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佳情侣-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关,此人便是安德拉希伯爵。1848年,伯爵参与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斗争,革命失败后,他逃出匈牙利,被缺席审判判处死刑,安德拉希风流倜傥,始终有上流社会的女人围着他转,人们称之为“英俊的绞刑犯”。流亡十年之后,安德拉希获得大赦,重返匈牙利,从此,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伯爵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在骨子里,茜茜和安德拉希是一类人物,他们都是反叛者,彼此欣赏,相互吸引,却又不能进一步发展两人之间的情感,安德拉希以一种谦恭的态度爱着奥地利的皇后,茜茜则对他怀着深深的依恋之情……1866年,面对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意识到需要安抚匈牙利,他终于和安德拉希伯爵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时,茜茜成了这两个彼此敌视而又都对她另眼相看的男人之间的调停人。
1867年,根据奥地利和匈牙利统治者之间达成的协议,奥匈帝国建立。在6月8日这一天,匈牙利宰相安德拉希伯爵将一顶王冠戴在了茜茜的头上,匈牙利人选择了她,她从此成为匈牙利女王,在维也纳,她经常受到抨击:而在布达佩斯,她受到的是崇拜。
但是,为了对孩子们有所补偿,茜茜从匈牙利回到奥地利。她给丈夫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在母亲和妻子中间作出选择。弗兰茨约瑟夫终于和母亲摊了牌,孩子们这一次彻底回到了茜茜的身边。然而,对于他们的独生子鲁道夫来说,这时已经为时过晚!孤独、恐惧长期缠绕着他,与父母陌生以至不能沟通,政治抱负无法实现……鲁道夫越来越消沉。1889年1月30日,在离维也纳24公里的迈耶林,有人发现了鲁道夫和他的情妇玛丽费采拉的尸体,他们双双自杀了。
茜茜没有赶到出事地点。直到王子下葬时,人们才听到她对着棺材发出伤心不解的叹息。从这时起,她和儿子一起死去,留下的只是一个日渐衰老的躯体……
一晃又是九年。这期间,茜茜到处游历,越来越象她的父亲,喜欢做诗、骑马、欣赏犹太人……她和丈夫不经常见面,弗兰茨约瑟夫身边始终有情妇相伴。
1898年9月10日中午,茜茜准备乘船离开日内瓦。她走出旅馆,仆人拿着行李,宫廷命妇陪伴在身边,她们缓步向码头走去。就在这时,死神向她走了过来;一个名叫卢伊季卢切尼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为了“一鸣惊人”,把奥地利皇后选做靶子,卢切尼终于等来了茜茜,他猛然拔出锥子,对着她的胸部戳去,锥子又尖又细,茜茜甚至都没有什么痛感,“他想干什么,想要我的手表?”她从地上爬了起来,自己走到船上。可是,刚一上船,她就倒了下去。身边的宫廷命妇连忙解开她的衣襟,发现胸口上有一个很小的血点。船长命令船掉头回岸,人们用担架把她抬回旅馆,在旅馆里,医生切开了皇后的肘窝动脉,血不再往外喷涌……茜茜死了。
没有多少人参加她的葬礼。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她下葬前剪下一绺头发保存起来……不过,在这一生中,她爱过他吗?从她对他的态度和她留下的诗句中看,答案是否定的。
童话般的茜茜公主恐怕只属于电影。真正的茜茜堪称传奇人物,但她的一生绝不是一部童话。
弗兰茨皇帝和茜茜公主之间的爱情可能是19世纪欧洲王室中最凄美的故事了,茜茜公主至今仍受到德国和奥地利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影片体现了一种高贵的欧洲气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欧洲电影。

☆、法布尔和妻子

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颇有造诣,为写好这《昆虫的故事》这本书,天天起早贪黑地去观察昆虫,从不想当然地下结论。一天清晨,法布尔起床后,又照例去观察昆虫。他的妻子拉住他说:“昨晚,你不是说今晨有客人来吗?”法布尔这才想起来,忙脚回书房去了。一会儿门前来了一辆马车,法布尔看见一位达官显贵从马车上下来,急忙迎了上去,此时他穿着一件布满破洞的衣服,引领客人进了书房。一会儿,客人走了。法布尔的妻子问道:“这位客人是谁?”法布尔说:“教育部长!”“啊呀,你怎么穿着有破洞的衣服见客人啊!”法布尔笑笑说:“我哪有没有破洞的衣服呢?”原来法布尔为了写好关于昆虫的书,到处观察昆虫,树枝、荆棘剐破了他许多衣服。
说完法布尔又去观察昆虫了。法布尔到一个大花盆前,一大堆昆虫正向花树上爬,等第一条虫子刚爬到顶,法布尔就用刷子把下面的全部痕迹刷干净,又用抹布把花盆四周擦干净,不让虫子吐的丝留在上面。为什么呢?原来,前几天法布尔看见一群虫子正列队一边吐丝一边向上爬,等天黑后好顺铺好的路回家。法布尔想,如果切断丝路会怎样呢?于是他擦断丝路,毛毛虫果然迷路了。法布尔为这事在花盆前整整观察了一天一夜。后来他终于依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写出了《昆虫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
