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叶江湖-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先生放下手中的书,很惊讶的看了一下寒稀,赞许道:“好,小姐如此勤勉,老夫深感欣慰。不过此刻时候太早,公子还没有过来,老夫也还有一卷功课要读,不如小姐先自便吧。”寒稀道声“是。”从先生的房里退了出来。
没有看见郑诗络,也没有听见他的声音,寒稀忍不住有些得意的想:“原来这家伙这么懒的,待会可要好好的奚落他一番了。”她看见一个小厮在院子里无所事事又满脸惶惑的走来走去,记得他叫叶聪,便小声的叫他过来,问道:“叶聪,你看见郑公子了吗?他是不是还没有起床呀?”叶聪答道:“回四小姐,郑公子一早起来挑水去了。”
“挑水?”寒稀惊讶极了,问道:“他挑水做什么呀?”叶聪苦着脸道:“郑公子说了,清秋阁的一切杂事都不用小的动手,他自行打理就可以了。可是小的是老爷安排到清秋阁的,若是什么也不做,老爷知道了,一定会重罚小的。四小姐,劳烦你跟先生说一声,清秋阁的杂事,还是让小的来做吧。不然,可就害苦小的了。”寒稀点了点头,道:“好的,我给你说说。”
等先生读完了文章,寒稀敲门进去,道:“先生,学生有个疑问,想请教一下。”程先生合上书,和颜悦色的道:“小姐请讲。”寒稀斟酌了一下,道:“先生,不知清秋阁的家仆是否有所怠慢的,如有,请先生告知学生,学生一定禀告家父,严加处置。”程先生惊讶道:“小姐何出此言?老夫以为,家人招呼甚为周到啊。”寒稀道:“那,先生何以叫郑……先生去打水呢,这是下人做的事情呀。”她在郑诗络面前叫他郑哥哥,小时候就是这么叫的,现在这么叫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在先生面前,她不知为什么却换了一个称呼。
程先生恍然一笑,道:“原来你说的是这个事啊。小姐多虑了。老夫一向以为,不事耕樵,不知民间疾苦,不知民间疾苦,何以胸怀天下?老夫和络儿游学多年,有时幸而能为西宾,谋一口饭吃,有时流落无依,不免要另谋生路。络儿年轻力壮,自然要做些粗重的活儿,他不但要打柴挑水,有的时候,还要上山烧炭,下田插秧,便是老夫,也免不了挑粪种菜之作,多年来,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也是一种修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外的另一种修行。小姐若是男儿,身为老夫的弟子,打柴挑水这些事情,也要算上你一份。”
寒稀听了,不由对程先生更加敬仰,对郑诗络也多了一分钦佩。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道:“学生虽然是女子,也能做许多事的。既然天色还早,学生就去帮帮郑先生吧。”程先生道:“也好,络儿去溪头挑水,也有好一阵了,你去看看也好。找到了他,你们快些回来,也到时间读书了。”寒稀道了“是,”退出来,迈开碎步走出西苑的院子,双足一点,就跃上了一棵大树的枝头。
昨天得了教训,寒稀是不敢在树枝上高来高往了,她望蓝溪的上游看了看,不见郑诗络的影子,跳下树来。就顺着溪流走上去。蓝溪的上游在后山,寒稀突然想,郑哥哥该不会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第四章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寒稀沿着蓝溪往上走,出了一片林子,就听到了郑诗络的歌声。她轻轻跃上一块大石,看见郑诗络挑着水,正踏歌而来。悉心辨认了一下,听出来他唱的是屈原的《天问》,用的却是燕赵悲歌的调子,听来格外的慷慨激昂。
只听郑诗络唱道:“……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为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寒稀迎了上去,笑盈盈的看着他。郑诗络便停下了歌声,笑道:“妹妹,早啊。”寒稀顿时高兴极了,欢呼道:“郑哥哥,你又叫我妹妹了!我还以为你把我忘了呢!”郑诗络哈哈一笑,道:“何出此言?”寒稀道:“你不觉得昨天你对我太客气了吗?客气就是见外了嘛。我心想,你大概是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我们一块读书,一块玩耍。我的哥哥姐姐都不喜欢读书,每天一下学就跑了,只有你陪我啊。那时候你和哥哥姐姐一样,都是叫我妹妹的。我虽然还小,可是这些我都记住了。”
郑诗络挑水走路脚步不停,寒稀就跟在他身边小鸟儿一般的说着话。她看到郑诗络的脚步稳健,水桶里的水滴水不洒,就知道郑诗络也学过武功的,有点好奇的问道:“咦。郑哥哥,你也学过武功的?”
