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虚的,这不是如今买个《毕业证》能混过去。你混过去也没有用。当年我父亲讲过:练武的要厚道,人心怀狡诈之人是永远也练不出来的也不好教,“心不在焉”是最好的旁解。

    内家的呼吸轻、细、绵、长,我们用的是神龟当年申请的专利,学了别忘记付费。练拳时候不能多话伤气伤身,古人有句话叫“饱吹饿唱”。

    就是吹鼓手要吃饱了上阵,唱戏要卸了装扮再吃东西,这样才能保证演出质量与身体健康。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要求,各行都有自己养生的绝招与技巧,学艺学的就是这个。

    练武当然也有练武的要求不能混淆,在练武场你一会打拳、一会聊天、一会来段《沙家浜》,那不是练拳那是作死呢?

    声音对身体有不同的震动与振幅。发声能震动内脏,打拳唱戏也能震动内脏,你到底让内脏干哪个呢?以哪个为主呢?

    声音影响呼吸,呼吸反过来影响发声,这些都是各行有各行的要求。古人风霜雨雪闭门不出,二十四节气干什么井井有条,喝酒不练拳,打雷不看电视,这都是科学,有些你意识不到。

    今天遇到一个竹筒倒豆子的——我。

    把竹筒都送给你了,竹筒上还刻着字“其实武人更应该关爱自己,顺天应时此为道也!”

    白马就是马,武道就是道。

    这些都不是闲扯,今天说神龟其实是讲了呼吸,讲了练拳背后养战之道的“养”字也。

    此书开篇吾没敢讲的那么高深,我们一步一步的来,一点一点的触摸古人国术的智慧。走近《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未曾清贫难chéng rén

    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

    从来富贵入凡尘

    神龟虽寿

    犹有竞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这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诸君把有限的生命,放到无限的中华国术的jīng髓中去足慰平生。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92 形意之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一路拳法,在我来说这是串接五行拳的第一路拳法,也是我的开手之拳,如今回味那些学拳中的往事,恍若五味瓶洒在心头,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纷至沓来。

    这路拳很简单,就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打拳,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打到劈拳的时候,转身再按照这个顺序练回来就是五行相生了。

    相生与相克是两路拳,个人以为先练这两路拳,然后和师兄弟互相对练下,你练相生,他练相克,就是五行对练的套路,这两路拳倒腾一段时间,我保证你再练五行连环拳的时候,一定有全新的感觉和认识。

    先做一个出式的动作,两手缓缓从体侧升起,慢慢从头顶上方落下,然后攥拳到腰际,打出左劈拳。三体式已经说了很多了,在此不再饶舌。

    劈拳的左手不要收回,接着扣手,右腿上一步打出一个右钻拳,然后上步打出左钻拳。这个五行相生相克拳的特点就是每一种拳都要打左右两个式子。有的支系不是这样练的,但是大同小异。这样的练法根据我的体会是在打五行对练的时候有好处。

    左钻拳的定势下边就是接一个上步崩拳,这个崩拳步伐是在左钻拳的步伐上进个寸步,然后打出并步右崩拳。然后左脚上步打出左步在前的左崩拳,这个拳在老谱中被称为黑虎出洞。

    这两个崩拳是这路拳法中的难点,难就难在两个崩拳要打的有气势、有节奏、有韵味,这两个崩拳练好了,这个这路拳就jīng彩了。

    当年在我和父亲学练这路拳法的时候,这两个崩拳总是不能过关,用父亲的话说没有连环崩的连环劲,身形总是不能与拳势相合。而且这两个崩拳的上步要大,这样才能打出威势。

    如今许多人在学练这路拳的时候,把一路昂扬顿挫的拳势打得平平无奇,失去了五行的内涵,也就失去了这路拳的jīng彩。

    下面的式子我练的和其他支系不同,我这个五行相生的拳里边多了东西,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就在这两个崩拳的后边。后边的式子叫“乌龙倒水”。这是老谱的说法,也有叫乌龙取水式的,虽然名称不同,但拳还是基本一样的。

    在左崩拳的基础上,连续退三步,先退在后边的右脚,然后左脚退到右脚的后边,右脚再退一步,这时候左脚在前,左拳举到头顶,重心微微靠前,这就是乌龙倒水的动作了。

    然后右小臂在头前反砸而出,左脚同时回收,老谱叫“单展翅”,此动不停接着打出左炮拳,接着出右炮拳。这两个炮拳和单练的炮拳没有区别,然后是左横拳和右横拳。右横拳后边打出左右劈拳,然后回身再打出左劈拳,打回到出式地点转身用作劈拳收式就可以了。

