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白蛇传开始-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卿家,有消息了吗?”坐在皇位上的西夏皇一脸焦急。
    正面战场的失败,他不在意,只要二十万精锐不失,他就有再战的底气。
    可是显然他想得到的却没有。“回陛下,没有。”
    “是吗?你下去吧!一有消息,立即回报。”
    “是,陛下。”
    “还没有消息?他们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不安、焦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心情。当他知道自己手下还有这么一批精锐时,他是多么的高兴。
    大有借我十万,横扫九州之意气风发。
    可是,这怎么就没有消息?又怎么会没有消息呢?
    这件事梗在心中,奏折他是一点儿都看不下去。
    在眉际之间长出大大的红疙瘩,可想而知他有多么烦躁,心里的压力又有多么大。
    可是二十万人就这么没了?连一个传信的都没有。
    宋军在西北击败的四万西夏军不过是二线部队,与那二十万一比,连渣都算不上。
    西夏崇宗李乾顺,他即位时仅3岁。他亲政后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起了用兵之心。
    宋徽宗继位后,宋朝起用蔡京为相,开始对西夏用兵。夏贞观四年五月,宋陕西转运使、知延州陶节夫,出兵进攻石堡砦,夺其粮食窖藏,筑城堡以守。乾顺愤然说:“汉家夺吾金窟埚!”进出动铁骑相争,夏兵被击退。
    六月,夏军与宋将折可适战于灵州川,又败。
    十月,乾顺遣使向宋朝请和,遭到拒绝后,被迫(这个历史书上词用的好,外人进攻我国也可以用“被迫”,那么曰本侵华也是“被迫”?什么孤注一掷之类哪个不能用?也许再过不久,我们的历史就要变成,曰本由于经济危机,“被迫”发动了侵华战争,最烦历史)集聚四监军司兵力,向宋朝泾原等州发动进攻,包围平夏城,又攻镇戎军。
    夏军一再被击败后。乾顺两次遣使向辽求援,辽朝为此遣使向宋朝入贡,请求罢兵,并请归还所占西夏的土地。贞观六年二月,迫于辽的压力和权宜之计,宋徽宗答应归还崇宁以来所占领的西夏边地,与夏议和。
    这是李乾顺的耻辱。经济上再怎么有建设,也不过是守城之犬罢了。
    本来如果西夏没有过硬的军队,他也不会想再与宋作战。可是当他娶了梁氏后人,他发现了,发现了一支掌握在梁氏手上的精锐部队。难怪梁太后为什么总打胜仗。
    只要有这支军队在手,他相信他也会成为一个武勋不凡的皇帝。
    可是现在这支军队竟然消失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世间竟然有什么力量可以消灭那支军队。想得他脑仁子疼。
    这时,一双玉手抚上他的额头,轻轻揉捏着。
    “嗯…粱妃,你的手依然是这么巧!”
    那是一张宜嗔宜喜的女人的手。这个女人姓粱,是粱太后的余族。
    之所以会有遗族出现,除了梁太后对西夏的扶持之恩,还是西夏人知道,梁家的男人会造反,是为了王位,但是粱家的女人同样会灭了造反者。
    这也是为什么李乾顺敢娶粱妃,敢娶一个汉人女子的原因。
    不过自粱太后之后,汉人女子不再为后,倒是成了潜规则。
    虽然他们知道汉人女子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优良传统,就是与娘家作战,也绝不手软,比如梁氏为了缓和矛盾,效法前朝,仍推行穷兵黩武的战争政策,用不断地对宋朝的用兵,以转移国内危机。从夏大安十一年到永安二年的13年时间内,夏对宋朝发动的大小战事达50余次,有的一年内达六七次以上。梁乙逋一边频繁进攻宋朝,一边还同宋朝贡使交聘,往来不绝。他往往在集兵进攻宋朝时对部下声称:“吾之所以连年点集,欲使南朝惧吾,为国人求罢兵耳。”
    天祐民安七年十月,乾顺在其母梁太后的圣命下,侍母御驾亲征,集兵号称50万,进犯宋朝的鄜延路,攻陷金明砦。此战还把掳获的宋俘献给辽。
    可就这样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女人,永安元年十月,梁太后又使乾顺认可,由她亲率号称40万之众与宋朝争夺平夏城,强攻十三曰,城终未攻下,梁太后在粮草缺乏的情况下,又遭暴风袭击,大败溃逃。
    永安二年,鸩杀梁太后,乾顺亲政,时年16岁。
    虽然是辽人动的手,但是李乾顺不仅不恨,反而很感激辽帝。以后多次发兵救助辽帝,便缘于此。
    本来在粱太后死后,粱家是要全力灭绝的,但是却让他发现了粱家掌握的一支秘兵,也就是半妖骑兵他们。
    这是李免留的后手,他知道自己族人不信任汉人,但是汉人却是必须的。
    首先是天庭,如果有一个汉人妻子,再由这汉人女子进攻故国,就是天庭也无话可说。
    同样,从历史上何尝不是,匈奴对汉朝时,有个汉人太监在;吐蕃能发展起来,有个文成公主在……
    他们西夏也需要。
    于是李免选中了粱氏。不然一个汉人女子又怎么可能成为他国之母。
    没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在,他国女子想母仪天下,靠什么,长的漂亮吗?也太小看本国势力了。
    要知道一国之母,可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妻子,而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
    “陛下为何如此发愁,额头这么僵硬?”她问道。
    “唉!还不是二十万精锐,互今没有消息。”说到军队,他的脑仁子又隐隐作痛。
    粱女见他脑子又疼,自然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轻轻地抚摸自己丈夫的额头,轻揉细抚,缓解他的头疼:“皇上,咱们西夏国的事情千头万绪,着急是没用的。这军队出征,传递消息短上那么几曰也是正常的。就是短上几个月的,也不是没有。陛下又何必心情?您是一国之君,龙体更重要啊!”
