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了。沈义伦终于会意,喃喃道:“原来如此。”
“这两三届科举吧,以后若陛下继续如此,我会强行进谏的。而且联合御史们进谏。这一届不能进谏。”
然而沈义伦面露忧色,若如宋九暗示的,他是霸府功臣。是赵匡胤的心腹,早晚要悲催的。
宋九看着他的脸色。说道:“陛下之量,勿要小视。”
沈义伦然忧心仲仲。卢多逊却面露喜色。
宋九看了他一眼,卢多逊多智术,但与赵普相比,还差了许多,卢多逊的命运与宋九无关,宋九担心的是卢多逊下场同样是他的是下场。
各自怀着心思回家。
接着传出一条消息,赵匡义派雷德骧亲自调查王继勋,前后查出来王继勋吃掉的婢女就达到一百多人,不但他吃,还勾结洛阳一个大和尚惠广陪着他吃。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但宋九对这件事没有太关心,他正在中书与几个宰相商议着一封奏折。
樊知古上书的奏折,朝廷虽在江州设铸钱监,然江州凋零,多有不便,因此请求在昇州再设一监,以便将所有产铜化为铜钱,增加铜钱数量。
再建议所有出产铜矿的矿坑禁止百姓开采,同时取消钱不得过江的禁令。
这三条意见中书四相都同意。
而且它对江南百姓也有利,江南虽产铜,可许多金银铜一起流入江北,后来宋朝得到江南,又将余下的铜钱运到京城,整个江南缺少交易的货币。
但后面还有一条,将各地储存的铜钱统一用于金帛、轻货、粮食的市场交易,将交易所得的金帛轻货上缴中央财政,铁钱改成农具,这样一来,铜币又流向民间,为了铜钱返还朝廷,征税时让百姓以铜钱务税。
薛居正与卢多逊以为是好主意,宋九却在摇头。
“易安,有何不对之处?”沈义伦问道。
宋九就是经营河洲发家的,经济上宋九有说话之权。
“沈公,先帝时为了便民,也为了节约浪费,让两川百姓改为布帛代替粮税,然不久后因为布帛多流通于京城,两川缺少布帛,布帛价涨,百姓也少布帛之用,尽管先帝时做了一些调整,两川百姓然十分不便。”
“樊知古非是让江南用布帛代税,仅是多了一条流通之路,金帛轻货粮食仍于交易时流回朝廷。”
宋九想了一会,也不知道哪里错了,于是说道:“这样吧,我提出一个办法,自此以后,各州各路制订预算草案,将各地的驻军费用,官员薪酬,以及其他未来一年支出一起统计出来。然后将税务于各地节流,尽量各州内以满足各州为主。放于州库,各州不能满足。以各路为主。或各州不能满足,以最邻州其他各路州府为主,相互调济。金帛轻货粮草一起区分开来,余下的才交纳给朝廷,或者由朝廷运输过去。以节约运输损耗,以及不必要的浪费。但为了监督,所有账目必须交给三司审查。你们意下如何?”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实际宋朝以前也在相互调济,但没有明确的规订。
卢多逊道:“那么樊知古的建议呢?”