郑诗络道:“当然了,我和先生四处游学,先生说,学些武功,可以强身健体,遇到一些小贼,还可以自保。总不能做一个百无一用的穷酸书生。李白就曾仗剑行千里,其实在唐代,书生们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不过到了宋以后,赵家的皇帝有心叫书生们只能清谈,不能造反,书生就渐渐的呆了傻了也无用了。”
寒稀笑道:“先生真是与众不同,郑哥哥你的见解也十分有趣呢。那你学过些什么武功呀。”
郑诗络道:“那就多了,不过杂而不精,比起你们武林世家的人来,可就不值一提了。”
寒稀道:“那不能这么说,要不,我们来切磋一些吧。”郑诗络毕竟也还是个少年,见寒稀一个小女孩也向他挑战,即使知道多半不敌,却也忍不住有些心痒,便道:“好,不过要等读完书下了学才行。”寒稀虽然不喜欢武功,但是她自问文才多半比不过郑诗络的,只能在武功上胜过他,给自己增加一些小小的颜面。她心里想,她只能赢一招半招的,这样郑哥哥输了也不会不好意思了。
程先生学识渊博,教授学生的绝不止孔孟的一家之言。寒稀的弟弟浩男还小,倒认真教了他一些儒家的礼义道德。寒稀和郑诗络年龄相差不大,先生大约近来正在给郑诗络讲先秦两汉的诗赋,寒稀也跟着听讲。寒稀原来喜欢读诗是自己读的,偏爱的只唐一代,先秦两汉知之有限,先生讲课之时,听得颇为吃力。在先生和郑诗络论辩之时,她更是只有旁听的份了。好在休息的时候,郑诗络又给她做了些讲解,一天下来,寒稀真觉得受益匪浅。
下午收了功课,先生又督导寒稀和弟弟临帖,郑诗络则在院子里洒扫劈柴。好不容易一天的功课全都结束,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寒稀走出了先生的屋子,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感觉这次跟先生读书,比小时候可要辛苦多了。她看见郑诗络干完了活,正在院子里练拳,不由就笑了。
郑诗络练的是一套少林罗汉拳,是走街卖艺的把式们都会的一套拳法。只见他马步扎实,出拳有力,口中呼喝之声中气十足,练得十分认真。
郑诗络的一套罗汉拳练完,寒稀就拍了拍手掌,笑道:“郑哥哥,好功夫。”
郑诗络搔了搔后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见笑了。”寒稀摇头道:“这是学武之人最基本的拳法,我爹说过,越是粗浅的功夫,却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武功修为。不过,我觉得,这套拳法不适合你。”郑诗络好奇的问道:“怎讲?”寒稀笑道:“我随便说的,说不好你别笑我。我觉得,郑哥哥你不适合学佛家的武功,尤其是少林的拳脚功夫。少林的武功虽然博大精深,不过走的雄厚沉浑的路子,过于刚硬了些。你应该学剑法,剑法清灵超逸,最适合你,或者,学道家的武功。”郑诗络道:“剑法我也会啊。”“是吗?”寒稀问道:“你学的是什么剑法?”
