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风1-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是李清照的一首渔家傲,身在宋朝就要追随历史的潮流,有诗无词那是不行的,当然王静辉所选中的诗词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品,现在就是李白和苏偶像一起站在他身旁,他也不害怕:三个臭皮匠定个诸葛亮嘛,你们两个虽然厉害,但也不能和后面一千年文人积累下来的名作对抗!
周围的这些文人骚客们都被王静辉的才华所折服,突然不知是谁高喊道:“再来一个!”这下可得到了大家的响应,纷纷高喊着让王静辉再作诗词,引得院中所有的宾客都聚集过来看看热闹,而颍王赵顼更是干脆的把一杯酒端到王静辉的面前,王静辉看着这杯酒心中苦笑的想到:“看来今天的‘诗词批发者’的名头是跑不了,抄一个也是抄,抄一堆也是抄!想当年老子在爷爷的竹鞭下背诵这些诗词可没少受苦头,来到这个时空后我也要翻身做主人,让后世的人也常常这竹鞭的味道!”
王静辉接过赵顼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吟诵道:“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刚说完,又有一个人端着酒杯上前,王静辉虽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也知道这首诗词也跑不了,索性又来个一饮而尽,“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大家一看这样也能获得王静辉所作的诗词,都挨个轮番敬酒,生怕自己慢了轮到自己的时候王静辉的诗才就没有了,那可太没面子了。王静辉也来个来者不拒,每喝一杯酒,就有一首诗词作出来。旁边有专门负责记录宴会上众人所作诗词的书童,也把他给忙坏了,手抄的竟然比不上做诗的,东阳郡王赵颢见到一个书童负担太大,干脆又叫了两个书童来帮忙记录,这也着实让在场的众人郁闷了一把,整个宴会倒是以他为中心了。虽然做诗词很多,但首首是精品,从无粗制滥造,他这份才华让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
宋朝的酒虽然甜淡,但毕竟是酒不是水,王静辉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杯,头重脚轻,眼中的天地园林开始旋转起来,倒是身扮男装的蜀国公主细心,看到王静辉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她也端了杯酒过来说道:“王兄,今天的罚酒怎么样?给我做完这首诗后,我们就放你回家休息如何?”
王静辉确实有些醉了,但还不至于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他接过赵浅予的酒杯说道:“赵兄,这次你可把我给害惨了!今天王某失态,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做完这首诗词后,我可真的要回家睡觉了!”
赵氏兄弟和众人看到王静辉那迷醉的模样后,也纷纷笑了起来,但也知道他不能再喝下去了,转而鼓动他赶快做最后一首诗词。
王静辉打起精神,低声唱道:“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这首词也有点儿太香艳了吧,赵浅予从这首词中听出王静辉是在说她,脸上立刻红透了,但也不好拔腿就跑,只能硬撑着,赶快叫来旁边的书童来搀扶王静辉到后堂去休息,以此来遮掩她的尴尬。赵顼和赵颢倒是非常有兴趣的看着妹妹赵浅予的尴尬像,都微微的笑了起来。
此时已经是日暮西山,这次宴会让大家都载兴而归,不过临走前还不忘朝主人赵颢要上一份王静辉所作的诗词底稿,以便带回去让人传唱。而王静辉的也醉得有些迷糊了,书童刚把他放在郡王府后院一间客房的床上,他就像死猪一般睡着了。
王静辉是睡着了,不过其他的人可没有像他这样安然入睡,对于处在文风鼎盛的开封来说,一个晚上足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名传天下了,更何况是已经名动汴都的王静辉呢?!因为大宋现在最好的文学家几乎都在汴都扎堆,通过参加东阳郡王府宴会的文人的口口相传,入夜时分的时候,几乎所有身在开封稍微有些文名的文人都知道新近冒出来的词人王静辉在东阳郡王的宴会上大展神威,居然以“雪”“梅”为主体,连作二十七首诗词,首首经典,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更多的人心中徘徊着一个想法:莫非这个王静辉是唐朝诗仙李白转世?!这家伙今天在梅园的表现也可以和李白的“斗酒诗千篇”有的一拼了!
夜深了,但离东阳郡王府不远还有一间屋子里面掌着灯火,灯下大宋的参政知事欧阳修手中正翻阅着墨迹未干的诗词手稿,这是他的学生大理评事苏轼从参加过东阳郡王府宴会文人手中誊抄了一份送过来的。
本来欧阳修和他的学生苏轼一样,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对来人一笑了之:“那王改之就算是极富文名,在一场宴会上连作二十七首诗词也太过轻佻了,哪能保证每首诗词的质量呢?他真是太不爱惜自己得来不易的才名了!”
