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这门功夫你师父不会你就不要练了,得不到正确的指导。

    当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手指的打击已经很有准头了。出手的速度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当年父亲有次突然考较,在画像前挂了一件劳动布的蓝sè工作服,让我挑开后再出手点击画像。果然难度提高了很多,打击虽然准确但速度差很多。

    今天把这个写出来留给有缘人吧。下面我重复父亲当年的讲解,如果你听不懂或者不喜欢就不用看下去了

    父亲曰:这个挑门帘的练法古已有之,练的就是个钻劲,钻拳的劲法和身法,在鸡形里边是个综合的体现。

    钻既是闪、闪即是进、闪电不及合眸,迅雷不及掩耳。

    形意拳门是“以枪化拳”,练到什么境界也不能丢下枪法。枪法练到手上,“二龙戏珠”是最好的体现。

    这个钻门帘、挑门帘、打门帘其实就是大枪的拨拦。

    在老běi jīng及老天津卫这个门帘不是一层布的,而是棉花的,很厚重很有质感,练起来效果最好。现在你们的功夫距离老辈还差的很远。

    当年《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当年shè箭的时候箭箭shè中靶心,骄傲的不得了,到他父亲前夸耀,父亲嗤之以鼻,拿出一个“钢球”用绳子拴上吊起来,这次花荣shè不中了。

    shè出的箭落在球体上,只有一个“点”才叫shè中,偏一点箭尖在球面上,就被球面的圆度化解了,和太极拳的道理是一样的。后来花荣苦练三年,终于箭箭shè中钢球的一点上,箭箭落在钢球之下。

    花荣的父亲很满意地说,花荣你可以下山走江湖去了,你的箭术终于到了大成的境界。箭箭能shè中钢球的一个“点”这招叫“飞龙戏珠”。花荣凭此神箭才能解了宋江“三打祝家庄”的围。

    鸡形里的“二龙戏珠”其实就是大枪的jīng华,要想深造就从这圈枪里边练,练到左拨右拦出手一击必中时也叫“飞龙戏珠”这是取花荣神箭的意了。

    挂门帘、挂草绳都行,练这个左拨右拦,然后再练习出手点击图像。

    这也是形意里的“真”字,工、顺、勇、疾、狠、真,“真”者发而必中是也。

    父亲说古人说留心处处皆学问,这句话放到形意拳门,“留心处处皆功夫”,鸡形有“万法”是也。

    鸡形四把本身就是单独的一套拳,五行和十二大形象都是通罗马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在那条道上能明白过来。

    一条路走通了,那么所有的道路就通了。

    任何一个形象其实包含的都是形意拳一整门的道理。

    其实劈拳写本书并不为过。

    劈拳也是形意拳一门的所有的道理蕴含在其中。这样去理解才能参悟进去。

    我没有教训人的意思,其实许多话都是俺师父们讲的,至今我还在领悟。因为家学渊源,我当年学的这些比较系统比较完备,我是一步一步学过来的。

    你们的手里有珍珠,但是我手里是项链,我有“时间轴”把这些珍珠一点点的串起来。

    大家手里也有不少形意拳的书,许多写的相当的好相当的有水平,但是这些书不适合你们。

    有的书书是给博士后的学生写的。

    有的书是给初学写的,对象不一样。

    你无法判定的是你现在练习的程度,你练到哪了?

    该从哪下手?

    内家拳是个复杂的人体工程,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是学不到点上的。姿势不对一天练800遍也没用,只是耗体力而已。

    “呼吸合道,姿势标准。”才是练功。

    许多初学者都希望听听“内功”、“内动”其实也没有必要。

    心定神凝

    神凝心安

    心安清净

    清净无物

    无物气行

    呵呵!到了“无物”,才是“气行”的阶段呢。

    你练拳的时候,还偷眼看美眉呢,“心定”都做不到,谈什么“气行”呢?还差好几年级了呢。

    鸡勇欺斗最为高

    随高随低打法妙

    提踏有力伸缩妙

    虚实灵通妙无穷

    鸡有振翅之威

    dú lì之能

    争斗之勇

    啄黍之巧

    练之,“巧练之”取足跟之力上升,头顶之气下降,真气布于四肢。易于使任督二脉流通,脾合、胃调,补脑髓不足,有羽化之功。

    此形取身为脾,脾健、天地和,五脏充。脾属土,土生万物,鸡形有万法也

    这是鸡形内练的一些东西,练拳仔细的看,认真的研究。

    我多次到庙里去撞钟,亲自体验一下和尚撞钟的劲力,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是“推”好,还是“敲”好?

