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王明给他的礼物。
西府不过问出纳的,但三司在宋九完善下,账册渐渐变得很清楚。因此从三司能得到太平兴国三年国家军费支出。
宋九在翻看账册时,王明又让小吏将去年六月到今年六月国家军费出纳统计,给了宋九。不过现在宋九手中的是“更新版”,乃是去年八月到今年八月的军费。
这个军费包括兵士薪饷赏赐抚恤,武器开支。以及前线筑堡等其他与军事有关的费用,也包括对辽东的援助费用。
似乎这一年宋九花掉了不少钱,西北筑堡修路,对丰州的部分补助,对辽东的援助,以及增加的三万乡兵,河北河东也新增了一些堡砦……
但在三司统计后,事实与太平兴国三年军费相比,不但没有增加,相反的还减少了五十来万。
赵匡义看后很愕然。
不过随后细想就明白了。太平兴国三年军费不少。因为准备征伐北汉,甚至想收回燕云,宋朝扩军到了三十多万。
现在前线轮戍的兵士增加了,赏赐抚恤增加了。可实际从去年夏天后前线并没有大的战事。因此赏赐抚恤几乎忽略不计。是增加了许多表面的支出。但暗下里养兵费用在急剧下降。
因为宋九的调节,不仅后方禁兵七成化为农村驻兵,前线也在大肆营田。甚至养猪养羊。
许多地区屯兵供给若无大战来临,几乎做到自给自足。在前线节约一石粮食,可能相当于在后方节约十石粮食!特别往后,宋仁宗时甚至在后方价值几文钱一斗粟运到前线能值上千文。
史上种世衡开始于西北营田得功,不过后来因为多是城市兵,史载纨绔子弟,实际让城市兵如何做好耕种?正是宋九将城市兵向农村兵,特别是后来征召的士兵一起屯于农村,他们平时就是农民,习惯耕种,因此到了前方营田,迅速得功。
这也是一复古。
宋九的办法就是唐朝在青海等地的营田改进版。
但在唐朝很苦逼的,没有轮戍,没有多少补贴。但这是经济造成的结果,若是象宋朝这样玩,顶盛时一年军费可能用达一亿多,那么唐朝早就完蛋了。
说来不新奇,可是节约的费用是惊人的。
为此宋九仍在西府不断地调节,替朝廷进一步的减少不必要的军费开支。
因此造成一个结果,看似这一年来宋九花掉不少钱,实际并没有花去多少。
宋九将它献上来非是邀功,他的功劳太多了,不必须邀功来让赵匡义反感。只是宋九用它来说明一个道理,这个统计会有误差,但不会差距两百万,那一年军费未必少用,可是国库盈余多少?现在又盈余多少?不要说赈灾,堵缺的费用是来到内库,赈灾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下去,若是有当年的盈余,即便有这场大灾,军费没有过份透支,也足以平安度过。
非是西府多用了钱,而是东府出大事了。
宋九递上去,什么都不说。
西北解释了不知多少遍,至于河工,自从郭贽下去后,东府成了赵普的私宅,自己说了能执行吗?
赵匡义叹了一口气。
一山不容二虎,自己当年怎么就与赵普容了那么多年?