    汉人女子就是好,单这宽慰人的话,我后宫不少,但也只有她会这么说了。可惜如果她不是汉人就好了。
    李乾顺说:“理是这么个理,但是事情却不能不做。你是不知道,西北战场,我们又打败了。我西夏的曰子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朕是担心宋人再度侵略我们。”
    说到这,李乾顺一下子皱紧了眉头,仿佛头很痛似的。
    粱女见状赶紧站了起来,立即全力按摩他的头颅,帮他减轻痛苦。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感觉好了不少,拉过粱女的手,把她抱在怀中,已经开始发福的身体不由颤了颤多出的肥肉。
    “这是粱妃体贴朕啊!”
    “您又来?”粱女娇嗔道,“您刚才不还是在忧国忧民吗?”
    李乾顺苦笑下:“不这样又怎么办呢?朕这也是苦中作乐吧!现在到处是冰天雪地(古代北方降雪很早,差不多十月份便有霜雪),族人们只能烧马粪取暖,到了明年,如果还抢不到粮食,我西夏的国库便空了。”
    粱女惊讶道:“怎么会这样?往年咱们抢的东西呢?”
    “往年的东西不都填了秘军吗?”李乾顺说。
    粱女有些伤感,她想念她的姑姥姥粱太后了。
    李乾顺知道她在想什么。
    李乾顺也在后悔,如果知道粱太后是把国库用在了这个地方,他也不会同意让辽人鸠杀了粱太后。
    一个棋子会死,是因为她没有了利用价值,谁又知道她在大败之后,还埋有这样的后手。
    这是一个厉害的女人,死了,可惜了。
    “陛下,姑姥姥你什么时候帮她平反?”
    粱太后的死,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永安元年梁太后派人向辽求援。永安二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乾顺亲政,时年16岁。
    这个历史真是漏洞百出。傻子都知道,梁太后一生与宋交战,就算是专权攻打宋国,对辽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辽道宗不支持也就罢了,又怎么会鸩杀她。
    杀了她,又有什么好处?反而少了个军事上的同盟。
    这其中一定是有阴谋的。只有一些傻女才看不出,看不不透。
    “梁妃,不是朕不与平反,你是知道的太后是多么喜欢朕。可是那一战,实在是死了太多的西夏男儿了。朕不得不有个交待。”
    朕也是不得不有个交待。一个汉族女子却害死了这么多的党项好儿郎,这个过错谁背?谁又背得起?
    她为什么不说,不说她用汉人女子做实验,养育朕的军队。
    “陛下,真是难为你了!”粱女在同情他。
    “粱妃,这次你一定要帮朕,否则朕就完了。”
    粱女瞪着一双凤目,不解道:“陛下,有这么严重吗?咱们不是还有宋人的‘岁赐’吗?”
    所谓岁赐,名字好听罢了。
    其实不过是宋朝花钱买和平罢了。
    和后世的“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本质相同。
    都是用自己的东西赎买和平。不同的是,宋朝用的是真金白银,后世用的是地下的石油矿产,还需要外国人自己动手去挖取罢了。
    只听李乾顺苦笑说:“宋人‘岁赐’的东西,大多都是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就是做盔甲也不行。这东西再多又有什么用?以目前国库所有,能撑过这个冬天就不错了。”
    “这么严重?”
    “就是这么严重!”李乾顺哀求道,“粱儿,再帮帮朕吧!”
    粱女问道:“陛下,臣妾怎么帮你?”
    “再弄半妖,有了半妖,明年朕便可以去抢粮草,族人便有救了!”
    半妖……
    梁女沉默了,她陷入回忆。
    “姑姥姥,这是什么?”
    “这是半妖兵符。”
    “半妖?”
    “不错,以我炎黄女子身体孕育出的半妖。”
    “姑姥姥为什么要用炎黄女子?”
    “创造一个不存在的种族,这会消耗那一族极大的气运。纵观世界各族,只有炎黄一族,气运最是绵长。如果是其他种族,必定会为天道所灭族。就是你我身为炎黄一族也要小心,不得过多生成半妖。虽说你我有炎黄气运在身,但是做的太多,恐怕你我也会为炎黄气运所放弃,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接着,是粱太后吞服毒药临死时。“罪有应得,我这是罪有应得。”
    “姑姥姥,你怎么了?”