    得仔细的推敲推敲。武功其实是个练脑子重过身体的活。

    “二龙飞戏珠”取的是花荣神箭的典故,下面还有一句“膝打人不明!”

    多看看雄鸡就是,因为这个膝盖的“提打”,各个支系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再讲就没有意义了,怎么练都好,只要符合鸡形的特点就是对的。

    鸡的进步很有特点,“头领身”、“鸡啄米”的步伐极为巧妙。金鸡dú lì是奇功,鸡的dú lì稳当,重心找的好。

    重心稳当出膝盖打,才没有后顾之忧。

    “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磨胫进步”,两腿相摩、相助为友,进步就有“出膝盖”的意。没事的时候,站站金鸡dú lì很有好处的,就当是个桩吧。

    站这个是有秘诀的,秘诀在耳朵上找,耳朵能帮助你找到自己身体的那个平衡点。

    呵呵!俺就说到这里吧,我不喜欢的东西可以不说,但说出来的就得是真话。

    电影《少林足球》,周星星演的非常好,在路上背着垃圾,走着走着不自觉的练个踢腿。其实武人就得练到那个程度才出功夫。你每周出去练拳1小时,其他时间想也不想,很难练出点什么的。

    内家拳跟抽烟一样,是有yù罢不能的感觉的。内家有时候感觉就是给你功夫,靠的就是个“无中生有”,靠的就是个念头。

    心一战、而内举动,气自丹田而生……

    内家有时候靠的就是个意念,手托yù塌之天,掌按yù翻之山等等,这样“带着内意行拳”或者练功,“身意合一”的去练,长进是比较快的。

    写了许多不该写的话,看不明白的就当是笑话了,以后我介绍基本姿势和练法会减少了,百度有的是,文字图像都有,以后会多从拳意上去着手,多说点体悟、拳感、训练手段及过程等等。

    你学会了“独孤九剑”,你会在马路上练吗?

    你会写成书吗?

    你会公布你学艺的全过程吗?

    许多市面见的东西有的是很好的,没说人家不好的话,只能说人家还有保留。许多大师练太极拳,并不下很低的式子,比划比划就完了,人家的弟子天天跟着师父都知道,只有你不知道,以为太极就是这样练呢!

    说的是这个意思,有的教拳不发力,为了让弟子看得清楚,会做的很慢。

    教学嘛!你去学了三天两早晨,人家师父发力打拳你没看见,以为太极就得这么练呢!慢慢自己就学进死胡同了,当有人站出来点醒你的时候,还说人家哪位大师就是这么练的,我有视频证明啊。

    你的视频不会一天跟踪他24小时,算不得呈堂证供。他关门闭户练“真功”的时候,你是拍摄不到的。

    武功啊,也许“眼见”都不为“实”的。

    总有一天有人能看懂到我写出的文字,高山流水盼知音!

    呵呵!自古“大成就者”,必有“大智慧”!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51 鸡形四把 神目如电】………

    写到这里不能不说点内家的“打练”之法了,也不能不说点现代科学的东西了,当你细心的看完这51章,你就会觉得这些和十二大形象那是同等的重要。

    我想今rì在传统国术形意拳中,我们也来讲讲科学—人体科学,人身上的学问。

    我们先说说人的感觉和感觉器官,这个我们首先说眼睛吧。

    人的眼睛观察物体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的时候,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体”的轮廓。

    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就不一样了,它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能够看清事物的过程。这个过渡期很短,约需要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古代的大侠、镖客在热血江湖的搏杀中,早就明白了眼睛对人格斗胜败的重要xìng。泰森是世界拳王,那种比赛是有限制的,可以说是有限制的拳击比赛。拳击台不是江湖,也不是武林,假如我们在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举行个拳击比赛,那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讲。

    武者,尤其是古代的武者,眼睛都是经过专门的训练的。

    什么叫二五更的功夫?