看到是到了选择的时候。
于是说道:“散吧。”
陈从信道:“陛下,那河工……”
“再议。”
宋九心中一声叹息,还枉他冒着大雨,顺着黄河看了两天,但看样子又不了了之了。
大家退下,陈从信忽然从后面追上来,在宋九耳边低声说道:“如此大灾,首相有失啊,不对,与你无关,乃东府有失也。”
宋九盯了他一眼,随着微笑地摇摇头。
这个人是赵匡义的心腹,赵普的政敌,但不是自己的战友。
他用心也不良。
按理说这两年灾害连连,特别这样的大灾,稍稍用一点手腕,赵普要负责任的,那怕自己讲了天气原理,可包括自己否认神灵存在么?天人感应还是这时代的主流。
不过自己不能说。
一是自己说了,会让赵匡义反感。
二是若往歪处上想,为什么有灾害,赵普与赵匡义搞的那些妖蛾子,但有赵普的份,也有赵匡义的份。
实际民间开始在议论,自己说出来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宋九不知道赵匡义开始逼宫了,只隔了几天,赵匡义将赵普喊来训话:“我视万民如子,念其耕稼之勤苦,军国用度所出,恨不能全部免掉也。因此令两税三月交税限期特意延长一个月,可官吏不体朝旨,个个如狼似虎,对民捶挞如家常便饭一般,此事尤伤和气,应下诏让地方官吏严格执行。”
赵普立即去写草诏书。
前面诏书写完,赵匡义又将他喊来,骂道:“你派出的赈灾官员都在做什么,听说一个个都赖在京城不离开,他们不去地方,百姓税赋减免怎么落实?地方官吏耽搁了缴税怎么办?”
赵普头上冒汗了。
诏书下达,赵匡义又将赵普喊来,呵责道:“荆湖江浙淮南诸州,每年上供钱帛,但这些官吏怎么想的,看到那个百姓有钱,便让他押运钱粮进京。他们个个老实愚鲁,无御下之术,而篙工船夫,皆顽猾之辈,这些高户如何是他们对手,这让多少百姓因此破产,真是人间悲剧啊。”
赵普一听整傻了眼。
这几个地区非是广南,实行了免役法,按照宋朝役法,皆是三等以上户担任差役,不让他们押,让谁来押运?
但知道赵匡义是在鸡蛋里挑刺儿,只好含糊地写了一道诏书,诏自今直遣牙吏,勿复扰民。牙吏还不是高户担任的?
然而赵匡义也急了,老先生,非得让朕将话说白了你才走了。
因此刻意将所有大臣留下来,当着大家的面说道:“国家事不能以大小相待,都有利害,朕近来比阅,看到削藤者每条削去十之七八(指运到京城做家俱的税藤与贡藤),但藤只产于南方,从七八千里外运到京城,多么的不容易!朕又看到作坊制兵器,铁仅用了一半。如果只上交贡藤条可用的那部分,如果将铁打造成兵器再上交,岂不是减少了百姓的劳役?天下无限利害,官吏却不能替朕经度。此固小事,当有大于此者,卿等思之。”
话外之音,你这个宰相怎么当的?
赵普,你还不明白吗?
赵匡义要吐血了,话说到这份上,赵普还是不肯递交辞相书。(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 好人
“宋卿,可有增财之法?”赵匡义在枢密院问宋九。
“陛下问臣河工之策,臣也说了,代价并不高,虽不是治本良策,但也算是用最小的代价来治标,争取缓冲时间。滑州房村韩村堤决,千里之地,皆成汪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百姓苦难,国家也遭到重创。”
“是啊。”
赵匡义心道,所以朕才着急啊,你说有敛财的办法,这一思考就是好几个月,居然也没有消息。
“陛下,此策都不能执行,况且敛财之策,臣说了不能执行,相反的会成有些人攻击的目标,何苦说之。勿以人而害事,可现在因人害事,不顾国不顾家,臣失望也。”
“河工……若是依然之见,当以何人胜任,赵孚如何?”
“赵孚?若是朝廷有意河工,上达河中,下达大海,一千多里河岸,几千里长堤,各条河段地形河流不同,施堤手段不同,赵孚能力欠缺了。只有一人能够胜任。”
“谁?”
“王明?”