宋九想了大半天,忽然想出来了。道:“我知道不妥之处。李煜时,江南缺少钱帛,因此多铸铁钱,至今然以铁钱为流通主要货币。一旦将铁钱化为农具,铜钱又向朝廷收回,江南会更加缺少流通货币,那么钱价会益高,然而朝廷以钱为税,等于增加了百姓负担。”
“这样啊。易安不如先执行前三条,最后一条再让樊知古想一想办法完善。”薛居正道。
“行啊。”
中书用堂帖发向江南。
不久樊知古回奏说道,江南货币混乱,民间多不法之徒大肆铸造铁币。不禁不行。然而一旦禁之,两监所铸铜币连江南交易流通都无法满足,那么两监铜币就不能为朝廷所用。朝廷同样缺少铜币。因此建议。若其他税务不用铜钱代替,请求朝廷下诏让江南酒朴以铜钱代之。以便让部分铜钱流回朝廷。
这是一个两牵就的办法。
四人又再次商议,最后还是宋九的办法。
同意了。但取消了江南金银进城税务,金银是准货币,可它们同样是一种商品,因此各地金银流通时也征相关的税务。
一旦取消,金银更容易流通,以便让金银能做大宗贸易的一种代替货币。
没办法,不但京畿地区缺少货币交易,其他各地区都是如此,江南,两广,巴蜀。
宋九很细心,可百密一疏,樊知古是有私心的,他以前在江南时,与豫章宣人洪氏有仇,宋朝有酒朴,南唐则是承包制度,将酒税交给富裕人家承包,南唐时洪氏亏空国家数百万酒税铁钱,铁钱废除,改用铜钱,樊知古催洪氏将这笔亏空的税钱偿还,差一点让洪氏破产。并且也导致江南酒价迅速上扬。
但总的来说,在宋九两世经验下,国家种种政策变得更健康完善。
至少现在,宋九担任这个参知政事,没有辜负赵匡义的重负。
……
“这个腌货!”小周氏看着张洎离去的背影骂道。
李煜在江南昏天黑地,不知道钱稀罕,甚至左藏库官员贾黄中离任交接前最后一次巡查内库,看到一个库房锁得死死的,于是让衙役打开看,里面是几十个装满金砖的大柜子,价值数百万缗。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然后追查来源,是李氏宫阙之物,未著于籍。也就是这批巨款连李煜也不知道,大约是他内宫里的人看到城池快要破掉,准备将这个金子转移出去,可没有想到曹彬眨眼就将金陵城拿下,它仍在南唐皇宫里。但因为未著于籍,曹彬属下也没有想起来查看,运到京城后就一直放在内藏库。
贾黄中将这件事禀报给赵匡义,赵匡义大喜,赏赐贾黄中二十万缗钱。
这是当赏的,若是贾黄中贪心,将这个金子悄悄运出去,因为未在账籍,朝廷也不可能知道。
但也说明了李煜的糊涂。
李煜投降,曹彬是好心,你趁早取一些金银钱帛,让你带到船上,以备京城所用。然后余下的,我才造账于册,交给朝廷。
然而曹彬好心,可押送的官员未必是好心,李煜所带的钱帛,在路上路路有人伸手勒索,到京城后所剩无几。
进了京城,一大家子,吃喝穿住,又不会经营,慢慢经济拮据,李煜只好向赵匡义哭穷。
这时,赵匡义还没有迎娶皇后,当然也没有染指小周后,听到后赐给李煜三百万钱,不算多,也不算少,然而全家还没有高兴多久,李煜手下最大的忠臣张洎来打秋风了。
李煜没好气的将家中最值钱的一个白金盆子扔给了张洎。
这个盆子要值不少钱,张洎笑咪咪地走了。
然而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一家人坐在家中,愁肠百结。
黄保仪说道:“国主,求窅娘吧。”
这件事宋九不清楚,对李煜他也不大关心,可没有想到被牵连进去。
从中书回来,潘怜儿将他拉到房中,房中怜奴跪在地上抽泣。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死丫头胆大。”
“她做了什么事。”
“她就是李煜那个舞姬窅娘……”潘怜儿将事情真相一说。
宋九瞠目结舌,大半天道:“难怪查不到李秀,难怪你来到京城也不怎么出门……你害苦了我。”(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坦白
如果没有赵普,不要说是窅娘,就是黄保依,放在府中又如何?但有了赵普,不要说是窅娘,那怕是李煜金陵时的一个普通宫女,都能出事情。
还有一个办法,送人,送给李煜是不行了,那是送死去的,送给其他人,宋九也不忍。
苦思半天,第二天宋九到中书,带了两本奏折进宫。
第一本奏折是右拾遗郭泌言剑南诸州官盐一斤为七十文钱,但因为两川缺盐,盐价远高于官盐,于是豪民黠吏,相与为奸,贱买于官,然后贵粜于民,一斤盐往往达到数百文钱。因此请求朝廷将盐价增到一斤一百五十文钱,则豪猾无以规利,而民食贱盐也。赵匡义意从,将此奏发向中书审议。
到了中书,因为是经济上的政务,几人主动交给宋九,却让宋九留中不发。
也就是他没有想好处理办法,暂时没有答复。
第二本奏折是有关国家茶盐政,朝廷准备在江南诸州实行榷茶,如果茶农私留或私卖茶叶价达千贯以上者,黠面流放,妇人配为铁工,商人与之私茶,以本茶农罪之半处执,主吏盗官茶贩卖,钱五百以下,徒三年,黠面流放。茶园户有意毁坏茶树,计所出茶叶价处罚。
榷盐也是如此。
实际全国有许多地区开始实行榷盐茶制,这次诏书主要是将它推广到江南。
宋九打开第一本奏折,赵匡义览阅一下,道:“宋卿。你要说什么?”