    这路拳对jīng熟五行拳的人来说并不是很难,横拳生劈拳的时候,以为横拳步伐和劈拳之间的转换稍微有点难,经过一番学练以后也能一气通贯。

    五行相生本来只是进步,加上了乌龙取水的动作,这路拳法就有了进退,习练起来也使人多了一点兴趣,不喜欢的诸君可以把这个式子删除,我认为好的诸君可能不喜欢,按照别的支系练习也是可以的。

    这是一路不可多得拳法,因为有了相生相克才贯穿了五行拳,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这些拳法就是打开五道关的金钥匙。

    如果没学过这路拳也不要紧,在五行拳jīng熟的条件下,按照相生相克的顺序,五行拳各练两下就可以。呵呵!我说的前提可是五行jīng熟的情况下,否则五行拳就会打成一个味道,那就失去了这路拳的本意。

    相生一定要练习一段时间,找到行拳的那个感觉以后在练习生克拳。这个行拳的感觉人人不同,我也不想多说,要找到相生之意才是真的。

    当年我很久都找不到这个感觉,有很长的时间没有一点的进步,最后还是大枪,还是大枪解决了这个问题。五行枪是个宝贝啊!在五行相生的衔接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练形意拳cāo枪是个窍门。

    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我个人的体会是相生拳上手比较快,因为熟练,因为相生,练的时间久了,慢慢地带动了人体先天的感觉和反应,这个反应一敏感,功夫就长上去了。

    刚开始练拳的时候,一定要把步子放出来,然后再慢慢地收,张弛有度,一路拳打下来,有大步有小步,有刚有柔,有高cháo有低谷,就像一段美妙的音乐,如此才是形意之拳也。

    别看这路拳短小jīng悍,但是按照标准一招一式的打下来,能来回打五遍的已经是体力超强的武者了。

    呵呵!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放慢速度,找一个合适的拳势停顿下来,站一会儿桩,然后在接着把这路拳打完。这样可以让拳意和拳势一直贯穿,不管多长的拳法,只要是形意拳,就不能练完了脸红气喘,如果有此类的毛病,一定要在拳势中把它化解。

    我们在收式的时候,一定要气定神闲面不改sè,这才是内家的练拳之道。如此行拳内息才能开合,拳势才能贯串,慢慢地随着功力的加深,越来越长越来越久,不知不觉中功力突飞猛进。

    如果收式的时候沉不住气,那么我们就多做几遍收式的动作,一直到气息正常的时候为止,然后我们才能停下来。这是秘方的秘方,绝技的绝技。

    不要看我白纸黑字的写在这里,在练拳的时候就是有人做不到,我们多做几遍收式的动作,派出所和城管都是不管的,一定要定下心来。

    在武术中在国术中,出式和收式的动作是并重的,这都是按照人体先天的一些东西在编排。有些东西不用你深入的理解,只要你照着做就行了。

    在国术中,几乎所有的门派和拳法都有出式和收式的动作,如果这些动作没有用,那么在千百年的传承之中,早被各个门派的祖师们删除了,不会一直流传到今天,那里边是有深邃的拳理存在的。

    出式和收式是国术和拳击啊一些洋术最大的区别,这个东西如果我展开说,能编一本书。为了不浪费诸君的时间,就不说这些东西了。

    相信我,出式和收式一样重要,不但要做还要做好。一个章节就写了一趟拳,我觉得有点快了,细节我们慢慢在今后的章节中再补充,本章言止于此吧!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93 文武之道 殊途同归】………

    练拳首求正意。

    正意可与天地合,与天地合的拳法才会长久,如微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其实不只是武功如此,天下万事想做个jīng明透彻,一定首求正意也,此乃不二法门。

    古人总说浩然之气,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正意所得也。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内也有yīn阳二气,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到民心就成就了天下,那么得到了浩然之气就得到武道的神髓,练拳就能成就了自己。

    今天我要讲一个不会武功的人杨继盛的故事。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

    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当年杨在朝堂之上因严嵩而受严刑,同僚送蛇胆一副,杨答曰:我自己有胆。狱中刮骨疗伤面无惧sè,我称其为大明朝第一硬汉。有兴趣的诸君可查阅杨的光辉事迹,一个人能超越了皇帝列入史书而不朽的铁骨硬汉让人五体投地。

    现在不是兴穿越吗?如本人能穿越大明,我愿将胸中所学全部馈赠杨继盛同志,他使我了解了一句话: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样的人学文当能金榜题名,学武必成一代宗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殊途同归,为什么自古就有这句话流传?