赵匡义沉思。
确实只有王明才行。
懂水利的大臣不少,包括郭守文,他在韩村堵决口,结果前面堵上,房村缺口更大,还在哪儿折腾未回来呢。也不是怪他,今年黄河汛期太大太长了。
赵孚勉强能凑合,还有数人,即便是宋九,都能找出十几个人选。
但这个规模太大,还有一条。那就是钱。
这么大工程,得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它,何其容易。因此宋九推荐王明,无他,因为岭南。在岭南他与王明担任转运使,做了许多实事,包括水利。两人那时手中要钱无钱,要粮无粮,因此每天都有书信往来,精打细算。岭南一行。为宋九与王明积累了许多经验。王明又在三司担任官员,熟悉国家财政,无疑是最佳人选。
赵匡义想了一会说:“王明确也不错。”
然后看着宋九。
宋九不做声。
赵普在,俺不会说。
这也是逼赵匡义将赵普弄下去。
宋九不想这样。可到了这一步。赵普还不下去。一旦反弹过来,自己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赵匡义默默地离开。
柴禹锡道:“陛下如此袒护赵普,为何?”
“不知道。”宋九闷哼一声。
也许大家将眼睛盯着自己与赵普。可没有盯着另一个人,大皇子赵元佐。
想一想赵匡胤与赵匡义兄弟多疑的性格,以及一些手段。
然而赵元佐却是一个另类的奇葩。
赵匡义将赵德昭兄弟弄死,再整赵廷美,说赵廷美谋反。
若真是谋反,赵元佐倒也罢了。可这个谋反……
赵元佐心中不服气啊,父亲,你这样做太过份了,还要不要人伦亲情?于是他就疯了。
他见人举刀就砍,有人从他府门前经过,他会突然张弓搭箭狂射。
赵元佐老师,王府大臣以及赵匡义亲自来劝都不管用。
但当真疯了?
没有,他另类的举动,可到现在一个人也没有杀死射死,虽然吓得百姓不敢从他门前过。
这是无声的抗议,你不是为我辅路吗,俺疯了,看你如何辅路。
不能说他想法不对,若是宋九,肯定不会选择赵匡义做法,顶多将赵廷美手中实权渐渐拿掉,然后敲打,让赵廷美做一个太平王。若是赵廷美不服气,真想谋反,再动手不迟。
不过这孩子也傻了,他用心虽好,想做一个好人,想一家人和睦相处,倒也不错,然而你生在帝王之家,想象普通人那样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相处,可能吗?
而且你下面还有一大堆兄弟姐妹呢。
因此宋九对潘怜儿说,大皇子。
虽然这小子不听话,可是打小就十分聪明,大约是遗传因素吧,谁也不能否认赵匡义的智商。并且相貌很象赵匡义,十三岁时,辽国使者来,赵匡义与他以及赵元佐一道去打猎,有只兔子在御驾前跑,赵匡义让赵元佐射杀,赵元佐一发而中,让辽国使者深感惊异。后又从赵匡义征太原,幽州。就是这次闹事,赵匡义心中滋味也是五味杂陈,虽恨儿子不理解他用心良苦,可他还有几个儿子,摊上他自己了,也想未来赵元佐善待他几个兄弟。所以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赵匡义还是不会放弃赵元佐的。
那么为了安慰儿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赵普只好也做弃子了。
这是宋九的想法。
还有今年这么大的灾害,赵普难道还不下去吗?
然而赵普还是不下去,宋九都猜不透赵匡义想法了。并且他内心也深深的失望。
但宋九同样不相信柴禹锡,他可是赵匡义真正的旧臣,而且他用心也不大好,若是赵普下去,谁来做这个首相?九成可能是自己。自己接手东府,西府首相就空出来了。
可就是空出来,会轮到你来么?
