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想1+1-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对于毁灭也是如此。他们只相信每样事物,所有的一切,彼此相通,大家都在一起。他们的脚下就是坚实的土地,和他们具有同样的本质。永恒之地的人民从不忧虑,他们和自己的星球连在一起。
所以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只有外人才会觉得美或者伤感:一对情侣在一次绝妙的拥抱中,刚好耗尽了星球的最后一点能量。这次拥抱堪称完美,所有的姿势和动作都恰到好处,分毫不差地使两个人的动量全部变为零,能量则一部分用于黏附他们的身体,其余的以热量的形式飘向远方。
如今一切都停了下来:农民在地里挥着锄头,汗水挂在额头上,刚好聚成可以滴落下来的临界状态;歌唱家放开歌喉,正要唱出最优美的旋律,但是这旋律再也不会被人听到;演讲家正把一只手指向天空,用一个振奋人心的姿态结束自己的雄辩,他的观众则神情各异地待在原地,脸上露出惊异或者鄙夷的神态;数学家伏案持笔,刚刚推开了他的直尺和圆规,正要写出他发现的一条定律,公式只写了一半,没人知道等号的另一边会是什么了。至于那对情侣,则永远拥抱在一起,彼此不分,看样子要一直这么抱下去,丝毫不觉得疲劳,也不在意别人的说三道四。就连每一个最基本的粒子,也都安心地停下来了,彼此保持着固定的距离。现在,由于再没有任何的变化,时间停了下来。
印特诺就这样成了一种标本式的存在,他们向宇宙展示着一种纯粹的美。时间继续流逝,向前或者转过头向后,继续推动一切进步或者衰老,但是跳过了印特诺这一个特殊的点。印特诺如今逃脱了时间的罗网,独立于一切必然性之外,成为真正的永恒之地。
很多人听说过这个星球,打算来这里看看,目的却各不相同。他们中有纯洁的朝圣者和野心勃勃的探险家,有浪漫的诗人和一心想要发财的骗子。有人相信,总有一天能找到一种可以与之反应的物质,或者最强大的腐蚀剂,那时候,印特诺就会开始发生变化,时间将会重新关照那里,有人甚至说,被凝固的时间将会在那一刻喷涌而出,给印特诺以惩罚。
但是至今都没有人能找到它。
平安夜
平安星是全宇宙最危险的地方。
平安星处在阿库那星系的玛塔塔区域,这意味着,它很危险。在这个奇妙的位置上,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危机感,它们随时可能被吃掉。
根据猜测,这一带的附近,可能存在一个看不到的黑洞,或者类似于黑洞一类的东西,它胃口很大,已经吞掉了周围大大小小的星际物质,不计其数。
每到平安夜那天,平安星就会运行到一个很微妙的位置上,这是庄严肃穆的一刻:星球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包括各种神灵,都要经受一次洗礼。
洗礼发生的时间难以预测,有时是曙光初照的一刻,有时是晚饭甜点的时间,有时可能是梦神巡游的夜晚,总之谁也说不准,但是那一刻肯定会来临。这一天,大家各自祈祷,互相祝福,希望能够平安地度过这样一个注定难眠的日子,希望明天早上醒来,自己还在这个星球上,不缺胳膊,不少鼻子。老实说,这个要求有点奢侈,其实,经过平安夜的洗礼,只要自己的身体还能剩下个边边角角,就已经算是神仙保佑,我佛慈悲了。
平安星经过反复的洗礼,进化出一种相当实用的机制:星球表面,有许多牢牢连接着地心的突起。为了能在平安星上生存,不论是人还是兽,都学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平安夜,一定要把自己绑起来。这样,才可能继续生活。
事情发生时是这样的:世间众生都停下其他活动,把自己绑在某个牢固的地方上,然后默不作声地等着。等待的过程有点惶恐,有点难耐,有点心潮澎湃,但是大家全都一声不响,整个星球安静极了,只有一些来自大地深处的爆裂声,那是地壳在跃动。然后,某一瞬间,事情发生了。
人们的身体开始颤抖,五脏六腑都在蹦跳,从肉体到灵魂,全都翻江倒海。似乎星球上的一切质子,中子,电子,都受到了蛊惑,喝醉了一样,毫无规律地跳起舞来,开始了一场全民狂欢。万物仿佛都变成了一种磁体,在一个混乱不堪、不断变幻的磁场内疯狂摇摆。
很少有人能在这一刻保持清醒。经过这样的折腾,最后大家基本上都昏厥过去了。即便有人能够清醒,他们也对此事保持了沉默,因为在最初的狂欢之后发生了什么,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没有任何第一手的报告。不过,根据事后星球上的种种迹象可以推断出,在最初的混乱之后,星球开始进入一种有序的状态。大地开始有节拍地振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会是怎样一种动听的旋律(有人试图记录下这种旋律,但是很遗憾,不论是老式的录音机,还是新式的机械波记录器,都在平安夜之后不知所踪)。