而来人却劝说苏轼务必看看这份宴会所录入王静辉的诗稿再做评说,苏轼将信将疑的拿过来看后,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拿着诗词手稿就到了自己的老师欧阳修那里,让他过目。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7),苏偶像他老爹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年方十九的苏辙来到当时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准备参加第二年举行的科举考试。苏洵通过向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投献自己的文章的途径,结识了当时的一批知名人士。欧阳修更是对苏氏父子大加赞赏,从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第二年(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科试,苏轼与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其中苏轼所作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受到欧阳修的极大赞誉,并因此写信当时著名诗人梅尧臣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得到欧阳修赏誉与提拔的苏轼果然在三十年后,成为北宋元祐文坛的领袖。
此时苏轼在汴都文坛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了,虽然王静辉非常无耻的抄袭了他许多诗词作品,但一方面那些都是苏偶像的后期作品,另一方面苏轼也确实了得,诗词功底可不是王静辉这样未来人所能想象的,在汴都的文名丝毫不落,只不过在诗词方面王静辉在一千余年来众名家经典的作品的帮助下,才稍稍压了压苏偶像的风头。不过人家苏偶像可是中国历史上千古风流人物,诗词书画样样皆精,这可不是王静辉那个草包所能比的。
苏轼虽然早就注意到王静辉这个陌生的诗词才子的名字,但由于王静辉一方面确实很忙,另一方面也怕自己肚子里那点儿烂货被人拆穿,整天连夜苦读,所以苏偶像就是想找到他也很难,所以在酒楼茶肆、秦楼楚馆中留恋的他也只能时断时续的获得王静辉的最新“大作”。直到王静辉觉得自己肚子里面那些货比较经得起赵顼兄妹考验的时候才大规模印刷自己的作品,苏轼才知道他的确切情况,但也没有来得及拜访就出了这么一件“文坛大事”:这个新冒出来的家伙居然一杯酒,一首诗词,还当着众人的面连着作了将近三十首诗词,这岂能让苏偶像心中平静的下来?!这不,获得诗词手稿的第一时间他就跑到自己的老师——北宋的文坛泰斗欧阳修那里汇报去了。
第二十六章
欧阳修字永叔,江南西路人。十几年来,欧阳永叔不仅是朝廷政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并逐渐成为帝国文坛的盟主。早在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擢甲科进士后,即与尹洙、梅尧臣等一批年轻文士歌诗倡和,开始变革西昆体以来的浮华旧风。永叔尤其推崇和提倡自前唐韩、柳开创的古文传统,继承创制不遗余力,给本朝七八十年来专以剽剥故事、雕琢破碎的骈俪文风以强大的冲击。每当他有文章写成一出,天下士无不向慕,为之忧恐不及。特别是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永叔知贡举,以行政手段推进文风改革,终于大获成功,从此使文质并重的新文学蔚为风尚。文统与道统向来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欧阳永叔等人开创本朝一代新风,亦未尝不是这个变革着的时势的结果。
同古代文质彬彬的贤君子一样,欧阳修重交游、爱奖掖后进,就在嘉祐二年的知贡举中,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曾布兄弟,吕惠卿、程颢、王回、张载等一时俊秀皆在榜中。曾巩是王安石的同乡,两人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秋在东京邂逅,一见如故。十年后的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曾巩第一个郑重地把他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一见其文章,爱叹有加,立即希望与安石会晤。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九月,两人终于在京城相见,欧阳修对王安石极为赏识,有诗赠曰:“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并同时向朝廷推荐。
灯下,年近58岁的欧阳修正在得意门生苏轼的陪同下翻阅着东阳郡王府宴会上的诗稿,当然这里面大部分是王静辉所作的,除此之外还附带了同时参加宴会的两个人的诗作,这两个人便是王雱王元泽和刚满二十岁的黄庭坚黄端叔。王雱和黄庭坚这两个人,欧阳修都是多少知道些的:王元泽素有才子之称,其父王介普也是文名鼎盛,现在金陵为母丁忧,顺便著书立传开课授徒,这样的青年才子作出的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家学渊源嘛;而黄庭坚是进京考科举的读书人,身负功名,而且在汴都的这两年也是交友广阔,写得一手好字,在汴都文人圈子里面也极富文名。
让欧阳修最为吃惊的就是去年在汴都广为流传的“王词”主人王静辉了,这个年轻人冒起极快,在外面的诗词传唱到汴都的大街小巷,但人却从来没有露过面。不过听说此人乐善好施,在城西平民聚集区开了家规模非常大的医馆,给周围的穷人免费看病,就连从那里抓药都要比别的药房便宜一半,很是受到周围百姓的爱戴。两个月前听说这个王静辉还用自制的印刷机关大量刊印书籍廉价卖给当地的学子,也受到了众多好评,直到最近刊印了一本《岚山诗抄》在汴都大卖后,这还是他第一次公开在文人圈子里面出现。而且他第一次登场便制造了这么大的轰动,连作二十七首诗词,这本手稿上除了开头两页纸是王雱和黄庭坚所写的两首诗词外,厚厚的一打都是王静辉的诗词,这也未免有些太恐怖了吧?!