郑诗络想了想,道:“我还是比试给你看吧。”寒稀道:“那好啊。不过,西苑没有剑,我们到聆风楼去吧。那是山庄最高的地方,又叫做试剑亭。”郑诗络摇头道:“那不真的成了班门弄斧吗?你别笑我了。”寒稀笑道:“你放心,这个时候试剑亭那不会有人的。再说了,太阳下山的时候,试剑亭那里的景色美极了,你去了那里,才知道为什么我们山庄要叫做挽霞山庄。”郑诗络想了想,点了点头。
昨夜的雨已经远去,在一个白天的阳光照耀之后,整个挽霞山庄再也感觉不到秋雨的潮湿和忧郁。所有的枫叶似乎都在一夜之间红透了,寒稀带着郑诗络沿着前往聆风楼的石阶拾级而上,满眼看到的,都是一片如火如荼的红色。风吹来,所有的红叶都飘摇的舞蹈起来,叶脉间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到了聆风楼,郑诗络才知道寒稀所说的一点不错。站在整个山庄最高的地方,放眼望去,山庄的红叶和远天的晚霞仿佛浑然一体,整个就如仙境一般。
郑诗络赞叹道:“好美的地方。”
寒稀满意的笑道:“怎么样,我没有骗你吧?我最喜欢来这里了,每年秋高气爽枫叶红透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到这里来,有时候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枚红叶,溶进晚霞里去了。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会叫人把我埋在这里,那我就真的会变成一枚红叶跟着晚霞飞走了。”说着,她张开双臂站在栏杆前面,风把她的衣袂吹起,她腰间系着的那串小玉也叮叮叮的轻响起来。郑诗络看着她,一时间觉得她就和这满山的红叶满天的晚霞一样美,看得他都有些痴了,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寒稀才转过身来,笑道:“郑哥哥,我们来比剑吧。”回过头看见郑诗络愣愣的看着她,奇道:“你怎么了?”郑诗络不由得脸一红,道:“没什么,你真漂亮,就像红叶和晚霞一样。”寒稀听的喜滋滋的,道:“真的吗?”郑诗络恢复了常态,微笑着点了点头。
寒稀也笑了,那个笑容灿烂得让郑诗络觉得有些炫目,十五岁的少女寒稀美得让他觉得心里面突然有了一种痛。他在心里赞叹不已,同时又想,她还只是个小女孩儿,要是再长大些,该有多美呢?
聆风楼的旁边就是一个几丈宽的一个平台,平台的一边是悬空的。而在平台的一侧有一块洁白如玉的大石,寒稀在大石的旁边按了一下,大石就露出里面摆放着的一个木架子,架子上摆着一排剑。寒稀走了过去,选出两把剑来,把其中的一把剑递给了郑诗络。
那把剑用白色的鞘包着,剑鞘不知是什么质地的,拿在手里感觉非常称手。剑身长四尺一寸,宽一寸三分,剑柄极为简洁,拔出鞘来,剑身在风中轻轻的晃动着。郑诗络不是很懂剑,但是他从这剑的分量和剑身上的寒光,就知道这是一把宝剑。他把剑拿在手中,吹了一口气,感觉这把剑锋利得把他吹出的气都割成了两半。他轻轻地挥舞一下,就听到了一种细微的响声,像是一个妖精正在抖动着翅膀准备飞翔。他不由问道:“这是什么剑?”
寒稀微笑道:“这剑的名字叫白霜,你喜欢吗?你要是喜欢,我就送你。”郑诗络摇了摇头,笑道:“我只会一点粗浅的剑法,不想唐突宝物。”寒稀道:“我只问你喜欢吗?”郑诗络如实说道:“喜欢当然是喜欢的。”寒稀道:“那就送你了。这把剑剑身柔软,你可以把它系在腰间当腰带用,别人也看不出来。它虽然不是什么绝世宝剑,不过削铁如泥还是办得到的。”郑诗络连连摇头,道:“这样的好剑,送给我就糟蹋了。不可,不可。”寒稀嘟起嘴来,不高兴的道:“郑哥哥,你是嫌弃我送你的东西吗?”郑诗络笑了笑,他不是啰嗦的人,便道:“那好,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可是,我可没有什么东西回赠你。”寒稀道:“这好办,你明天给我好好好的讲一讲《天问》就行了,我原先也读过,却怎么也不懂。”郑诗络道:“我也并不十分懂,先生说,我要是把《天问》读透了,便能得大境界了。”
他说着,又读起了其中的词句:“康回冯怒,地何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读着,想了一想,又道:“有时候,我以为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可是过了几天,好象悟到的又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以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真能解答屈子的疑问吗?或者屈子心中早有答案,只是要后人去思索,自己去领悟另一番境界。唉,这还真难。天问,问天,问天还是问己呢?”