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寻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 
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贝多芬和苔莱斯

提到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贝多芬。作为一位卓越的作曲家和世界公认的旷世奇才,贝多芬以仰之弥高之势主宰了音乐史上的一个时代。他的艺术根植于海顿和莫扎特的古典传统,同时又吸取了歌德和席勒作品中的精华,告别是那种关注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贝多芬曾经表达与:“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明而把它的光芒散播于人间。”
贝多芬一生虽然没有结婚,但却有着在丰富而曲折的爱情经历,他的朋友魏格勒曾说:“贝多芬无时不在恋爱,而且爱得刻骨铭心。”贝多芬对女性要求很高,在他的歌剧《费德里奥》里的主人公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一生梦寐的女性:年轻漂亮、端庄聪慧、意志坚强、气质高贵。然而他理想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寻觅,用他自己的话讲,现实中他所遇到的女性“有灵魂的没有肉体,有肉体的没灵魂”,如果女性姿色不出众,贝多芬就会说:“还不如爱自己”。正因为如此,爱情对于贝多芬来讲,永远有花无果。
1800年,贝多芬在维也纳给布伦斯维克伯爵的两个女儿--约瑟芬和苔莱斯姐妹俩教授钢琴,并在伯爵家里和16岁琪丽爱泰邂逅相遇。琪丽爱泰是约瑟芬和苔莱斯的表姐,她风情万种、天生丽质,贝多芬被她深深地迷住。虽然贝多芬相貌平平,但音乐才华横溢,内心世界丰富,琪丽爱泰也对他很有好感。不久,两人就双双附入爱河,两年的热恋让贝多芬享受到了人生中少有的幸福,但由于出身的天壤之别,最终使他们劳燕分飞,使得当时深受耳疾扰的贝多芬差点为她自杀。
1803年琪丽爱泰远嫁意大利的一位伯爵,从此,贝多芬对她的思念,只能寄托于她的小雕像,她成为贝多芬心里永远的恋人,并为她作出了珍贵的《C小调月光奏鸣曲》。
和琪丽爱泰分手后,贝多芬将感情慢慢地转移到了约瑟芬身上。约瑟芬美丽动人,而且很有才气,可惜的是,约瑟芬20岁就嫁给了一位伯爵,开始了一段并不美满的婚姻。伯爵去世后,约瑟芬带着孩子回到维也纳,仍同贝多芬时有往来。尽管贝多芬对她还一往情深,可惜她只珍视与贝多芬的友谊,却不肯接受他的爱情。后来约瑟芬再婚,选择的丈夫仍然是有地位的伯爵。遗憾的是,没过多久家庭生活就宣告破裂,而约瑟芬也在40岁的时候含恨早逝。正当贝多芬沉浸在推动约瑟芬的悲痛之中,苔莱斯闯入了他的心扉。虽然他们很早不认识了,但苔莱斯那时就对老师贝多芬萌生了好感。此时的苔莱斯已出落成一位大姑娘,漂亮惊人,多才多艺,尤其是绘画。她还曾把自己的一幅肖像赠给了贝多芬,并在上面题词:“致罕见的天才,伟大的艺术家,上帝的宠儿。T。B赠”。作为回报,贝多芬欣然为她谱写了《苔莱斯钢琴奏鸣曲》,用优美的旋律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深情。尽管如此,当贝多芬向苔莱斯表明爱意时,仍没有得到回应,最终苔莱斯也没有成为贝多芬的妻子,而选择了终身未嫁。
身为世界艺术史上的最伟大作曲家之一的贝多芬,就这样一生都未曾娶妻,唯有音乐陪伴了他的一生。


☆、爱因斯坦和玛加丽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至今认为最值得欣赏、崇拜、最伟大的理论和真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那天才的非凡大脑只会抽象思维,其实他感情丰富,狂热。
这是一段离奇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爱因斯坦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受到美国民众的瞩目。爱因斯坦内心孤独、沉重,他依旧在怀念逝世已多年的第二任妻子——他的表妹艾尔莎。
艾尔莎举止优雅、容貌娇好,她知道在爱因斯坦思考什么问题时,该放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还是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当他想念欧洲老家时,该朗诵席勒的《欢乐颂》还是歌德的《浮士德》;咖啡里该放鲜奶还是炼乳;洗澡水里该放晶盐还是香草,可惜,在她随爱因斯坦从纳粹统治的德国逃到美国定居的第三年,因肾病不愈离他而去,在爱因斯坦的心理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而不能自拔,他经常站在亡妻的遗像前,闭目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回忆与亡妻在莱茵河畔萋萋芳草上携手欢笑,一点一滴,曲终酒醒,倍感孤独和凄凉,他只有借酒浇愁,一醉方休。
