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国大业-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章  邓颖超赴沪三顾茅庐完成使命 宋庆龄莅平群贤毕至协商建国 02
     更新时间:2009…9…22 17:37:48 本章字数:758
    121。上海宋庆龄寓所
    毛泽东的信:……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邓颖超在给宋庆龄看信。
    宋庆龄:“我由衷地祝贺你们的胜利,请转告毛主席,北平我不想去。”
    邓颖超:“为什么?”
    宋庆龄站起身来,目光里泛起久蕴的悒郁:“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
    墙上,孙中山的照片。
    122。北平香山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殿
    白色大理石棺椁,上面仰卧着孙中山的雕像,雕像和棺椁上面落了一层灰尘。
    毛泽东在孙中山的石卧像前久久肃立,沉思。
    寺内传来木鱼声声。
    房梁上,栖息的燕子,扑蔌蔌飞了起来,一块粪便落在雕像上。
    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手绢,递给阎长林。
    毛泽东:“去擦干净。”
    阎长林接过手绢,前去擦拭。
    门响,周恩来悄然走进来。
    毛泽东:“恩来,孙夫人不愿再踏上北平的土地,我们要理解她呀。”
    周恩来:“是啊,孙中山抱病北上,病逝在北平,宋庆龄一直在陪同。”
    毛泽东:“当年她才三十二岁,创巨痛深哪!那些打着孙先生旗号,而行反对之实的人,更伤透了她的心……”
    周恩来:“我告诉小超,要耐心等待。”
    毛泽东:“政协大会,要挂中山先生的画像。”
    周恩来:“在主席台上吗?”
    毛泽东:“对!中山先生百折不挠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我们民族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我们要抓住不放,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传给我们的儿子、孙子。”
    123。孙中山衣冠冢殿外
    李银桥带着警卫人员持枪站岗放哨。
    侧殿里那个额头长有痣的老尼姑在敲木鱼诵经。
    第五章  邓颖超赴沪三顾茅庐完成使命 宋庆龄莅平群贤毕至协商建国 03
     更新时间:2009…9…22 17:37:48 本章字数:925
    124。美国华盛顿白宫
    字幕:1949年7月2日华盛顿白宫
    国务卿艾奇逊来请示总统杜鲁门。
    艾奇逊:“司徒雷登在南京来电,中共最高当局已经同意与他在北平会谈。他希望国务院批准他去北平,此行将有利于美国与中共的互相谅解。”
    杜鲁门:“国务院怎么看?”
    艾奇逊:“众说不一。”
    杜鲁门:“你怎么看?”
    艾奇逊:“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让司徒雷登去,请总统定吧。”
    杜鲁门:“我在内阁会议上说过,我们不跟共产党政权打任何交道。”
    艾奇逊:“司徒雷登就不与中共见面了?”
    杜鲁门:“不要见了。”
    艾奇逊:“中共就要掌握整个中国的局势,我们不该放弃这个机会。”
    杜鲁门:“放心吧,中共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总有一天,他们会跪下来求我们。”
    艾奇逊:“总统在讲一个预言吗?”
    杜鲁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艾奇逊:“中共正在筹备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杜鲁门:“联合政府?我们美国绝不承认。”
    125。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场
    126。克里姆林宫内
    字幕:1949年7月1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
    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等出席。
    刘少奇、王稼祥、高岗、师哲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
    斯大林叼着烟斗略带歉意地:“……少奇同志,由于我们对于你们的情况不了解,出过一些错误的主意,是不是妨碍过你们呢?”
    刘少奇谨慎地:“没有。”
    斯大林:“在你们渡江时,我们担心美国插手。但是你们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把握了局势,打得很好。”
    刘少奇:“现在我们推翻国民党,没有人说我们不对。”
    斯大林:“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
    刘少奇:“现在我们集中力量解放华南各省。”
    斯大林:“打算什么时间成立中央政府?”
