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估计这个高手是东北一带的人,有一天他走到了黑龙江,突然见到黑龙江水奔腾咆哮,其势之大之强竟是前所未见,心神激荡之下,突然在武学一道开悟功力大进,此后再与人切磋无不胜之,成一代高手。

    打了这么多字,不知道看文章的诸君能看出点啥没有?

    呵呵!上下五千年,苹果打了无数人的脑袋,只有牛顿被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想明白一件事情是需要铺垫的,呵呵!没有多年的习练蛇拳的底子,看到大海也没用。

    蛇拳的yīn柔婉转盘旋萦绕,不能以自己为中心,那是玩票落到下乘了。练这个拳要以敌人为中心,去盘旋围绕。

    换句话说要有欺劲,要能打破敌人的重心。

    形意的一招一式,无不是已这个为目的。

    打不动、带不动敌人的重心。不能把握拳中的主动,换成龙也没用,你没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在古战场上哪个敌人是被围死的?

    到最后都是打死的。

    被围困只是失势,这是暂时的失败。

    形意拳门要求:打破身势无遮拦!

    不是要它失势,是要破除他的身势。

    破是破坏、除是根除,根除的手段最直接的就是“连根拔”;连根拔除的意思就是”破除重心”。明白了这个道理;练这个蛇形中有心的去找这个东西,如此方能不落下乘。

    蛇形无足快蜈蚣,这是拳谱中的话了,蜈蚣的腿这么多,蛇一条也没有,它是咋做到的蛇行无足快蜈蚣呢?

    脊椎这条大龙练好了,蛇这条小龙就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翻江倒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

    老辈讲功夫上后背啊,后背上有啥?

    前胸还有胸罩呢,后背啥也没有。其实就是指的你的脊椎脊柱。

    蛇就是绝对的脊椎修炼的高手,脊椎练好了,胳膊腿都成了摆设。节节贯串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这是蛇的灵魂,脊柱也是形意拳门的灵魂,放大了讲也是练武的灵魂。

    蛇形的式子就是个叉步,进步肩打。请注意是肩膀打不是手打。肩打是破坏重心,然后才是一击。蛇形把这个肩膀和手运化在一起,这个东西就有了灵魂。练的时候要有清醒的认识。

    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武比文难”,武是需要“身材”的,即是练身体,也要有“材”,就是有料啊!

    要能体味这些东西。武功中最难的,不是克服身体的酸痛,是你脑袋里起不起化学变化,jīng神也是物质,jīng神变了**才能变。你有了佛心,佛的智慧自然就是佛了。你的脑袋有了菩萨的智慧,自然就是菩萨了。

    多看多记拳谱以此为道,如今这个形是蛇;你就要多体悟拳理拳诀、身形婉转可进可退。蛇形的式子那是在外边练,给别人看的玩意,不是蛇形的全部。

    个人以为蛇形最妙的打法是退步。

    蛇形万变不离脊柱,吞吐的不是舌头,而是脊柱的缩长蜿蜒。蛇没有了骨头就是块肉,啥也不是生存都困难,“百骨贯穿”jīng气神得之。这个神在骨。

    此外蛇无头不行,头领身也是形意的要求之一。这个要求还是很有道理的奥妙无穷也。谈到了头也自然谈到了肩颈,从身形来看眼镜蛇是最好的。头大颈项粗,打斗之间很占便宜。一动无不动,这是拳谱里讲的。

    再深处说就是眼神内外了,内外相合啊,人退步的时候是眼神越来越低的,进步的时候是眼神上挑。眼合心才合,这个“合”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形是内动。内动带动的外动。

    心一战而内举动,这是拳谱中的原话,心有了战斗的意识,那么从五藏六腑身体的各个关节、关窍各个部门都动了起来,做好了战斗准备,就跟航空母舰一样,要是都写出来那太复杂了,这个一万个动最后都合到一字上。

    “一战”有一就有万,一就是万,万动其实就是一动。此时心内空明心窍打开,生出二。二就是虚实、就是yīn阳、就是攻防。有“一”就自然生化了“二”。谱云:虚、虚、实、实神会中,实、虚、虚、实手行动这才是练拳,这才是练形意拳。

    什么是形意拳?

    形就是意、意就是形,这是“一”,可不是“二”。形意就是个“一”。

    正如人和思想不能分割,不要拆分不要分开,拆分那是很浅的层次的解释,到了高深的地步,该统一去理解了。

    形意拳为什么叫形意拳而不叫形意脚?

