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出单虎抱头之式,然后上步变虎形,这个单虎抱头是右手抱头右脚在前,再做虎形式子的时候,这个双脚是跳步的,在双掌推出的时候,突然跳步变成左脚在前,双掌向前推出耳。

    这个要求密练,不准在大庭广众之下练习。此式威猛且通过换步全身重量都经过身体的转换放到了双掌之间,脚下欺进且有勾锁之意,此双劈出手“如虎搜山”在劫难逃。

    久加习练当能提升诸君实战之能力。

    最后再说这个“虎托”,“虎托”之妙,妙在“包、裹”之意。

    我们练习这个虎托,总是在“明”与“未明”之间,我曾困扰期间,萦绕良久终不得其解。

    后慢慢修习到形意拳之八字。斩、截、裹、跨、挑、顶、云、领,那是另一番天地。

    个人以为:这个虎托要和“八字功”啊!这个“裹”字功去参照练习。“八字功”是形意拳门较为高深的体用之法,练的好练、用着好用。

    这是指有基础的一步步来的,不是跳跃练习的东西。在此不作赘述,后文终能明解也。我只是说明这个道理,诸君习练之时,“未明“是拳之必经,说明有感悟才有未明之处,不必懊恼。

    参学“裹”字功后。对这个虎托的体用理解就大不一样了,勤加练习终必有所得。

    “裹字通太极”就是画了个圆,整个世界都在里边,裹字是半个圆,甚至多半圆,你就这么去理解吧,虎托也是含着这个半圆也叫半月。

    虎托练习的时候是双手合全身血脉的整劲,使用的时侯单双手不拘,进退步亦不必拘束。腰身一动手一沉就化了敌人的来势。手一翻就是打进之法,语言至此已无能为力了。

    与敌一接手,就破其来势,一接手就带动了敌人的重心,破化了敌脊柱之平衡与发力,至此万般打法皆可出也,信手一击已可胜之。

    虎形与他形亦有“暗同”之处,就是那个胯力。

    再说猛虎一生都在奔波劳碌扑食不已。虎的下肢力量更是非比寻常。尤其是“虎跨之力”,窜山跳涧如履平地。

    当年我父亲讲过一个武林的传说:一个练习虎拳八年的武夫在山中行走终遇猛虎,其人仿效武松打虎之勇与虎搏斗。惨败幸而留得xìng命。

    其下山曰:吾习练虎拳八年,在猛虎身前出手,竟无一是处耳!

    故事虽为虚妄,但“其理弥真!”。

    今人所练之拳脚与古人大不相同,因古人生存条件恶劣盗匪横行,武功当能一试耳,古战场之严酷,非拳王争霸之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要把老虎的爪子用拳套套上。

    在中华古代十八般武艺中,“白打”空手搏击排在最末。

    古战场兵刃搏杀之术才是最重要的。

    学拳学真终有悟、

    练拳练假功难成。

    虎形之妙亦妙在“纵胯一击”,我历尽三十六篇诸君可看出,竟是我“自创之词汇”。文字表达如高山定势,表达流水悦动之妙,实难叙其“苍龙百变”耳。

    有了胯打之力。即可体会:胯打yīn阳左右便,两手交互演自然之妙句矣。

    本文算虎形之完结篇吧,许多东西我“画其龙而点其睛!”的都说到了。

    诸君各个门派各个支系之人都有,说的太多徒乱人意,且干扰诸君初学的境界也。

    诸君还是按照虎形之势练习为正宗。

    有明师指教再学习那其中之奥秘,且条条大道通罗马,诸君可在其他形象参悟虎形。

    最最重要的是:“龙虎二形”可以参合练习体悟之。

    最后说说虎形之拳意——

    龙虎相合为心肾相交

    心属火

    肾属水

    也称水火相交也

    金(肺)木(肝)交并,四象和合。

    得之身心即为xìng命双修

    虎形在卦数兑、为金

    身为坎、属肾、属水、坎生风、风从虎,

    《道藏》云:虎向水中生。

    此中之说为我家长辈拜师叩头多年而习得知之。

    今诸君身不动、膀不摇,亦得此文字,只能说是缘法也。

    万望诸君得之、惜之!

    文人武相之

    武人文相之

    热望诸君——

    文韬武略均在吾身

    身意双修武者乾坤

    一气混元

    两仪初分

    三尖相照

    四稍齐备

    五行凝聚

    **弥真

    七疾存身

    八绝奇巧

    九九归真

    十丈红尘做“真丈夫”也!

