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叶江湖-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兵看守。也许是人多的缘故,官兵在这个山谷里走走停停,行动极缓。郑诗络他们走来之时,恰好遇到官兵停下来休息。看着是休息,可他们好像都显得精力充沛,时而找出几个男俘来踢打取乐,时而又调戏那些年轻女子,搞得山谷里哀鸿遍野,哭喊不断。
关若飞一看,怒道:“大哥,这些家伙真不是人,我去收拾他们。”官兵虽有四五十人,但在他的眼里,也还是不值一提。
苏浣纱道:“我也去。”她一天里难得和关若飞说上两句话,即使说也是面带凶象的说,响应他的话几乎就不曾有过。
关若飞听了心里直乐,提着缰绳道:“好,苏姐姐,我们去打他们个落花流水!”
苏浣纱点了点头,道:“好!”
两人便纵马冲了上去,郑诗络抬头四顾,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他也不阻止他们,只道:“池兄弟,我们跟上。杨大哥杨大嫂留作后援,这山谷里可能有埋伏。”
关若飞苏浣纱并驾齐驱冲进了山谷,前边放哨的官兵高声问道:“什么人?”嘴还没能闭上,一块石头准确的飞来,打得他大叫一声,满嘴便都是碎牙。守在外面的一排兵约四五个人发掘情形不对,赶紧提枪站起来,一人同时喊道:“有反贼!”其余的官兵立刻拔刀挺枪,做好了应敌准备,显然是早有准备的。
一个带兵的官长看见来的只有两个人,喝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给我拿下,男的杀掉,女的留下来!”不过,他很快就发现情形有些不妙了。
来的虽然只有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的武功很高。单是那个少年,顷刻间就把他的几个弟兄打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那个女子则快得像鬼魅一般,一眨眼从人前闪过,好多刚才对苗民挥鞭子的弟兄都被打得口吐鲜血。那官长便大叫一声:“放炮!快放炮!”
一个兵丁便点了一根大爆竹,“嘭”的一声响彻山谷。
于是,关若飞和苏浣纱,还有紧跟进来的郑诗络和池箬客就发现,整个山谷都围满了官兵。也许也不是太多,看上去也就两三千人的样子。不过,郑诗络他们只有四人。
郑诗络一挥手,道:“把里面的官兵先拿下了!”他一开始就觉得山谷中有所埋伏,不过关若飞和苏浣纱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冲进来了,几十个官兵,押着上百个俘虏在山谷里行走,却一路鞭打俘虏,弄得哭声震天的,又且走且停,这个陷阱做得,可不算高明。不过他们是身陷局中了,要想脱困,手上必须就必须有点筹码。
两三千的官兵他们对付不了,可是几十个,他们还拿得下来,何况他们主要捉的是带兵的官长。士卒逃走了十来个,那也管不着了。
郑诗络随即又令关若飞和池箬客把官兵点了穴道,间杂置身于苗民之中,同时又和苏浣纱一道,解开了那些捆缚苗民的绳索,把囚车里的人放了出来。几个人动作都是极快,山谷外虽然围了几千官兵,一时间,也救不了他们的同僚。
郑诗络他们不懂苗语,好在被关在囚车里的苗人中有个人懂得汉语的,这人看上去是个首领,一身的血污,三分感激,七分疑惑的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救我们?”

第三十七章将军哀

郑诗络回答道:“汉人。不过看不得这些官兵这么凶残暴戾。”
苗人头领道:“看来汉人里面也有好人,我这么说对吗?我叫诺俳。你叫什么?”
郑诗络一笑,道:“现在就不说这些了吧。叫你们的人把那些官兵档在外面,大家围成一个圈,能拿兵器的把他们的兵器都拿起来,不过不要轻举妄动。”
诺俳点了点头,自己先拿起了一把腰刀,又对他的族人下了命令,那些苗女们便都拿起了兵器,把官兵挡在外面。首领号令一出,众苗人虽然都满腔怒火,却纪律严明,没有人轻举妄动。看他们的样子,想来必是全族皆兵,而且也令官兵吃够了苦头。
官兵很快就收拢了包围圈,在一箭之地内停了下来。
官兵中有一个将官模样的人,三十多岁年纪,一身银甲,头顶蓝缨盔,脸型方正,双目炯炯,手里提着一支铁杆无缨枪,骑在马上,不解的看了看郑诗络等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声音沉顿而至远明晰,可见其内力之雄浑淳厚。
郑诗络道:“汉人。”
“汉人?”那将官道:“既是汉人,为何帮助这些反苗?我看你们的武功很高,都是江湖中人,没事来淌这浑水做什么?难道活得不耐烦了?”说话间,铁枪一舞,枪刃泛起一片寒光。
郑诗络问道:“阁下是刘镇泰刘总兵吗?”