    刘少奇:“初步定在1950年1月。”
    斯大林思索片刻:“为什么那么晚?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你们具备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千万不要错过时机,要警惕帝国主义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出兵干涉。”
    第五章  邓颖超赴沪三顾茅庐完成使命 宋庆龄莅平群贤毕至协商建国 04
     更新时间:2009…9…22 17:37:48 本章字数:1973
    127。北平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泽东:“……斯大林的意见很有道理,中央政府应当尽快成立,提前三个月,10月1日怎么样?”
    周恩来:“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要加快步伐。”
    毛泽东:“小超同志那里有消息没有?”
    周恩来摇了摇头:“没有。她陪孙夫人在上海参加了几次市委组织的活动,但没有说定什么时间北上。”
    毛泽东急躁地站起,习惯地像指挥战役般命令:“给小超同志发电报,政治协商会议要在9月份召开,中央政府也要在那时成立,请孙夫人早日定下北上的时间!”
    周恩来:“主席,我已传达了你要耐心等待的意见。”
    毛泽东有所意识地慢慢坐下,从口袋里摸出半支烟来,慢慢点燃。
    毛泽东:“是啊,我太急躁喽。我的急躁,不能对小超渗透半句。”
    128。上海市委接待处的宾馆
    邓颖超对镜梳头,陷入痛苦的思索。
    陈毅带着警卫员进来:“大姐。”
    邓颖超:“陈老总。”
    陈毅:“听说大姐吃不下饭去,我给你搞来点城隍庙的小吃。”
    邓颖超:“主席交给的任务没完成,哪能吃得下!”(手机  阅读 1   6 k 。 c  n)
    陈毅看到桌上有关宋庆龄的书和照片,墙上还贴着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照片:“真难为大姐,研究起国母来了。”
    邓颖超:“恩来天天催我,我能天天催孙夫人吗?”
    陈毅:“大姐,你可别急出病来,首先要吃好!”
    邓颖超看着那饭盒里精美小吃:“今天北平又来电报了。”
    陈毅:“你别急。”
    邓颖超:“不是我急,是中央急,现在新政协万事俱备,只欠国母出山呀!”
    陈毅:“能用得上我陈毅的地方,大姐只管下命令!”
    邓颖超看着眼前的精美上海小吃,油然生智:“有了,今天中午,你给我做180套这种小吃。”
    陈毅:“一模一样。”
    邓颖超:“当然。”
    陈毅:“送孙夫人?”
    邓颖超看表:“还有三个小时,你能不能做好吧?”
    陈毅霍地从椅上站起:“许参谋。”
    门外进来一位参谋:“陈司令员。”
    陈毅:“通知司令部协理员,12点前搞出200套上海小吃,交邓大姐!”
    129。上海市虹桥路1191号
    字幕:1949年8月19日“小先生”夏令营
    宋庆龄邀请邓颖超、许广平、廖梦醒视察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的小先生夏令营,在180多名孩子参加活动。
    宋庆龄:“孩子们,玩得开心吗?”
    小先生们齐声:“开心!”
    宋庆龄:“到了午饭时间了,大家该回去吃饭了。”
    “我们不想走。”
    “我们不饿。(手机  阅读 1   6 k 。 c  n)”
    邓颖超:“孙夫人,让孩子们再多玩一会儿吧,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宋庆龄:“这是基金会搞的第一个少年夏令营,请多指导。”
    邓颖超:“我知道基金会经费比较紧张,住得比较差,不能请更多的孩子来参加,跟苏联的夏令营没法比。”
    宋庆龄:“颖超,你说到根儿上了,我就是想让中国的孩子,也有欢乐幸福的童年。”
    这时,两辆军车开来,许参谋跳下车来:“邓大姐,饭送来了。”
    宋庆龄:“这是怎么回事?”
    邓颖超:“我请陈毅市长给每个孩子送一盒饭,解决肚子问题。”
    宋庆龄激动地:“孩子们,邓妈妈给你们送午饭来了!”