    '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



………【37 偷练别派武功】………

    我在19岁那年,家庭学习等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有一段dú lì生活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我也结识了些志同道合之武友。

    与这些朋友间朝夕相处难免互相影响。有一段时间对他门武功很感兴趣。呵呵!于是题目就有了武侠小说之言“偷练别派武功”。

    这个首先父亲是不支持的,父亲认为一生能把围棋下成九段就可以了,人一生能jīng通形意拳的一些东西足矣。

    然莽撞少年那时年少轻狂一意孤行也。

    今rì回忆起来,学习其他门派对形意拳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这些东西因为已经长在我的身上,因此今rì教授徒弟也好,说说手也好,难免会用到些东西来与形意相互佐证耳。因此这些东西和形意拳门之真谛还是沾边的,最起码说的是武功的内涵。

    首先接触的是一些散打队的朋友,戴拳套和空手那区别可是大了去了。刚玩的时候曾吃过小亏。原因就是对拳套的不熟悉造成的。

    在武林中不存在不倒金刚,天下没出过没挨过打的高手。这是家门所言,我认为这是真理。

    拳套太大了,两只手可以很好的护住自己的中线。拳套对手型有直接的枪毙作用,初玩用不出啥东西。抓不住、钻不进、手型的便宜一点也占不上。

    有一次我打着打着有点火大,叫停。我们摘了拳套空手玩了一会,我马上感到轻松了许多。当时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我打很长时间也能很好的调整呼吸,比专练散打的朋友这方面要强许多。这些就是个引子,我就不赘述了。

    因为戴了拳套感觉笨了许多,拳套又是海绵,打击的凶狠程度大大不如空手,我就开始谋求更加凶狠直接的打击力度与方法。

    形意拳的下盘功夫是个宝啊,实战的时候,你手的招式其实全凭脚下。这也从实战的角度说明了拳谱中的说法——

    脚打七分手打三

    五行四稍要齐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

    硬打硬进无遮拦

    脚下锁不住敌人的步伐,纵有“仙招”不足恃。这是实战得来的口诀,诸君要珍之宝之。没动过手的老祖宗是写不出来这个口诀的。

    在那个年代吧,“八极拳”的东西走到了我的面前。八极的历史不是很长,出了些能打的前辈。我那时开始下功夫偷练别派武功。

    我有一个好父亲,父亲有许多好朋友,能学好多好东西,呵呵!当年和《大话西游》一样,那许多的秘籍真功堆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今天弟子们问我,这些得练多少年?我回答说“练你一万年!”

    不是搞笑,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姓李,曾经多次问吾“你是学梨花枪,还是学梅花枪?呵呵!这可都是八极门不同支派的好东西啊。我练形意枪的时候,知道那玩意不是一般的耗体力就没学。我现在学的东西,好多都是挑挑拣拣确实喜欢的东西。

    不是搞笑,真的真的是学不过来的。我当时想我要多长个脑袋就好了。在武道上我占尽了便宜,呵呵!只要你想没有办不到的。现在我在孩子们刚开始练的时候,喜欢先教个小架啥的试试看。能学个一年半载的再往深里教。

    我个人觉得只要是个有心人,八极拳的“上步撑拳”和形意拳的“半步崩拳”你要都会,反而对力劲的体会能更深、更容易明白些。

    有些弟子长进是很快的,有些就不行了。和个人的理解和悟xìng还是大有关系的。功夫这玩意其实不存在不会武功的学者,我根本不承认。

    功夫是“练”加“体悟”,到了一定的高度,量变不一定产生质变。许多东西你脑袋开了窍,学习自然上去了是这个道理。

    看武术文章一定要看作者是不是练家。

    今天的诸君不用为了形意去学八极,我今天说的东西和我18岁时的理解不同。你只要有那个悟xìng和勤奋,你在班上学个长拳啥的,都能练出点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你要付出很大的辛苦。

    有了老师指点就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哪个门派都出高人,太极、形意、八卦如能jīng一门,再学其他两门进境是比别人快的。这三门有许多互通互补的东西。这是形意拳门内许多人亲身证实的事情。这三门的传承谱系中,许多传人是互相重叠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大师干脆就被称为形意八卦名家。相反我从八极参悟形意或者从形意而学八极是个小另类。

    这些事情后来也得到了父亲的允许,如此算来我的老师不少。当年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练八极拳不要太玩命,太暴力多站桩我至今谨记。

    今天这个章节我虽然没讲形意拳的密练啥的,但我从自身占到了一个道理,八极和形意可以学到一个人身上,这也是我个人体会过的了。

    此后我为了增加凶狠的打击力度,还曾cāo过威震武林的掌功(与药功等配合)。此功速成且霸道,我至今已放下多年,这门功夫已扔的差不多了,还是不说了吧。

    诸君无本人当年那许多老师的缘分,当从基础练起,不贪多不求快,练完不脸红、不气喘、不超负荷,睡觉香甜。

    武功当如煎药,文武之火慢慢熬炼,终成有用之才。炼不好药也不要紧。

    在武功中熬药最终的目的,是保护你身体那口鼎。

    别玩命!炼药不成再烧炸了锅得不偿失。谨记此言,当百利而无一害也。

    本篇文章主要叙述我个人的经历和爱好,实乃回忆个人之学拳的轨迹也,许多人喜欢这个别派武功。本来今天想讲《西游记》的。

    为什么呢?