那将官点了点头,道:“你认识我?”
郑诗络道:“才听我一个兄弟说的。听说刘总兵是抗倭名将,如今倭寇尚未除尽,刘总兵却来这里打苗民,不觉得可惜了吗?我看刘总兵所用的兵法不在奇诡,而在明诱,你故意让手下鞭打这些苗民,调戏苗女,让其余的苗民看到,即使明知是计,也要冒险前来搭救他们的袍泽,我没说错吧?这一计可谓极之有效,不过,刘总兵不觉得这样对苗民未免太狠了一些吗?”
刘镇泰看着郑诗络,沉默了一下,道:“乱世,必用重典。这些反苗不事耕作,聚啸山林,与朝廷作对,我是朝廷命官,理应尽忠职守,为朝廷排忧解难。你说什么狠不狠的,嘿嘿,真是好笑。”
郑诗络道:“苛政猛于虎,我看,要不是朝廷对苗民盘剥太重,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怎么会造反?”
诺俳道:“不错,我们苗人住的地方本来就土地贫瘠,一年下来,种的粮食自家都不够吃,还要上缴土司和官家,这两年连年旱灾,粮食颗粒无收,官家不但不发粮救济,反而变本加厉,征收重税。我们活不下去了,左右是死,不反又做什么?”
诺俳说的是实情,刘镇泰又沉默了一下,道:“我不管你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朝廷就是死罪。朝廷调我来此,就是为了剿灭你们这帮反贼。我明告诉你们,我本可以杀了你们,把你们捉到此处,确如这人所说的,是以你们为诱饵,等你们大头领芒给自来送死。没想到,倒有个汉人出来打抱不平。嘿嘿,我一向主张朝廷剿灭你们这些江湖中人,自命侠义,扰民坏政,今日,就一并除了便是。”说完,抬手举起了手中的铁枪。
官兵看到总兵发出信号,便开始列队,前面一排盾牌围成人墙,后面一排弓箭手则拉弓上箭,只等刘镇泰再一发令,就将箭如雨下,将山谷中的人全部射杀。
郑诗络摇了摇头,道:“刘总兵,这里面还有你的若干手下,也一并杀掉?”
刘镇泰看了他们一下,没说话。
被郑诗络他们扣住的一个兵长便大喊道:“总兵大人,我们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只求您以后照顾好我们的妻儿老小便行!”
另外几个士兵也喊道:“总兵大人,我们跟随您南征北战,什么时候怕过死的?您即管下令便是,看看我们会不会皱一下眉头!”
还有一些本来没这么豪壮的,眼看死到临头了,左右也豁出去,跟着喊道:“总兵大人,您尽管下令吧!”
刘镇泰声音略显低沉,点了点头,道:“好,诸位兄弟,刘某对不起你们了,你们的妻儿老小,刘某一定会替你们照顾好的。”
他把手中枪高高举起,就要挥下来。突然官兵后队一片混乱,一男一女两人骑马挥刀冲了进来。骑在马上的那汉子高声喊道:“刘大人,还认得杨某否?”来人由远及近,正是杨选江夫妇。
刘镇泰听到杨选江的声音,神情就为之一震,继而看清来人,不由脱口道:“杨大哥!”
杨选江在给郑诗络讲述他和刘镇泰的交情时漏掉了一件事——如果没有他舍命相救,刘镇泰昔年已做了倭寇刀下之鬼了。他说刘镇泰看得起他,所以和他兄弟相称,如今的军中也有很多人是刘镇泰很看得上眼的,但是他又和谁称兄道弟来?
杨选江夫妻二人纵马冲到官兵阵前,掉转马头,面对官兵,杨选江抱拳道:“刘大人,别来无恙?”