    那是你理解的偏颇,这个“拳”不是拳头,不是一路拳法,那是理解的太浅了。这个拳是“拳拳之心”的意思。

    拳拳之心,什么叫拳拳之心?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是统一是集中。拳拳的本意是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是铭记心中的意思,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聚拢五指成“拳”来表示这个意。形意拳这三个字是说,一个人能把“形和意”集中、集会到一点,做有效的释放。

    这才是“拳”字中的道法。

    没几人能把“形意拳”三字讲清楚,都是“就字论字”而已。其实能讲通了名字,你已在道中,与道才能合真,真诀合道得彻灵,形无形、意无意,无意当中是真意。

    以后再讲这个“无形无意”,保证你大吃一惊,和你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有时言之兴致,一发而不可收也。

    这些东西是没人讲的,不信你去翻书你去百度,都是就招论招就势论势也。因为他自己没通。

    哪有什么形象?

    哪有什么五行?

    十二大形象都练的形似,你把这十二形象拿笔都画在一起,组合起来看看是什么怪物啊?

    比变形金刚还恐怖吧。这就是练全了12形象的所得吗?

    不是,绝对不是。

    “以形说意”以这个形,表达这个意思和意愿。比如美国形象是“鹰”,前苏联是“熊”,你要透过这个形象,去体悟它的心,透过形象的外表看透它,由此道心自生也。

    以后我的文章乱石铺街不成章法,可能会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艰深,初学形意可能觉得不可理解,那就请你不要看了,等过一段时间再看再领悟。

    这些东西是给真能传承形意拳的人留的,形意拳的传承要靠他们,本身就不只是为初学写的,你是不是能练下去还很难说。初学可以去看其他人的文章,最后写点蛇形的歌诀吧!

    练此形灵光巧妙得知于心,身有yīn阳相摩之意,活泼腰中之力。真阳透于外jīng神焕发,拳式顺,起真jīng补于脑百疾不生。

    蛇形以挑领为主,如蛇扑食将对方缠住,再劈领而出,以腰为轴,手脚齐动周身俱动,蛇形练肾阳。切记!

    束展收发须柔韧

    劲意连绵在腰劲

    青蛇摆尾挤缝行

    挑拨奇谋自从容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55 灵蛇一击 当有大用】………

    在十二形象当中,蛇形是很特殊的形象。蛇形的进手法是很玄妙的功夫,在打法中堪称一绝也。

    说这个的时候先要说说武德。武德这个东西不是虚的,那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举个例子说明吧,道士在深山打坐,首先要放下自己的各种痴心妄想。

    心静下来或者说是空了,这时候你的经络、气脉啊,才能按照规律去运行,慢慢的能量越来越强这时候,才能练出东西。各门各派的办法多了,就不一一例举了。

    但是有一点是通的,那就是“放下”。

    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种种妄想,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道、儒,等等莫不如是。练功的时候,只想着漂亮妹妹的白大腿,那什么也练不出来会适得其反。

    天有三宝rì月星

    人有三宝jīng气神

    jīng、气、神的凝聚及综合运用就是练功。

    现在的人受影视书刊的影响,尤其是武侠小说、电影的误导,使人渐渐的远离了国术的jīng神。

    国术——护国之术、修身之法,远连天道进取人心。

    许多电影里演示,身负血海深仇,苦练武功终乃大成,最后杀坏人报仇,那只是影视而不是真实。在生活中谁那样练功?

    比如练习铁砂掌,不分昼夜玩命打击沙袋,没等你大成呢,你手就废了。那是影视手法,不是国术。

    武功的练习是极为讲究科学的。

    甚至外家的功夫,比如“铁臂功”,那打击的时间是有要求的,次数也是有要求的,胡来的结果是身体受到伤害,反不如不练。诚恳劝诫如果这类特殊武功你师父不会,或者你没得到真正的传授,就不要去练习了,不如踏踏实实的打几路拳的好。

    武者经过练习武功,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沉睡的经络、肌肉及组织开始慢慢的复苏,身体慢慢的变得强健、敏感,气血旺盛jīng力充沛。

    有些人很快就能站在内家的门槛上,如果有机会能接触高深的武学,遇到明师的指教,成功指rì可待。

    这时候对你的思想就有要求了。“意正身直、松肩气下”这是最简单的内家要诀。可是几人能做到呢?

    练拳的时候“意正”。那是一切的开端,意正才能联络天地、才能五脏运行、才能经络相通、才能与道合真。

    打拳的时候想美眉,你不过是锻炼一下身体,和做广播体cāo打篮球没啥区别。

    练拳最重要的是“内动”,这两个字“千金不换”。

    “内动”的基础就是我们要有德行、有定力,在行拳之中才能有感悟,慢慢的成就自己。

    许多人一生也进入不了武道的境界,就是没有“意正”。没有“意正”就没有“内动”,一生只在武术大门之外徘徊。

    慢慢的推出一掌,这一掌不是打头、不是击胸、是包裹、是容纳、是覆盖,是一张网,覆盖在敌人的全身,把他全身都收容在内。

    这一掌的意到了,它就不好招架。练拳要“知形联意”。气联心意随时用,才能打破身势无遮拦。

    最后再说蛇形,练这个形要化开脑袋,不要拘泥于形要从神上找,要练四面八方。蛇形能直接进步,能绕步,抢外门、进中宫,能跳、能转、能斜行,“之”字进步。也就是老师傅讲的,能婉转、进退,不拘泥于“形”。

    当单式打的纯熟,慢慢的这些就可以自己找了,实在不明白的再问师父。这样练出来是你自己的东西,师父画龙点睛就可以了。

    在我20岁的时候,曾经问过我的父亲,这个蛇形就是灵蛇一击吗?