寒稀虽然聪敏过人,但是这样的问题她就不能回答了,也不愿去多想,就道:“郑哥哥,别想了,我们还是来练剑吧。”郑诗络笑道:“好。不过,我看你练就行了。”寒稀笑了笑,道:“那好吧,不过,你可别笑我。”
寒稀说着,轻轻地抽出手中剑,在晚霞和秋风中,舞起了他们家传的落木剑法。这套剑法充满了萧然翩逸,既有伤秋感怀的韵味,又有天高云淡的辽阔,而在寒稀使来,又多了几分红叶纷飞的忧伤与美丽。她虽是使剑,看来却又如一出绝美的舞蹈。
郑诗络看得呆了,他手中的白霜剑也在微微的晃动着。白霜剑是寒稀的剑,是他爷爷花了很大的代价才请到一位铸剑名师专门为她铸造的。可是她看见郑诗络喜欢,就送给了他,一点犹豫都没有。她并不是那种豪爽大方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寒稀还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女,有些事情,她想到了就做,自己也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郑诗络也没有去想这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在想,也许就为了这把剑,他也该去学一套剑法。
寒稀使完了一套剑法,脸色有些潮红,她停下来看着郑诗络。郑诗络鼓掌笑道:“好漂亮的剑法,妹妹,我真是叹为观止啊。”寒稀有些羞涩的笑笑,问道:“真的吗?你不觉得女孩儿家的舞刀弄剑不大好吗?”郑诗络道:“凡事因人而异,你舞剑的样子是很好看的。我在想,我也该去学一套剑法了。”寒稀道:“可惜,我们家的剑法不能外传的,要不,我就可以教你这套落木剑法了。嗯,要不,我去问问爹爹,看看可不可以收你为徒。”郑诗络摇头笑道:“既然是规矩,那就不要违背它的好。我和先生走过很多地方,以后也还要走很多地方,我想,会有机会的。”
寒稀听到郑诗络说他还要走的,不知为什么,心里面就有些难过。她正想问他能在这呆多久的,老远看到她的丫环蝴蝶往聆风楼走上来,就道:“我得回去吃饭了。郑哥哥,你明天再陪我来这看晚霞,好吗?”郑诗络笑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第三天,接下来的日子里,十四岁的少女寒稀过得非常快乐。每天一大早,她向父亲请安之后,就鸟儿似的飞向西苑,和她的郑哥哥一道去打水,劈柴,给先生沏茶。白天,就跟着先生读书。先生讲了汉赋,接着又讲汉乐府诗,这个寒稀就喜欢了,听得也格外的认真。到了傍晚,就到了寒稀最快乐的时候了,郑哥哥会陪着她到聆风楼看晚霞。以前一个人看红叶看晚霞的时候,这个小小的女孩儿会想到死去,她想自己死去后会变成一枚红叶或者一抹晚霞,融进这天地一色的绝美之中。而这个时候她会觉得活着就很好,有一个人陪着她一起看红叶纷飞,看晚霞满天,她就感到无比的快乐。
她想,这样就好,真的很好。如果可以,她希望这样的日子能过一生一世。
第五章江湖多风雨
郑诗络每天看晚霞的时候,都在默默地思索着。过了三天,他就带上了纸笔,在聆风楼的书案上铺展开了。铺开了纸,他又看着晚霞默想了一个傍晚,第五天的时候,他才开始落笔。落笔的时候,他叫寒稀坐到聆风楼的栏杆边上。
寒稀笑靥如花,问道:“郑哥哥,你是要为我画一幅画吗?”郑诗络微笑道:“你送了我一把宝剑,我无以为报,就画一幅寒稀挽霞图送你吧。我想了几天,本来以为就画红叶晚霞足矣,可是后来发现,晚霞中若少了寒稀,这景色就不足为奇。不过,这要辛苦你,每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