在这种宏伟旋律的伴奏下,星球上的引力场开始发生变化。大地上所有有质量的东西,都开始如饥似渴地朝着背离太阳的方向运动过去。在黑夜的一面,地表发出毕哩啵勒的声音,岩石被剥离成大大小小的石块,连同地上其他游离的东西,一起缓慢而沉着地腾空而起,徐徐上升,好像听见了召唤,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向夜空的深处飞去。地面好像一个爆裂的石榴,在大地的裂缝处,发烫的红色岩浆喷薄而出,如同喷泉。即便是平日里看似稳健踏实的山川,只要它们的根没能很牢固地和地心连在一起,在平安夜的时候,也会蠢蠢欲动。有时,那召唤的力量终于打动了它们,于是咯喳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它们拔地而起,抛弃了对故土的忠诚,起身而去,再也不会回来了。
人们相信,那是塞壬的歌声,迷惑了山川的心,带它们去了玛塔塔区域的那个深渊,然后万劫不复。
所以,一定要绑好自己,绑在最最坚韧的石柱上,才能抵得住那诱惑。
而在光明的一面,情况是相反的:地上的一切,不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都开始迷恋起地表以下的那个世界。即便是天上的浮云,也不由自主地渴望着那给人无限踏实的大地,慢慢下沉,变成一团湿漉、沉闷的涡旋,笼罩着苍生。所有的阿猫阿狗都感到,在一种令人备感压抑的气氛下,大家都在身不由己地向脚下沉沦。那些甘心委屈自己的山川,这时会压低身躯,向地下那涌动着火焰、流淌着岩浆的地府致意。太过生硬的峭壁和险峰,则被无情地撕碎,直到它们不再那么倔强。总之,一切都朝着地核塌陷下去,地表被压裂,那些七零八碎统统滚进了炙热的熔岩之中,从此埋葬了。
人们认为,这是撒旦的歌谣,蛊惑着信仰天空的灵魂,带它们前往地狱那个不停燃烧的火海,于是永世难逃。
所以,一定要绑好自己,绑在最最坚韧的石柱上,才能抵得住那诱惑。
因此,平安星的宗教里,有两个主神,一个叫人升天,一个叫人入地,两个神都是邪恶的,他们蛊惑人们离开大地,坠入不可知的世界,不可返回的彼岸。
经过平安夜的洗礼,大地上干干净净,只是,星球被吞噬掉了一些,小了一些,有一面更凸了一些,另一面更凹了一些。之后,人们从昏厥中醒来,精疲力竭。大家查看自己的身体是否还健全,多数人少了些零件,但这没有关系,在平安星生活,人人都学会了随遇而安,一个人在平安夜丢了些器官,就会试着让身体长出新的来。星球带着人们离开那里,生活又得以继续,被撕裂的星球和被撕裂的身体,在接下来的漫长时光里,慢慢疗伤,自我愈合。
不论飞升,还是沉沦,都体现出了一种有序。对此,祭司们有两种假说:老一代的保守派祭司说,玛塔塔区域存在一个黑洞,平安夜的时候,黑洞对平安星的作用力最强,它吸走了那些不能固定、没有着落的东西,把它们吞噬掉了;新一代的改革派祭司却坚持,玛塔塔区域是宇宙中很特异的一个位置,一切事物在这里都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平安夜的时候最不稳定,平安星处于最焦躁不安的时刻,这时一点微小的扰动,都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巨变,星球上的一切都突然彼此协调,互相配合起来,出现了一种自组织的行为,在这看似可怕的灾难背后,是更加可怕的有序。
于是,必然出现了两种哲学观。一种认为,平安夜时发生的事情,是来自外界的侵略,必须予以顽强不屈的对抗,另一种则说,那些事情是出自星球内心深处的需要,是源于内部的渴望,必须予以重新认识,并且支持。
于是出现了争论。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冲突逐渐升级。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终于发展成了争斗,所有其他层次的矛盾都被吸收进这个主要矛盾中来,增加了仇恨的力量。曾经各种各样的分类、门派都不复存在,人们合并成了两个大派。一派主张改造星球,尽力保存住先祖遗留下来的每一份土地;一派则宣称应该抛弃所有的固执己见,任凭星球完成自己的愿望。最激进的人甚至说,应该任凭一切发生,抛开所有的束缚,在平安夜的时候让自己飞升到宇宙中的深渊,或者脚下的火海,获得永远的解脱。这好像是异端邪说,却如燎原之火,蔓延开来。
于是,开战了。旷日持久,生灵涂炭。
然后,战争结束了。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苦难和不幸,除了那些已经死去的,和那些被吞噬到不可知彼岸的人,没人得到解脱。平安星又比从前小了许多,弯曲了许多,平安夜的时候,星球上的生灵依旧横陈在星球的每个角落,或者牢牢地绑住自己,或者任由那力量把自己带向死亡,一切不再像从前,却安静了许多。
后来,平安星上的文明,就彻底衰落,最后,消亡了。
