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行,若妥以后在广南继续执行,若不妥,及时收回。”
赵普支持。赵匡义“胆子小”,不敢再抗辨。其他官员更是不敢。
赵匡胤额首,然后又看着严桐名字,想了想也未问。相信他比伪汉官员好吧,若行留用,若不行。再罢去官职,同时也准了。不过做了一个修改。王明上书加耗一斗,赵匡胤说道:“广南百姓从水火中解脱过来。何忍重税于他们,改吧,改为鼠雀耗二升。”
税越轻对百姓当然越好,可是二升耗肯定不行的,那几乎等于无耗,官员损耗达不到标准,只好变着法子强行加耗,也就是一斗耗不会伤害百姓,二升耗反而多少伤害到百姓。
也不严重,各方面都在想办法使岭南由乱入治。
诏书再度送向岭南。
宋九在惠州开场白也传到京城。
赵匡胤听了微微一乐,可他忽然就想到许多,宋九说了几次文景之治非是无为而治,让司马迁曲解了,文景之治实际是一种清静治理。然后他又想到宋朝各州县的情况。
想到这里,他说道:“传口旨。”
将新进士刘寅等十人召来,又从书院里召来十名成绩好的学子。
去年录取的进士最多,经过一段磨勘后放下去,让他们与书院学子对比。这一比很糟糕,一个地方的治理涉及到刑事律法,农林渔牧,工商贸易,民俗民情等等,儒家经义里那有这些知识。相反,书院越来越专业化,许多课程就是教导这些实用的知识。同样的任用,起步点截然不同。进士抱着之乎者也一个个傻眼,学子抱着算盘在下面如鱼得水。
未必就是学子好的,有的进士也是人才,经过一段磨勘期后,他们同样能后来居上。但眼下确实差得太远。
再就是去年薪酬加上去,官员并没有裁减多少,反而让三司财政渐渐吃紧。因此今年让卢多逊知贡举,再次缩减名额,仅录取了十名进士,一个个还没有外放,在京城各部司里磨勘。
但这一放一收之间,影响很广,民间原先有许多读书人疯狂地读书,不顾一切,包括书院。收了之后,又有人丢下书院,十个进士,还是没办法玩。包括书院,许多学子也从经义中收心回来。
二十人到来,赵匡胤说道:“你们写一篇策子,讲为政之道与清静无为,不折腾的关系。”
说完就走了。
书院学子开始书写,这十个学子全部还是以前宋九学舍里那批一年级或二年级学子,听宋九说过一些,包括这个不折腾。
十名进士却是莫明其妙,难道皇上这段时间在读史记,受了司马迁影响,黄老思想影响,才出的这道命题?出题那就破题吧。一个多时辰后,二十篇策子到了赵匡胤手中。
进士的文章华美之极,还有几个才情好的全策尽用四六体,不过赵匡胤看后,一篇篇全部扔了。老子看的是政策,不是老子思想!
再看书院的学子,多少还是紧张的,有的学子试图用四六体,用得也不好,这个非他们所长,要么就是说得磕磕碰碰,但马上就看到可喜的亮点。
各有各的论证,有几篇策子还是不错的,其中一篇写到一条,非上命不力,为上者虑国泰民安,永保社稷万年。为下者未必,良吏不多,平庸官吏久迁无望,着重享乐,即有良政,变法曲改,多一政多曲改佳机,诏令变动不休,曲改机会更多,非为社稷,而为牛囊也。
还有一个策子让赵匡胤看得十分满意,为政者,一为自上,一为自下。令出益弊有之,益者以为当然也,弊者则怨怼,故自上者多引导,少变动,民自安也。有变则从下来,民众拥戴,顺应民意,政令更动则不民怨也。
赵匡胤将二十篇策子放下。
这件事有些大条了,难道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全部推翻,全国推广书院那种模式?