    形意拳门十二大形象已经讲到了“猴形”,《西游记》中的那个顽劣的猴子,在中国大地可是大大的有名。“猴形”蕴藏的东西也是异常的多,看来只能下次开讲了。

    'bookid=2560599;bookname=《八极拳霸九天》''bookid=2646978;bookname=《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



………【38 内家拳劲破铁布衫】………

    本章名字起的比较吸引人,其实就为了好玩。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用这个小事讲讲武功的大道理。

    说说内家拳劲的灵活使用,也是变相的加深下对崩拳的理解。形意拳远远不是我说出来的那点东西。其实形意拳我真的不是很懂,就是多听了点东西而已,说说这个故事吧。

    我在20岁左右的时候,结识了一位王姓朋友,这弟兄好健美爱摔跤喜欢拳击,我当年曾和其流窜于天津数所大学找寻爱好者。

    曾经天津的某大学组建了业余拳击队,有场地有人玩那时候最喜欢就是找这样的地方“蹭玩”了。有一段时间我俩是那里的常客。这次说的就是我俩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大约是夏天的周二,我俩一起到大学去玩。我去的稍微晚些,这哥们已经玩的汗流浃背了。

    我这哥们身高180厘米以上,体重160斤。单手俯卧撑我做不过他一身的蛮力。喜欢自学《易筋经》经常用擀面杖全身的滚动,并拿自己小腿的迎面骨当大饼,用擀面杖锉之,踢树都没啥感觉,等闲之辈两三人不是他对手。

    这天说来也巧,正有几个新学员在练拳击,教练留的作业,一个人抱着一床军被另一个人用双拳击打正玩的起劲,我这哥们不知道触动了他哪根神经,跑去当免费陪练,对那两个人说你们别玩了来打我吧。

    我这哥们用一只手捂住檀中穴那个位置,对那两个学员说你们打几拳试试。那两个大学同学有些不好意思,轻轻的打了几拳这哥们一点事都没有。这下那两个同学胆子大了,又狠狠的打了几拳,这哥们愣是纹丝没动。两个同学面面相视好像不相信自己的拳头似的,场面很尴尬的样子。

    当时教练是不在场的,混玩也没人管。我在旁边看了个满眼。呵呵!其实我这哥们是占了点便宜的,当对方出拳击打他的肚子的时候,他的身子是向前迎的。

    说白了我这哥们散手打的很有经验。在实战格斗中,这个“一寸”的距离是不得了的。

    为什么呢?

    我这哥们身子向前一迎,就改变了敌人出手最佳的击打距离。

    也就是说敌人的力没有完全的放出来,就被身体迎住了。呵呵!说是不动其实也是动了,不过动的很巧妙,动作幅度不大。那两个初学时间不长的同学是看不出门道的。

    身体后退一寸其实也能达到这个效果,退比进还要难练,不好掌握的。

    这个时候我的脑袋也短路了,呵呵!心理痒痒啊,因为我已经想到了破解的方法。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他们身边,推开了那两个同学,对我哥们说我来试试吧。

    我哥们不解的看着我做好了准备,身子放低了些他对我还是有顾忌的。我当年体重不超过120斤,可以说是瘦,但那时候的体力非今rì可比,那时候练的勤啊!现在就差很多了。

    我们两个的体重相差大约50斤,他比我要沉一袋大米呢。我摆了个拳架子。他神情比较庄重,下意识的用手护住檀中穴。

    这个我要解释一下,在那个位置胃部的上部那个地方是有一根神经的,这个神经是管呕吐的,当受到重击以后,人倒地呕吐这些都不用经过大脑的反应,这个神经是怕重击的。

    这是我俩翻书找出来的。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是知道那个意思,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尽量避开打击这些地方,这是尊重陪练的意思。

    干嘛非往那地方下手呢?

    打坏了就麻烦了练武的人身体很宝贵啊。练出毛病医院都不好治疗,父亲说过受了伤一动就痛的时候,武功就停滞了。我在练习的时候是很注意这些的。

    呵呵!下面再讲就有意思了,我平时动手不拉架子说打就打,今天我摆个拳架子,是为了隐藏内家的手法的。

    内家的崩拳我家的传授是“凤凰点头”的拳劲。攥拳如卷饼,握好拳后手是个锥子,我没敢用这个手法。在八极拳里有个“上步撑拳”,就是上步打一拳。有一种握拳之法,就是攥好拳头后把食指凸出来用大拇指顶在后边。这样食指就形成了个小锥。

    我出拳的时候已经找好了位置,就是他檀中穴的边上靠上一点。我没想打击他的肚子。我想拳头落在他的rǔ侧的骨头上比较好玩。

    天地良心我也是试验啊,真的没尽全力。出手的时候还是拳头,在上步的刹那突然改变了手型,用大拇指顶出食指形成了小锥子,一拳落在他身上。

    他没注意到这刹那间的变化还是身体一迎。这个拳可就落上了。结果是我这个哥们捂着胸脯难受了半天,说我这一拳打的他好痛。

    这次小小试验得出了一个小小的真理。就是物理学中压力和压强的公式是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