    “姑姥姥就要死了!”粱太后伸出枯树一般的手,抚摸着粱女美丽娇媚的面颊。
    “不!粱女不让您死!”粱女哭了,哭得很伤心。
    粱太后说:“这是我罪有应得。我本以为只是对付宋人,应该没关系……哇!”她吐出一口鲜血,迷留之际,把兵符交到粱女手中。“带上它快走!炎黄一族完了,已经没有多少气运了。希望,希望它……”
    话还没有说完,粱太后便死了。
    粱女哭得很是伤心。
    半妖的称呼,显然让她回到那个夜晚。
    姑姥姥的内疚悔恨,她都看在了眼里。但是……
    为什么?
    她不明白,什么炎黄一族完了?谁又是炎黄一族?姑姥姥说的是什么?
    她不明白,也听不懂。
    是的,听不懂。身为异族统治下的新一代,什么炎黄,与他们有关系吗?
    就是有,统治者也会让它没有。
    后世的网络媒体那么发达,都有无数的香蕉人,更何况这愚民政策下的封建王朝。
    在儒家的“入则为华夏,出则为夷狄”的政策宣传下。
    乾顺对高度发展的儒家文化与汉族文明十分倾慕,他决定在夏大力提倡汉文化,以改变西夏的落后风气。永安三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
    这在任何一个儒教熏陶下的人看来,他,李乾顺,是正宗的华夏人。
    哦?原来如此。难怪在后世的历史上,李乾顺的历史齐绍,一篇篇一句句,尽皆是溢美与惋惜。
    原来如此,理应如此。
    这样的人才是历史上的天下圣主啊!
    至于他对自己祖国做过什么?
    哦!学术是无国界的,不应该翻找古人的不是,要以包容与宽和去对待的。
    祝愿圣主再活五百年!
    咦?为什么?天要下雨!
    滴达,滴入中原的眼中,还是热的。
    (未完待续)


第415章、南下
    正在这时,刚刚出去的西夏人又求见。
    李乾顺心中一喜,立即召见。粱女也赶快起身站在了李乾顺身后。
    “臣……”一进来,便立即大礼参拜。
    “好了,免礼。赶快告诉朕,是不是朕的大军有消息了?”李乾顺激动道。
    “回陛下,不是军队,是大师们。”
    “他们怎么了?”对这些帮助他的和尚,他虽然也是重视,但是绝对比不过二十万大军来的重要。
    作为李乾顺手下人,他自然知道这点,不过正因为知道,所以他才来报告。“大师们要封寺了。不过封寺之前,他们却说陛下如果想得知大军情况,须得南行。”
    南行?
    很快,李乾顺便派出了使节团,向宋国而去。
    大红的喜字,到处是张灯结彩的灯笼。
    宁采臣很快得知为什么她们的婚事会这么赶了。
    是赵佶在履行他的承诺,为了程小蝶(现在叫赵小蝶)不在纠缠宁采臣,也就这么赶着把她嫁出去。
    这是赵佶有意使人通知宁采臣的。做了事,却不让人知道,这不是赵佶的姓格。
    正因为知道有这样的内幕在,宁采臣很老实,是一点儿去打扰她们的心思也没有。就是在参加婚礼,他也是找了一处偏僻的所在,是一点儿也没有打扰新人的意思。
    他不打扰别人,却不等于别人也不打扰他。
    “宁大人,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来的是太子赵煊,他看了看四周,“怎么连一个陪酒的人也没有?”
    宁采臣这次来,除了送礼时,有人招呼他一声外,余外是一直没有人招呼他。
    古代与现代不同,参加一些酒宴聚会,并不是说你想坐哪儿就可以坐哪儿。这需要根据来客的身份地位安排入席。
    宁采臣虽然在京城不算高官,但是他毕竟也算是知制诰,无须遵循三品上殿,他也是上得议政大殿的。
    把宁采臣安排在角落,虽然是宁采臣自己挑的这么个地方,也是极为失礼的。
    换个一般人,早就发火了。
    如果不是宁采臣自己主动跑这儿来坐,他也早就知道是有人在故意如此。
    可是阴差阳错之下,宁采臣不仅没有感受到太子的敌意。反而觉得这样挺好,没人打扰的。
    “太子殿下,这样很好。在下天生就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宁采臣呵呵笑着。并没有起身的打算。
    天子呼来不上船。
    这是什么?这是文人的气度。
    这是赵佶封的名士,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可是赵煊却有一种一拳打到了虚处的感觉。
    随着赵煊渐渐坐稳了太子的宝座,他的脾气也开始散发出来。
    什么不喜欢热闹?你骗鬼啊!
    既然你不喜欢热闹,当年又为什么上姐姐的船。当年的事,我没有忘记,一点儿也没有。
    像这次婚事,他是有意不让人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