与宋九无关,全国推广,恰恰是消除宋九印记。
不过若真的这么做了,会引起巨大的争议。然而两者差距又是这么地大,不可能当作看不到……(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太狠了
但刘鋹多少破坏了岭南的一些计划。
为了保命,刘鋹越来越无耻,用珍珠结鞍革马为戏龙之状,献给赵匡胤。这是宋朝,工匠地位仍然很低下,一般士大夫都耻于下厨,况且是匠活。宋九那也是匠活,但不能算是奇巧淫巧。刘鋹这不但是匠活,还是真正的奇技淫巧,再想想他的身份吧。赵匡胤将其戏龙珍珠鞍勒马拿给诸工官看,因为精巧,诸工官看后大赅,问这是什么人编织的,太厉害了。赵匡胤摇头,一个国君编织的事物居然将所有工官吓成如此地步,拿了一千五百缗钱偿其值,又说道:“刘鋹好工巧,以一伪国主身份,国人岂非不能习以成性,如移于治国,岂至灭亡!”
诸臣称是,楚昭辅也说道:“是啊,一样的工学,匠学,不一样的结果。”
这时他很思念宋九,有宋九在三司打点,他多舒服啊,整天吃吃茶,吹吹牛,ok了。现在又交给王判官,自己也不得不辛苦。
刘鋹在国内多用毒酒赐臣下,来到宋朝后,他很乖,甚至早朝或者其他宴请,他比谁都先到,有一天赵匡胤幸讲武池,从官未集,他又第一个先来。赵匡胤看到这人的无耻,不由地好笑,高兴之下便赏给他一杯酒吃。
刘鋹怀疑,举着酒杯大哭起来,说:“臣承祖父基业,拒违朝廷,劳动王师讨伐,罪固当死,是陛下没有杀臣。今看到天下太平,愿为大梁布衣。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不敢饮此酒。”
其实一部分是他干的坏事太多。心虚的,一部分也是因为孟昶之死。
赵匡胤哈哈乐道:“朕推心置人腹。岂有此事。”
将酒杯拿过来,一口喝下。再替他勘酒,刘鋹大渐。但有这样的国君,会有什么样的臣工?因此赵匡胤产生了怀疑。
此事过后,赵匡胤又下了一道诏书,经岭南挑选之后还不行,留用的伪官必须写一道书策,取书判稍优者,授上佐、令录、簿尉。上佐就是各州知州,令录就是县令与录事参军司户等职,薄尉就是一县主薄与县尉。也就是岭南逐步挑选淘汰后,还要经过朝廷看其书策,才能留用为正式官员。
岭南逐步走向正轨。
但还不能称为正轨,宋朝能让百姓归心的主要还是东部地区,如严桐所说,西部地区影响力很弱,包括宋九去邕州。百姓只是好奇,并没有表示什么欢迎。
不动便罢,一动必然会伤害一些人的利益。
特别是这几个月拿掉许多南汉官员,包括原广州知州邓存忠。说官,多半是太监。邓存忠也是一个太监,他心中不服气。然后利用他在邕州的影响力,与原来南汉旧将周思琼。麦汉琼,大臣乐范等人挑唆邕州与容州周边诸生熟蛮。鼓动了两万多蛮兵攻打邕州城。而且此人十分机灵,未攻打之前,将所有道路一起封死,不让广州得到消息。
接着两万多军队攻向邕州,范昱也不好惹,主动率军出战,一箭射中其胸口,未死,仍督促手下力战,将叛兵打败,然后及时将城外百姓掩护着进城。他手中的土兵太少了,不足千人,没办法,只好守城,又派使向广州救援。
前后派出十五使,才将消息送到广州。岭南太大,人烟又稀少,邓存忠将道路封死,广州过了好些天才得知。但这是两万多蛮兵,还要得集中兵马,准备后勤。
本来广州诸官员忙得一团糟,这更是乱上添乱。尹崇珂大怒,说道:“我亲自前往讨伐。”
赵匡胤在京城也听到这件事,派中使李神佑前去督战。
等到尹崇珂率军前来,邕州已被围了七十多天。尹崇珂手中兵力也不多,但主要没有百姓配合,邓存忠虽兵多,并且还是勇悍的蛮兵,成不了气候。迅速被尹崇珂击败,正好杀鸡赅猴,尹崇珂率军追剿,包括这些汉官一起诛杀,以及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部,也带着兵马攻了进去,一一催毁。这次叛乱反而给了潘美宋九一个大好机会。