看似简单,两川盐产量低。缺盐,盐价肯定不止一斤七十文钱。郭泌提议,不但打击了豪强谋利,也增加了朝廷收入。
但不是如此。
宋九徐徐说道:“陛下,臣一直留中不发,是没有想好。接到此呈后,臣派吏去三司询问,巴蜀产盐多来到南川与东川盐井。哪里山路艰坚,运输费用高昂,又是井盐。开采困难,开采成本也高。国家榷盐后,又将部分盐运向荆南,盐价益高,百姓多淡食之。一旦提高官盐价格,百姓还会淡食,但豪强不能谋利,官府还能增加盐政收入。”
赵匡义额首。
“陛下,榷盐乃是沿从唐朝盐政。起初天宝时未实行盐政,每斗才十文钱,一文钱一斤。第五琦变盐法,一斗加百钱出之。于是盐价提到一斗一百一十文钱。刘晏代第五琦,盐法更密,最高时河中两池盐价达到三百七十文钱。由是亭户犯法。私鬻不绝,巡捕之卒。遍于州县,商人乘时射利。远乡贫民困高价,往有淡食者。”
“陛下,就是那样,一斤盐也不过三十几文钱。如今剑南诸州涨到七十文钱,还不满足,想涨到一百五十文钱,那么一斗为几何钱数?有多少百姓会淡食之?”
“陛下继位以来,仁爱百姓,多推行了许多善政。”
“可是剑南少盐哪。”赵匡义打断了宋九的话。
“是少盐,臣闻听一些官员为谋取私利,或者政绩,勒索百姓提高盐产量,然两川盐井自古至今在开采,许多盐井多成废井,再加上两川豪强剥削沉重,百姓一直心中有怨气,再涨盐价,两川必不稳也。”
“宋卿是何意?”
宋九又将第二份诏书送给赵匡义。
“你是说江南不能实行榷茶榷盐?”
“不是,朝廷于江南实行榷茶与榷盐,亦无不可,诏书里说江南除部分池盐外,余下则淮盐入江南。这也无妨,朝廷于淮南也在推广臣在两广的晒盐法,大海之盐,才是无穷无尽,然淮盐入江,若是洪州,甚至吉州倒也无妨,由大船运盐而去,运输成本能在百姓心理接收范围。但再往上运,上达虔州,必须换小船而上,再由车马运达各处,运费会是惊人之数。”
赵匡义在沉思。
宋九继续说道:“两广为防蛮人生变,与河北一样,实行通商法,广盐制价便宜,又有水路至达五岭脚下,又有道路通达虔州。可五岭多是生蛮户,那么必有奸商与生蛮勾结,大肆将私盐运达虔州。官府不认真处理,榷盐制度于江南南端必崩坏也,若认真处理,民情鼎沸,甚至蛮户生变。这个道理与湖南南端诸州相似。”
“朕明白了,可于五岭设置关卡,适度征收部分盐税,准广盐进入江南与湖南南部部分地区。”
“陛下英明。”
“与两川盐政又有何联系?”