    因为各行各业对顶尖高手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对制造顶尖高手的原材料人的要求也是一模一样的。

    国术的门派也是如此,得到这样的弟子不做衣钵传人做什么?怎能不倾囊相授之?

    徒弟找师父,师父也在找徒弟,《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其中的几难就是讲的唐僧师徒之间的磨合。彼此加深了解,师徒如父子坦诚相见,如此大道可期。

    真正的国术就是观世音菩萨货卖袈裟: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万金不卖。不识之人定不会去珍惜。

    从大明朝的一个文官身上我们看到了正义,看到了人间正道,虽然沧桑、虽然杀头、虽然邪恶占尽上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sè,头可断血可流,历史是公正的,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历经数代此名不朽。

    如今的武者缺的就是这种强大的内心世界,缺的就是这种jīng神。练武不是好勇斗狠,不是杂耍不是吹糖人,而是修身、养xìng、保家、卫国之道。意正身直而后,才谈得到松肩气下。身正不怕影子歪,意正不怕功不成也。

    一天练武不难,难的是天天练武,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象追女人一样,追求武功的真谛,rì久必有所得。

    前文也絮叨过“唐诗武功”,大自然的飞禽、走兽、影视、歌剧、唐诗、宋词,在有心习武的人看来,许多都可以成为《葵花宝典》。

    练拳不光练形还有“意”,这个“意”可以有无限的理解方法,哪根弦的哪个曲目能触动你这个练武的神经就多琢磨,有时候真理就在别人认为的废墟之中。

    天灾**发生之时,木匠会想着刀斧锯刨,财主会惦记金银财帛三妻四妾、文人要带着笔墨纸砚,磨豆腐的想着牵驴,修脚的想着修脚刀,因为有了这些他就能从头再来。

    人与人不同,国术的传承目前只能靠武者自己,靠现在的人们,国术的传承其实就靠今rì的诸君,诸君不能妄自菲薄。不会不要紧,不jīng没关系,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只要坚定的走下去,我们就能越来越接近真理的光明,感受国术的博大jīng深。

    不光是武人有正意,其实文人也有。在大明朝的文官身上,我们看到了侠者的铮铮铁骨,此乃人之脊梁。这样的人手牵手站在一起就是国之魂魄。

    武人文相,在打拳弄棒之中,看似粗鲁的活,武人却练出了文人的细腻与内敛。反之文人武相,笔力如刀铮铮铁骨,这些文人在看似柔弱的舞文弄墨吟诗作对之间,找到了寒梅怒放不畏风霜的铮铮铁骨。这些文人武者都铸造了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

    其实文武殊途同归,以正意为基也,得此真意不负此生。

    庭栽栖凤竹

    池养化龙鱼

    道院迎仙客

    书堂隐相儒

    十丈红尘难得道心

    众生皆醉我独醒

    得一拳一腿之妙

    书一招一式之得

    怡然自乐悠然自得

    物我两忘

    不知今夕是何年

    文武之道要的就是这份专注,要的就是这份钻研,以正为基天下可得也!

    借用本人一首联句与诸君共勉: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yù学惊人艺

    须下五更寒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打拳逾千变

    出手即赢人

    勤时多勉励

    岁月不待人

    支笔安天下

    匹马定乾坤

    文武归一道

    今朝做圣贤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94 青梅煮酒论华夏英雄】………

    吾本布衣人微轻言,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sè,帝王将相位极人臣,未必能入匹夫法眼。

    文武之道殊途同归,文者胸藏锦绣,武者健体强身,文武兼备为国为民,富贵不yín、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轩辕皇帝——炎黄子孙海内共钦,做人不能忘记祖先。

    尧舜禹汤——千古传颂五千年不朽,原来人间可以这样管理,吾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个词:“禅让”,他们理应流芳千古。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公心传千古,光辉照八荒”!“。

    魏征——魏征铁面千秋镜鉴

    俞伯牙、钟子期——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奏一曲高山流水,歌一曲千古知音

    于谦——再读一遍那千古传颂的诗篇。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句话概括他的一生“只手扶社稷,丹心照汗青!”。

    王阳明——“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心学“始祖光耀千秋,吾曾自书:“平生钦服王守仁”。

    鬼谷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皆出自鬼谷门下,《孙子兵法》至今天下流传,吾对鬼谷子的评价是“能为天下师,不分国界!”。

    苏武——一个牧羊人身上看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