刘镇泰道:“杨大哥这么称呼,是想折杀小弟吗?”说话间,已经翻身下马,给杨选江拜了一拜,道:“恩公在上,请受刘某一拜!”言语神情之中,激动欢喜之情,毫不隐藏。
杨选江夫妻也下了马来,回拜了刘镇泰一拜,道:“刘兄弟,你这大礼,我可受不起。”
刘镇泰听到杨选江叫他兄弟,脸上一片喜色,站起身道:“杨大哥,多年不见,你可想煞小弟了!这位是大嫂吗?大嫂,请受小弟一拜。”说着,朝秋雨岚抱拳行了一礼。
秋雨岚侧身道个万福,还了一礼。
杨选江道:“刘兄弟且慢高兴,今日你我相见,只怕势如水火。”
刘镇泰满腔的欢喜顿时给兜头淋了一盆冷水,他看了看杨选江,疑惑的问道:“杨大哥,此话怎讲?”
杨选江往后让了一下,看看郑诗络,道:“刘兄弟,这位是郑诗络郑公子,是我夫妻的救命恩人,如今也是我们生死相随的大哥。你我一场兄弟,我深知你领兵作战,号令既出,绝不更改。我也不要你收回成命,只不过生死厮杀之前,大家再续续兄弟的情谊。”
刘镇泰面色顿时显得一片沉痛,他们互相之间太了解了,杨选江知道他军令如山,绝不会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有所更改,他也了解杨选江,知道他言出必行,绝不会临阵退缩。他们都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刘镇泰忍不住还是问了一句:“杨大哥,你我多年未见,难道一见面就非要刀兵相对吗?为了这些反苗,这值得吗?”
杨选江道:“刘兄弟,你官越做越大,心也越来越硬了。你知道这些苗民为何造反,他们不是倭寇,你又何必定要斩尽杀绝?”
刘镇泰苦笑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杨大哥,你认为我有什么选择吗?”
杨选江笑道:“好吧,咱们兄弟一场,多的话也不说了。要是杨某死在你的刀下,绝不会怨你,只望你还以抗倭为首任,光我华族,别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刘镇泰闭了闭眼睛,道:“杨大哥,小弟谨记你的教诲。要是小弟死在你的手下,也绝无怨言!”说着,抱了抱拳头,又翻身上马,喝道:“藤牌手、长枪手听令,前排弓箭手放箭之后,大家随我厮杀!”
他身后众官兵齐声应道:“得令!”山谷中,官兵的喊声振人耳鼓。
一战在所难免,只不过对阵的双方力量却太过悬殊。
这时,山谷外响起了呜呜的牛角号声和铿锵有力的铜鼓声,四下里一阵喊声也响了起来。
诺俳大喜,对郑诗络道:“恩人,我们大头领芒给带兵来了!”
刘镇泰等的就是苗人的大头领芒给,但是,现在的形势却在他的意料之外。
留在后卫的探哨飞马来报,苗人大头领芒给率领苗兵来袭,人数不下两万!
第二个探哨飞马来报,西南面有大量硐家兵来袭,人数不下五千。
第三个探哨飞马来报,西北面山坡发现大量彝兵,正在往山谷中汇聚,人数在一万上下。
三路夷兵加起来,人数在三万以上,而官兵不过三千人。这时山谷四周都响起了牛角号声和铜鼓声,夷兵无马,都是徒步冲杀过来,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服装各异,男女皆有的夷兵,不止苗、侗、彝三家,很可能左近的各族夷兵都有了。这本是刘镇泰最希望看到的情况,他故意在山谷中鞭打凌辱那些俘虏,就是要引夷兵前来营救以便一网打尽的。不过,夷兵数量之多,却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没算到芒给居然联合了其他族的人来。现在官兵不及夷兵的十分之一,力量对比一下子就颠倒过来。
尽管夷兵还远未冲到面前,可是声壮山谷,已经颇为令人惊惧。
刘镇泰久经战阵,什么场面没见过?何况,处变不惊,本也就是一个统兵作战者最基本的素质。当下铁枪一挥,大喝道:“变阵!前队为后,后卫为前!赤虎,云豹两队分列左右,黑鹫队正前,弓箭手居中,人人奋勇杀敌,不得退缩!”