严桐说钦江,钦州此时也不大好弄,多是蛮人,汉人极少极少,不敢对其开发,怕生起民变。这次平叛,正好将余威延伸到雷州半岛与钦江三角洲。但蛮人依然是广南头号难题,这次是他们主动叛乱,若不主动,打是不能打,怕激起蛮人一起叛乱,哄也不行,越哄越嚣张。
这是岭南官员的事。
朝廷没有太在意,南汉那么多军队都灰飞烟灭,况且几个小蛮部。仅是下诏将受诏的范昱召回京城养伤,为了嘉奖,让民夫用肩舆将范昱抬回来。
而且这一年是宋朝多事之秋。
先是黄河又决于郑州原武县,几百里之地顿刻成为汪洋。
黄河够烦的,汴水又来凑热闹,接着汴水决于宋州谷熟县。谷熟县决口填上,宋城县又河决。整个宋州淹没了一半人家。宋州就是应天府,那是宋朝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商业与经济粮食地区之一,几万户百姓。
两次河决,戗害有多大。
赵匡胤只好下诏救济灾民,非是几千户,这是几万户的百姓,楚昭辅听到这些消息,头发都急白了。
但危机还没有解除。
到了九月,秋雨仍然绵绵不绝,黄河水越涨越高。又出了事,黄河从澶州决堤,向东汇于郓濮,澶州河南到郓州、濮州三州又有无数百姓受到水灾,无数民田被淹。
比起后来北宋两次大河决,这些事故什么都不是。
但这时就发生了一个故事。
前年时开封判官姚恕因事务拜谒赵普,正好赵普在宴请客人,二赵之争人人皆知。他的门房更知道,也知道赵匡义牌面上的几个亲信。包括姚恕。此人乃是赵匡义手中的得力大将。
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门房冷笑一声,不搭理他。赵普羞侮他还行,一个小门房也来羞侮,姚恕怒极,拂袖而去,门房这才禀报。赵普听到后立即派人道歉。这个争也是放在下面的,表面上不能做得太过份,人家好歹是开封判官,常参官。若连自己的门房都上去打脸,传出去未免有些不好。
仆人追上去,若是赵普追上去还也罢了,关健是仆人,并且仆人说话态度也不大诚恳,姚恕更怒,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没有理睬,扬长离开。赵普大怒。给了你面子,你得识相一点。弄不死赵匡义还弄不死你吗?正好朝廷让杜审肇知澶州,择澶州通判,赵普便说道:“陛下。可以让开封判官姚恕前往。”
赵匡义一听不妙,在京城自己还能保护,放到地方上就是赵普的天下。弄不好就成了第二个冯瓒,因此反对。反对无效。让赵匡胤派到澶州。
赵匡义暗中叮嘱,你下去后得小心一点。别人任何一人不能相信,不然就会落得不好的下场。姚恕听从了赵匡义建议,于是在下面很小心,赵普捉不到把柄也无奈,平安了一年多时间。
因为这几年河灾不断,所以赵匡胤下了一道诏书,若有灾害必须向朝廷反映,好做及时处理。黄河决于澶州,可能是姚恕自己不小心,也可能不仅是澶州,还有郓濮二州灾情,一时无法统计,没有及时反映上来。
若是前者必须要处理的,若是后者情有可愿。
不反映朝廷也知道了,但因为有姚恕,一切不同。赵普便将诏令说出,挑唆了几句,赵匡胤也未想到其他,其中还有他的舅舅杜审肇呢。于是十分地不高兴,派大臣去处理查问。
中使下去后,说罪行严重,于是将杜审肇罢官归私宅,姚恕坐弃市。诏书是赵匡胤发出的,这些年也处死了许多官员,例如今年右千牛卫大将军坐监陈州仓贪污受贿弃市处死。但按照程序官员也有一个上诉的机会,若是有理了,还能放过,甚至有时赵匡胤还将这些官员召到中庭对质询问。