    兴奋的孩子们排上队,每人得到一份包装好的城隍庙小吃。
    孩子们开心极了。
    宋庆龄分发给孩子们:“要谢谢邓妈妈。”
    邓颖超也给孩子们发饭。
    宋庆龄:“颖超,孩子们多高兴啊!”
    邓颖超:“让他们在这里多玩一会儿。”
    宋庆龄:“你想得比我周到。”
    邓颖超:“我喜欢孩子。”
    宋庆龄:“那你,为什么不生个孩子?”
    邓颖超:“孙夫人不是也没有孩子吗?”
    两人相对,无言。
    130。宋庆龄寓所前的绿地
    几只鸽子在草地上嬉戏。
    邓颖超和宋庆龄坐在椅上:“……恩来让我告诉您,由于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政治协商会议要在9月份召开,希望您早日康复,去北平商量建国的事。”
    宋庆龄:“谢谢,我也希望早日康复,可是,力不从心哪。”
    邓颖超:“但愿您早日康复!”
    宋庆龄:“跟你说,即使我参加会议,也不愿作为党派代表。”
    邓颖超:“您不愿意作为国民党……”
    宋庆龄摇摇头:“最好还是以旁听资格列席会议吧!”
    邓颖超:“怎么能让您旁听呢?”
    第五章  邓颖超赴沪三顾茅庐完成使命 宋庆龄莅平群贤毕至协商建国 05
     更新时间:2009…9…22 17:37:49 本章字数:980
    131。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夜
    毛泽东在看邓颖超发来的电报:“一国之母,不参加党派也好。”他拿起桌上半支掐灭的香烟,重新点燃,在屋里踱步。
    李银桥:“这个孙夫人,架子也太大了,谁都请不动她!”
    毛泽东连连摆手:“莫乱讲啊!”
    李银桥:“?”
    毛泽东:“孙夫人有个戒指,那就是国宝,上边有一个印章。抗战时期,蒋介石封锁我们,孙夫人为我们在海外募集物质。有些华侨、外商就是想得到孙夫人的签字、盖章才捐赠的。第一个采访我们的美国记者斯诺也是孙夫人介绍的。”
    李银桥:“对不起主席,我不知道这些。”
    毛泽东:“从1927年算起,孙夫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我们整整22年啊!现在,我们胜利了,等她几天还等不得吗?”
    李银桥:“主席,你问谁呢?”
    “问我自己呀!”毛泽东把烟头拧灭。
    132。台湾国民党军用机场
    蒋介石边视察边询问陈诚:“这里起程轰炸北平,能回来吗?”
    陈诚:“太远,不加油回不来。”
    蒋介石:“共党那个政协会有什么名堂?”
    毛人凤接话:“还在筹备。”
    蒋介石:“孙夫人去了?”
    毛人凤:“没去,还在上海。”
    蒋介石:“孙夫人还是有些骨气的。”
    毛人凤:“共产党拿国母也没有办法呀。”
    陈诚:“轰炸上海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蒋介石:“能不能借美军在南朝鲜的基地加油,轰炸北平?”
    陈诚:“我跟美国人商量一下。”
    两架轰炸机腾空而起……
    蒋介石扬起头瞩目战机,投以寄托的眼里隐露出狰狞的目光。
    133。上海林森中路宋庆龄寓所琴房
    字幕:1949年8月18日
    钢琴声从宋庆龄二楼房间传出来。
    保姆推开门,邓颖超悄然站立在楼梯上。
    宋庆龄回头,停下:“颖超,你很准时。”
    邓颖超:“夫人身体好些了?”
    宋庆龄:“是的。”
    邓颖超:“我打断了贝多芬的《悲怆》。”
    宋庆龄:“你也喜欢这个曲子?颖超,你来弹吧。”
    邓颖超:“夫人接着弹吧。”
    宋庆龄:“你不是想与我研究有关孩子方面的事情吗?”
