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佳情侣-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诚英的不幸远远超过胡适,正如胡适在《尝试》一诗中所言: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哪一个,孤身怪可怜。”
曹诚英于192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很巧的是,胡适早年进康奈尔大学,选读的是农学院。曹诚英师范毕业以后,也步胡适后尘,进了东南大学读农科,直至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在曹诚英堕胎后,由胡适推荐于1934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胡适特意写信给他的女友韦莲司,托她照顾曹诚英:“她得节俭过日子,还得学英文口语,你能在这两方面给她一些帮助和引导吗?”
1937年,曹诚英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位农学界女教授。随着抗战爆发,胡适出使美国,曹诚英远避四川。从此以后,他们海天万里,情牵一线。
1939年,曹诚英结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俩人产生了恋情,岂料江冬秀在男方亲戚中败坏曹诚英的名声,致使男方单独解除婚约,直气得曹诚英要上峨嵋山当尼姑。在其兄曹诚克力劝之下方改变了主意,又兼在美国做大使的胡适来信安慰,还捎来300美金资助生活,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此后曹诚英终身未嫁。
1949年,胡适不听曹诚英的劝阻流亡到美国,从此两人鸿雁断绝,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曹诚英对胡适,一直是痴情不改,一往情深,鸿雁不断,相互都品尝着苦涩的婚外恋情。
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曹诚英调到沈阳农学院任教,成为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直到1958年退休。
事业上的成就改变不了精神上的孤寂,从1958年退休,至1969年之间,曹诚英一直落户安徽绩溪。她原想找一处房前屋后能够耕作的住所,自筹资金建一个养猪场、气象台,但这些设想都一一落空。生活上十分清苦孑寂,她写有一首《临江仙》:“老病孤身难寄,南迁北驻迟疑,安排谁为决难题?哥哥长病废,质仰死无知。徒夸平生多友好,算来终日痴迷。于今除却党支持,亲朋休望靠,音信且疏稀。”南返家乡之后,最令曹诚英难以忘怀的,还是她与胡适在杨林桥上的那些美好回忆。然而,岁月渐去,物是人非,空留惆怅,自己也是晚景凄凉。她曾委托好友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的资料,在她死后焚化。这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也随她带去了天堂。
曹诚英一生的积蓄,都用于家乡的修桥补路上。1969年,杨林桥被洪水冲垮一墩,全桥岌岌可危。出于对杨林桥的特殊感情,曹诚英捐资修复,绩溪的母亲们将她乐善好施的事迹刻记在桥上。
遵照曹诚英的遗嘱,人们将她葬在绩溪旺川的公路旁那是胡适回家的必经之地。曹诚英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她是希望能在这条路上与胡适生死重逢?还是化身为土、为石,也一心寄盼着心上人的归来?
山青青,水迢迢,蝴蝶化蛹,斯人已逝,曹诚英与胡适持续半个世纪的恋情,至今仍然令人唏吁不已。为此,画一匹小马(如下),诗意为:
行走江南,你是那匹母马?
满身升腾着爱的氤氲,
山如画,水照天。
我在桥上看杨,看柳,看天,
看你那张娃娃脸。
江南五月,
菜花黄成了锦。
青山秀成了堆?
布谷声声,那些凡人在想:
你在我的怀里,我在你的心尖。
我们在江湖上成仙。
谁是过客,谁是归人?
千秋万代之后,嗒嗒的
是屋檐的滴水。
和我们轻盈的马蹄,
今生今世,
我的脚缠着你的脚,
你的心上插着我的箭。
《你是我的马》


☆、白居易和湘灵


白居易在淮北苻离的时候,曾经跟一位名叫湘灵的姑娘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这段恋情虽然没有得到实现,却对白居易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起来,白居易跟湘灵的爱情真所谓至死不渝。让我们通过白居易留下的爱情诗来寻找这位伟大诗人在爱情方面的人生轨迹。
白居易十一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时,二人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名叫《邻女》的诗,赞美了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二十七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由这些诗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诚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看下面的诗。
《生离别》: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多么真挚的感情!多么痛苦的离别!一对恋人,泪眼对泪眼,说不完的心中事,割不开的骨肉情!
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拒绝与其他女子结婚来同母亲抗婚。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直到白居易三十七岁那一年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是白居易仍然还不断写诗思念湘灵。看下面这些诗: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每一首诗都饱含着无尽的思念。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逢旧》: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这时白居易已经四十四岁了,湘灵也四十岁了,但是湘灵还没结婚,据湘灵自己说,她已经把全部身心都给了乐天哥哥,心中再也容不下任何一个别的男人。
直到白居易五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白居易到苻离老家,白居易问起湘灵的情况,但是邻居都说不知道。白居易带着无限惆怅离开了苻离的白家大院。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他给我们留下了三千多首不朽的诗篇,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在这里我要给我亲爱的读者朋友提一个问题,白居易跟湘灵的那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究竟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他们双方究竟是得到了爱情还是一生也没有得到?他们双方为了那份情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究竟是值得还是不值得?请读者朋友们帮助我回答这个总是困扰着人们的问题。


