼓励道:“想到好看的就画出来,也不是什么大事,真要有不懂的,也可以学。”
  这些日子,李家的菜地已经被李彦接管,由一位长工专门打理,家中的活计也有晓云帮着,除了接些女工,二丫就清闲下来,似乎还很不习惯。
  李彦也不想二丫变成无所事事,养在深闺的“小姐”,不过经历了退婚事件,随着李家的条件越来越好,二丫已经很少抛头露面,很难找到适合她做的事情。
  不能抛头露面,不要太累,还得有意思,这样的要求,“设计师”似乎都能满足。
  或许二丫现在距离合格的“设计师”还有很远的距离,李彦也不是说要二丫做到什么程度,不过是觉得她喜欢画这些图案,那就试试看,就算是成不了“设计师”,作为一种爱好,也能打发时间,充实人生。
  看到二丫略带羞意地点了点头,李彦笑着刮了刮女孩小巧玲珑的鼻子:“为了鼓励你,明个儿我让人给你拿两支蘸水笔,用那个绘画,要比毛笔方便很多。”
  “不过呢,蘸水笔也不是最好的,等两天再给你做一种新的笔。”李彦心思一动,立刻有了几个想法。
  二丫身子向后仰了仰,不让李彦刮她鼻子,小手直摆:“哎呀,姐就是随便画画玩的,不要那么麻烦呢!”
  “哈哈,不是专门为你做的,还有别的用处,”李彦伸出手去,任由二丫扭动娇躯,还是在她的鼻梁上刮了一下:“姐,月牙河宅院的西跨院盖好了几间简易的房子,明天便搬过去吧。”
  “啊,要搬过去吗?”二丫跑到书桌的另外一侧,眨了眨清亮的月牙眼,显得有些意外。
  李彦点了点头,他现在要忙的事情很多,将二丫一个人丢在老宅,有些不太放心。特别是知道王好贤被判无罪,陈小旗越狱潜逃,很可能会找他报复,所以他想让二丫住到新宅子那里,平常都有人在,相对更安全一些。
  二丫虽然不舍,但还是很顺从地答应下来,晚上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明日搬去新宅那里住。
    正文 第六十四回 古代铅笔
     更新时间:2009…6…1 10:02:37 本章字数:2576
  包有才手上提着一大包东西,急匆匆找到正在和二丫吃饭的李彦:“少爷,你要的东西都买来了。”
  李彦连忙让包有才将东西拿进来,笑着对二丫说道:“等我给你看样好东西,你就不用担心画图的时候浪费纸了。”
  包有才将沉甸甸的口袋放到地上,将几支笔状物捧到李彦面前:“少爷,这个就是枣心笔。”
  李彦拿起一支枣心笔,竹子做成的笔杆,前端是一小块铅黑色的物事,手指捏住用力一扳就掉落下来,大概有枣核大小。
  李彦又拿起另外一支,在纸上随手画出几道灰色的线条,看着与铅笔的效果类似。
  用钥匙将先前掉落的那块“笔头”压碎,灰黑色的粉末捻在指间细腻光滑。
  “不错,就是这个,也是用石墨做出来的吧?”李彦弹了弹手上的墨粉,枣心笔也好、铅粉笔也好,这个东西差不多就是古代的铅笔了。
  包有才连忙笑着弯了弯身:“少爷说得不错,这个枣心笔,据说就是用石墨与粘土混在一起做成的。”
  “袋子里装的就是石墨吧?走,先拿去工场弄弄看,”李彦和二丫说了一下,便带着包有才和石墨去了工场。
  枣心笔虽然也是用石墨做成,而且已经有后世铅笔的雏形,不过它的“笔芯”只有枣核大小的一块,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只能用来绘制简单、粗大的线条。
  李彦的想法,自然是将石墨块做成石墨条,将枣心笔做成长芯铅笔。
  铅笔地制造无非就是笔杆与笔芯两个部分。笔芯涉及石墨与粘土地配方与烘干。笔杆则是木料加工。
  李家正在大兴土木。工地上有很多木匠。包有才给李彦介绍了一对兄弟。哥哥李大为有一手娴熟地木匠手艺。弟弟李小为却有些不务正业。经常弄些乱七八糟地东西。比如他们兄弟做木工时用来划线地铅粉笔。就是李小为折腾出来地。因为好用。还卖给其他木匠。
  “我要你们做一样东西。”李彦用枣心笔比划着给兄弟二人解释:“一种笔。粗细外形与毛笔地笔杆类似。中间裹着一根石墨笔芯。可以用来描画线条与写字。”
  “啊。好主意!”李小为身材不高。人也很瘦。长得尖嘴猴腮地。一双小眼睛灵动无比。滴溜溜转了一圈。忘形地嬉笑道:“妙啊。这样就可以一边削。一边用了。高。怪不得大家都说小旗是鲁班再世呢!”