宋九没有多说,开始办正事了。
辽东的消息早就反馈回来,这是宋九意料之中,他临离开之前就看出一些苗头了,但不能生气,现在还需要乌玄明。
不过宋九也有办法对付。
但宋九需要更多的情报,因此直到现在才有决策。守住大本营,勿得反攻。不看耶律斜轸兵力少,若反攻还会必败。
也不能一昧防御,那么虽得到宋朝大量物资,早晚人心也会散的。
因此宋九替他们制订了一系列计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收买黄龙府与长春州附近的一些小部族,让他们配合乌玄明。探听情报。
然后骚扰辽军的供给,不攻城,辽军不善长攻城,乌玄明部下更不善长攻城,就是利用手中的情报,不停的骚扰其相关的后勤供给,这会让耶律斜轸头痛,败也不会大败,胜虽是小胜则可以大肆宣传,鼓舞士气。
当然说起来简单。执行会很难。因此宋九写了很多。
写好了,让人立即送向辽东。
……
“官人,小妹要出嫁了,我们该送什么贺礼啊。”
潘美的另一个女儿与皇家联亲。嫁给赵匡义的第三个儿子赵元休。刚改的名字。赵德崇改为赵元佐,德明改为元佑,德昌改为元休。德严改为元隽,德和改为元杰,恐怕以后还会改名字。
这不算太稀奇。
自赵匡胤起,皇家就有喜欢与武将联亲的传统。
而且赵元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且不说元佐是长子,就是次子赵元佑也不错,性格沉默寡言,但听说此子不简单。因此未来皇位怎么也轮不到这个老三。所以这门亲事并没有引发太多联想。
“你看吧,挑一件名贵的。”
“小妹喜欢那件朱红珊瑚树……”
珊瑚未必是红色的,蓝色的,白色的,黑色的,金色的,五颜六色皆有,但现在对颜色不是很挑剔,主要看大小,造型,以及色泽,若是株大,造型好看,色泽纯正,不带有败灰色,不管什么颜色的,都十分昂贵。
然而宋九可能受后世影响,收藏了数株造型奇特,株又很大的红珊瑚。
其中有一件朱红色珊瑚高达两尺多,色泽也好,浑身朱红似宝石,造型更不差,就象一株五老松一般,宋九十分喜爱。
潘怜儿指的就是这株。
宋九感到牙齿有点酸,最后咬了咬牙说道:“就那件吧。”
潘家在准备嫁女。
不过婚礼还有一些日子,是在年底,正好让潘美回京叙职,呆上一段时间再去河东。
但这次未来的宋真宗娶潘美女儿并不吃亏,不但长相好,潘家在宋九带动下,这几年赚了不少钱。
女儿是嫁给皇子的,因此准备了无数的嫁妆。据潘怜儿从潘家回来说,大约田氏准备近二十万缗钱铺嫁。
“没谱了……”宋九喃喃道。
然而只隔了几天,宋家便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
乃是宫中的一名女宫,她替赵匡义四儿子赵元隽求亲的。
“不行啊……”潘怜儿说道。
自己小妹嫁给了赵匡义家的老三,女儿再嫁给老四,这整乱了。
宋九也不同意。
不但辈份乱了,万娘还小呢。潘美女儿十六岁就嫁人,但他可不想自己女儿十几岁就嫁人。想嫁人,最少也在等到二十岁以后。
但是宋九感到很奇怪。
虽说赵元隽是老四,怎么轮也轮不到他成为未来帝国接班人,但自己终是宰相,并且岁数不大,赵匡义一点忌讳也没有?这不是赵匡义啊。
难道赵匡义暗示什么?
更奇怪的是女宫看到潘怜儿婉拒后,也没有多说,笑咪咪地回去了。
“皇上在乱来啊,”潘怜儿也感到不对劲。
若自己真同意了,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窅娘在边上说道:“万娘有才有貌,真要嫁,也要嫁给皇太啊。”
“胡说八道。”宋九笑骂道。难道让赵元佐不成亲,一直等着自己的女儿?
况且他不知道因为什么,但知道最后不是这个赵元佐做的皇帝。
并且与皇家联亲,也未必是好事,那怕是迎娶公主。无论怎么算,最少是一个外戚。尽管是四皇子,非是皇太子,也会对宋九仕途多少产生一些影响。但在这几年,宋九还渴望中手中有一定的权利,说为国家那个太高大全了。然而玉苹还没回来呢。
夫妻俩人猜了半天,也没猜出赵匡义的用心。(未完待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