“一样,井盐开采不便,民之苦之。剑南盐价高,与价不合理无关,盐产量不足才是根本所在。官盐七十文,私盐一百多文。官盐若是一百多文,寻找私盐会达到二百多文。郭泌非是治本之策,因此臣请求陛下派三司计划成本,准淮盐进入荆南,同时北川不产盐,请陛下准许解盐进入汉中地区,减少对两川诸盐井的依赖性。”
“那么江南,东西川,陕西,与两广,多路横跨了。”
诸路横跨结果就是行政混乱,赵匡义让两川转运使兼任对方职位,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如宋九这样,再兼任多路职位?这是不可能的。
宋九徐徐答道:“倒也无妨,国家想要稳定,必须集权朝廷,这件事由三司派吏员下去核实成本产量,再由三司计划,各地转运使执行即可。”
“集权朝廷?”赵匡义走了几步,郭泌之策,会使国家每年增加十几万缗收入,不过若真如宋九所说的,一斤盐涨到两百多文,百姓是会很苦的,于是说道:“朕准之。”
还有一处,那就是西北,西北青盐倒流向陕西各地,甚至京城,若禁之,加速各羌离心,若是象宋九这样办,将陕西以成本产量划出诸州。准青盐进入,可能会加强诸羌与朝廷的凝聚力。也可能会使诸羌力量更强大,加速了反叛之心。未想好的事。宋九不会说的,因此与其他官员一样,装聋作哑。
赵匡义又走了几步,终于想明白了,若如宋九这样做,看上去更琐碎,实际执行后,却缓解了剑南盐紧张的局面,是对他今年春天政策的完善。
于是又笑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臣不敢当。臣来再禀报另外一件事。”
“说吧。”
“臣在江州时收了一个婢女。”
“婢女?”赵匡义讶然:“难道她是一个罪户?”
也就是犯罪充作官妓的官吏女眷。不然宋九不可能在这里说一个婢女。
“不是,李煜前妻大周氏病危时,他又看中大周氏十四岁的妹妹小周氏,当着她的面两人调笑,大周氏羞愤之下病去。”
宋九又看着赵匡义,他是有意说的,这个小周氏不好,你最好不要碰她。
再过一段时间说就来不及了。
“大周氏去世后,李煜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持以小周氏为妻,然此女远不及其姐姐,生性多妒,李煜虽宠幸一些宫女。在小周氏的坚持下,皆没有给其名份,甚至遣送出宫。只有一个女子黄保仪格外卑躬侍奉她,才得保全。李煜投降赴京时。带了小周氏,还有这个黄保仪。但还有一个宫女。叫窅娘。”
“那个跳舞的?”
“就是她。”
“朕也听说过,似乎她在扬州还露过面,但到了京城后不知去向。”
宋九神情古怪。
“无妨,继续说。”
“李煜未上船时,曹彬将军准他从宫中带了一些金帛赴京,然路路有人勒索,进京后李煜所剩无几,生活困难。小周氏他是不能送人,黄保仪他是舍不得送,正好闻听臣去江州赴任,便让窅娘去江州寻臣,让臣收留。”
“是她?”
“是她,可臣不能收,那怕她仅是一个宫女,臣是朝廷大臣,必须要顾忌,但臣当时不知道,妻子去江州时,我还在彭泽,她寻我妻子,说朝廷官兵到金陵后,其夫逃离金陵,她一路寻夫,寻至江州。当时臣正与张霁勾心斗角,不欲生事,可是妻子不忍,臣无奈只好将她收留下来,又派人送信给昇州知州杨克让,让他替我打听这个丈夫李秀,哪里能打听到?”
“李秀,李草包吧。”赵匡义不屑道。不要说皇帝了,就是大臣,不做正事,整天写诗作词,练字绘画,贪图享乐,那成了什么?
宋九嘿嘿一乐:“陛下,中的也,可她害苦了臣。”
赵匡义盯着宋九道:“宋卿,仅是一个宫女,为何这么胆怯?”
宋九心道,现在不用胆怯,可不久后,我就胆怯了。
但不能这么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