  “鲁班。是我吗?”李彦淡淡地扫了李小为一眼。自己还没解释。这家伙就看出铅笔地用法。不愧是头脑灵活。能折腾地。
  触碰到李彦淡淡地目光。李小为连忙收敛嬉笑。讪讪地挠了挠头:“是大家这么说地。听说隔壁做地什么锁。都送到宫里去了。可不就是鲁班祖师爷?”
  与李小为的奸猾相比,李大为就显得戆厚多了,他想了一会,才认真地点头说道:“做这个笔杆,没有问题。”
  “笔芯呢?能不能做?”李彦看了看李小为,肃容说道,对于这种奸猾的人物,需要恩威并济。
  李小为连忙拍了拍胸脯:“小旗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行,那你们先做这个,做好了有赏,”李彦将枣心笔丢给李大为,让石柱子安排他们去做活。
  李氏兄弟对李彦交代的任务很用心,第二天便交上了做好的铅笔,与李彦印象中的铅笔很接近。李大为做出的笔杆圆整光滑,甚至雕刻了一些精细的图案,李小为做的笔芯也很不错,虽然在纸上书写时略显得硬些,倒也能用。
  李彦最不能忍受的是二人做笔的效率,尤其是李大为制作笔杆,一天也做不了几根,慢得令人发指。
  在听了李大为加工笔杆的过程以后,李彦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向着提高生产力的方向再迈出一大步。
  李彦刚得了天津窃案的三百两赏银,除了骆养性大手大脚用了五十两在四海居买回很多酒菜,还剩二百五十两,还有卖给徐贵黄金菜得到的一百多两,手头也比较宽裕,有条件做些别的事情。
  通过观察,李彦在心中形成了大体思路:“我需要制造两种机器,第一种,可以将木材切割成细木条;第二种,可以将细木条加工成圆棒。”
  “有,”李大为拿起他的木工工具晃了晃:“锯子切割、刨子刨圆。”
  “我说的不是这个!”李彦笑着摆了摆手:“我需要锯子和刨子自己动起来。”
  李大为瞪大了眼睛,质疑道:“这怎么可能。”
  李小为却是眼睛一亮,热切地看着李彦:“小旗高明,小旗一定能够做到的。”
  李彦看了看李家兄弟:“我欲为此成立一间木工作坊,需要雇用人手,你们可愿意加入?”
  “愿意,能跟着小旗做事,是咱们兄弟的荣幸,”李小为喜笑颜开,连忙答应,李家的长工,特别是家丁的待遇,让这些不愁温饱的工匠也是非常羡慕。
  对于李小为这种不喜干活,喜欢瞎折腾的人来说,能拿一份固定的工钱,更是求之不得。
  李大为则犹豫了一下:“长工?”
  李彦点了点头:“与长工相似,我们之间签订一份契约,约定期限、待遇及劳动方式等,每月给付你们工钱,你们每天按时到工坊做活。”
  “工钱多少?”李大为看上去戆厚老实,心思却也细腻,要将关键问题都弄清楚。
  李彦对这样的事情显然更加擅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