☆、李煜和小周后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五代后期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名。诗文语言生动,充满了对身世及现实的吟叹情绪。其作品在题材及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艳情为主的窠臼。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其第六个儿子李煜即位。李煜年少聪颖,相貌清癯,一目是重瞳,好诗词书画音律,才华横溢,他就是历史上的南唐后主。李煜即位之后,从不关心国事,每日谱词度曲,以风流自命。春天到来时,他将殿上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装成隔口,密插各种花枝,称之为“锦洞天”;令宫里的妃嫔,都绾高髻,鬓上插满鲜花,在锦洞天内饮酒作乐。
时光飞驰,转瞬又到七月七日乞巧夜,李煜在碧落宫内,张起八尺琉璃屏风,以红白罗百匹,扎成月宫天河的形状。又在宫中空地上,凿金做莲花,高约六尺,饰以各种珍宝。不多时布置完毕,只见一座月宫,天河横亘于上,四面悬着一色琉璃灯,照得内外通明,月宫里面,有无数歌伎,身穿霞裾云裳扮成仙女,执乐器奏《霓裳羽衣曲》,音韵嘹亮,悦耳怡神。好似真到了月宫一般。周后连声称扬道:“陛下巧思真不可及!如此布置,与广寒宫一般无二,倘被嫦娥知道,恐怕也要奔下凡间,参加这个盛会了。”李煜含笑说:“昔唐人有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虽居月宫为仙,也未免有寂寞凄凉之感,哪里比得上朕与卿,身在凡间,反可以朝欢暮乐呢!”李煜与周后开怀畅饮,直至天色已明,方才席散。
不料周后在七夕夜间,多饮了几杯酒,忽然生起病来。李煜十分着急,召周后的家属入宫省视。周后的父母携带次女,入宫问候。周后留家人在宫中多住数日,待自己病愈后再回去。周后母因家事繁冗,不能不回去,只留次女在宫侍疾。小周氏秀外慧中,才色比周后尤为佳妙。李煜已在暗中垂涎,不由地生了一箭双雕之心,只因无由亲近,惟有心中羡慕。现在听到小周氏居住宫中,遂命心腹宫人,将小周氏引诱至后苑红罗小亭里面,逼着她勉承雨露。李煜曾在群花之中建筑一亭,罩以红罗,装饰着玳瑁象牙,雕镂得极其华丽,榻上铺着鸳绮鹤绫,锦簇珠光,生辉焕彩。只是面积狭小,仅可容两人休息。李煜遇到美貌的宫女,便引至亭内,任意临幸,所以亭中备有床榻、锦衾绣褥等床上用品。
宫女把小周氏引入之后,转身退出。小周氏见内中地方虽小,却收拾得金碧辉煌,设着珊瑚床,悬着碧纱帐,锦衾高叠,绣褥重茵,有一男人端然坐在床上,正是李煜。小周氏不觉红潮晕颊,羞惭无地,慌忙翻转身来,用手启门,哪知这门闭得十分坚牢,用尽气力也不能打开。李煜早已执定了小周氏的纤手。小周氏无处可以藏身,只得含羞说:“陛下请放尊重些。倘被姊姊知道,妾之颜面何存。”李煜笑道:“自古风流帝王,哪一个不惜玉怜香呢?此处甚为秘密,宫人们不奉传宣不敢擅入,万无泄漏之理,可尽管放心。”小周氏生得玉貌花容,慧质兰心,常常对镜自怜,深恐自己具有这般才貌,将来落于庸俗人的手内。又见姊姊嫁得李煜,册立为后,做了南唐的国母,享不了的欢娱快乐,心里本来羡慕;现在见李煜看中了自己,软语温存,愿效鸾凤,芳心早已许可,却不得不。做出娇羞的样子,故意推却。
一经李煜再三央告,也就半推半就顺从了李煜。李煜是个风流天子,得着小周氏这样的美貌佳人,与自己有了私情,心中非凡得意,少不得又要借诗抒情了,便填了《菩萨蛮》词一阕,把自己和小周氏的私情,尽情描写出来。其词道:“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阕词填得十分香艳,早被那些宫人妃嫔传唱去了。李煜和小周氏的暧昧事情,连民间也知道,传为风流佳话。幸亏周后病卧在床,不知道这事。李煜偏生还不肯谨慎,每天和小周氏在红罗小亭里歌唱酣饮,李煜亲执檀板,小周氏宛转歌喉,明月风清,良辰美景对佳人,便是天上神仙,也不过如此。那李煜见小周氏饮了几杯酒,略带微醺,柳腰一搦,玉肩双削,樱唇微启,香气扑人,不禁趁着酒兴,以香口为题,又填《一斛珠》词道:“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洗,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李煜这一阕《一斛珠》的词更把自己和小周氏饮酒歌唱,及平日间的情趣一齐描写出来。
李煜只在红罗亭内日夕取乐,早把众妃嫔抛在九霄云外。那些妃嫔经了李煜这样的冷落,未免心怀怨意,恰巧李煜填了这两阕词,把所有的私情,都真实描写出来。就有妃嫔借着探问周后疾病的名目,来到中宫,把两阕词作为证据,将李煜与小周氏的私情,一齐告知周后。周后正在病中,心内又气恼,又怀着一股妒意,顿时病势加重起来,从喉中吐出一口鲜血,立刻昏晕过去。过了半晌才悠悠醒转,长叹一声,喘息不已。周后经此一气,疾病愈加重,不上数日,竟自撒手尘寰。李煜见周后亡故,传旨从厚殡殓,附葬山陵,谥为昭惠皇后。过了些时,便立小周氏为皇后。
小周后爱绿色,所服的衣装,均为青碧,艳妆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飘扬,逸韵风生,妃嫔宫女见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便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宫女们又嫌外间所染的碧色不纯正,便亲自动手染绢帛。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苑内,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一看,颜色却分外鲜明。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好。此后妃嫔宫女,都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李煜与小周后寸步不离,视六宫粉黛如尘土。小周后不但相貌生得美丽,并且知书识字,素擅音律,较之已故的大周后尤为精妙。她好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的芬芳。小周后坐于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散发出来,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热气,其香方始发出来,现在用鹅梨蒸过,置于帐中,沾着人的汗气,所生之香,便变成一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