    邓颖超:“是的,我慢慢讲,您慢慢弹,不是更轻松吗?”
    宋庆龄示意保姆把门关上。
    第五章  邓颖超赴沪三顾茅庐完成使命 宋庆龄莅平群贤毕至协商建国 06
     更新时间:2009…9…22 17:37:49 本章字数:1943
    134。宋庆龄寓所琴房外
    保姆听到琴声又响起。
    几个园丁也都停下来了。
    传来了邓颖超委婉自如地随着琴声的叙述声音:“……天下的女人没有不想当妈妈的,而我们为何没有孩子?”
    宋庆龄的琴声从高调中走向低沉,舒缓。
    邓颖超的声音:“……1927年在广州,周恩来的妻子难产,生下一个十斤重的男孩……”
    135。宋庆龄寓所琴房内
    邓颖超扶着钢琴在讲述:“……周恩来没有看到,这个男孩就夭折了。在他妻子产后治疗时,特务搜捕来到医院,要杀掉周恩来的妻子,在医生掩护下,她化装逃离广州,从此产后坐病,终生不能生育……”
    宋庆龄的琴声突然停住:“颖超,你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邓颖超:“夫人想听下去吗?”
    宋庆龄:“有关孩子的,我听。”
    邓颖超:“不要停,弹吧。”
    宋庆龄美丽的脸宠望着讲述中邓颖超,琴声变得如怨如诉。
    邓颖超眼圈有些潮湿:“……那时,我怀孕四个月,凌晨二点,我在酣梦中,被先生喊醒,叛军的枪声响了,先生让我同他一起逃出。我求他,你先走,我带着卫队掩护你。”
    宋庆龄慢慢地停下琴声。
    邓颖超:“夫人,弹下去,让我轻松地讲完。”
    宋庆龄眼里蓄满泪水在弹琴。
    邓颖超:“当先生逃走半小时,忽有枪声四起,叛军一边射击一边喊着‘打死孙文!’”
    墙上,孙中山先生的照片,
    琴声不再停下来,宋庆龄的手指刚劲地敲击着琴键。
    邓颖超:“卫队的枪弹几乎用完,我们四人,循着桥梁式的过道爬行……流弹在耳边飞鸣,我再也走不动了,两个卫兵架着我走,我想,我熬不过去了,让卫兵把我毙掉吧,我不能落到叛军手里,四周横七竖八躺的都是尸体……”
    钢琴声时而激昂,时而呜咽,琴面上映着一个女人被往事点燃的激动身影。(手  机阅 读 1  6    k  。 c  n)
    邓颖超眼角的泪珠缓缓下流:“后来,我化装成村妇,不知走了多少路,才逃出来,听到战舰开火的声音,才使我如释重负,知道中山先生安全无恙。而我身体却受到损害,那个孩子,流产了!”
    琴声在叙说,在控诉,在回想,宋庆龄两颊淌泪,激越的琴声推向高潮,戛然而止,她伏在琴上,许久。
    宋庆龄:“……我写的《广州脱险》。”
    邓颖超:“我背错了吗?”
    宋庆龄紧紧地拥抱着邓颖超:“我同命相连的姐妹!”
    邓颖超:“有时,我觉得对不住恩来。他批评我说,全中国的少年儿童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干革命,不就是为了他们嘛。将来在北平要建设全国最好的少年宫,最好的幼儿园。中国的孩子要和发达国家的孩子一样,过最幸福的生活。”
    宋庆龄热泪盈眶,充满向往地:“颖超,去北平的时间,你安排吧!”
    136。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夜
    字幕:1949年8月20日
    周恩来推门而入:“主席,孙夫人同意北上了!”
    正在灯下写文章的毛泽东,噌地站了起来,接过电报,一拍桌子:“马上回一封加密电报,告诉颖超同志,她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她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