欧阳修和上诗词手稿,揉了揉已经发酸的眼睛,看着这本手稿叹了口气: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啊!苏轼看见欧阳修阅览完毕书稿,便从仆役手中端过一杯茶轻轻的放在他的案头:“老师,您觉得这些诗词怎么样?”
欧阳修看了看自己的得意门生,笑着说道:“这本诗词手稿这是让人阅后不已快哉!能有这样的年轻才子是我大宋之福啊!子瞻,你可要加把劲了,这三个年轻人现在不过二十一二吧?”
苏轼隔着书案与欧阳修对坐,说道:“学生傍晚从好友那里得来这本东阳郡王府诗词宴会的诗词手稿,看后不禁欣喜,所以才这么晚到老师这里来请老师来点评。这王雱王元泽是金陵王介普的儿子,家学渊源,自从王介普到金陵为母丁忧后,他就独自留在汴都,在汴都与他接触的人都称他为才子;黄庭坚与学生日常来往甚密,他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在汴都文人中也广有才名。至于这个王静辉是学生最不了解的,不过他的诗词据说是半年前由颍王散发出来的,曾经轰动开封,只不过此人素来不露面,一个月前曾将自己所写的诗词合集刊印成了一本《岚山诗抄》,开封的文人士子都争相抢购,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件盛事,最近才接受东阳郡王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诗词宴会,不想其诗词才学了得,一杯酒一首诗词,竟连作二十七首,学生读过这份诗词手稿也见猎心喜,特拿过来让老师过目。”
欧阳修作为大宋当代文坛泰斗向来喜欢提携后进,这一点苏轼非常了解他的老师,因为他自己和弟弟就是在父亲的带领下通过欧阳修来结识了当时文坛上一些名流,从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他对王静辉的诗词非常赞赏,所以想通过欧阳修来让他结识更多的名流,但他不知道那个被他赞赏有加的王静辉实际上个无耻之徒,大量盗用他将来写的诗词来完成他的成名之路,不过苏轼更没有想到的是王静辉对于盗用诗词出名的想法实在是后悔到家了。
欧阳修也知道自己学生的想法,在内心中他是非常赞赏王静辉的诗词的,所以不用苏轼说,他也会提携王静辉的。欧阳修站起来走到书架旁从书架上抽取了一本书递给苏轼,苏轼一看封面是:《岚山诗抄》。当下就知道自己老师的想法了,也不禁笑了起来……
同样在城西的一个院落中,也参加东阳郡王府诗词宴会的王雱,他手中也拿着王静辉的诗词手稿。王雱在汴都开封已经居住了好几年了,他的才学不仅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而且也被大家称为公认的才子,不过相信今天参加过郡王府宴会的人见过王静辉后,就再也不会有人自称为才子了,这使他的自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不过王雱也不得不承认王静辉这个和他同龄的年轻人在诗词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今天王静辉在宴会上的表现也不得不让那些自诩为才子的文人所折服,连作二十七首诗词啊!这是个怎么样的概念?
王静辉的表现也同样让王雱所折服,尽管他从小就被长辈们所夸奖,长大成人后也是生活在同伴的赞叹声中。但王雱到不至于真的对王静辉的才能服气,毕竟这诗词只是文人才能的一个方向,而且这个王静辉身上没有功名,现在市面上还没有他写的经义策论方面的文章出现,这可是衡量一个文人才能的重要指标。相比之下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功底,王雱相信在这方面王静辉离自己差的还远呢!
虽然王雱心中暗地里把王静辉鄙视了一把,但他还没有狂妄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的地步,他还是坐在书案旁,提起笔给远在金陵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上详细记述了今天在郡王府宴会上的情况和他所知道的关于王静辉的事迹,还随信附寄了一本王静辉前些日子所刊印发行的《岚山诗抄》和今天宴会上的诗词手稿。
就这样,在王静辉还在郡王府的床上醉酒不醒的时候,大宋汴都的文人们都在四处传播他今天在郡王府上的诗词,甚至当夜分散在各处秦楼楚馆中的歌女也在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诗词给唱了出来,这是王静辉所未能想到的。
不过王静辉酒醉终归是要醒的,当他敲着还在发蒙的脑袋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旁边等候伺候客人的丫鬟立刻奉上了一杯清茶,他现在口干舌燥最需要的便是这东西,接过后一口饮尽,脑袋顿时清醒了很多。
这时王静辉才从房间内的装饰上看出不是在平民医馆内自己的房间里面,旁边和他一起来参加宴会的书童走了过来恭敬的说道:“先生,你已经谁了两个时辰了,我们是否准备回去?”原来书童和马车夫在里郡王府不远的茶楼中等候王静辉的差遣,但左等右等,王静辉还是没有出来,看到很多参加宴会的文人士子从郡王府中走出来各自回家的时候,书童终于忍不住到郡王府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