宇宙史学家可能很难想象,平安星人会选择战争。他们以为,那种毫无安全感的生活,必定造就虚无主义气质的个性,这样的生命会选择彼此残杀来解决问题,会信仰暴力,甚至会失去信仰,这都看似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无论如何,事情已经发生了,历史学家总会找到合适的概念、恰当的措辞和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切的。
关于平安星,《大宇宙文明考》中对它的注释如下:
“在平安夜的时候,平安星上的一切都可能被一种莫名难测的力量吞噬掉。平安星因此得名。据推测,由于外部或者内部的力量,它最后被彻底地、一点不剩地吞噬掉了。如今它已经下落不明,不能够在可见的宇宙中找到它。但无论如何,平安星仍然是全宇宙最危险的地方,你不要去那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捲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
——《天龙八部?水龙吟》
前言:与上一篇专稿《西方奇幻文学中的游侠形象》相比,我刻意保持了文章格式的统一,此处并非偷懒(明明就是偷懒,打……),而是希望我能给出一个足够清晰的,接触奇幻文化和文学的思路和逻辑。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国内著名奇幻译者mati_matty大人的指点和帮助,特此致谢。
希望更多的朋友在奇幻世界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正文:
任何一部史诗般的奇幻作品,都少不了光明与黑暗的势不两立,高潮处则往往演化为正邪大军的对决:俊美的精灵弓手、坚强的铁甲战士、睿智的魔法大师……更少不了身先士卒,勇猛高尚,蒙诸神庇佑的优秀将领——圣武士便是经典的统帅形象之一。相反,邪恶方的军队也许包括了地精、食人魔、巨人等各种各样丑陋的生物或怪兽。
邪恶通常拥有压倒性的强大实力;然而众所周知,地精胆怯,食人魔愚蠢,巨人笨拙,魔鬼勾心斗角,恶魔时常内乱……不死生物倒是没啥缺点,只可惜不会动脑子。总之,邪恶的大军一般都是混乱不堪的,随时可能土崩瓦解。正如《龙枪编年史》中的白金碟所记载:邪恶自相残杀。或许正因如此,光明往往收获胜利的果实。
然而,在黑暗的角落中,永远有一个阴影在弥漫、扩散。恐惧是他的长剑,邪恶是他的甲胄,黑暗本身即为其力量。当他的兵刃出鞘、坐骑嘶鸣,那穿透乌云的阳光便立刻消失无形。身为邪恶大军的统帅,他拥有卓越的领导力和睿智,但更可怕的是绝对的原则和秩序所带来的凝聚力。一旦拥有此人,邪恶大军中再也看不到混乱的痕迹,甚至变得上下一心,战无不胜。
他的名字让每一个人听闻的人都只能长长地叹一声“Cool”,然后摇头无奈接受黑暗的降临。暗黑武士、黑暗骑士、死亡骑士,恐惧骑士……所有这些汇集成一个定义:
Black Knight。
黑骑士之于圣武士,仿佛正是光与暗的对比。然而,和那些干瘪无趣、老实巴交的罐头们不同,黑骑士的出场往往太过拉风,以致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黑骑士的文学形象,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圣经?启示录》。当末日来临,号角吹响,身为持镰者的天使以天父之名收割,以结束一个时代;地面上则有四名“死亡骑士”带来毁灭。四名死亡骑士分别代表饥荒、瘟疫、战争和自然灾害,也就是人类文明史上对文明社会的杀伤力最大、却又经常相伴而来的四种现象。虽然此时对“黑骑士”的具体形象尚不明朗,但黑暗、寂灭的基调早已定下。
随着奇幻文化的发展,在广大奇幻爱好者眼中,最为人所熟悉,也最具人气的“黑骑士”,恐怕当属以下三位:
《魔兽争霸》中的死亡骑士阿尔萨斯
“以诸神之名起誓,我将追猎你到天涯海角!”
立下这一誓言的圣武士,洛丹伦王子阿尔萨斯?米奈希尔,将青春岁月奉献给王国,曾一心保卫自己的人民,努力对抗天灾的入侵;然而,亡灵天灾的实力远非洛丹伦王国可以独立对抗,不断复生的尸体和无法遏制的瘟疫也让战局陷入恶性循环。最终阿尔萨斯迷失了荣誉与自我,陷入狂热的复仇旋涡,在斯坦索姆与恐怖魔王展开“净化”竞赛,并最终在北地被霜之哀伤的力量吞噬堕落,成为巫妖王的死亡骑士。
阿尔萨斯的统领,让原本无所畏惧、不知疲倦的死亡大军拥有了战术思想,不仅荡平洛丹伦王国,击溃白银之手,长驱直入奎尔萨拉斯,还几乎将魔法圣地达拉然化为废墟一片。成为亡灵国度的国王之后,阿尔萨斯挥师北上,击败恶魔尤迪安、娜迦海妖和血精灵联军,与巫妖王合为一体,重铸了天灾的秩序。
《混乱之治》以近乎一半的篇幅,浓墨重彩的描绘出一条黑暗之路;而年轻的阿尔萨斯,从年少的忠诚、仁慈和热血,到如今的冷酷、残忍和强大;纵然走得盲目、狂热、冲动、可悲,却走得义无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