二战连绵的炮火和屠杀,遍地的鲜血和废墟,更使爱因斯坦陷入痛苦和忧郁之中,正当这时,一个非常漂亮、谈吐风趣、修养出众的俄罗斯迷人的尤物像天使下凡一样出现在爱因斯坦面前,她特有的高雅;性感的一颦一笑;她对欧洲古典音乐和美术的独到见解;对战争罪行的犀利抨击;对被战争蹂躏的犹太人的同情。。。。。。深深吸引了鳏居已久的爱因斯坦。神魂颠倒的爱因斯坦自从与玛加丽达初次相遇,便觉得有许多心理话想向她倾诉、畅谈,他天天渴望与玛加丽达单独约会,压抑着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并非他生性拘谨,他在德国和瑞士生活时远不止一个情人,也并非他发达的大脑已经测出玛加丽达的真实身份,因为玛加丽达是与他丈夫一起来拜访的爱因斯坦。她英俊潇洒的丈夫是俄罗斯著名雕塑家谢尔盖。科涅库夫,正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邀请,为爱因斯坦雕塑一尊永久雕像。
爱因斯坦努力地克制着自已,但玛加丽达银铃般的笑声,和她那诱人的容貌,和她散发出的淡淡的体香,似乎在像爱因斯坦传递着什么。被爱情之火燃烧的爱因斯坦已不能自已,终于冒昧而语无伦次地向玛加丽达发出了单独见面的邀请,玛加丽达闪烁着美丽的大眼睛,接受就他的邀请。
玛加丽达半推半就地与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间办公室建立了秘密爱巢。任何美国人都不能想象,爱因斯坦这样一个伟人,就像一个浪漫冒失的小青年,与玛加丽达频频幽会,有时彻夜不归,鱼水谐情数年之久,爱因斯坦把玛加丽达看做他的女王,不可须臾离开的爱侣,快乐和幸福。。。。。。
玛加丽达是苏联克格勃(把专门进攻男人的色情间谍叫“燕子”)专家严格按照爱因斯坦的口味,为他量身定做、精心打造的“燕子天后”。玛加丽达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掌握了如何与爱因斯坦交谈,如何与集性、艺术、政治等为一体的才能。玛加丽达担负着重要使命,是通过爱因斯坦窃取美国研制原子弹和发展高能物理的绝密情报。
全世界军事科学家知道。质量与能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极轻的质量只要在撞击中剧烈裂变,就能产生极其惊人的爆炸力,但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是什么?斯大林那时还不知道。而正为德国法西斯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家海森堡,和为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家奥本海默,都是爱因斯坦的密友,并曾向爱因斯坦请教。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投入巨资建立原子弹研制工程,也是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斯大林十分期待他们的“燕子天后”能用爱情换取足以影响战争胜负的武器。
玛加丽达的雕塑家丈夫谢尔盖。科涅库夫对她与爱因斯坦的放肆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他惟一的愿望的玛加丽达不要怀上爱因斯坦的孩子,等他和玛加丽达完成任务后重返莫斯科定局。
玛加丽达充分利用爱因斯坦对她的极度迷恋,在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放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之前一周,再三要求爱因斯坦在纽约一个秘密地点与她的上司克格勃——苏联副领事帕威尔。米科哈依洛夫见面。爱因斯坦拗不过玛加丽达,答应了与苏联副领事秘密会谈。据克格勃高级官员苏多普拉托夫的回忆录介绍,玛加丽达是一位游戏而出色的碟报员,她不仅从爱因斯坦那里获得了苏联急需的原子弹部分情报,还曾促成爱因斯坦给苏联政府写了一封介绍原子弹威力的密函。但玛加丽达在施展浑身解数诱惑爱因斯坦的同时,她不由自主爱上了爱因斯坦,在一个小镇激情幽会时,她向爱因斯坦说出了自已的真实身份,并请求他的原谅,爱因斯坦不但没有责备她,微笑对她说:“我早就想和我的爱侣谈谈原子弹的问题,原子弹的杀伤力将改变人类的正常思维,也将葬送人类,我和你一起来想个办法吧!”
爱因斯坦通过玛加丽达向苏联透露原子弹的秘密,并不仅仅为了换取玛加丽达的爱,而是出于一个极高的和平主义考虑,他不愿让美国在二战结束时,独家垄断杀伤力极大的原子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世界力量的均衡,才能制止可怕的核战争。
1945年12月玛加丽达顺利完成任务与丈夫谢尔盖。科涅库夫返回苏联,爱因斯坦对玛加丽达苦苦哀求,甚至以死威胁,终无法挽留,只得含泪告别。
玛加丽达返回苏联后,得到了一笔巨额奖金和一幢乡间别墅,与丈夫开始隐居,过着平静的生活。她奉克格勃的命令,给了爱因斯坦一个假的地址,用通信的方式极力安慰爱因斯坦,让他平稳度过感情危机。不久,因苏美新一轮情报大战的保密需要,玛加丽达被迫中断了与爱因斯坦的联系。爱因斯坦因思恋而不断给玛加丽达写信,玛加丽达不得不又与他有了一段书信往来。
爱因斯坦已经意识到有一种他不能抗拒的的外力和他内心无法按奈的情怀,于是写出了感人的旷世情书,带着深深的眷恋,他悲哀地写道:“最亲爱的玛加丽达,我收不到你的来信,无法了解你的近况。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们都说我聪明无比,可是我对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