官兵得令,立刻开始调整队形。本来围成一个圈的队形迅速调整为一个锥形阵,八百赤虎兵居左翼迎战西南面的侗家兵,八百云豹兵为右翼迎战西北面的彝兵,一千黑鹫兵居中迎战西面来的苗兵,两百弓箭手居中,两百盾牌手守住郑诗络他们这一方。众官兵面对十倍于己的夷兵,虽然没有人神情紧张脸色发青,但是刘镇泰一向军纪严明,也没有人敢退缩不前,阵型变动,也是十分迅速,可见训练有素。
赤虎、云豹、黑鹫,都是刘镇泰平时练兵时的队伍编制。他的主力部队还留在闽浙沿海一带,此次带到湘西平叛的部队不过五千余人,其中有两千人留守州府,只有三千人作战。可是就这三千人,却连败苗兵,一来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又是精锐中的精锐,二来他们护甲兵器也极为精良,远非饥荒连年的苗兵可比。事实上眼前的苗彝侗家等夷族兵力虽多,但是真正称得上“兵”的却极少,这些民族虽然勇猛善战,却不是真正的军队,且不说训练编队,就连武器也参差不齐,除了少数拿着苗刀外,大多数拿的都是锄头棍棒。两边一接战,士卒优劣立刻显露出来。
山谷里喊声阵阵,官兵和众夷族兵杀开了来。
刘镇泰骑在马上,居中指挥,沉着应战。他眼光何等锐利,很快就发现侗家兵不但兵力最少,斗志也不算高,想是被苗人头领芒给邀来,本身并不是很乐意和官兵作战。当下大喝道:“侗家兵听着,本官此次只打造反的苗人,你们并为参加叛乱,只要即刻退去,官府决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如若不听劝告,一意协从反苗,官府决不轻饶!”
配合他的喊话,左翼的赤虎兵有意的收缩了一些。侗家首领没有回答,远远看去,却知道他有些犹豫。刘镇泰知道他在犹豫,又喊道:“金措头人,官府对你们侗家一向不薄,你们不要听信芒给的蛊惑,你们帮他打仗,官兵退了,他们会乘机抢你们的坝子。只要你协助官兵作战,本官保证举荐你为土司,给你一块最好的坝子安排你的族人!”
在刘镇泰喊话之时,他手下的云豹、黑鹫两军奋勇厮杀,毫不怠慢。弓箭手则不住的放箭,隔开苗彝两军的联接部分,使他们各自为战。夷兵人数虽众,但是兵器装备极差,双方厮杀开来,他们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
郑诗络他们身在战局中,又处于战局之外,他们身边的苗人俘虏拿着刚缴获的兵器加入了战斗,而他们却有点不知何去何从。本来他们是帮苗人打官兵,但是现在夷人占绝对多数,即使不用他们帮忙,也处于优势。而且,他们如果贸然加入战斗,夷人只当他们是敌人,官兵也当他们是敌人,一不留神,那就是两面不讨好的事情。
郑诗络挥了挥手,他们六个人只好先策马退避开去。
郑诗络看着刘镇泰指挥少数兵力作战,不但镇定自如,而且军队上下如一,虽然不断有人战死,队形却始终不乱,不由叹道:“这人真是一员良将啊!”
杨选江接道:“是啊,那些年我在他队伍里打倭寇,可是实实在在的打了不少胜仗。有一次我们三百人孤军深入一个倭寇占据的海岛,中了埋伏,被千余倭寇围住,他硬是带领大家杀出了重围。”
郑诗络摇头道:“可惜,这里不是沿海,而是湘黔边地。他杀的不是倭寇,而是苗民!”
池箬客道:“做官的人只知道服从上司,以求升官发财,哪管他是倭寇还是苗民!”
杨选江正色道:“池兄弟,刘总兵不是这样的人,他是有苦衷的。”
关若飞看着山谷中杀得激烈,心痒痒的道:“大哥,我们就这样看着吗?”

第三十八章芒芽

郑诗络看着山谷中的厮杀,他们退开,刘镇泰就把两百盾牌手调到正面,和苗兵死拼。苗兵中一人十分勇猛,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苗刀,一般的官兵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