    当年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腾蛇乘雾终成土灰”。形意拳这个蛇形你只当它是蛇是不够的。当年诸葛武侯布天下名阵《八阵图》,这八阵就有“腾蛇”阵。

    这个“腾蛇”该是蛇的“极致之形”了,已经能算古代的图腾了,这样的理解有助于蛇形的练习,最起码你诸君不会轻看这个蛇形。这个腾蛇的形状和蛇有一定的分别,感兴趣的诸君可以查查网络资料,在此就不跑题了。

    蛇形yīn毒举手撩yīn,在这个形成就了以后,万不可随意使用。

    这也是我先讲武德的本意。

    不要轻易出手伤人,武者尽量不要为了个人的恩怨出手与人结怨,武者要有一个海样的心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因为海把自己放的最低。当年韩信如不能受胯下之辱拔剑而舞之,就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一世的伟业。韩大哥就进监狱杀人偿命去了。

    练武和做人一样要包容,你不能一个手指使地球停转,也不能翻云覆雨,那就说明你说了不算,你对这个地球不是很重要。呵呵!慢慢的学会放下,收拢自己散漫的心,修身习武、累月经年、拳不离手、一专百成。做什么事情,最要紧的是“认真”二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说武者的求知jīng神,不是说打打杀杀四处挑衅的意思。

    今人曲解了古人的心胸与jīng神,慢慢的进入内家的拳境,去体味古人的侠骨英风,古代的侠客哪个出手是为了自己?

    武与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再说一遍前文都说烂了的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才是武者的道义,武者的神髓。

    心正身正

    身正拳正

    得此正意

    与道合真

    虽布衣在身

    傲笑于天地

    庭栽栖凤竹

    池养化龙鱼

    诗酒琴棋客

    风花雪月天

    达尔相天下

    穷亦善其身

    有名闻富贵

    无事散神仙

    天地辅之

    神明佑之

    兼收并蓄

    海纳百川

    拳正天心顺

    心静神自安

    拳不离手

    一专百成

    终能窥武道秘境矣……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56 天地阴阳 恒生万物 以有德者居之】………

    我说的武德为先不是很详尽,许多朋友致电,要求在深一步讲讲,说说“侠士”与“草寇”的区别。

    其实很简单。自古“邪不胜正”是有原因的,几千年来历史就是如此发展的。岳飞是岳家军的首脑,岳王爷不是靠打败所有的手下获得的这个位置,而是靠武功练出来的威德。

    岳王爷是靠着“满江红”中壮怀激烈绕梁三rì的天地正气,做上的岳家军的首脑。这是凭的“武德”而不是“武功”。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吕布是天大的武功,但是我们心中的武圣却是“关羽”。历史到了今天,我们替换成“武圣吕布”估计人民群众也不答应。

    所以说天地yīn阳,恒生万物,以有德居之。

    在内家拳中最重的是拳境,而不是拳本身。

    这是内外武功的大区别。

    以崩拳论,定式时候吸气,眼神一进也就是略微一挑,身体就合了,出崩拳时呼气而出丹田外凸,另一只手夹肋而收之。内五行动而外五行随之,内外相合才是内家韵味。

    古与今同,那些照耀古今的拳术大师,没有一个不是在学拳的过程中,慢慢的放下了许多不利于生理的不良嗜好,比如烟酒、抽大烟、夜生活、夏天喝凉啤酒等等,慢慢的放下了个人与家庭与社会的恩恩怨怨,心慢慢的变得沉静。

    在打拳的时候心无旁属,在休息的时候,身上还是走着拳意,慢慢的进入内家的美妙境界。

    这时候大脑空了,新东西就能学进来。

    内家拳坚实了筋骨;筋骨有了变化,那么大脑就有了变化。内家最重要的是呼吸,呼吸合道人的生理就接收了更多的氧气分子,大脑、人体这辆汽车就产生了质的飞跃。

    灵机一动啊!

    呵呵!这些词汇其实只有练武的人、修道的人才能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突然拨开云雾见青天,在思维只是“一瞬”。灵机就在一弹指间。

    尤其在格斗当中更是如此,敌人倒地了,哎呀!我这刚才一招是怎么使的?

    这就是:jīng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灵机往往出自“孕育”。

    古谱早就说的很明白了,功夫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养功、养道、见天真,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今人不悟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