若那样姚恕就不会死。
他是赵匡义手下得力大将,赵匡义必会营救的,也不当死,若因为工作失误就要处死,那宋朝一年得处死多少官员?朱元璋也不敢这么做。
处罚是逃不掉的,连老国舅都罢了官,况且姚恕,可顶多是流放沙门岛。
中使下去了,他不这样做,说弃市了,姚恕不服,不服可以,直接让卫士将姚恕扔到黄河里。这才是真正的死不瞑目。
几天后,一个老百姓在黄河下游淤泥里看到一个穿着大红朝服的官员死尸,吓坏了,禀报官府,这才将姚恕死尸打捞上来。
姚家人听闻后,放声大哭。
然后闹到开封府,赵匡义闻听叹息一声,给了姚家一些钱,然后默不作声。
这是一个堂堂的五品官员,整个宋朝五品以上的实差官也不过**百人,这中间还要包括武将。说弄死就弄死了,其原因仅是没有理睬赵普下人的道歉。
再看看赵匡义怂了。
宋九在巴蜀连死都不怕,生生逼得王全斌与他打赌。在府州让杨业老婆用刀架在脖子上,眉头都不皱一下。三斗国舅王继勋,但看看宋家呢,稍稍一逼,那怕皇上给他门前插十戟,还是乖乖地将琉璃技术交出来。
然后再看看澶州案,赵匡胤的亲舅舅杜审肇后来复职为骁卫上将军,不过赵匡胤让他致仕了。王继勋与杜审肇谁贵?
消息传开,自京城起,到各州县所有官员全部哑口无言。
直到此时,赵普才达到他人生权利的巅峰,他堂帖一出,官员争相卖命地完成。赵匡胤诏书出来,官员未必会卖命,反而有许多胆大的官员阳奉阴违。
玉苹在家听到后,抱着儿子,捂着胸口说道:“宝宝,还是娘亲聪明,没有听官人的话,只提了码头,没有提桥,也没有买地,不然我家上下大祸临头了。”
吓坏了,玉苹在家里祈祷了好几天,烧了无数香,幸好听了二大王的话,将琉璃交出来,不然后果严重了,说不定丈夫就成了第二个姚恕。找丈夫的把柄更好找!(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七章 海货
但让玉苹苦闷的是宋九随后让他学子回京,名义是为了各种研发回来的,实际是带一封信回家。
驿使带信,宋九不大放心,玉苹不敢多说,宋九不敢多说。即便是私信,宋九也没有多说,依然没有多说原因,只是用一种强烈的语气,命令玉苹强行修桥。
玉苹一直迟疑。
这时,水泥作坊终于传出好消息,青衣请玉苹过去观看,经过多年研发,水泥研发出来。三种型号,包括对炉渣水泥的进化,铁矾土水泥,正在研发硅酸盐水泥。
继续要烧钱,前面两种水泥能使用了,还要研究,进化技术,这个与酸性质差不多。但能推广运用。并且这是最冷的时候,冰雪漫天之中,学子仍成功地用水泥做了几个模型,青衣用锤子往上敲打,这是给玉苹看强度。
学子们开始摸索出一些测试强度原始数度的办法。
这个玉苹未必会懂,术有专攻,在宋九带动下,陆续有六十多名学子进入高班,他们半师半生,皆开始出现专科化现象。宋九也鼓励他们这么做。
精力有限,不可能各个课目都能精通。只是时间还短,若是十几年过后,在专业上,宋九那时只能在理论与眼界上胜过他们,具体的知识都可能不如他们。
青衣说道:“它们是刚建造的一些模型,用新水泥,在这个冷天也成功将砂石凝固,强度还可,速度更快。只需四五天时间,若是天热了。凝固时间可能只要一两天。而且它的强度是以前水泥强度两倍以上。”
玉苹看着它们不说话。
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建设速度更快。不需要长时候维护保养,建设成本也会变得低廉。
青衣又说道:“若早点有它,河洲会建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