    那就是国术中包含了这些眼睛、耳朵的特殊训练,必须在夜sè下进行。因为需要个“静”的环境,万籁俱寂对训练是有好处的。

    在古代战场的惨烈搏杀中,一组灯笼火把就可能使战局整个改观。

    因为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会受适应xìng的限制,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这个下降在冷兵器搏杀的古战场可能就会导致全军覆没。

    再有一个现代科学的名词--眩光。

    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shè或由光滑表面反shè出的刺激;或者耀眼的强烈光线,成为眩光。

    它使人眼睛不舒服;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明显下降。

    眩光造成的主要伤害有: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的照度、减弱被观察物体的对比度、观察物体产生模糊感觉等。

    最后要说的是——视错觉。

    人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光线使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反应,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会在横截面上传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就是视错觉。

    我纵观今rì可见的所有拳谱著作,及各种武打、武侠、玄幻小说中,均未对上述内容加以阐述。

    我是用文字阐述这些东西的第一人。

    前面虽不见古人

    后面没准就到能见到仿写者!

    真正的内家,对这些都是有针对xìng的训练伎俩的。否则你的弟子以后下山容易吃亏。呵呵!江湖有时候是不讲道义的地方,镖局每天都是刀头舔血的rì子,这些有针对xìng的训练,都是保命的。

    再说说和武术有关的吧,视觉是有运动规律的。

    首先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人最容易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对垂直方向的东西感受慢。

    其次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

    第三,对物体的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的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

    第四,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观察率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这些都是严谨的科学,这些东西放到我们的拳里,是会起作用的。

    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百分之三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其余“百分之九十七”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

    人眼看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注视时间为0。07-0。3s这与照明的亮度有关,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0。17S。

    这些知识对“武”对“练武”的人太重要了,这是人体的科学,今天你搜遍百度,搜遍所有的武术文章,你也找不到类似的东西。

    我说到了鸡形,必须说眼睛的东西,说点科学的理论,就像本文的名称《鸡形四把神目如电》!没有个好眼神还想练好功夫啊?

    不说真话就不叫《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了。

    这个眼神在古代的武术中,确实是有练习方法的。现在的特种部队也是研究这些东西的。有些人只知道做,他讲不出道理。香港电影中,jǐng察审问犯人为什么总用个大台灯照犯人的眼睛?

    因为光线可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嘛!

    前文所述: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的时候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看物体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

    如果要你在光亮处,到一间黑暗的电影馆里去找座位,你是睁着眼摸进去呢,还是闭着眼进去再睁开?

    为什么?

    这是本篇文章留的一道论述题。

    可以到网络去找资料,要求用论文的形式,不低于5000字。我们就说眼睛这一块,别的不谈也不涉及,阐述你的道理,当你能明白我说的真实意思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些的内涵和简单的一些应用了。

    形意拳门五行拳,内通五脏外联五官,正式的传承是都要练到的东西,有些练法其实就藏在最简单的拳式中,内家并不神秘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兼而有之,想的到就能练的到、练的到就能悟的到、悟到也就是得了、得了还要舍!后边还有更深、更珍贵的东西在等着你!

    本章其实我不想发了,写的太多,有些人得的太容易了,当然这个“得”,还是需要点你自己的悟xìng的,慎重考虑了一下先让好友看吧,能加个好友也是一种缘分,我这人讲这个“缘法”。

    不过请看到的不要转发及转载,有些人是“抬杠涨学问的”,这是天津卫的土话,说的就是一边数落你,一边在你这套东西,学会了再去蒙别人的人。

    我不喜欢这样的人,国术是国人之国粹,那是jīng华的东西,吾奉若神明,这些道理在那些人嘴里说出来就糟蹋了。

    看我的东西要从头看,不要断章取义的批评,那是没有意义的。

    我相信会练的和不会练的,只要你认真的看了我的文章,肯定对你是有帮助的。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我在这诸多老师、家族长辈,身上整来这些好东西,不定哪件你就用的上。

    我一直以为,初学尤其是没有老师的习武者太艰难了,能多说一些就多讲了一点。

    下篇我想再说说耳朵及听力的东西,古人小说中,接打暗器有个功夫叫“听风辨位”。

    呵呵!其实没这么神秘,我们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耳朵。

    人的头上有七窍,人被打流血叫“七窍流血”,意思是说这人完蛋了没救了。

    武术也讲个“窍”。

    这个窍是窍要、关窍、诀窍。

    武艺虽jīng窍不真

    枉费心机枉劳神

    祖师传下神妙艺

    得此不可妄传人!

    这是祖师的教诲,眼、耳、鼻、口、心,都是人的“窍”,有“窍”就有“窍要”,就有“诀窍”在里边。

    练武要明“理”,才能“参透神机”,为什么不能明理呢?是没人肯告诉你真相。

    通读前50篇的诸君,会发现“武”真的比“文”难。其实不是这么难,“参悟”本身就是“武道至乐”也。

    得其中之“乐”,才说明你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